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制:不同名号的将军带什么兵、带多少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外军是什么军 三国军制:不同名号的将军带什么兵、带多少兵

三国军制:不同名号的将军带什么兵、带多少兵

2024-07-14 15: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刨根问底说三国之十四

作者:孙喦

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各地官僚、豪强多以宗族门客为核心,招募流亡,组成私人部曲,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小军阀。董卓、曹操、袁绍、公孙瓒、孙坚-孙策、刘备……都是如此起家。经过军阀混战、大军阀吞并小军阀、小军阀归附大军阀,最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大势力集团。

曹魏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使用东汉朝廷的一整套封号官衔,军制比较完整。孙吴和蜀汉立国后,也仿效汉制,但因为没有朝廷名义,封号官衔较为混乱,常常因人设事。刘备和孙权称帝后,才大体按照东汉的体例,设立整套的封号官衔。因此讨论将军带兵问题,军制比较完整的曹魏可以作为一个基本参照。

曹魏军队有中央军和地方军。中央军是由曹操起家的亲军,和早期归并的一些豪强武装构成,又分为驻防京畿地区的中军和驻防各要地的外军。

中军主力为武卫、中领、中护、中坚、中垒五营,赤壁之战时约有五万人。官渡之战后曹魏组建了精锐骑兵-虎豹骑,分虎骑营和豹骑营,约有五千人。

中军基本由曹氏将领和一些曹氏非常亲信的将领统领。如中领军和中护军是武卫、中领、中护、中坚、中垒五营的正、副统领。曹操的堂弟曹仁、曹操的侄子加养子曹真和曹休先后担任中领军。

赤壁之战时,担任虎豹骑督的是曹操的堂弟曹纯。

许褚是深得曹操以及曹氏家族信任的将领,长期统领负责曹操警卫的武卫营。曹丕继位后,仍让许褚总管禁卫军,名号由中坚将军升为武卫将军。

曹魏所谓外军,是驻扎在战略方向的中央军。东南对孙吴、南对吴又对蜀、西南对蜀汉、北方备胡,于是设立军事管辖区,根据统帅的资历名望,给予“征”、“镇”、“安”、“平”的将军称号。因此曹操时期,一般来说,武将官衔带“东”、“南”、“西”、“北”的,才是该方向上的实际统帅,类似于现今各大军区的司令,而前面“征”、“镇”、“安”、“平”的字样,可类比于近代军衔的一级上将、二级上将。其辖区范围,由授权“督XX地区诸军”所决定。驻扎在这一地区的各种花色名号将军,便都接受该将军的指挥。

如曹魏大将曹仁,便先后担任行征南将军、安西将军、征南将军,他担任征南将军时的管辖范围是“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这一地区如于禁、徐晃、庞德等将军所统领的军队,就都归曹仁督管。

曹操时期曹魏的西南战区,先由征西将军夏侯渊镇守汉中,由都护曹洪镇守关中。夏侯渊败亡失去汉中后,曹洪名号升为卫将军,成为总督该战区各支军队的统帅。

曹操时期曹魏的东南战区,赤壁之战后由荡寇将军张辽、折冲将军乐进、破虏将军李典守卫重镇合肥,张辽担任主将。公元215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张辽、乐进、李典三位将军奋勇出战,大败孙权军。战后张辽被提升为征东将军。但曹操虽把东南战区司令官的头衔给了张辽,但实际只给他增加了少数直辖的部队,而东南战区实际的总司令,还是让至亲的夏侯惇来当,让伏波将军夏侯惇坐镇居巢,总督该战区的二十六支军队。这就是军制外的人治问题了。

孙吴和蜀汉在不做“汉臣”自为朝廷后,官制军制才较完整。此前孙吴平时以某将领督某地区军事,也即该军区司令,并无规范的名号。如周瑜先以中护军名号为孙权的最高军事助手。赤壁之战后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作为东吴西线的司令官。周瑜死后,鲁肃以奋武校尉名义,接管对付刘备方面的军务,成为东吴西部战区的司令官。

展开全文

遇到战争,孙吴是临时拜帅,任命某将领为都督,统帅调集的各将领部队作战,也就是方面军的司令官,战事结束则解除。如赤壁之战时委任周瑜为左都督;袭取荆州时委任吕蒙为大都督;夷陵之战时委任陆逊为大都督。

蜀汉方面,刘备夺取汉中后,封关羽、马超、张飞、黄忠为前、左、右、后将军,但并非按“军衔”“名号”任职。关羽的名号不管是原来的荡寇将军还是新封的前将军,仍镇守荆州的三个郡;张飞为右将军,却提拔镇远将军魏延为汉中督,镇守战略重地汉中。

蜀汉后主时官称名号逐渐完整。如诸葛亮南征,由赵云担任征南将军;北伐时赵云又改任镇东将军。箕谷失利,赵云就由镇东将军降职为镇军将军。

所谓杂号将领,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名号的将军(或校尉),如伏波、横野、荡寇、捕虏等,这些还属于正牌的将军,带兵的将军;还一类是传统名目之外的杂牌将军,大多是因功劳给以将军名号,实际并不带兵。刘备创造出来的许多杂号将军,什么安汉将军、秉忠将军、昭德将军等等,就属于这类。像糜竺的安汉将军名号,就是因为在徐州时他向刘备贡献了大笔钱财,还把自己的妹妹给已弄丢好几回老婆的刘备做老婆(糜夫人),所以刘备得到益州后,便回报给他一个安汉将军的头衔,班位还在诸葛亮之上,却既不管军也不管政。一句话,就是糜竺什么活都不用干,在朝堂上给他设一个前排座位,再拿一份高薪。

曹魏外军的杂号将领,所统带的,大体是以自己原部曲为主,加上统帅根据战事需要拨给他们指挥的部队。如荡寇将军张辽、威虏将军臧霸、横野将军徐晃、破虏将军李典、平狄将军张郃等,所辖部队的核心,都是他们当初归附曹操时的原部曲。

这些杂号将军一般有多少部曲、也就是本部人马呢?

以曹魏“五子良将”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张辽和乐进为例。守卫合肥时,张辽、乐进、李典三位将军共有军队七千余人,也就是每人有二千多“本部兵”。要知道这三人都是曹操最信任和重用的外姓将领。由此可知,曹魏其它杂号将军所管领的本部兵,大都在一二千人之数。

又如东吴,程普和韩当都是孙坚的部将,又跟随孙策打下东吴江山,算得上开国元勋。孙策授给程普和韩当每人兵二千,马五十匹。这种兵马近似于将领的私兵。由于孙策以及继位的孙权的头衔只是“讨虏将军”,因此给程普的名号是吴郡都尉,韩当的名号是先登校尉。直到赤壁之战时,程普才升格为荡寇中郎将,韩当升格为中郎将;赤壁之战后,又分别升格为裨将军和偏将军,但平时率领的,还是自己的本部人马。

由此也可知,演义或说书常讲某将军“率领三千本部人马”,还是很贴近事实的。

至于地方军,曹魏、孙吴和蜀汉的地方军,都属于州郡的地方武装,是在刺史、太守等地方长官的私人部曲基础上组建,朝廷根据情况也拨一些外军给这些地方长官指挥。但战争年代军权高于一切,往往由驻军将领兼任地方长官;而地方长官加将军称号领兵者并不多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