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故事】1994年,地王大厦,中建三局一公司创造‘’新深圳速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地王大厦有多高 【改革开放40周年·故事】1994年,地王大厦,中建三局一公司创造‘’新深圳速度‘’

【改革开放40周年·故事】1994年,地王大厦,中建三局一公司创造‘’新深圳速度‘’

2023-09-25 22: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民日报》1995年5月31日第二版

——再创深圳速度

《经济日报》1995年4月6日第三版

——“中国铁军”深圳再树丰碑

《大公报》1995年6月10日第五版

——亚洲第一楼在深封顶 中建再创深圳速度 权威称该楼质量、建设速度均达世界一流水平

《深圳商报》1994年5月28日第一版

——地王商业大厦正式开工

《深圳商报》1994年9月28日第一版

——地王工地真文明

《深圳商报》1994年12月13日第十一版

——核心墙钢结构混凝土技术

《深圳商报》1995年1月18日

——再现铁军雄风

《深圳商报》1995年6月10日第一版

——亚洲第一高楼地王大厦封顶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到上个世纪90年代,重温中建三局一公司人创造“新深圳速度”的奋斗故事。

01

冲击新高度

20世纪90年代深圳冒出个新词叫“地王”,意为地价之王。深圳早在90年代初就开始了土地挂牌拍卖。1992年10月,位于深南中路、宝安南路和解放中路交汇处,有一块呈三角形约二万平方米的土地对国内外公开竞拍,香港熊谷组有限公司、深圳深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以1.42亿美元的价格拍得此地,创下当年特区地价之王。在此盖起的大厦就叫地王大厦。

既以“王”字冠名,这座大厦无论建筑高度、施工要求、质量及工期要求,均处于顶尖的“王”者之位。

地王大厦设计高度383.95米,为当年亚洲第一(世界第四);钢结构吊装难度、焊接精度要求极高。谁来承建?同样是公开招标。这样的工程,对中建三局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三局局长洪可柱这次亲自挂帅,参与竞标。

洪可柱带着鲍广鉴与业主沟通,此时鲍广鉴正担任中建三局泰国经理部副经理。在与钢结构承包商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的专家谈判时,对方竟然知道他,直接问:“鲍先生愿意干地王吗?”

鲍广鉴肯定地回答:“当然想做。”

日方当即问洪可柱:“你让鲍先生任项目经理吗?”

洪可柱说:“是的。”

日方说:“那好,我们签合同。”

这真是正想睡觉就有人送来了枕头。

1994年3月28日,中建三局一公司正式承接了地王大厦施工的重点项目——总重量2.45万吨的钢结构安装工程。地王大厦采用美籍华人设计师张国言的方案,宽与高之比为1∶9,创造世界超高层建筑最“扁”最“瘦”的纪录。当然,这也给施工增加了巨大的难度。

同年5月27日,从东京运过来的6颗金螺栓,被牢牢拧在巨大的钢架上,地王大厦的钢结构施工正式开始。此后的1年零27天里,地王大厦以两天半一层的建设速度,刷新当年同样由中建三局一公司在深圳国贸大厦创下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地王大厦成为九十年代深圳的一个新的标志性建筑。

改任中建三局一公司副经理的鲍广鉴 ,为攻克这个项目,召来老朋友魏大年、刘家华,其中魏大年是当年一起东渡日本取经的老伙计,刘家华是自学成才的焊接高手。此外,鲍广鉴还从上海国贸项目请来厉雄和李国荣两位老工长担任自己的副手。因为本项目是外资背景,需要与外国人打交道,刚从巴基斯坦征战回国的王宏便加入了这个团队。

施工中的深圳地王大厦

30年后的2014年,已经担任中国最大钢结构施工企业董事长的王宏这样回忆:“我回国后正碰上深圳地王大厦施工,这是我人生中第二个机缘。我是最早去那个项目的员工之一,当时只有两三个人首批到项目,这个时候我的人生开始转变,开始从一个翻译转向管理。”

那时他凭借流利的英语在工地上与老外打交道,虽说只能算是崭露头角的配角,但正是这样的经历锤炼了他的实践能力,使他日后把“中建钢构”带到一个新高度。

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但他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主楼总施工面积15万平方米,全部钢结构焊缝达600公里,还有13万平方米的压型钢板、50万颗熔焊栓钉、50万颗高强螺栓的安装,还有其他数不清的技术与吊装难题,而合同工期仅14.5个月,拖延一天罚款6000美元。

鲍广鉴非常清楚,这是一场真正的硬仗。倘若失败,不仅他自己的名声毁于一旦,中建三局一公司三十年来辛苦打造的品牌形象或许也会一夜之间付诸东流。

02

左膀右臂

来自上海国贸项目的厉雄和李国荣都是中建三局一公司的牛人。两人其时正当血气方刚之年,又一起担任鲍广鉴的副手,不免有些相互看不对眼,且在质量控制、施工组织设计、吊装方案上均有不同看法。两人常各持已见,有时争得脸红脖子粗,再加上厉雄负责生产和进度,李国荣则负责质量与安全,更显得“势同水火”。

比如开工不久,就遭遇连续多天的暴雨和台风,延误了近30天工期。根据合同,将面临巨额罚款,人人都着急上火。雨一停,厉雄立即组织人马进行柱梁吊装,而此时最大的困难在于土建施工是同步进行的,作业面上满是钢筋与脚手架。李国荣却赶到现场阻止,让众人停下来。

厉雄大怒:“李国荣你搞什么名堂,再不抢工,延误了工期你负得起责任吗?”

李国荣毫不相让:“抢工期就可以不顾安全吗?”

厉雄大眼一瞪:“耽误了工期要罚款,我丢不起这人。带上你的人赶紧走开!”

李国荣:“出安全事故就不丢人了?就不损失钱了?”

两人互不相让。到晚上的生产例会,两人又争执起来。鲍广鉴笑眯眯地看着两位副手说:“就没有一个办法既能解决进度问题,又能解决安全问题吗?你们两个有力气吵架,不如想想办法,今天不想出来,不许睡觉。”

一对冤家只得坐一起重新讨论方案,结果还真给他们想出办法来了。即改柱梁单个吊装为组合吊装,减少高空焊接量和吊装设备的位移次数。李国荣还想出个“布袋子”的小招,很好地解决了高空作业时工人小物件的坠落问题。

1996年12月,深圳地王大厦综合施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须知,在百米高空,一颗螺帽落下就有可能造成致命伤害。作为当时的亚洲最高楼,地王大厦施工也比一般工程更具危险性。安装钢构件的熔焊栓钉、高强螺栓就多达100万颗,最大的螺栓重500多克,小的也有350多克。当一个重250克的螺栓头从300米高空掉下时,它的落地力量可以达到4吨,这时的小螺栓威力不亚于子弹。工人们都说,地王有100万颗“定时炸弹”。为管理这些小子弹,工程在建设中每天登记螺栓、栓钉的使用数量,每天用几个,就发几个,绝不多发一个,而且每个人都有专门的工具袋来装,对工人的手动工具,则配上小安全带,挂在各自的安全带上,保证小工具也不掉落。

在整个主体施工的379天中,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伤亡事故,从来没有碰破一块玻璃幕墙,从来没有噪音扰民,也从来没有火花溅落事故。这在上世纪90年代的工程安全管理中可称奇迹。

深圳地王大厦超高层施工技术鉴定会

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曾在深圳住过一段时间,他曾亲眼见证地王大厦的修建,多年后他在《读城记》中这样写道:

383米高的地王大厦以“九天四层楼”的“新深圳速度”在全国乃至亚洲独领风骚。而且,在建造地王大厦的两年多时间里,人们没有听到过喧嚣和噪音,没有看见过肮脏和杂乱。它四周的马路在凌晨时分总是被冲洗得洁净如初,它的工地围墙也多次被粉刷一新。地王大厦是安安静静又干干净净长高的。

易中天又说:“只有深圳才有这样的效率,也只有深圳才有这种文明。”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这种效率与文明的创建者是中建三局一公司的建设者们。

对于钢结构工程,吊装是难点,焊接质量更是生命,李国荣是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焊点的,常常在厉雄的人马高歌猛进之时,突然出现并大声说:“停一停,我们要检查一下。”然后拿着仪器东测西量,厉雄也只有直喘气的份儿。

建设部副部长谭庆琏视察深圳地王大厦

鲍广鉴对两人的关系也心知肚明,但是他坚持这样任用两人,结果无论是工期、安全,还是质量都创下了一流水平。鲍广鉴说:“他们是欢喜冤家,也是我的左膀右臂。”国家建设部副部长谭庆琏在视察工地后欣然题词:“地王大厦,优质高速,再创辉煌!”

新日本钢铁株式会社的一级建筑师牛尾好孝也赞叹:“这个速度、安全,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03

云端之花

在地王工地活跃着“四朵金花”——邹丽萍、江勇、邓翔华和谈焱。她们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是如花年纪。工地围墙外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她们穿着盔甲般厚厚的工作服在300米高空中绽放焊花,衣服上布满了被焊花烫破的小星星。

一天,谈焱正在仰焊一处钢梁,这活儿要求极高,她刚刚从老师傅魏大年处偷师学来,这会儿正要显摆一下呢。突然一块焊渣落下,正落在她的脖子上,烫破保护罩,痛得她“啊”的一声叫起来。正在旁边的邹丽萍是她们的大姐,忙把她拉了出来,除掉面罩,小姑娘的脖子上已经起了一个大水泡,眼泪就在眼眶中打转。其他两名姐妹也围过来,递上毛巾和烫伤膏。邹丽萍安抚她说:“小焱,你休息一下,我来。”

谈焱的眼泪流下来:“邹姐,对不起。”

正说着,江勇、邓翔华已经拿着焊枪钻到梁底去了。邹丽萍说是大姐,也才20多岁,长年的风吹日晒,面孔已变成黑红色,脸上挂着汗珠,惟安全帽下露出的一缕头发尚见几分女性的风姿。

谈焱和邹丽萍靠在高高的作业平台上,正处在近300米的高空中。两人俯瞰深圳这座新兴的城市,1995年的深圳比80年代更加繁华。当时地王项目所在的罗湖闹市中心已有百余座百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其中由中建三局一公司先后承建的超过40座。距离项目不远处就是深圳当时最繁华的人民南路,由于两旁矗立着一公司承建的多座高楼,如国贸大厦、发展中心大厦、天安国际大厦等,曾被业界称为“中建三局一条街”。

谈焱在那高空中感叹道:“真是美啊!”

邹丽萍则说:“等工程搞完了,咱们四姐妹要好好去咱们自己盖的楼里逛逛,也买几件漂亮衣服穿。”

正说着,江勇和邓翔华焊完这根钢梁出来了,四姐妹难得休息一下,相互打趣说笑着。

在300米高空,头顶蓝天,脚下人群如蚁,所站之处不过是一米见方的作业平台,常人即使看一眼都得头晕,她们却在云端之上挥洒自如。

就在这时,厉雄、李国荣带着质检人员上来了,李国荣对四姐妹说:“按规定,所有焊缝都要探伤检测的哦!”

厉雄则对李国荣说:“你一天到晚盯着我就算了,连几个丫头都不放过。”

李国荣说:“怎么了?对谁都一样。这是亚洲第一高楼!”

厉雄正要回击,四姐妹忙说:“好啦好啦,我们欢迎检查,越严格越好。”

李国荣说:“你看看,人家小姑娘觉悟都比你高。”

质检人员特别检查了刚刚采用仰焊焊接的焊缝,然后在记录表上的优良栏打上一个勾。厉雄向她们伸出大拇指。

厉雄对业主方的质检人员说:“别看她们年轻,又是女同志,她们的作业面,我其实最放心。”

对方也赞叹:“真不容易啊!”

这座高达383.95米的钢铁大厦,所有焊缝连起来有600公里,而四朵云端之花的工作量占了所有精焊工的四分之一。她们与其他男焊工一样精干,而且手法越来越熟练,一个2000平方米的楼层,常规需要6天时间,她们只用了两天半。

洪可柱局长在深圳地王大厦平顶仪式上紧螺栓

1995年6月9日,最后一根钢梁安装就位。嘉宾云集、鲜花锦簇、彩球腾空、鼓乐齐鸣,相关领导和社会名流共计700余人参加了盛大的平顶仪式。

建设部副部长李振东说:“我国的钢结构施工比西方晚了半个世纪,但是我们起点高、发展快,中建三局一公司功不可没!”

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说:“80年代,我们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今天我们又创造了两天半一层楼的深圳新速度!”

经检测,大厦垂直度误差仅为17毫米,比国际标准允许误差值要低许多,主体施工工期仅12个月,比发达国家同类工程快6个月。

十年前,中建三局一公司的建设者在深圳国贸大厦创造了“深圳速度”,将中国建筑从高层推向了超高层建筑水平;十年后,他们在深圳地王大厦创造了“新深圳速度”,又将中国建筑从一般超高层推向了可与世界摩天大楼媲美的新水平。

举行盛大的平顶仪式那天,是四朵云端之花的休息日,她们在宿舍中沉沉地入睡。地王大厦的建筑成功,直接促成了中建三局钢结构公司的成立,从而谱写了又一个新篇章。

——摘自中建三局报告文学《敢为天下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