专访汪天稳、汪海燕:皮影不止于戏,已登上国际艺术展、时尚圈的焕新舞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外国的皮影戏叫什么 专访汪天稳、汪海燕:皮影不止于戏,已登上国际艺术展、时尚圈的焕新舞台

专访汪天稳、汪海燕:皮影不止于戏,已登上国际艺术展、时尚圈的焕新舞台

2024-07-17 17: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据汪天稳介绍,除刀法外,华县皮影在造型方面也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依照演出时的场地幕布等特定环境要求,人物形体娇小,高度33厘米左右,雕刻精美细腻、敷色艳丽,纹饰严谨规整,表演过程需由5人合作完成。在色彩方面,华县皮影讲究5色:红、黄、绿、黑、白,“白”色是牛皮本色;同时还有青色、蓝色等作为点缀色,在色彩调配涂染过程中协调融合。

华县皮影在色彩的整体基调上趋于鲜艳饱和,所使用的颜料多为矿物和植物颜料,调配颜料的稀释剂是手工熬制的皮胶(多以艺人雕刻皮影所产生的牛皮下脚料为原料)。矿植物颜料经皮胶稀释后,渗透到皮质的内层之中与影偶融为一体,增加色彩稳定性的同时保持色彩的还原度。

汪天稳经常举例的一句话是“要想影雕刻技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皮影角色用五分侧脸这“一条线”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毫厘之差,人物的表情与情绪就会“差之千里”。回忆起当年做李占文先生入室弟子的时光,当时他个头不高,师父为他搬来6块青砖,让他站上去学习雕刻。砖头不稳,整天上上下下很不方便,后来皮影艺人李世杰请木匠按他的个头,专门制作了小木凳。经年累月,小木凳竟被汪天稳踏出了两只深深的脚印。

正如他所强调的,学习皮影最重要的是吃苦,和大多数传统手工艺一样,一件灵动精美的皮影需要千锤百炼的手上功夫。用左手三根手指推着皮子转,每天重复三次,一次约半个小时。练到后面,左手腕压一块砖,右手护砖,左手继续练功,增强负重的控制力。三年后,手不再抖, “推皮走刀”的汪氏皮影便可以操作得游刃有余。这是汪天稳师父传给他的,也是他传给弟子的,一代又一代传承人都将经历这一锤炼过程。

新技术拓展了非遗市场,传承人却经历着挣扎

从11岁拜师学艺到现在,汪天稳和皮影一起,经历了时代浮沉中的变迁与坚守。

据他回忆,20世纪80年代,皮影进入旅游市场,生存状况迎来转机。随着西安这座古城的城市化进程,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皮影得到外国友人的青睐,市场生意火爆。与此同时,皮影生产因其手工制作周期和产量小,也面临着供不应求的问题,汪天稳从发动家人、亲戚朋友到号召整个乡镇的人都加入皮影制作队伍中,来解决供应量的问题,当时的华县皮影,也远销至北京潘家园、上海豫园等地。

商业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齐头并进的,机器雕刻技术和电脑打样的出现,对皮影这门传统手工艺而言,冲击与改变同时存在,市场的危机一度也威胁着古老手工艺的生存。汪天稳一开始认为用机器加工皮影确实对手工制作冲击很大,之后他的想法有所改变,因为在手工雕刻皮影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机器加工对皮影的推广和发展也形成了有益影响。

通过机器雕刻来批量制作皮影,促进了皮影的广泛传播,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批量化生产和广告效应。汪天稳说,当时一个人手工雕刻每天制作7件皮影,机器雕刻一天可以刻到一两百件,也解决了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

出生于70年代的汪海燕是汪天稳的女儿,作为年轻一代的非遗传承者,面对最熟悉的“儿时玩具”,她认为非遗的传承不仅是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元素、文化,她希望皮影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也感受到自己肩上更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编辑

在传统工艺和时代发展的融合过程中,面对坚持传统艺术的本真还是工艺当随时代的两难问题,她和父亲也有过分歧,父亲的态度从观望到支持,她也渐渐感受到父亲对自己在非遗创新方面的期望。皮影的传承与创新更需要基于扎实的传统技艺,两者相辅相成。在做好传承人角色的同时,汪海燕和她的团队也在不遗余力地将皮影艺术带入文创、潮流的创新发展行列中。

传统工艺焕新颜,当代皮影艺术作品《九重天》走向国际

与当代艺术结合是传统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汪天稳在西安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的时候就认识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吕胜中先生,当代艺术家邬建安是吕胜中的学生。2017年,汪天稳与邬建安共同创作《九重天》,参加了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主题展览。

《九重天》是对神话故事刑天、蚩尤的重现,传统工艺以其超凡的技巧和想象,贯通古代中国故事的奇幻魅力。一面发着光的金属框架,在框架中安置着手工镂刻牛皮的巨大图像,《九重天》的图像里有九种层层包裹的动物:鸟、人面鸟、人头鸟、羽人、人、老虎、青蛙、娃娃鱼和鱼。动物的身份象征着来自空间纵向维度的不同层级,像是循环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在相对的相克相生关系中,向两端无限延申。

威尼斯双年展,邬建安、汪天稳合作《九重天》

据他回忆,大尺幅的《九重天》在威尼斯国际双年展展出时曾出现过一些小插曲,受威尼斯地理环境的影响,拼接缝制的大型皮影作品在湿润的气候的影响下,牛皮的收缩张力不断发生变化,曾导致缝线的崩裂,这些麻烦最终得到完美解决,作为传统工艺的皮影也在当代创作中不断适应新的挑战,丰富自身的技艺经验与艺术形式。

除《九重天》这样走进国际视线的作品之外,汪天稳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西厢幽会》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80年代,《大闹天宫》被日本民俗博物馆收藏,90年代,《白蛇传》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并被加拿大某博物馆收藏。此外,他受邀为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单位主持了大量皮影鉴定修复工作,为中国皮影保留了珍贵的作品。

“邂逅”化妆品、动漫,皮影潮流化是场“化学试验”

近年来,国潮成为年轻人的时尚风向标,非遗跨界合作也为传统艺术品牌推广打开一扇大门。

汪海燕第一次联名合作是一款化妆品,团队打破了直接将皮影图案印在化妆品包装上的简单形式,设计师通过实录皮影工艺的制作过程,根据化妆品的产品属性,汪海燕和团队设计出两款华县皮影的造型,基于皮影是一种动态的表演艺术,将化妆品中的石榴汁、海藻泥等不同的成分,通过皮影演绎出来。

此后,汪海燕又带领团队跨界动漫领域,将动漫中的人物以传统皮影工艺中的肢体关节活动的方法来展示。在结合过程中,考虑到传统皮影的三个竿展现动漫人物丰富的动作不够完美,通过调整使两三个人操控五个或更多的竿来完成一个动漫人物的动作,这对演员表演是一次挑战。经常与年轻人接触的汪海燕更容易嗅到年轻人的审美喜好,打破了华县皮影5种传统色的浓厚基调,通过尝试不同色彩配比,经调和后,原先艳丽的色彩趋于淡雅,更加年轻与时尚。

“跨界合作必须在具有精湛技艺之后,融入到时尚品牌当中来”,汪海燕说,“以创变求突围,通过艺术植入、现代文创,让 ‘非遗’以更加时尚的方式打开、更加轻松的方式表达”。

采访结束之际,传承人汪海燕透露,目前皮影产业也面临着资金运转困难和传承人缺乏的难题。非遗传承发展是个时代命题,不仅需要理念的创新和非遗人的坚守,也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政府的支撑。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重视,非遗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和公众的关注度在逐年提升,皮影这项古老的传统工艺必能突出重围,焕发出新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出品| 搜狐文化

作者 | Kean

编辑 | 任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