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标准T/CECS800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基础梁钢筋规范要求图片 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标准T/CECS800

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标准T/CECS800

2024-07-02 00: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design of reinforcing bar detailing of concrete structures

T/CECS 800-2021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2  0  2  1  年  6  月  1  日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767号

关于发布《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标准》的公告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协字[2014]070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标准》,经本协会混凝土结构专业委员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T/CECS 800-2021,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2021年1月26日

前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协字[2014]070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并参考有关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8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下料、钢筋排布图、钢筋定位件排布、钢筋及钢筋定位件汇总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本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有关资料和建议寄送解释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编:100048,邮箱:[email protected]),以供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衡水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建筑大学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

             北京金紫宜商贸有限公司

             奔特力工程软件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远洋国际建设有限公司

             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马钢比亚西钢筋焊网有限公司

             安阳复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一言商品钢筋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江北集团有限公司武钢汉阳钢厂

             济源建造者钢筋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美建联合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展国盛(钢筋翻样)工作室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廊坊市交通勘察设计院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长鑫铭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住建政研(北京)建筑科技发展中心

             北京建科博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张志宏  张洪伟  金睿  赵环宇 程蓓  余地华  冯晓平  张开臣 王兰芝  于同仁  马传奇  万恩三 王宇清  邓思华  白建平  白艳琴 向此全  刘麒  刘宝石  刘智东 李智斌  吴水根  何大海  汪能亮 陈刚  陈伟  陈宏霞  陈晓波 陈晓磊  赵研  赵允策  庞江华 欧宝平  茅洪斌  林润松  胡松 袁文平  黄会华  翟辉香  潘晓龙 魏奇科

   主要审查人:杨嗣信  范重  方小丹  张晋勋 程绍革  潘鹏  李晨光  张蜀泸 李黎明

1总则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规范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保证设计质量,做到技术先进、保护环境,促进绿色施工,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钢筋详图设计。

1.0.3 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钢筋配料单 reinforcing bar schedule

汇总构件配置钢筋的编号、符号、直径、形状、根数以及断料长度等信息的表格。

2.1.2 钢筋排布图 reinforcing bar placing drawing

定位结构构件钢筋配料单所含钢筋的工程图样。

2.1.3 钢筋深化设计详图 reinforcing bar detailing

钢筋排布图和钢筋配料单的总称,简称钢筋详图。

2.1.4 多直段钢筋 reinforcing bar with multiple straight segments

具有一个或多个弯折点,且从端头到相邻弯折点之间和任意两个相邻弯折点之间均为直段的钢筋。

2.1.5 钢筋内皮 reinforcing bar inner side

钢筋简图中钢筋弯折处内侧。

2.1.6 钢筋外皮 reinforcing bar outer side

钢筋简图中钢筋弯折处外侧。

2.1.7 内皮标注延长值 reinforcing bar inner side extension

钢筋弯折处每侧直段钢筋的内皮延长量。

2.1.8 外皮标注延长值 reinforcing bar outer side extension

钢筋弯折处每侧直段钢筋的外皮延长量。

2.1.9 内皮标注 inner side dimensioning

用直段钢筋中心线长度加上端部内皮标注延长值标注每段钢筋长度。

2.1.10 外皮标注 outer side dimensioning

用直段钢筋中心线长度加上端部外皮标注延长值标注每段钢筋长度。

2.1.11 中心线标注 center line dimensioning

用直段钢筋中心线长度标注每段钢筋长度。

2.1.12 钢筋弯折点长度调整值 length adjustment value of a reinforcing bar bending point

钢筋弯折处两侧直段钢筋的标注延长值之和与弯弧中心线长度的差值。

2.1.13 钢筋定位件 bar support

用于控制钢筋保护层或钢筋间距的物件。

2.2 符号

2.2 符号

2.2.1 几何参数

a——螺旋箍筋、任意多边形连续箍筋弯后平直段长度;

aL——两端带弯钩曲线形钢筋左端弯后平直段长度;

aR——两端带弯钩曲线形钢筋右端弯后平直段长度;

ai——第i段钢筋直段长度;

c——张拉预应力筋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弹性压缩量;

D——钢筋弯弧内直径;

De——螺旋箍筋缠绕内直径;

Ds——螺旋形钢筋水平投影中心线直径;

d——钢筋直径;

h——锚杯底部厚度或锚板厚度、螺旋形钢筋高度;

h1——螺旋箍筋左端加密区长度,任意多边形连续箍筋下端加密区高度,螺母高度;

h2——螺旋箍筋非加密区长度,任意多边形连续箍筋非加密区高度,锚杯高度;

h3——螺旋箍筋右端加密区长度,任意多边形连续箍筋上端加密区高度;

L——钢筋下料长度、两端带弯钩曲线形钢筋曲线部分长度;

Li——第i段钢筋的内皮标注尺寸、外皮标注尺寸、中心线标注尺寸;

L0——预应力筋的成品长度;

L——两端带弯钩曲线形钢筋下料长度;

la——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ab——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laE——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

lc——连接器中间预应力筋间断长度;

lc0——连接器中预应力筋镦头压缩长度;

ll——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llE——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搭接长度;

r——圆弧形钢筋中心线半径;

s——钢丝镦头留量、螺旋形钢筋螺距;

s1——螺旋箍筋左端、任意多边形连续箍筋下端加密区螺距;

s2——螺旋箍筋、任意多边形连续箍筋非加密区螺距;

s3——螺旋箍筋右端、任意多边形连续箍筋上端加密区螺距;

△L——钢丝束张拉伸长值;

α——钢筋弯折角度、圆弧形钢筋所对的圆心角;

αL——两端带弯钩曲线形钢筋左端弯钩弯折角度;

αR——两端带弯钩曲线形钢筋右端弯钩弯折角度;

δj——第j个弯折处两侧直段钢筋的标注延长值;

δL——焊接封闭箍筋的对接焊头压缩长度。

2.2.2 钢筋位置

B——梁、板的底层钢筋;

EF——墙立面图中的每一面(近面、远面)钢筋;

FF——墙立面图中的远面钢筋;

NF——墙立面图中的近面钢筋;

T——梁、板的顶层钢筋。

2.2.3 系数

K——计算系数;

γ——钢筋冷拉伸长率;

△——钢筋弯曲调整值;

δ——钢筋冷拉弹性回缩率;

ξa——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ξa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ξl——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3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

3.0.1 钢筋详图设计依据应包括设计文件和施工条件文件。

3.0.2 设计开始之前,应结合定尺钢筋实际情况设置若干长度模数,并使两个或多个长度模数之和等于钢筋定尺长度。设计钢筋详图时,对于满足设计要求、长度在一定范围可调的钢筋,宜使其下料长度等于定尺长度或某一长度模数。

3.0.3 钢筋详图宜采用本标准附录A第A.1节要求的基于BIM的计算机辅助钢筋详图设计软件完成;当使用2D软件设计时,钢筋排布图宜符合本标准附录A第A.2节的规定。

3.0.4 钢筋详图设计宜验证钢筋密集排布部位钢筋绑扎施工可行性。

3.0.5 钢筋详图交付之前应进行校核。

3.0.6 在施工或预制构件制作之前,应对相关施工人员或预制构件制作人员进行钢筋详图设计文件交底。

4钢筋下料长度计算4.1 一般规定

4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4.1 一般规定

4.1.1 多直段普通钢筋简图可根据确定标注尺寸的方便程度或工程习惯采用内皮标注、外皮标注或中心线标注。主筋、箍筋宜采用外皮标注或中心线标注,拉筋可结合使用情况采用内皮标注或外皮标注(图4.1.1)。

4.1.2 抛物线形、圆弧形、螺旋形及混凝土薄壳结构配置的曲线形普通钢筋应采用中心线标注。

4.1.3 当设计文件指定采用焊接封闭网片箍筋时,箍筋的外围尺寸应采用外皮标注,中间肢条尺寸应采用中心线标注(图4.1.3)。

《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标准》T/CECS 800-20214.2 多直段普通钢筋弯折点两侧标注延长值与长度调整值

4.2 多直段普通钢筋弯折点两侧标注延长值与长度调整值

4.2.1 钢筋简图采用内皮标注时,弯折点两侧直段钢筋的标注延长值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图4.2.1):

1 弯折角度小于等于90°时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δ1——钢筋弯折点两侧直段钢筋的标注延长值(mm);

D——钢筋弯弧内直径(mm);

α——钢筋弯折角度(°)。

2 弯折角度大于90°时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δ2——钢筋弯折点两侧直段钢筋的标注延长值(mm)。

4.2.2 钢筋简图采用外皮标注时,弯折点两侧直段钢筋的标注延长值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图4.2.2):

1 弯折角度小于等于90°时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d——钢筋直径(mm)。

2 弯折角度大于90°时应按下式计算:

4.2.3 钢筋简图采用中心线标注时,弯折点两侧直段钢筋的标注延长值应取零值(图4.2.3)。

4.2.4 钢筋弯折点长度调整值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钢筋简图采用内皮标注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弯折角度小于等于90°时(图4.2.4-1)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钢筋弯折点长度调整值(mm);

α——钢筋弯折角度(°)。

2)弯折角度大于90°、小于等于180°时(图4.2.4-2)应按下式计算:

2 钢筋简图采用外皮标注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弯折角度小于等于90°时(图4.2.4-3)应按下式计算:

2)弯折角度大于90°、小于等于180°时(图4.2.4-4)应按下式计算:

3 钢筋简图采用中心线标注时应按下式计算:

4.2.5 手工计算时,钢筋弯折点长度调整值可按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计算。

4.3 普通钢筋下料长度

4.3 普通钢筋下料长度

4.3.1 多直段钢筋下料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钢筋下料长度(mm);

Li——第i个直段内皮、外皮或中心线标注尺寸(mm);

△j——第j个钢筋弯折点长度调整值(mm)。

4.3.2 抛物线形钢筋下料长度L宜按本标准附录C计算。

4.3.3 圆弧形钢筋下料长度应按下式计算(图4.3.3):

式中:r——圆弧形钢筋中心线半径(mm);

α——圆弧形钢筋所对的圆心角(°)。

4.3.4 螺旋形钢筋下料长度应按下式计算(图4.3.4):

式中:Ds——螺旋形钢筋水平投影中心线直径(mm);

s——螺旋形钢筋螺距(mm);

h——螺旋形钢筋高度(mm)。

4.3.5 配置在薄壳结构和其他复杂曲面造型结构中的曲线形钢筋的下料长度L应采用下列2种方法之一计算:

1 应建立计算曲线形钢筋长度的定积分公式,直接积分求解或采用数值积分方法求解;

2 应在BIM建模软件或基于BIM技术的计算机辅助钢筋详图设计软件中建立钢筋实体模型,测量长度。

4.3.6 两端带弯钩曲线形钢筋的下料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两端带弯钩曲线形钢筋下料长度(mm);

L——曲线部分钢筋长度(mm),可依据曲线类型分别按本标准第4.3.2条~第4.3.5条规定计算;

αL——两端带弯钩曲线形钢筋左端弯钩弯折角度(°);

αR——两端带弯钩曲线形钢筋右端弯钩弯折角度(°);

aL——两端带弯钩曲线形钢筋左端弯后平直段长度(mm);

aR——两端带弯钩曲线形钢筋右端弯后平直段长度(mm);

d——钢筋直径(mm);

D——两端弯钩弯弧内直径(mm)。

4.3.7 焊接箍筋下料长度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焊接封闭箍筋(图4.3.7-1)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x、Ly——箍筋外皮标注长度(mm);

δL——对接焊头压缩长度(mm),应经试焊确定。

2 单方向设置肢条的焊接封闭网片箍筋(图4.3.7-2)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肢条数。

4.3.8 对于在开始与结束位置设置长度为一圈半水平段、两端有135°弯钩的螺旋箍筋(图4.3.8),其下料长度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左水平圆一圈半箍筋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2 左端加密区箍筋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3 非加密区箍筋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4 右端加密区箍筋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5 右水平圆一圈半箍筋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6 箍筋总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De——螺旋箍筋缠绕内直径(mm);

d——螺旋箍筋直径(mm);

s1——螺旋箍筋左端加密区螺距(mm);

s2——螺旋箍筋非加密区螺距(mm);

s3——螺旋箍筋右端加密区螺距(mm);

h1——螺旋箍筋左端加密区长度(mm);

h2——螺旋箍筋非加密区长度(mm);

h3——螺旋箍筋右端加密区长度(mm);

a——螺旋箍筋弯后平直段长度(mm);

D——端部135°弯钩弯弧内直径(mm)。

4.3.9 对于在开始与结束位置设置水平段、两端有135°弯钩的任意多边形连续箍筋(图4.3.9-1),其下料长度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一圈连续箍筋水平投影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4.3.9-2):

式中:lc——一圈连续箍筋水平投影长度(mm);

li——第i条边直段部分水平投影长度(mm);

αi——第i个弯折角水平投影值(°);

n——箍筋边数;

li——第i条边水平投影的内皮标注长度(mm)。

2 下端水平段箍筋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1——下端水平段箍筋长度(mm);

m——下端水平段包含的箍筋段数,其值可以大于n;

βk——m段水平段箍筋中的第k个弯折角度(°);

γ——箍筋上行起点弯折角度的水平投影值(°)。

3 下端加密区箍筋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2——下端加密区箍筋长度(mm);

h1——下端加密区高度(mm);

s1——下端加密区螺距(mm)。

4 非加密区箍筋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3——非加密区箍筋长度(mm);

h2——非加密区高度(mm);

s2——非加密区螺距(mm)。

5 上端加密区箍筋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4——上端加密区箍筋长度(mm);

h3——上端加密区高度(mm);

s3——上端加密区螺距(mm)。

6 上端水平段箍筋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5——上端水平段箍筋长度(mm);

t——上端水平段包含的箍筋段数,其值可以大于n;

δ——箍筋下行起点弯折角度的水平投影值(°)。

7 多边形连续箍筋的总长度应按本标准公式(4.3.8-6)计算。

4.4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

4.4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

Ⅰ 先张法构件

4.4.1 配制预应力螺纹钢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长线台座生产工艺,分段预应力螺纹钢筋通过连接器连接时,预应力螺纹钢筋的下料长度宜按下式计算(图4.4.1):

式中:L——预应力螺纹钢筋下料长度(mm);

L0——预应力螺纹钢筋冷拉后的成品长度(mm);

m——连接器个数;

lc——连接器中间预应力螺纹钢筋间断长度(mm),应按实际情况取值;

lc0——连接器中预应力螺纹钢筋镦头压缩长度(mm),应按实际情况取值;

γ——预应力螺纹钢筋冷拉伸长率;

δ——预应力螺纹钢筋冷拉弹性回缩率。

4.4.2 配置中强度预应力钢丝、消除应力钢丝或钢绞线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采用长线台座生产工艺时,预应力钢丝与钢绞线的下料长度宜按下式计算(图4.4.2):

式中:l1——长线台座长度(mm);

l2——包含外露工具式拉杆长度的张拉装置长度(mm);

l3——固定端所需长度(mm);

l4——张拉端工具式拉杆长度(mm);

l5——固定端工具式拉杆长度(mm)。

Ⅱ 后张法构件

4.4.3 配置预应力螺纹钢筋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螺纹钢筋的下料长度宜按下列规定计算:

1 两端采用螺纹端杆锚具时(图4.4.3-1)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l——构件的孔道长度(mm);

l1——螺纹端杆长度(mm);

l2——螺纹端杆伸出构件外的长度(mm);

H——螺母高度(mm);

h——垫板厚度(mm)。

2 一端采用螺纹端杆锚具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图4.4.3-2),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l3——帮条锚具长度(mm),可取70mm~80mm。

3 一端采用螺纹端杆锚具另一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图4.4.3-3),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l4——镦头锚具长度(mm),可取2.25倍钢筋直径加垫板厚度。

4.4.4 配置钢丝束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钢丝的下料长度宜按下列规定计算:

1 采用钢质锥形锚具,以锥锚式千斤顶在构件上张拉时(图4.4.4-1),宜按下列规定计算:

1)两端张拉时宜按下式计算:

2)一端张拉时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l1——锚环厚度(mm);

l2——千斤顶分丝头至卡盘外端距离(mm)。

2 采用镦头锚具,以拉杆式或穿入式千斤顶在构件上张拉(图4.4.4-2),钢丝束张拉锚固后螺母位于锚杯中部时,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h——锚杯底部厚度或锚板厚度(mm);

h1——螺母高度(mm);

h2——锚杯高度(mm);

s——钢丝镦头留量(mm),对фp5取10mm;

K——系数,一端张拉时取0.5,两端张拉时取1.0;

△L——钢丝束张拉伸长值(mm);

c——张拉时构件的弹性压缩量(mm)。

4.4.5 配置钢绞线束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采用钢绞线束夹片锚具时(图4.4.5),钢绞线的下料长度宜按下列规定计算:

1 两端张拉时宜按下式计算:

2 一端张拉时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l——构件的孔道长度(mm),对一段抛物线孔道,可按本标准附录C计算;对光滑连接的四段抛物线孔道,可按本标准附录D计算;

l1——夹片式工作锚厚度(mm);

l2——包含工具锚的张拉用千斤顶长度(mm),采用前卡式千斤顶时仅算至千斤顶体内工具锚处。

5钢筋下料5.1 一般规定

5 钢筋下料

5.1 一般规定

5.1.1 结构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由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构件表面的距离确定,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不应考虑拉筋。

5.1.2 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满足有关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且不应小于0.75倍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和15mm的较大值,必要时可采用具有防锈措施的连接件。

5.1.3 预制混凝土构件在灌浆套筒长度范围内,预制混凝土柱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预制混凝土墙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5.1.4 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搭接长度ll、抗震搭接长度llE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有关规定计算。

5.1.5 当受拉钢筋锚固在两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里时,钢筋的锚固长度la及抗震锚固长度la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l1——钢筋穿过第一种混凝土的长度(mm);

la1——按钢筋穿过第一种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mm);

laE1——按钢筋穿过第一种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的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mm);

ft1——钢筋穿过第一种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ft2——第二种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5.1.6 纵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时,每一接头两侧钢筋的下料长度可增加钢筋直径的1.0倍~1.5倍。

5.1.7 采用钢筋机械连接时,对于需要切平原材端头的钢筋,每切平一个端头,钢筋下料长度宜增加钢筋直径的1倍和25mm的较大值。

5.1.8 纵筋采用绑扎搭接连接时,搭接长度可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规定值的基础上增加10mm~25mm。

5.1.9 钢筋采用搭接焊连接时,搭接长度可在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规定值的基础上增加10mm~20mm。

5.1.10 当计算一组等间距排布钢筋根数出现小数时,应取大于该小数的最小整数作为该组钢筋根数。

5.1.11 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不考虑地震作用的结构构件,圆柱箍筋、梁受扭箍筋和全部纵筋配筋率大于3%的非圆形截面柱箍筋应为135°,其余箍筋应不小于90°;

2)对考虑地震作用的结构构件,全部箍筋应为135°。

2 箍筋弯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不考虑地震作用的结构构件,梁受扭箍筋和全部纵筋配筋率大于3%的柱箍筋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其余箍筋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2)对考虑地震作用的结构构件,多层建筑结构构件箍筋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高层建筑结构构件箍筋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和75mm的较大值。

5.1.12 当组合结构梁、柱箍筋穿过型钢施工较为困难时,可由U形、L形筋组成封闭箍筋,待其穿过型钢后再焊接成封闭箍筋。焊接位置应避开纵筋,且相邻两组箍筋焊接位置应错开(图5.1.12)。焊接长度应符合本标准第5.1.9条的规定。

5.1.13 拉筋的末端应做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作梁、柱复合箍筋中的单肢箍筋或梁腰筋间的拉结筋,两端弯钩均不应小于135°,弯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不考虑地震作用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拉筋直径的5倍;

2)对考虑地震作用的结构构件,多层建筑结构构件不应小于拉筋直径的10倍;高层建筑结构构件不应小于拉筋直径的10倍和75mm的较大值。

2 用于剪力墙分布筋的拉结筋以及楼板等构件中的拉结筋,两端弯钩可采用一端135°,另一端90°,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拉筋直径的5倍。

5.1.14 螺旋箍筋在开始与结束位置应设有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一圈半,端部应设135°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本标准第5.1.11条第2款的规定。

5.1.15 钢筋弯折的弯弧内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箍筋、拉筋以外钢筋的弯弧内直径应符合表5.1.15的规定。

2 箍筋、拉筋弯折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表5.1.15对非顶层边节点处框架梁上部纵筋与柱外侧纵筋的规定和HPB300钢筋不小于2.5d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弯折处纵筋直径;弯折处为纵筋搭接处或并筋时,应按钢筋实际排布情况确定箍筋弯弧内直径;

2)拉筋弯弧内直径应考虑拉筋实际勾住钢筋的具体情况。

5.1.16 构件相交处的钢筋排布应保证主要受力构件钢筋和构件中主要受力钢筋处于有利受力位置。

5.1.17 对用于圆形基础、圆弧墙等构件的圆弧形钢筋,当半径或长度小于表5.1.17所列值时,宜在加工厂加工成型;当半径或长度大于等于表5.1.17所列值时,宜将直钢筋送到现场弯曲。

5.1.18 排布梁柱节点钢筋计算钢筋净距时,带肋钢筋可使用表5.1.18中的外轮廓直径。

5.2 普通钢筋下料

5.2 普通钢筋下料

Ⅰ 基础

5.2.1 柱、墙基础插筋及其对应的封闭箍筋、水平分布筋与拉筋应包括在基础构件的钢筋配料单中。

Ⅱ 柱

5.2.2 箍筋分段等间距配置时,下端第一段箍筋根数n1、上端第三段箍筋根数n3应包括两端端部箍筋,中间第二段箍筋根数n2不应包括两端端部箍筋(图5.2.2)。

5.2.3 计算柱端箍筋加密区箍筋根数出现小数时,可取大于该小数的最小整数作为箍筋根数,并按箍筋等距排布规则将加密区长度延长,由h1变为h1(图5.2.3)。

5.2.4 柱变截面处的上柱插筋应包括在下柱构件配料单中。

Ⅲ 墙

5.2.5 配置在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的箍筋应包括在约束边缘构件的钢筋配料单中,配置在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的拉筋宜包括在墙身钢筋配料单中。

5.2.6 墙变截面处的上墙插筋应包括在下墙构件配料单中。

Ⅳ 梁

5.2.7 箍筋分段等间距配置时,左端第一段箍筋根数n1、右端第三段箍筋根数n3应包括两端端部箍筋,中间第二段箍筋根数n2不应包括两端端部箍筋(图5.2.7)。

5.2.8 计算梁端箍筋加密区箍筋根数出现小数时,可取大于该小数的最小整数作为箍筋根数,并按箍筋等距排布规则将加密区长度延长,由h1变为h1(图5.2.8)。

《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标准》T/CECS 800-20215.3 预应力筋下料

5.3 预应力筋下料

5.3.1 预应力钢丝镦头的头型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直径应为1.4倍~1.5倍的钢丝直径;

2 高度应为0.95倍~1.05倍的钢丝直径。

5.3.2 当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钢丝长度的最大偏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于5mm。

5.3.3 钢绞线挤压锚具成型后,钢绞线外端应露出挤压头1mm~5mm。

5.4 预制构件钢筋下料

5.4 预制构件钢筋下料

5.4.1 预制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柱底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计算自套筒上端第一道箍筋至箍筋加密区边界范围内箍筋根数出现小数时,可取大于该小数的最小整数作为箍筋根数,并按箍筋等距排布规则将加密区长度延长e(图5.4.1)。

5.4.2 预制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在墙底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计算自套筒上端第一道水平分布筋至水平分布筋加密区边界范围内水平分布筋根数出现小数时,可取大于该小数的最小整数作为水平分布筋根数,并宜按水平分布筋等距排布规则将加密区长度延长e(图5.4.2)。

5.5 钢筋配料单与钢筋料牌

5.5 钢筋配料单与钢筋料牌

5.5.1 钢筋配料单中的钢筋标注尺寸与断料长度宜以毫米为单位并取整数,当以厘米为单位时,应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5.5.2 当钢筋配料单中断料长度以毫米为单位时,可根据经验将末位数1、2、3、4调整为5,将末位数6、7、8、9调整为10。

5.5.3 钢筋配料单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 工程名称;

2 结构部位;

3 构件编号;

4 钢筋编号、符号与直径、间距、简图、尺寸标注方法、下料长度、每件根数、总计根数、总长、总重、备注。

5.5.4 钢筋配料单中的构件编号宜与结构施工图中的构件编号一致。当结构施工图中采用同一编号的多个构件配筋完全相同,但钢筋下料并不完全相同时,宜用原结构施工图构件编号加英文字母对钢筋下料不同的构件进行编号。

5.5.5 在钢筋配料单中的备注一栏,可用本标准第6.3.5条、第6.3.6条指定的缩写词。

5.5.6 钢筋配料单样式可采用本标准附录E中的表E.0.1-1或表E.0.1-2。

5.5.7 钢筋配料单中的每一编号钢筋应有一块标识料牌。料牌宜有正、反面,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 工程名称;

2 结构部位;

3 构件编号;

4 料牌编号;

5 钢筋编号、符号与直径、简图、根数、下料长度;

6 包含上述所有信息的二维码。

6钢筋排布图6.1 一般规定

6 钢筋排布图

6.1 一般规定

6.1.1 钢筋排布图可由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组成,也可以用表格方式表达。

6.1.2 钢筋排布图应标注定位钢筋需要的所有必要尺寸。

6.1.3 当排布图中某一局部需要放大绘制时,应用虚线圈出需要放大的范围并在引出线上标出索引符号。

6.2 制图规则

6.2 制图规则

6.2.1 图纸幅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的规定,一个工程钢筋排布图所使用的图纸,除目录及表格所采用的A4幅面外,不宜多于两种幅面。

6.2.2 基础、楼板的钢筋排布宜在构件平面图中绘制,柱、墙、梁的钢筋排布宜在构件立面图中绘制。

6.2.3 当有n个相邻楼层柱、墙钢筋排布完全相同时,可只在立面图中画出一层钢筋排布,并在底板、顶板标高处标出n个楼层标高,在排布图一侧写明n层相同。

6.2.4 当相邻楼层的柱、墙配筋或相邻跨的梁配筋完全相同而只是钢筋编号不同时,可只绘制自下而上或自左至右的第一个剖面图,其他剖面图不必绘出,且绘出与未绘出剖面均应使用同一剖面编号,未绘出剖面应在剖面编号标注旁加注“参”字(图6.2.4)。

6.2.5 钢筋排布图可在右下角以1:100~1:500比例绘制基础或楼层平面示意图,凸显图中所绘构件,并在图名右侧绘出指北针。当板的底筋、顶筋可在一张图纸上完整排布时,可不绘制平面示意图,但应在图名右侧绘出指北针。

6.2.6 图纸说明栏应对图纸采用的长度单位、标高单位、图例和所绘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等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及图纸所依据的结构施工图编号、与图纸对应的钢筋配料单编号等内容进行说明。

《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标准》T/CECS 800-20216.3 钢筋表示与标注

6.3 钢筋表示与标注

Ⅰ 钢筋的表示方法

6.3.1 普通钢筋的表示方法宜符合表6.3.1-1的规定。预应力筋的表示方法宜符合表6.3.1-2的规定。钢筋网片的表示方法宜符合表6.3.1-3的规定。

Ⅱ 钢筋层的表示方法

6.3.2 板底部钢筋层宜用B加数字表示,B1表示底部最外层,顶部钢筋层宜用T加数字表示,T1表示顶部最外层(图6.3.2)。

6.3.3 墙剖面图中近面钢筋层宜用NF加数字表示,NF1表示近面最外层,远面钢筋层宜用FF加数字表示,FF1表示远面最外层(图6.3.3)。

Ⅲ 普通钢筋的标注方法

6.3.4 普通钢筋标注宜由钢筋根数、钢筋符号与直径、钢筋编号、钢筋间距、钢筋分层或者钢筋方向和备注组成,其中钢筋根数、钢筋符号与直径、钢筋编号为必选项,钢筋间距、钢筋分层或者钢筋方向和备注视具体情况可省略,每个标注项之间宜用连字符连接,当不引起误解时,各标注项之间也可不设连接(图6.3.4)。

6.3.5 普通钢筋标注,钢筋分层或者钢筋方向项可使用表6.3.5中的缩写词。

6.3.6 普通钢筋标注,备注项可使用表6.3.6中表示钢筋作用或特点的缩写词。

6.3.7 钢筋宜用粗实线按比例绘制,并在钢筋与标注线交点处画一实心圆。

6.3.8 单根钢筋宜采用图6.3.8所示一种方式标注。

6.3.9 两根钢筋宜采用图6.3.9所示一种方式标注。

6.3.10 排布在一个区域的多根钢筋宜按下列规定标注:

1 当钢筋在同一层时,宜采用图6.3.10-1所示一种方式标注。

2 当钢筋分布在两层时,宜采用图6.3.10-2所示一种方式标注。

6.3.11 排布在多个区域的钢筋宜按下列规定标注:

1 同层钢筋在不同区域排布,当各区域钢筋编号、间距相同,只是根数不同时,宜采用图6.3.11-1所示一种方式标注。

2 同层钢筋在不同区域排布,当各区域钢筋编号不同时,宜采用图6.3.11-2所示一种方式标注。

6.3.12 交错排布的钢筋宜采用图6.3.12所示一种方式标注。

6.3.13 交替排布的钢筋宜采用图6.3.13所示一种方式标注。

6.3.14 缩尺钢筋宜采用图6.3.14所示一种方式标注。

Ⅳ 预应力筋的标注方法

6.3.15 有粘结预应力筋标注宜采用图6.3.15规定的格式由有粘结预应力孔道数、每个孔道内预应力筋根数、预应力筋类型和预应力筋直径组成。

6.3.16 无粘结预应力筋标注宜采用图6.3.16规定的格式由无粘结预应力筋束数、每束预应力筋根数、无粘结预应力筋符号、预应力筋类型和预应力筋直径组成。

6.4 基础

6.4 基础

Ⅰ 独立基础

6.4.1 普通独立基础的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宜在平面图中排布底部双向钢筋、顶部双向钢筋、基础梁的纵筋与箍筋,注写柱插筋及与之对应的箍筋;

2 宜设置通过柱的基础竖向剖面,排布所见钢筋;

3 宜设置柱水平剖面,绘出柱插筋及与之对应的箍筋。

6.4.2 杯口独立基础的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宜在平面图中排布底部双向钢筋;

2 宜设置基础竖向剖面,排布所见钢筋;

3 宜在杯口顶部设置水平剖面,绘出焊接钢筋网。

6.4.3 高杯口独立基础的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宜在立面图中排布基础底部钢筋、短柱钢筋,标注杯口顶部焊接钢筋网;

2 宜分别在基础底板、短柱中部、杯口中部、杯口顶部设置四个水平剖面,排布基础底板钢筋、短柱钢筋、杯口钢筋和杯口顶部焊接钢筋网。

6.4.4 带短柱独立基础的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宜在立面图中排布基础底板钢筋、短柱钢筋、柱插筋及与之对应的箍筋;

2 宜分别在基础底板、短柱中部设置两个水平剖面排布基础底板钢筋、短柱钢筋和柱插筋及与之对应的箍筋。

Ⅱ 条形基础

6.4.5 柱下板式条形基础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宜在平面图中排布底板受力钢筋、分布钢筋,注写柱插筋及与之对应的箍筋;

2 宜设置通过柱的基础竖向剖面,排布所见钢筋;

3 宜设置柱水平剖面,排布插筋及与之对应的箍筋。

6.4.6 墙下板式条形基础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宜在平面图中排布底板受力钢筋、分布钢筋,注写墙插筋及与之对应的水平分布筋和拉筋;

2 宜设置通过墙的基础竖向剖面,排布所见钢筋;

3 宜设置墙水平剖面图,排布墙插筋及与之对应的水平分布筋和拉筋。

6.4.7 柱下梁板式条形基础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基础底板钢筋、柱插筋及与之对应的箍筋排布宜按本标准第6.4.5条规定绘制;

2 基础梁钢筋排布绘制宜按本标准第6.7.1条规定绘制。

6.4.8 墙下梁板式条形基础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基础底板钢筋、墙插筋及与之对应的水平分布筋和拉筋排布宜按本标准第6.4.6条规定绘制;

2 基础梁钢筋排布宜按本标准第6.7.1条规定绘制。

Ⅲ 梁板式筏形基础

6.4.9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基础主梁、基础次梁钢筋排布图宜按本标准第6.7.1条规定绘制。

6.4.10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基础平板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板底钢筋、板顶钢筋宜分别在不同的平面图中排布;

2 宜设置通过柱(墙)的基础竖向剖面,排布所见钢筋;

3 宜设置柱(墙)水平剖面,排布插筋及与之对应的箍筋或水平分布筋和拉筋;

4 宜以索引图方式在平面图中排布下柱墩钢筋。

Ⅳ 平板式筏形基础

6.4.11 平板式筏形基础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板底钢筋、平板中部水平构造钢筋、板顶钢筋宜分别在不同的平面图中排布;

2 宜设置通过柱(墙)的基础竖向剖面,排布所见插筋及与之对应的箍筋或水平分布筋和拉筋;

3 宜设置柱(墙)水平剖面,排布插筋及与之对应的箍筋或水平分布筋和拉筋;

4 宜以索引图方式在平面图中排布上、下柱墩钢筋。

Ⅴ 桩基础

6.4.12 预制桩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宜在立面图上部横向绘制桩轮廓、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箍筋排布、桩顶与桩尖钢筋网片排布以及吊环排布;

2 宜在立面图下部排布桩纵筋;

3 应至少设置一个剖面排布纵筋和箍筋;

4 宜以索引图方式排布钢筋网片钢筋及桩尖钢筋。

6.4.13 灌注桩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宜在立面图上部横向绘制桩轮廓、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螺旋箍筋排布、焊接加劲箍排布以及定位钢片排布;

2 宜在立面图下部排布桩纵筋;

3 应至少设置一个剖面排布纵筋、螺旋箍筋和焊接加劲箍;

4 宜以索引图方式排布试桩桩顶钢筋网片钢筋。

6.4.14 桩基承台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宜在平面图中排布承台的底部钢筋、顶部钢筋,标注柱(墙)插筋及与之对应的箍筋或水平分布筋和拉筋;

2 宜设置通过柱(墙)的桩基承台竖向剖面,排布所见钢筋;

3 宜设置柱(墙)水平剖面,排布插筋及与之对应的箍筋或水平分布筋和拉筋;

4 承台梁钢筋排布宜按本标准第6.7.1条规定绘制。

6.5 柱

6.5 柱

6.5.1 柱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宜在立面图左侧绘制梁、柱轮廓和每层柱下部箍筋加密区、箍筋非加密区、上部箍筋加密区、节点区的箍筋排布,标注楼层标高;

2 宜在立面图右侧绘制每根柱纵筋并标注连接位置;可分别对高、低位纵筋依据钢筋编号进行分组,用一根纵筋表示一组纵筋;

3 每层应至少设置一个水平剖面,排布高低位纵筋和箍筋。

6.5.2 芯柱宜以索引图方式按柱绘制钢筋排布图。

6.6 剪力墙

6.6 剪力墙

6.6.1 剪力墙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钢筋排布与构造边缘构件钢筋排布宜按本标准第6.5.1条规定绘制;

2 墙身钢筋和连梁钢筋宜一并在立面图中排布,每层宜至少设置一个墙身水平剖面和连梁竖向剖面;

3 边缘构件与墙立面图的投视方向应与钢筋工绑扎剪力墙钢筋时的视向一致。

6.6.2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箍筋应绘制在约束边缘构件钢筋排布图中,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拉筋宜绘制在墙身、连梁钢筋排布图中。

6.6.3 连梁拉筋应绘在墙身、连梁钢筋排布图中。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以外的墙身拉筋可用文字标注在排布图右侧。

6.7 梁

6.7 梁

6.7.1 梁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宜在立面图上部绘制梁、柱轮廓,相交的主、次梁轮廓,轴线及轴号,每跨梁箍筋加密区、箍筋非加密区的箍筋排布,吊筋与附加箍筋排布,支座处纵筋与相交主梁纵筋的上下位置关系,跨中纵筋与相交次梁纵筋的上下位置关系;

2 宜在立面图下部自上而下排布梁顶部通长筋与非通长筋、腰部构造钢或扭筋、梁底部纵筋;

3 每跨应至少设置一个剖面排布纵筋和箍筋。

6.7.2 弧形梁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宜在平面图上绘制梁、柱轮廓,相交的主、次梁轮廓,轴线及轴号,每跨梁箍筋加密区、箍筋非加密区的箍筋排布;

2 宜自上而下设置各钢筋层平面图排布同层纵筋;

3 每跨应至少设置一个剖面排布纵筋和箍筋。

《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标准》T/CECS 800-20216.8 楼板

6.8 楼板

6.8.1 楼板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每一施工段的底筋、顶筋、分布筋宜分别在不同的平面图中排布,顶筋与分布筋也可在同一个平面图中排布;

2 阳台、空调板钢筋宜以索引图方式在平面图中排布。

6.8.2 暗梁宜以索引图方式按梁绘制钢筋排布图。

6.9 楼梯

6.9 楼梯

6.9.1 楼梯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宜对梯板、梯柱、梯梁、平台板归类,确定标准层个数,并绘出楼梯间剖面示意图;

2 宜在平面图中排布梯板钢筋,并设置一个剖面,排布所见钢筋;

3 宜在立面图中排布梯柱纵筋、箍筋,并设置一个剖面,排布所见钢筋;

4 宜在立面图中排布梯梁纵筋、箍筋,并设置一个剖面,排布所见钢筋;

5 宜在平面图中排布平台板钢筋。

6.9.2 当不同梯板、梯柱、梯梁或平台板对应部位钢筋根数、牌号、直径、编号、间距相同,只是长度不同时,可将同类构件归并后绘制钢筋排布图,并在图名中列出归并的各构件名称。

6.10 预应力构件

6.10 预应力构件

6.10.1 矩形截面预应力柱钢筋排布图绘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应力筋为平行于柱某一侧面的单向曲线时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宜按本标准第6.5.1条规定,在平行预应力筋曲线的立面图上排布普通钢筋;

2)宜在普通钢筋之后,排布预应力筋,并标出预应力筋各控制点距柱左面的距离;

3)宜设置剖面,排布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

2 预应力筋为空间曲线时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宜按本标准第6.5.1条规定,在平行于某一柱侧面的立面图上排布普通钢筋;

2)宜在普通钢筋右侧,排布预应力筋,并用表格列出预应力筋各控制点距柱左面和前面的距离;

3)宜设置剖面,排布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

6.10.2 预应力梁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宜按本标准第6.7.1条规定排布普通钢筋;

2 宜在普通钢筋下面排布每一编号预应力筋,并标出预应力筋各控制点距梁底距离;

3 宜设置剖面,排布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

6.10.3 预应力楼板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宜按本标准第6.8.1条规定排布普通钢筋;

2 宜在平面图中排布预应力筋,并绘出每一编号预应力筋的纵向剖面图,标出预应力筋各控制点距板底的距离。

6.10.4 预应力筋控制点间距不宜大于1.2m,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控制点间距可适当放宽,预应力筋曲率较大处的控制点间距宜适当缩小。

6.1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

6.1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

Ⅰ 预制构件

6.11.1 预制构件的钢筋排布应确保伸出构件外钢筋与后浇区混凝土钢筋交叉排布的施工可行性。

6.11.2 预制混凝土柱的钢筋排布图绘制除宜符合本标准第6.5.1条规定外,尚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宜在排布图中绘制灌浆套筒,标注灌浆口和出浆口定位尺寸,标注柱底箍筋加密区长度、灌浆套筒上端第一道箍筋与套筒顶部的距离和纵筋伸出构件外长度;

2 宜在套筒区及非套筒区各设置一个水平剖面,排布所见钢筋;

3 宜在排布图中排布用于吊装及现场支撑的预埋件。

6.11.3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内叶墙板、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墙板的钢筋排布图绘制除宜符合本标准第6.6.1条~第6.6.3条规定外,尚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封闭水平分布筋可标注在近面,也可标注在远面,但不应重复;

2 宜在排布图中绘制灌浆套筒,标注灌浆口和出浆口定位尺寸,标注墙底水平分布筋加密区长度、灌浆套筒上端第一道箍筋与套筒顶部的距离和纵筋伸出构件外长度;

3 宜在套筒区及非套筒区各设置一个水平剖面,排布所见钢筋;

4 宜在排布图中排布用于吊装及现场支撑的预埋件。

6.11.4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外叶墙板的焊接钢筋网片宜按本标准第6.6.1条规定绘制,当设计文件给出保温拉结件设计时,宜绘出拉结件。

6.11.5 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的内、外叶墙板的钢筋排布宜按本标准第6.6.1条~第6.6.3条规定绘制,当设计文件给出保温拉结件设计时,宜在外叶墙板的钢筋排布图中绘出拉结件。

6.11.6 双面叠合剪力墙的双叶预制墙板钢筋网片排布宜按本标准第6.6.1条~第6.6.3条规定绘制,钢筋桁架钢筋宜以索引图方式在平面图中排布。

6.11.7 预制梁的钢筋排布宜按本标准第6.7.1条规定绘制。

6.11.8 桁架混凝土叠合板预制底板的钢筋排布图绘制除宜符合本标准第6.8.1条规定外,尚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宜在排布图中排布吊点加强筋;

2 宜以索引图方式在平面图中排布钢筋桁架钢筋。

6.11.9 预制混凝土板式楼梯的钢筋排布图绘制除宜符合本标准第6.9.1条规定外,尚宜包括边缘加强筋、吊点加强筋及吊装预埋件、栏杆预留埋件的排布。

6.11.10 叠合板式阳台预制底板的钢筋排布图可将板、封边钢筋分开绘制,板钢筋排布图绘制宜符合本标准第6.8.1条规定,封边钢筋排布图绘制宜符合本标准第6.7.1条规定,其中钢筋桁架钢筋宜以索引图方式在平面图中排布。

6.11.11 全预制板式阳台的钢筋排布图可将板、封边钢筋分开绘制,板钢筋排布图绘制宜符合本标准第6.8.1条规定,封边钢筋排布图绘制宜符合本标准第6.7.1条规定。

6.11.12 全预制梁式阳台的钢筋排布图可将梁、板钢筋分开绘制,梁钢筋排布图绘制宜符合本标准第6.7.1条规定,板钢筋排布图绘制宜符合本标准第6.8.1条规定。

6.11.13 预制混凝土空调板的钢筋排布图绘制宜符合本标准第6.8.1条规定。

Ⅱ 全现浇构件

6.11.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柱、剪力墙、梁及楼板的钢筋排布图绘制宜分别符合本标准第6.5.1条、第6.6.1条~第6.6.3条、第6.7.1条、第6.8.1条规定。

Ⅲ 连接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后浇区

6.11.15 连接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后浇区的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叠合梁后浇混凝土叠合层钢筋排布图绘制除宜符合本标准第6.7.1条规定外,尚应用虚线绘出预制梁轮廓及其伸入叠合层的钢筋;

2 梁、柱连接节点与主、次梁连接节点钢筋宜以索引图方式在立面图中排布,其中预制构件伸入节点的钢筋应用虚线表示;

3 叠合板后浇混凝土叠合层钢筋排布图绘制除宜符合本标准第6.8.1条规定外,尚宜用虚线绘出预制底板轮廓及其伸入叠合层的钢筋,预制板接缝钢筋宜以索引图方式在平面图中排布;

4 必要时,宜绘制预制构件外伸钢筋与后浇区钢筋避让排布大样。

6.11.16 连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预制构件混凝土后浇区的钢筋排布图宜按下列要求绘制:

1 后浇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的钢筋排布图绘制宜符合本标准第6.6.1条规定,其中预制剪力墙伸入边缘构件的钢筋宜用虚线表示;

2 预制剪力墙水平后浇带钢筋宜以索引图方式在平面图中排布;

3 叠合板后浇混凝土叠合层钢筋排布图绘制宜符合本标准第6.11.15条第3款规定。

6.12 组合结构构件

6.12 组合结构构件

6.12.1 型钢混凝土柱、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剪力墙、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型钢混凝土梁和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钢筋排布图绘制除应分别符合本标准第6.5.1条、第6.6.1条~第6.6.3条、第6.7.1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在排布图中用虚线排布钢构件;

2 应在钢构件与纵筋连接处注明连接方式;

3 应绘制包括下列内容的钢构件加工示意图:

1)预留贯穿孔的定位、方向与孔径;

2)可焊接机械连接套筒的定位与编号;

3)牛腿、连接板、加劲肋、开孔补强板、内衬管段的定位与简图。

4 应将完成的钢构件加工示意图提交钢构件深化设计单位,由其完成牛腿、连接板、加劲肋、开孔补强板、内衬管段的设计,并最终完成钢构件加工图。

6.12.2 型钢预留贯穿孔孔径应按表6.12.2的规定采用。

6.12.3 组合楼板的钢筋排布图宜按本标准第6.8.1条规定绘制。

《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标准》T/CECS 800-20217钢筋定位件排布7.1 一般规定

7 钢筋定位件排布

7.1 一般规定

7.1.1 钢筋定位件的选型、规格、间距及固定方式应依据钢筋定位件施工方案确定。

7.1.2 内部定位件宜直接支撑于模板或垫层上,当需放在被定位钢筋上时,宜与被定位钢筋下面的定位件在同一垂直平面内。

7.1.3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础、柱、墙、梁、楼梯宜编制钢筋定位件表,筏形基础、楼板宜绘制钢筋定位件排布图。

7.2 钢筋定位件命名规则

7.2 钢筋定位件命名规则

7.2.1 水泥基类、塑料类钢筋定位件命名宜由材料名称、编号和间隔尺寸组成,其间宜用下划线隔开,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材料名称宜用英文字母缩写,M代表砂浆,C代表混凝土,P代表塑料;

2 同种材料钢筋定位件的编号可用数字01~99表示;

3 间隔尺寸宜以毫米为单位。

7.2.2 金属类钢筋定位件命名宜由英文字母W、编号、间隔尺寸和防锈等级组成,其间宜用下划线隔开,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编号可用数字01~99表示;

2 间隔尺寸宜以毫米为单位;

3 防锈等级宜按表7.2.2规定取值。

7.3 钢筋定位件表与钢筋定位件排布图

7.3 钢筋定位件表与钢筋定位件排布图

7.3.1 钢筋定位件表宜采用本标准附录F规定的格式,并宜包含下列内容:

1 构件示意图,用a、b、h等字母标注构件的长、宽、高,用1、2、3、4等数字对构件截面的各个角点编号;

2 构件编号;

3 需要布置钢筋定位件构件表面的面编号、面宽度、面高度;

4 钢筋定位件名称;

5 钢筋定位件中心点坐标:

1)对表层钢筋定位件,以构件表面左下角点为坐标原点;

2)对内部钢筋定位件,梁构件以底面左下角点为坐标原点,墙构件以近面左下角点为坐标原点。

7.3.2 钢筋定位件排布图宜在轴测图上示意排布各类钢筋定位件和不同分组钢筋,钢筋定位件可用图例表示。

7.3.3 钢筋定位件排布图宜用文字说明各类钢筋定位件和不同分组钢筋的先后放置顺序。

8钢筋及钢筋定位件汇总8.1 钢筋汇总

8 钢筋及钢筋定位件汇总

8.1 钢筋汇总

8.1.1 钢筋汇总宜按普通钢筋、普通钢筋连接件、预应力筋、预应力筋连接器、预应力筋锚具的排列顺序进行。

8.1.2 钢筋汇总表可采用本标准附录G中表G.0.1-1或表G.0.1-2的格式。

Ⅰ 普通钢筋及连接件

8.1.3 普通钢筋宜按HPB300、HRB400、HRB400E、HRBF400、HRBF400E、RRB400、HRB500、HRB500E、HRBF500、HRBF500E、HRB600、CRB550、CRB600H等牌号顺序对钢筋及其连接件分组,并按下列顺序汇总:

1 直钢筋;

2 多直段钢筋,包括纵筋、箍筋和拉筋;

3 曲线形钢筋;

4 螺旋箍筋;

5 多边形连续箍筋;

6 钢筋连接件。

8.1.4 直钢筋排序,宜按直径先大后小排列;在同一直径钢筋中宜按长度先长后短排列。

8.1.5 多直段钢筋排序,宜按直径先大后小排列;在同一直径钢筋中宜按弯折点数先多后少排列;在有相同数量弯折点的钢筋中宜按断料长度先长后短排列。

8.1.6 曲线形钢筋排序,宜按直径先大后小排列;在同一直径钢筋中宜按断料长度先长后短排列。

8.1.7 螺旋箍筋排序,宜按箍筋直径先大后小排列;在同一直径箍筋中宜按缠绕内直径先大后小排列;在相同缠绕内直径的箍筋中宜按非加密区螺距先大后小排列;在非加密区螺距相同的箍筋中宜按断料长度先长后短排列。

8.1.8 多边形连续箍筋排序,宜按箍筋直径先大后小排列;在同一直径箍筋中宜按边数先多后少排列;在相同边数的箍筋中宜按非加密区螺距先大后小排列;在非加密区螺距相同的箍筋中宜按断料长度先长后短排列。

8.1.9 钢筋连接件排序,宜按连接件类型分组并按外径先大后小排列。宜将焊点、锚固板和灌浆套筒接头作为钢筋连接件进行汇总。

Ⅱ 预应力筋及连接器、锚具

8.1.10 预应力筋宜按中强度预应力钢丝、预应力螺纹钢筋、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顺序对预应力筋及其连接器、锚具分组,并按下列顺序汇总:

1 预应力筋;

2 连接器;

3 锚具。

8.1.11 预应力筋排序,宜符合本标准第8.1.4条直钢筋的排序规定。

8.1.12 连接器排序,宜按连接器类型分组并按连接的预应力筋直径先大后小排列;当连接的预应力筋直径相同时,宜按连接的预应力筋根数由多到少排列。

8.1.13 锚具排序,宜按锚具类型分组并按锚固的预应力筋直径先大后小排列;当锚固的预应力筋直径相同时,宜按锚固的预应力筋根数由多到少排列。

8.2 钢筋定位件汇总

8.2 钢筋定位件汇总

8.2.1 钢筋定位件汇总宜对不同材料制作的钢筋定位件分组,并按下列顺序进行:

1 编号小的排在前面;

2 同一编号,间隔尺寸小的排在前面。

8.2.2 钢材制作的钢筋定位件应汇总钢材用量。

《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标准》T/CECS 800-2021 附录A计算机辅助钢筋详图设计A.1钢筋详图设计软件

附录A 计算机辅助钢筋详图设计

A.1 钢筋详图设计软件

A.1.1 钢筋详图设计软件宜采用BIM技术,宜有创建普通钢筋、普通钢筋连接件、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具、预应力筋连接器模型功能,模型细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 51235规定的LOD400等级要求。

A.1.2 钢筋详图设计软件宜能基于BIM模型生成钢筋配料单、钢筋排布图、钢筋定位件表、钢筋定位件排布图、钢筋汇总表、钢筋定位件汇总表及钢筋料牌。

A.1.3 钢筋详图设计软件宜能复用结构BIM模型或能从结构BIM模型中读取结构设计生成的几何、材料和钢筋信息。

A.1.4 钢筋详图设计软件宜有检查构件节点钢筋冲突及可视化调整钢筋位置功能。

A.1.5 钢筋详图设计软件宜有钢筋绑扎模拟功能。

A.1.6 钢筋详图设计软件宜内置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 366规定的钢筋库,并能输出主流钢筋加工设备加工钢筋所需的数据文件。

A.2钢筋排布图

A.2 钢筋排布图

A.2.1 钢筋排布图图纸编号宜由区段代码、专业代码和序列号组成,之间用连字符隔开。区段代码可由2个~4个汉字加数字组成;专业代码可为钢筋排布图;序列号可由001~999之间的任意3位数字组成。

A.2.2 钢筋排布图图纸文件命名宜由设计号、图纸编号、版本号和文件扩展名组成,之间宜用连字符隔开。

A.2.3 图层命名宜使用汉字、英文字母、数字和连字符的组合。但汉字与英文字母不宜混用。图层设置可选用表A.2.3列出的常用图层名称。

A.2.4 当使用结构施工图中某一图样作为钢筋排布图的底图时,宜先去掉所有与钢筋排布无关的图元,并宜按本标准第A.2.3条规定改变图层名称。

A.2.5 钢筋排布图除用二维视图表达外,可辅以BIM模型生成的轴测图、透视图或者动画。

 附录B钢筋弯折点长度调整值

附录B 钢筋弯折点长度调整值

B.0.1 钢筋弯折点长度调整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钢筋弯折点长度调整值;

η——钢筋弯折点长度调整值系数,应根据所采用的标注方式分别按本标准第B.0.2条、B.0.3条、B.0.4条规定取值;

d——钢筋直径。

B.0.2 采用内皮标注时,钢筋弯折点长度调整值系数应按表B.0.2规定取值。

B.0.3 采用外皮标注时,钢筋弯折点长度调整值系数应按表B.0.3规定取值。

B.0.4 采用中心线标注时,钢筋弯折点长度调整值系数应按表B.0.4规定取值。

 附录C抛物线形钢筋长度计算

附录C 抛物线形钢筋长度计算

C.0.1 原点O处切线水平的抛物线方程及A端切线与x轴的夹角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C.0.1):

式中:xA——抛物线A端x坐标;

yA——抛物线A端y坐标;

θA———A端处切线与x轴的夹角。

C.0.2 抛物线形钢筋长度L应按下式计算(图C.0.1):

 附录D四段抛物线光滑连接预应力筋线形与长度计算

附录D 四段抛物线光滑连接预应力筋线形与长度计算

D.0.1 四段抛物线光滑连接预应力筋线形应符合下列规定(图D.0.1):

1 在2、3、4三点处应光滑连接;

2 1、2、3三点应共线;

3 3、4、5三点应共线;

4 在1、3、5三点处的切线应水平;

5 预应力筋曲线上各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h13——第1、3点间的垂直距离(mm);

h12——第1、2点间的垂直距离(mm);

h23——第2、3点间的垂直距离(mm);

h35——第3、5点间的垂直距离(mm);

h34——第3、4点间的垂直距离(mm);

h45——第4、5点间的垂直距离(mm);

h——构件高度(mm);

e1——第1点距离构件顶部距离(mm);

e2——第3点距离构件底部距离(mm);

e3——第5点距离构件顶部距离(mm);

α1——第2点距离构件左边距离与构件长度l的比值;

α2——第3点距离构件左边距离与构件长度l的比值;

α3——第4点距离构件右边距离与构件长度l的比值。

D.0.2 图D.0.1中的各段抛物线预应力筋长度应按本标准式(C.0.2)分别计算,其中的xA、yA应按表D.0.2规定取值。

《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标准》T/CECS 800-2021 附录E钢筋配料单

附录E 钢筋配料单

E.0.1 钢筋配料单可采用表E.0.1-1或表E.0.1-2的样式。

 附录F钢筋定位件表

附录F 钢筋定位件表

 附录G钢筋汇总表

附录G 钢筋汇总表

G.0.1 钢筋汇总表可采用表G.0.1-1或表G.0.1-2的样式。

 本标准用词说明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 5123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 366

《混凝土结构钢筋详图设计标准》T/CECS 800-2021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