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会读后感范例6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处方笺怎么读 五猖会读后感范例6篇

五猖会读后感范例6篇

2023-02-17 18: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五猖会读后感范文1

关键词: 《离骚》 词义 训诂

《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诗,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想象丰富奇特,感情充沛,缠绵悱恻。其内容博大精深,引用诸多神话故事来说明自己的思想斗争过程,抒发了屈原的身世之感,表达了他的美政理想,显示出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高洁坚贞、上下求索、顽强斗争的人格形象。然而诗中存在大量的先秦古语、楚地方言以及众多名物,屈原行文更多用形容修饰词语,所以又古雅艰深,晦涩难读。历代为其注解者虽然不少,可又各执己意,莫衷一是。

本文运用训诂学的方法,采用札记形式,参考各家注解,对《离骚》中的“初度”、“耿介”、“猖披”、“謇謇”、“陆离”、“灵琐”和“昡曜”七个词语,在前哲时贤的基础上,对其词义作出新的训诂,以求疏通文义,就正于方家和读者,益于日后之学。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初度:王逸曰:“始生年时,度其日月皆合天地之正中。”吴世尚曰:“始生之日也,在天为度,在历为日。”朱熹曰:“初度之度,犹言时节也。”汪瑗曰:“初度之度,犹言时节也,谓出生一岁之时节,不必专指初下母体之时而言也。”钱杲之曰:“谓幼时态度也。”蒋骥曰:“初年之器度。”胡文英曰:“初年之气度也。”王树枏曰:“谓幼时之心度。”黄灵庚曰:“谓出生之容态。”

谨案:初,《说文》:“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段注云:“用刀则为制之始。引伸为凡始之偁。”初,王逸、吴世尚训为“始”意,皆是,其他谓“幼时”亦近,然汪瑗特指“出生一岁”,不知其所据也。度,《素问·至真要大论》:“又凡三十度也。”[1]王冰注云:“度,日也。”《素问》中“度”均训为“日”。又《周髀算经》卷下:“月度疾,日度迟。”[2]赵君卿注:“度,日月所行之度也。”《后汉书·明帝纪》:“正仪度。”[3]105李贤注:“度,谓日月星辰之行度也。”此处“态度”、“器度”、“气度”、“心度”、“容态”之说,颇似牵强。始生之婴儿,从容态、气度观其内美,殊非易事。合上文“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王逸、顾炎武等皆注屈子以寅年寅月庚寅日生,王逸以为其生得阴阳之正中也。又有《日书》875简:“庚寅生子,女为贾,男好衣佩而贵。”[4]据此,皇考赐屈子嘉名应源于生辰,故“初度”训为出生之日为胜。吴世尚之说是也,王逸、朱熹之说则转义也,而蒋骥、胡文英、王树枏、黄灵庚之说乃“度”之引申别义,非也。初度,后世多因称为“生日”,可见于《欧阳全真生日》诗:“南风属初度,杯酒相献酬。”[5]和《聊斋志异·莲香》:“会媪初度,因从其子婿行,往为寿。”等。[6]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耿介:王逸曰:“耿,光也。介,大也。”蒋骥曰:“耿,明;介,守也。言尧舜知明而守固。”胡文英曰:“明而有分辨也。”王树枏曰:“专一也。此言任贤不二。”褚斌杰曰:“光明正直。”

猖披:王逸曰:“衣不带之貌。”刘良曰:“谓乱也。”汪瑗曰:“猖,狂也。披,乱也。”钱澄之曰:“言不由道路以行。”钱杲之曰:“行不正貌。”陈远新曰:“犹言放肆。”胡文英曰:“放纵无检束,如不介马而驰之类也。”

谨案:此处二句为对举,意在褒尧舜之正而贬桀纣之邪曲。故“耿介”与“猖披”亦为对举,分言“遵道而得路”与“捷径以窘步”。潘岳《秋兴赋》:“宵耿介而不寐。”[7]588李善注引王逸《楚辞》注曰:“耿介,执节守度。”又谢灵运《过始宁墅》:“束发怀耿介。”[7]1238张铣注:“耿介,谓节操。”而猖披,游国恩曰:“猖披,本当作‘裮被’,《广雅·释训》:裮被,不带也。王念孙《疏证》云:《玉篇》:披,衣不带也。‘披’与‘被’通。合言之则曰裮被。盖‘裮被’二字以比肆行不谨。”据此,可见“耿介”谓持守笃定,节操不变。“猖披”言性行变异,作为散乱。王逸、胡文英、褚斌杰释“耿介”之说去意稍远,王树枏谓任贤不二亦未知其由。而诸家之训“猖披”则皆得近合其实。此二句言尧舜节操循道得正,桀纣言行变异以求捷径而困顿。又顾炎武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谓之耿介,反是谓之猖披。”是也。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为舍也。

謇謇:王逸曰:“忠贞貌也。”汪瑗曰:“不避险难而竭力尽忠之意也。”刘良曰:“直言貌。”周拱辰曰:“謇謇谔谔之义,语不违心,憨直自任也。”朱冀曰:“謇,直言貌。謇謇者,犯颜苦口,屡进谠言也。”朱熹曰:“难于言也。”刘献廷曰:“謇者,从塞从言,欲言而不能言之貌。”胡文英曰:“讷言而诤也,数而取辱之意。”

谨案:《周易·蹇卦》六二爻载:“王臣蹇蹇,匪躬之故。”[8]《正义》曰:“王谓五也。臣谓二也。九五居于王位而在难中,六二是五之臣,往应于五,履正居中,志匡王室,能涉蹇难,而往济蹇,故曰‘王臣蹇蹇’也。尽忠于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故曰‘匪躬之故’。”《说文》段注:“蹇,难也。行难谓之蹇。言难亦谓之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蹇,亦作謇。”[9]謇,《方言》卷六:“难也。”[10]又《玉篇》:“难也。”[11]可见蹇、謇古通用。观屈子此处之义,本之于《易》爻辞而来,而作“謇謇”者,亦“蹇蹇”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闲之,可谓穷矣。”由此,“謇謇”不仅难于言,亦难于行也。《楚辞·九章·抽思》:“岂至今其庸亡?何毒药之謇謇兮?”《楚辞·九叹·愍命》:“虽謇謇以申志兮,君乖差而屏之。”《后汉书·朱晖传》:“进无謇謇之志,却无退思之念,患之甚久。”[3]1460多是言、行混用。故汪瑗之说是也。王逸之训为“忠贞貌”,则转义也。如《后汉书·樊凖传》:“儒者竞论浮丽,忘謇謇之忠,习諓諓之辞。”[3]1126《东观汉记·传·申屠刚》:“謇謇多直言。”[12]亦用其义。朱熹、刘良、周拱辰、刘献廷、朱冀、胡文英之说均以謇谔难言忠直进谏一端为言,为后世多用,如《后汉书·鲁丕传》:“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刍荛以言得罪。”[3]884以后世常用义以训初起之义,难免失全也。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陆离:王逸曰:“犹参差,众貌也。”汪瑗曰:“参错美好之貌。”钱杲之曰:“光耀也。”李陈玉曰:“所佩光彩不定也。”徐焕龙曰:“光彩分散貌。”王念孙曰:“陆离,有二义,一为参差貌,一为长貌。”胡绍煐曰:“长佩陆离,正为参差下垂也。不齐为之参差,下垂亦谓之参差,参差自有长意,不烦改训。”

谨案:此处两句“高”与“长”、“冠”与“佩”、“岌岌”与“陆离”对仗甚工。岌岌,王逸、王念孙皆训为高貌。按此,陆离当训为长貌。《九歌·山鬼》“带长铗之陆离兮”,王念孙以为“陆离”谓长貌,可证。又戴震曰:“高冠长佩,即《涉江》篇所云余幼好此奇服,年既老而不衰也,以寓从吾所好之意。”故王念孙以长貌训陆离,是也。《淮南子·本经训》:“五采争胜,流漫陆离。”[13]78《艺文类聚》征引繁钦《柳赋》:“郁青青以畅茂,纷冉冉以陆离。”[14]则亦为延绵、长义。王逸、汪瑗、胡绍煐之训为参差,非是。《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攒罗列聚丛以茏茸兮,衍曼流烂痑以陆离。”张揖曰:“陆离,参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深林巨木,崭岩参差。”《史记正义》、《文选》吕延济注等均释参差为不齐貌,而胡绍煐“参差自有长意”,似有牵强附会之意。许慎、颜师古、钱杲之、李陈玉及徐焕龙以陆离训佩之光彩,《初学记·介鳞部》征引魏缪袭《青龙赋》:“耀文采以陆离,旷时代以稀出。”[15]740《初学记·礼部上》征引梁沈约《侍游方山应诏诗》:“清汉夜昭晰,扶桑晓陆离。”[15]332则为后起之义,魏晋常用,又去意甚远矣。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灵琐:王逸曰:“灵以喻君。琐,门镂也,文如连琐,楚王之省阁也。”洪兴祖曰:“神之所在也。”汪瑗曰:“盖总指朝廷之所在,寄意于君也。”徐焕龙曰:“神仙府居矣。”李光地:“灵琐者,王居所以启闭,即下帝阍之所司者也。”屈复曰:“神灵之门,谓舜庙也。”刘梦鹏曰:“琐,锁闼也。县圃登之则灵,故称灵琐。”胡文英曰:“灵琐,阊阖之锁闼也。”

谨案:蒋骥注引《山海经》:“崑仑山帝之下都,南有九门,百神之所在,故曰灵琐。”[16]《淮南子·地形训》:“崑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县圃之山,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13]41前文言“夕余至乎县圃”,屈子欲上太帝之居者,必经县圃,县圃近帝关而未至,故不敢少留,恐日之将暮而不及。故此处“灵琐”当按刘梦鹏之说是也。李光地之说亦通,可备参考。而王逸、汪瑗之说,非文义也。洪兴祖、徐焕龙训为神仙所在之地,笼统之说,为文义远之。阊阖,后文有“无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王逸、洪兴祖皆谓天门也,胡文英以灵琐为阊阖之锁闼,非也。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昡曜:王逸曰:“惑乱貌。”洪兴祖曰:“昡,一作眩,日光也,其字从日。眩,目无常主也,其字从目。”汪瑗曰:“昡曜犹炫耀,言世人喜伪饰于外而不能修也。”朱熹曰:“幽昧昡曜二语,乃原自念之辞。”褚斌杰曰:“本意指日光刺目,视物不清,形容失去辨别能力。”

谨案:昡:“日光也。”古同“炫”。眩,《说文》:“目无常主也。从目玄声。”《汉书·元帝纪》:“靡瞻不眩,靡听不惑。”颜师古注:“视乱也。”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二:“目眩。”注引《字林》:“乱也,惑也。”[17]炫,《说文》:“燿燿也。从火玄声。”段注云:“爓燿也。爓燿谓光爓燿明也。”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十二“炫耀”谓光焰荧煌不定。[18]江淹《丹沙可学赋》“觇炫燿而可见。”[19]胡之骥注“惑乱也。”《潜夫论·潜叹》:“犹炫燿君目。”[20]汪继培笺云:“炫燿,眩矅,眩耀并同。”由此,炫、昡、眩虽本义不尽相同,然均可引申为“惑乱”之义。此句为屈子感世人幽昧惑乱,不辨善恶,不能察己之叹,而汪瑗以为世人喜伪饰外在,训为炫燿之意,则去意远矣。故王逸之说是也,褚斌杰之说为转义。

参考文献:

[1]佚名.素问(又称黄帝内经素问)[M].王冰次,注.林亿,等,校正.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980:560.

[2]赵君卿.周髀算经[M].甄鸾,重述.李淳风,注释.//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031:33.

[3]范晔.后汉书[M].李贤,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

[4]吴小强.秦简日书集释[M].长沙:岳麓书社,2000:101.

[5]赵蕃.淳熙稿[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1155:55.

[6]蒲松龄.聊斋志异[M].张友鹤,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28.

[7]萧统.文选[M].李善,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孔颖达.周易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227.

[9]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1984:709.

[10]钱绎,等.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70.

[11]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43.

[12]班固,等.东观汉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124.

[13]刘安,等.淮南子[M].高诱,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4]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534.

[15]徐坚,等.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740.

[16]蒋骥.山带阁注楚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42.

[17]释玄应.一切经音义[M].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98:250.

[18]释慧琳,释希麟.正续一切经音义附索引两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212.

五猖会读后感范文2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鲁迅先生的父亲运用了“延迟满足”这种方法。我不知道先生的父亲是否曾经知道这种教育方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这种做法并没有错。虽然这对于热切中盼望的孩子有些残忍,但是对孩子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肯定。

在心理学上,延迟满足是指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学者罗腾伯格通过“延迟满足”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行为,他要求被试者完成实验任务,并给予奖品。他供儿童自主选择的有两种奖品,一种是当时即可拿到的小奖品,另一种是第二天才可以得到的很好的奖品。结果发现,6~8岁的儿童中有1/3、9~11岁的儿童中有1/2选择等待,而12~15岁的儿童几乎都愿意等待。这说明,童年期儿童延迟满足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有显著提高,自我控制行为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童年期,因而在这个时期是运用这种方法的最佳时期。

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水果甚少,桃子是我童年时期能吃到的唯一果品。每年桃子快成熟时,我就很想爬到树上去摘几个下来解解馋,可是桃树太高,我爬不上去,而爷爷又把那棵老桃树当宝贝一样看待,绝不允许大家用竹竿敲打。当时,父亲在外地工作,爷爷是家中唯一会爬树的人,我只能恳求爷爷。爷爷那时刚50岁出头,正当盛年,爬树当属小菜一碟。可是,爷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说话。每次我提出要求后,他都会到外面去转一圈,回来之后才跟我说,你把作业做完,或是把牛牵到河里去洗个澡,我就摘给你吃。当时我很气愤,这明明就是吊人胃口嘛,虽然不想去,但是为了得到桃子,我只好嘟着嘴去做了爷爷要求的事。

在幼儿园里,我们也能看到老师运用这种方法。譬如,有个同学表现好,得小红花了,旁边有个调皮的孩子也想要,老师便向他提出要求说:“如果今天下午你表现得好好的,不打人,不骂人,也不到处乱走乱跑,老师放学之前就会奖给你一朵小红花。”于是,为了得到小红花,平时喜欢打闹的孩子,此时都会乖乖地坐在座位上。还有前面提到的罗腾伯格做的那个试验,性急的孩子等不及就去拿了眼前的小奖品,而耐心等待的孩子虽然要等到第二天才能拿到奖品,但是他却能拿到更好的奖品。相比之下,孩子们就更愿意去等待。

在学习等待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就会明白,要想得到一些东西必须学会放弃某些即时的欲望,放弃一些眼前利益,这便应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说法。而那些第一次吃了亏的孩子们,下次若再遇到类似情况,相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学着控制自己,等等再等等,即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长大以后,他们一定也会对那段经历记忆深刻。就如鲁迅这样的名人,若干年之后还对父亲延迟他去看五猖会耿耿于怀,说想不明白原因。由此可见,延迟满足是能影响到孩子的行为的。

国外的家长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思维很发散,运用范围也很广。比如,孩子们想要得到零用钱,家长就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按劳付酬。这样,孩子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地开动了脑筋,拿到钱后会有一种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会慢慢明白,要想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必须要学会等待,必须要有所付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从而摒弃不劳而获的想法。

五猖会读后感范文3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酸、甜、苦、辣、咸五个味道。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心里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国内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趟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凛然1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譬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五猖会读后感范文4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要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同时也要感谢老师们和同学们对我的支持,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曾经有一段屈辱的历史。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犯下了不可磨灭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拖着沉重的步伐经过了70年。我们又怎能忘却,70年前的那一天,可恶的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三十五万无辜的南京老百姓们,在短短一周内,成为了疯狂的刺刀下的牺牲品,他们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任凭侵略者在他们身上残暴地发泄着。圆明园,一个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这样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又被一把大火烧毁,付之一炬。那其中凝聚着我们中华儿女多少的心血与智慧啊。那些狰狞的表情,猖狂的笑容,无一不揭示着他们那没有人性的躯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浴血奋战,洗涮了一百年来被挨打的耻辱,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挽回了我们中华儿女的民族尊严,中华民族由一个背负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重压,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民族,成为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令世人瞩目的民族。乱翻的乌云扫清了,祖国迎来了一个黎明。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望着每天与朝霞一道升起的五星红旗,谁又能忘记在70年前,为了打倒日本法西斯,中国所做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呢?为了祖国领土完事,为了民族的尊严,战士们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怎能可以忘记呢?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忘记了国耻。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青少年只有将国耻铭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学习更加精益求精,不怕吃苦,肯下苦功夫,报着“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中国人的苦难与抗争,求索与奋进,创业与搏击,无不可歌可泣,激励今人,昭告后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弘扬,对先辈业绩的追思与兴大,必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流入强大的动力。

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会经受一次又一次的锻炼,迈开沉着而坚定的步伐,向光辉的未来继续前进。最后,让我们高呼“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猖会读后感范文5

--------《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童年的回忆,是他惟一的一部散文集,鲁迅先生在书中下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趣事、风俗不仅是他的个人写照,还反映出了旧社会的封建与革命的火热,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改革后社会的无限憧憬与对童年的眷恋。

读《朝花夕拾》,我感到了童年的美好,百草园戏耍,五猖会游乐----------但我也领略到了封建社会的厌恶,鄙郭巨埋儿,厌私塾苦读------但我认识最深刻的是《父亲的病》一章,是写鲁迅的父亲因让“神医”为他治病,耽搁了正确治疗,才病情愈来愈重,最终逝世的事,这让我为他的父亲感到惋惜,又不免为那时的“神医”们惋惜,为何要去做那些损人利己的事呢?最终还不是被痛骂?被鄙视?

虽然中国不断发展,旧社会变成了新社会,有了许多科技成就,否定了许多没有科学依据的、法律不支持的坏做法与坏风气,但“神医”却还存在。

“气功大师”王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用各种奇异怪招吸引你后让你相信他,之后就开始行“医”,其实就是行骗,骗到钱之后便远走高飞,对你就漠不关心。这就是旧社会“神医”的照影,欺骗他人,损人利己。但害人终害己,他不将会受到社会的攻击,良心的谴责,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以史为镜,可明得失”。古时的教训也甚为深刻。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保家卫国,多次击败金兀术(金军首领),得到赵构的青睐。奸臣秦桧怕岳飞权利过大,给自己构成威胁,于是上书皇帝赵构,岳飞通金,要叛变,赵构没有主见,就把岳飞杀害了。这引得诗人痛骂,平民悼念,一个书生写下“人自宋后羞名烩,我到坟前愧姓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流传至今,秦桧也被戴上了“卖国贼”的称号。

害人终害己,这个道理也时刻在我们的生活中,三鹿奶粉非法添加三聚氰胺最终赔偿数亿元;网吧非法让未成年人上网终遭停业;犯罪分子终受惩罚;医院开黑处方损害了信誉,之后几乎无人问津;日本非法占据钓鱼岛遭世界谴责---------

损人利己。贪爱欺瞒何日已。害众成家。富贵人前仍自夸。阴功暗记。死上头来谁肯替。天道无私。报应分明各有时。

在古时、古诗、故事、生活-------都在告诉我们:害人终害己。所以我们一定要多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就是为自己!

我们虽然不能控制他人,但一定要管好自己,不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多助人为乐,做好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

五猖会读后感范文6

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刻本《建德县志》载:“立春先一日,邑合迎于东郊。上元日,张灯闹花爆。”建德,即现在的东至县。

在东至县,地处深山的村民们一直有利用本地所产的竹、木藤、金属等材料制作各色花灯的传统,每年春节,东至县或村组、或家族,都纷纷举办灯会,灯会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其时灯舞人喧,山村里一片欢天喜地……花灯的绚烂和温暖,还有节日里被允许的张扬,使劳碌一年的山民们可以将压抑许久的激情尽情绽放。

东至花灯演出时期,各班灯之间不交流,各扎各的灯,各自选点演出。每班灯的形式不同,服饰、道具、唱腔等均有差异。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东至县尚有60个自然村从事灯会活动。传到今天,保留下来最具特色的灯会有4种:黄氏家族的六兽灯、胡氏家族的八仙过海灯、李氏家族的磨盘灯和金塔村胡村组的五猖太平灯。

东至花灯是2007年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问起源,说有的是本土创造,有的是从江西带过来的。有一次,我问江西同行,他很诧异,说我们那里都没有相关的记载啊!

东至县的老人说,江西已经失传了。

六兽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013年1月下旬,距离春节还有20多天,摄制组就来到东至县官港镇新溪村,这里是六兽灯的主要流传地。冬季的村庄一片静寂,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还没回来,孩子们也没放寒假,空荡荡乡间小路上偶尔有几个老人的身影。而村部大屋内却热闹非凡,老人们在这里扎制六兽灯。

传承人黄杰海穿梭其中。面对摄像机介绍:“现在做耳朵、尾巴……这些都是简单的东西,把尾、脚、头、耳朵搞好了,再去扎那个头。因为头麻烦,只有少数师傅才能搞这个头。要先构型、圈线,把线圈好了,再贴毛,把毛贴好了,就是过水浆的过程,过了水浆,垫了金,扎了花,才算结束了。”

六兽灯又名六兽太平灯,有九华山以及当地寺庙中常见的独角兽(地藏菩萨坐骑)、青狮(文殊菩萨坐骑)、白象(普贤菩萨坐骑),还有麒麟、鹿和獐。村人们扎制的这些形象属于民间大写意风格,六兽主要靠灯头的一些象征性元素和整体裱糊的彩纸颜色来区分。

我们兴致勃勃地猜着:白色,有一截象鼻(更像猪鼻)的是白象;蓝色,一只角的是独角兽;绿色,捧着彩球的是青狮;紫色,碎鳞片的是麒麟。鹿和獐,我们辨认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区别出头角形状的细微差别。

资料记载:六兽灯分别为麒麟灯、狮灯、独角兽灯、鹿灯、象灯、獐灯。灯的制作是用竹篾扎成头尾,兽身先扎若干圆环,再用蜡绳将圆环连在头、尾中间,用不同颜色的蜡光纸、绉纹纸、垂边纸裱糊。麒麟角长尺余,根部直径1寸;独角兽角长11寸,根部直径0.8寸;鹿角尺余,分枝角长3至4寸,根部直径0.7至0.8寸。麒麟、独角兽、狮子头部直径1尺,长12寸。象头部直径8寸,长9寸;獐、鹿头部直径7寸,长12寸,嘴长6寸。麒麟两前足捧钱箱,狮子捧彩球,独角兽捧书箱,其余三兽各捧一花盆,盆中插花。六兽的头、颈、腰、尾内点燃红烛。兽的胸下、肚下部各装一根尺余长的木棍,表演者两手持棍,将兽举起,兽的耳、颈、鼻、腰、腿、尾能随舞蹈动作自然活动。据说以前灯会一般在晚间表演,六兽的灯彩与灯场上的各种灯笼交相辉映,群兽腾跃,兼之锣鼓喧鸣,热闹非凡。

关于六兽灯的起源,非遗申报书上这样记载:民国六年(1917年),原东流县民间艺人郑天宝从原至德县大田村(现木塔乡)学来此舞,开始在家乡演出,后至德县和东流县合并成立东至县,便在东至县流传开来。

但黄杰海有另一种说法:六兽灯是黄氏家族300年前从江西桃墅店迁居时带过来的。江西把这六兽视为吉祥物,扎制彩灯,悬挂门首,主要用于家族驱邪避灾。清代传到安徽,融入当地灯会,加上了舞蹈和锣鼓,每逢正月初七至十五,在四乡游舞。其作用除娱乐之外,一是祝福人们四季平安,六畜兴旺;二是筹集资金,为本地兴办利民利村的好事,如建祠堂、筑桥梁等。

县文化馆的吴炜馆长在一旁插话:“好像江西带来的只有四种,鹿和獐是来到本地加上去的,为了凑齐6个数,吉利!”

六兽灯是黄氏家族一直传承下来的。村里人说,解放前,黄氏先祖黄天祥曾领一批老辈们制作了这个六兽灯;1957年,黄杰海祖父领着一批人第二次制作,舞了一次,1958年就停演了;1963年,这一年,黄杰海出生,父辈们又重新制作花灯,上邻村去舞灯,到了1966年又停演。

黄杰海第一次看到六兽灯是1982年,那一年黄杰海19岁。黄杰海父亲和一班老人在村部大屋里制作六兽灯。他和一些青年小伙子跑去看,其中一个叫黄舜南的老人一边扎一边感慨:“唉,你们这班青年小伙子就知道玩,也来学一学吧,将来我们这些老人要是都不在了,这灯不就失传了吗?”黄杰海说:“好,学就学!”就这样,黄杰海成了当年黄氏家族最年轻的玩灯人。

时至今日,黄杰海似乎也没有找到更多的年轻人加盟这支队伍。和他在一起扎灯的,还是一些老人。每次舞灯的时候,他都要费劲心力去组织和排练。

采录舞灯的那天,小雨,许多说好的舞灯人都没来。黄杰海里里外外跑着,有点着急上火。远道而来的各路记者围着他问东问西,他一摆手:“我忙死了,你们去问领导!”

我没有打扰他,只在一旁和围观的村民聊天,问他们,是不是每年都舞这个灯?一个老太太说,哪有,就是电视台来了,才舞!其他人讪讪地笑。我问一个呆立在一旁的舞灯人:“你会扎这个灯吗?”他摇头说不会。问学了多久?他笑而不语。

说话间,舞灯队伍已召集齐备,敲锣打鼓出发了。

从村部大屋出来,沿着一条乡间水泥路,走到一处开阔地。舞灯人站好队形,鞭炮就炸响了……硝烟中,围观的人四处躲避。

锣鼓点敲起来了,几个舞灯人似乎有些无措,黄杰海扯着嗓门指挥,一会儿站位出差错,一会儿舞的顺序出差错,他满头大汗……拍特写时,那几个兽,除了黄杰海舞得生龙活虎,其余的动作都跟不上鼓点。

舞灯结束,黄杰海脸都黑了。我问他:“每年舞灯,就是这些人吗?”他气急急地说:“下雨,好多人都没来,这是临时凑的,真舞起来,哪是这个样!”看他气急败坏的样子,我不知怎的,有些高兴。原来,六兽灯还不至于此。

第二天晴天,导演拍了八仙灯后,一看还有时间,决定重拍六兽灯。于是,重返新溪村。这次,黄杰海找来了原班人马。

有阳光的日子真是不一样,整个舞灯队伍都洋溢着一种喜洋洋的气氛。照例,一路走一路敲锣打鼓,前面高高的花灯和吊牌灯引导着,舞灯者高举六兽灯陆续出屋,到达演出地点后,拿花灯和牌子的人分站周围,划出场地。锣鼓声一响,艺人们就手拿六兽肚子下方的竹棍将兽灯舞动,各个神兽在艺人双手的控制下,展现出各种姿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舞灯时,艺人的手眼身法要协调一致,才能使六兽的动感显得流畅自然。六个兽灯时而群舞,时而独舞,“抖毛”、“伸腰”、“晃头”、“大翻身”……许多动作惟妙惟肖且夸张可爱。其中最具观赏性的是两兽的斗舞。两只兽灯来到场地中央,迎面相对,做斗兽状,或伸前蹄,或蹬后腿,或兽角相对要进行搏斗,场面热闹激烈。

我们看得兴奋起来,说:“对了,这才是六兽灯么!”但可以看得出,今天场上的舞灯人年龄都偏大,最年轻的也就是黄杰海这个年龄段的,几乎没有更年轻的人。

在舞灯的过程中,我又随机采访了周边围观的村民。我问六兽灯为啥没有年轻人学呢?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年轻人不是在外面上学就是在外面打工,休假回乡也不愿费力学这个。这玩意儿,学起来难,看起来土,而且也就是这几年入了部级非遗名录,才有外人跑来看,本乡本土的人,对这个灯,可看可不看的。

怪不得联合国在考量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特别强调“社区认可度”,一个地方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果失去了当地人心的依托,要继续流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六兽灯,来源就已众说纷纭,未来又有点前途莫测……我眼前浮现出两兽斗舞的场面,那个场面充满民间舞蹈特有的憨态与情趣。黄杰海今年已经50岁了,再过几年,这群舞灯人的力道就不够劲儿了,怎么办呢?

八仙灯:胡氏家族,章姓传承人

拍八仙灯的那天早上,大雾。

八仙灯又名八仙过海灯,由东至县张溪镇土桥村陈湖组胡氏家族传承。

路上,负责资料收集的宋煦提出一个疑问:“这个灯种不是一直由胡氏家族传承的吗?为什么省级传承人是一个章姓人?”我愣了一下,试着解释,也许他是胡家的女婿?又或者,现在早已打破家族传承的模式了吧!

八仙灯的起源很清晰:1935年,当地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颗粒无收。当年的陈湖村除老年人在家以树皮、草根维持生命外,其余拖儿带女逃荒到徽州。

为了养活妻子儿女,有的打夹板,有的打莲湘,有的唱民间小曲,向人乞讨。当时,在徽州逃荒的具有扎纸技术的胡星移(已故)和陈金海(已故)两位老人在祁门县闪里扎了五匹彩马,并编词曲,安排5个男孩排练“五马跑朝”的灯艺,以此挨村挨户乞讨。因乞讨方式独特,第一天就讨来百斤大米、玉米等食物。就此,他们天天跑天天讨,嘴里唱着“天旱数月不下雨,田间秧苗变黄秧。村民饿得无法想,骑着马儿来逃荒”。次年,当地风调雨顺,农业喜获丰收,春节期间两位扎匠师傅为了教育孩子们不忘外出逃荒的饥苦,又扎了5匹彩马要孩子们玩“五马跑朝”来欢度新春佳节。从此,晚辈们为了不忘记老一辈人在徽州逃荒时的饥苦情景,每隔一两年,就在春节期间玩一次。1949年解放,胡定华(退休干部)、胡涌泮(已故)、胡进先(已故)、胡学渊(已故)等老艺人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由原先的扎5匹马增加到8匹马,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意,喜庆人民分得土地,当家做主。

因为有雾,我们在村委会的院里等了一会儿。雾还没散尽,就听到锣鼓响了,一队装扮得五颜六色的人小跑着进来,一个戴着帽子的男人拿着喇叭指挥调度。

这队人几乎都是十几岁的少年呢!8位扮演者扮成八仙模样,身着各色服装,手拿各自法器,骑着不同颜色的彩马在院子里奔跑。首先是张果老,身后依次是韩湘子、吕洞宾、曹国舅、汉钟离、蓝采和、铁拐李、何仙姑。

他们跑出各种花样,一个老人家给我们指点:这是一字形、这是圆形、这是八字形、这是双八字形、穿花……表演者在演出过程中始终慢跑行进,即便是停下来的时候也要双脚不停抖动,以使得马头能够不断抖动,据说这样才能体现马的活态。停下来,他们会唱一些简单的戏文,我听着像黄梅调,一问,说是傩戏的花腔。

不一会儿,8个少年就跑得气喘吁吁了。

我们估计那个戴帽子的人是传承人,我们称呼他为“章老师”,问了一些表演和传承方面的问题。他说,由于八仙灯的表演需要不停跑动,对体力要求比较高,所以玩八仙灯的基本都是年轻人,而八仙灯也很受当地年轻人的喜爱。

何仙姑的扮演者是一个长得很喜庆的姑娘,她叫胡艳红,是土桥村的村民。她说,从小就看大人们玩八仙灯,自己和同伴们也就跟着学。问她为什么喜欢这么传统的表演,她说,看小伙伴们都去玩,这个学起来也不难,就是跑起来有点累。

我奇怪,六兽灯的难题,怎么到八仙灯这里就解决了?都是年轻人,为啥六兽灯后继无人,而八仙灯却能招募到这么多的年轻人呢?

我再一次询问“章老师”。岂料戴帽子的人突然纠正我:“我不姓章,我姓胡。”你不是传承人吗?传承人不是叫章银根吗?他手一指:他在那里!那儿!没头发的那个!我大窘,赶紧跑去找真正的章银根。

我问章银根,那个戴帽子的人是谁?他说:他叫胡安顺,市级传承人。八仙灯,他最熟!我说,你是省级传承人,胡安顺好像负责表演这一块,你呢?是负责扎制这一块吗?他笑:我不会,我是村书记!

这件事,我们一直无法释怀。采录回来后我找出当年省级传承人的申报资料重读,章银根的简介是这样的:1981年在家务农时,带领村中人学舞八仙过海灯。在学舞八仙过海灯的过程中,积极组织,白天没有时间,利用夜晚来组织训练,使参加人员能熟练地掌握各种舞姿和技艺。自1982年开始至今,数次带灯参加县文化部门组织的新春灯会活动,多次受到县文化部门的表彰,因传承人是村干,组织能力强,闲时能组织村民以传帮带的方式,开展传承和节庆玩灯活动。

简介上的一段话引发了我的另类思考:“因传承人是村干,组织能力强,闲时能组织村民以传帮带的方式,开展传承和节庆玩灯活动。”不可否认的是,在现行体制下,要保护好地方文化,地方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喜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假想一下,如果是胡安顺评上了省级传承人,而章银根什么都不是,那么,八仙灯是不是也会遭遇六兽灯那一份落寞呢?

磨盘灯:磨盘咋就变成了灯?

一进院子,就看见一个被装点得五彩缤纷的磨盘灯,顶上还有类似亭阁的装置,这种造型,在花灯中真的很罕见。这种创意,起源何时?寓意又是什么呢?

问站在院子里的传承人李雨后,他也说不清,含糊着说:“元末开始,我们这个地方收了菜以后,就担到景德镇去卖,卖完再带点那里的东西回来。我们的祖先看到江西有这种灯,觉得很好玩,就引进到我们这个地方。”

据说,磨盘灯由皖赣边界传入东至县,距今已有300多年,一直为张溪镇东湖村李氏家族传承。磨盘灯灯体共分4层,第一层是底座;第二层是大盘灯,直径6至7尺;第三层是小盘灯,直径3尺6寸;第四层是顶子。轴高7尺2寸,轴下连接灯座,座高1尺8寸。上框每边1尺5寸,下框每边1尺8寸。轴的顶部有亭阁,以竹为架,蒙绿布,镶白边。两圆盘沿边蒙彩幔,用各色花卉、慈禽善兽装饰。

做这种灯,费料、费工,耗资巨大而且要有高超的制作技艺,当年的李氏家族,想来是一个很殷实的家族吧。磨盘灯流传到现在,也只有东湖村这一个灯班。

李雨后说:“这个灯,做起来难,耍起来也难。”现在,李氏家族只有他知道怎么扎制。

李雨后记得自己刚接触磨盘灯的时候,一位年岁大的传承人对他嘱托:“磨盘灯是咱东至很有影响的灯舞,你应该为它的发展壮大尽心尽力。”11岁时他在灯舞中扮“小”,15岁学习扮“老”,17岁时他已能够组织灯舞的各项活动。1980年开始,他授艺于村中小青年,教灯舞中的老徽调《贺府》、《陈德借兵》等折子戏唱段、黄梅小调及当地民歌。

说话间,一些打扮得像童男童女的小演员都准备就绪了,几个大人将两个小男孩抱到磨盘灯的上盘。

资料记载:磨盘灯表演时,上盘要站立两个男孩,一人扮“老”,头戴戏曲表演用的狮子盔,口戴白扎,穿黄色衣,腰系白色大带,红彩裤,黑薄底短靴,右手握纸扇灯,扇柄有铁环,灯内燃烛。另一人扮“小”,八字胡须,黑色眼镜,头戴顶子,穿羊皮短袄,红彩裤,黑薄底短靴,右手拿长杆烟袋。下盘四少女提花灯,头戴渔婆罩,上穿红色大襟褂,外穿黄色饭单,下穿绿色百褶裙,紫红色彩鞋,右手挑荷花灯,灯内点燃蜡烛。表演时,两壮男在下盘推动磨盘,两盘或同向或反向、或快或慢,上盘演员演唱,下盘演员与之应和,并根据唱词内容自由舞动。所唱内容多为老徽调《贺府》、《陈德借兵》等折子戏唱段。临夜,磨盘灯上百盏烛火点燃,人物在彩灯里旋转、舞蹈、歌唱,烛影摇曳,歌声荡漾,锣鼓震天,情趣横生。

如今表演有些变化。首先,上盘和下盘的小演员不唱曲了,他们在转动的磨盘上扮演的是活体道具。唱的部分由站在磨盘灯前的5个女孩来完成,她们边舞动手中的道具边演唱歌曲,但他们不会唱那些折子戏唱段了,演唱曲目大多为民间小调,如《仙女下凡》、《报花名》、《四季歌》等,也有一些革命歌曲。

夜晚来临,我们又跟随磨盘灯的灯班到达某个街口,夜色朦胧,磨盘灯的烛火被一一点亮,人物在彩灯里旋转……人们,一层一层地聚集起来。

远远地看着,磨盘灯像天外来物似的,闪亮在一群纯朴的村民中间。磨盘,多么平常的劳动工具,可它竟然能变成这样一座巨大的、流光溢彩的花灯,托举着贫乏生活中的梦想。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多么单调啊,而这些奇思妙想的民间艺术,终于让生活有了一点不同。

据说,正月十五一过,所有的花灯就要烧掉,喻示祈福上达天庭。但这耗资耗工巨大的磨盘灯要烧掉,岂不太可惜?

李雨后一番话打消了我们的顾虑:“我们这个花灯,从正月初玩起,一直玩到二月二,龙灯、狮子灯、六兽灯他们正月十五绝对要烧掉,但我们这个灯不用烧。”

五猖太平灯:玩的就是心跳

采录太平灯的过程很蹊跷。以上三个特色灯采录完毕,我们问到太平灯。当地文化干部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太平灯没有什么人传承了。也许是的,在东至花灯的省级传承人中,唯一缺失的就是太平灯的传承人。

那天,我们很随意地去了,以为不过是采录一些营造气氛的片头。到了一个叫迭山村的村庄,我们发现这个村子摆出的阵势很大,老远就听见锣鼓,接着是震天响的鞭炮。

一些人陆陆续续来了,出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两人抬着烧着炭火的火盆,这是做什么?老人用方言跟我解释,我听不懂。一个小伙子过来简洁地说:“是用来驱邪避灾的。”

几个脸上涂了油彩的小伙子站成一排。当地人指点着介绍:青龙、白虎、朱雀、钩陈、玄武。

这不是五猖神么?我突然疑惑起来,赶紧翻阅资料,一看,发现原来要表演的就是太平灯啊!

资料记载:太平灯又名五猖太平灯,东至县洋湖镇金塔村胡村村民组和官港镇秧畈村集体传承,距今已有100多年。五猖太平灯是远古祖先为了除病消灾、求得太平的一种类似傩戏的舞蹈,多在农历初八至二月初二夜间进行活动。为了增加喜庆气氛,先人们遂将狮舞与之结合,使之成为一种有灯有戏、有舞有唱、有狮有神的古朴民间文化艺术形式。

太平灯通常以天官赐福和招财进宝的排灯引导,雌雄双狮开路,以戴有青、黑、白、赤、黄五彩面具的五猖神(青龙、白虎、朱雀、钩陈、玄武)压阵,传说五猖神是保一方平安,驱邪、消灾的众神,村民们非常敬重和信仰。70多盏形状各异的彩灯簇拥着,走村串户,远远望去,如黑夜中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流水”、“浪淘沙”等狮子锣、十番调响彻原野,声震山乡。

太平灯不走回头路,每到一个村庄,打灯笼的领队首先与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一道至该村的庙宇、祠堂亮烛敬香,然后由近至远,从左到右进家入户。在鞭炮与鼓乐中,双狮开始登门叩首,接着“闹四门”、“大滚翻”、“小滚翻”、“草里寻珠”、“狮子拜月“、“双狮戏球”,精彩动人。尤其是贺新屋、闹洞房时,那出口成章的“长彩”声是一人上口,百人叫好。

最后出场的是身披盔甲,手执钢鞭、骑着猛虎的玄禅大仙和头戴神秘面具、身着彩服、手持花灯与马叉的五猖神,土地神随后,众神齐吆喝,冲进厅堂造型亮相。玄禅大仙“驾祥云、到人间……手拿钢鞭把妖斩”的说唱一落,众神便在急促的鼓乐与马叉声中,过厨房、经猪圈,手舞足蹈,热闹非凡。

我赶紧告诉导演,导演立马加了一台机子,所有的站位重新调度,这下,东至花灯的四大特色灯种都采录齐全了!

一阵锣鼓,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一大一小两个狮子就在一个身手敏捷的小伙子引导下登堂入室,肆意舞动起来……这是太平灯区别于其他花灯的典型特点:先进家门!鞭炮与鼓乐中,双狮开始登门叩首,狭窄的空间,两个狮子交错舞动,游刃有余。然后由室内转向室外,两个狮子与舞狮的小伙儿腾挪翻跃,旁边,有人表演出口成章的“长彩”,大家齐声叫好,舞灯似乎进入了高潮!

但这仅仅是太平灯的前奏。几分钟后舞狮结束,玄禅大仙、五猖神、土地神等众神齐声吆喝,悉数亮相。他们之间有一大段戏文说唱。说唱内容,我们听不真切,但周边的人群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看得出,他们沉溺其中,自得其乐。

一个老人说,这次没演采茶戏,以前玩灯还有采茶戏的。

旁边的人说,要是晚间,更好看呢!怎么好看?我指着资料上的那句话:“70多盏形状各异的彩灯簇拥着,走村串户,远远望去,如黑夜中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流水’、‘浪淘沙’等狮子锣、十番调响彻原野,声震山乡。”问乡人:“是这样吗?”她肯定地点头。

一番喧闹,太平灯走户串巷去了。太平灯不走回头路,老规矩还是没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