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为何是东方谍战之都?几十年的谍战大戏精彩不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在哈尔滨拍摄的电视剧电影有哪些 哈尔滨为何是东方谍战之都?几十年的谍战大戏精彩不断

哈尔滨为何是东方谍战之都?几十年的谍战大戏精彩不断

2024-07-01 00: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外兴安岭景色壮丽

但19世纪要想在这里修铁路可太难了

西伯利亚大铁路里程很长,所以分段施工,沙俄一边开工,一边琢磨怎么搞定最难的两段铁路。

1887年,沙俄少将科佩托夫翻开地图一想,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啊,于是提出,从赤塔以东取直线,穿越中国,直达符拉迪沃斯托克。这样一来,路程最多可节省700多公里,同时还可以扩大沙俄在中国东北的影响力。

不过,当时沙俄的修路工人还在西伯利亚与草原、冻土较劲,路还没修到中俄边境,因此也不是很上心。

中日甲午战争后,沙俄、德国、法国三国干涉还辽,趁此机会,沙俄逐步加大了侵略中国东北的力度,要想富先修路,修一条与沙俄国内相连接的铁路无疑是控制中国东北最好的办法,科佩托夫的提议也就因此获得了重视。

此时,恰好赶上清政府正为《马关条约》赔款头疼,再搜刮穷苦百姓怕是又得来一次太平天国起义,提高关税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清朝海关是英国人控制的。

思来想去只好借钱,但在这种情况下借钱,只能是被列强当冤大头。列强一看机会来了,连忙急不可待地奉上支票。最终,清朝获得了法国、沙俄总共10家银行的4亿法郎借款,约合1亿两库平银,利息很低,只有百分之四的年息。

这么低的利息显然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沙俄财政大臣维特趁机纠结法国、沙俄的银行家建立了俄华银行(日后的华俄道胜银行),用于提供贿赂李鸿章等官员的钱款,以此谋求在中国东北建设铁路的权利。

▲位于天津的华俄道胜银行旧址

几百万卢布下去,李鸿章果断和沙俄签了条约,约定清朝与沙俄共同建设中国东省铁路,也就是中东铁路。原本中东铁路的准备工作在1896年就要启动,但东北的绿林好汉们可不答应。 眼见这些大鼻子俄国人四处乱窜,绿林好汉们决定抢他娘的。

他们不仅在东北四处打劫俄国人,甚至还越过边境到俄国去抢,沙俄废了好大力气,终于在1897年才让绿林好汉们安分下来,勘测工作正式开始。

▲东北的绿林在近代史上戏份很足

勘测队和警备队在松花江畔驻扎下来,因为附近有个做烧酒的村子,酒香飘扬在附近,因而有香坊之称。 以此为起点,现代哈尔滨逐渐有了雏形。

一年后,勘测工作结束,中东铁路中国境内的部分被规划为一个T字形,干线东起绥芬河,经过牡丹江、哈尔滨、昂昂溪、海拉尔到达霍勒金布拉格,也就是现在的满洲里。支线则从旅顺、大连北上,经奉天(今沈阳),与干线交汇,交汇处正是现在的哈尔滨。

为了加强控制,沙俄在哈尔滨建立了中东铁路的管理机构。铁路加上松花江的航运,让哈尔滨一跃成为东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当年酒香飘荡的香坊,就是现在哈尔滨市的香坊区。

▲中东铁路线路图

铁路带来工业,工业助力城市崛起,哈尔滨迅速成为一个大城市,除了与铁路相关的产业,哈尔滨的面粉产业、榨油产业同样迅速崛起。

发达的交通与工业吸引了诸多外国资本。1907年,哈尔滨建立了国际交易所,吸引全世界的人来这里交易。1920年代的哈尔滨已经聚集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多万洋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同时还有17个国家在哈尔滨建立了领事馆。

▲当年的俄国领事馆

来哈尔滨的洋人中,俄国人与犹太人格外的多。

20世纪初的沙俄极不太平,日俄战争、一战、俄国革命,让俄国动荡不安。哈尔滨的俄国人中,除了中东铁路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还有不少逃亡的沙俄贵族、白军败兵、雇佣军等,使得哈尔滨遍地都是俄国人。

犹太人同样也来自沙俄,因为沙俄当时大规模反犹,不少人选择来到遥远的东方躲避,最多时,哈尔滨有2万多犹太人。

▲哈尔滨的犹太药房

这些来历不同的洋人让哈尔滨变得鱼龙混杂,大街上看见什么奇形怪状的人也不稀罕。而且,列强为了抢夺利益明争暗斗,把好好的哈尔滨搅成了一潭浑水。

水浑鱼就多,哈尔滨因此成了列强情报人员的天然庇护所,那些外国使领馆、报社、银行、商铺等等都是间谍的落脚点。

苏联著名特工索尼娅说过,哈尔滨是她待过的最阴森恐怖的城市,就是因为哈尔滨到处都是间谍。

各国的间谍齐聚哈尔滨,这部将近半个世纪的谍战大戏就此开演。

02.

这部戏的主演之一,日本间谍在哈尔滨是最多的。

日本在三国干涉还辽后贼心不死,在哈尔滨刚刚兴起时便开始派遣间谍潜伏在哈尔滨。

这些日本间谍在哈尔滨伪装成各行各业的人员,用各种方式刺探情报。大量且活跃的日本间谍引起了俄国的注意,俄国间谍也不是吃素的,老子搭的片场,岂能让你当主角?

沙俄开始不断加大对日本间谍的打击力度,日本自然也争锋相对。秉承着宁可错杀也不可放过的原则,很多中国人因此受到牵连。尤其在日俄战争中,不少中国人被当作间谍杀掉,鲁迅笔下围观砍头的中国人描述的就是这一情形。然而在这场谍战大戏中,这些可怜的中国人连龙套都算不上,顶多算被迫入场。

▲ 俄军处决间谍

俄国十月革命后,无论是红军还是白军暂时都无心顾及远东,这给了日本人发挥的空间。

1920年,日本相继在奉天与哈尔滨成立特务机关,并在哈尔滨建立哈尔滨学院,专门培养情报人员。哈尔滨的特务机关起初是针对苏联进行间谍活动,随着东北反日斗争加剧,哈尔滨特务机关增设了中国班,以及外国班。

张作霖的顾问滨面又助、侵华战犯土肥原贤二都曾担任过哈尔滨的特务机关长。哈尔滨逐渐成为日本特务机关实力最强的分部,先后共有3200多名情报人员在哈尔滨工作。 日本人不仅要当主演,还大有戏霸的架势。

▲ 土肥原贤二

在土肥原贤二担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期间,日本特务以及伪满特务在哈尔滨极为嚣张。

1932年1月,国联调查组到哈尔滨调查,日伪特务在调查组到达之前大肆搜捕所谓的“反满抗日分子”,一口气逮捕了1300多名中国人、苏联人、朝鲜人,甚至还抓了9个日本人,真是发起狠来自己人都不放过。

▲ 伪满洲国

一部戏里如果只有一个主角是演不好的,30年代的哈尔滨,谍战大戏进入了高潮,各路主角挨个登场。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抗日志士不光在战场上与日本人缠斗,地下战线同样也活跃着他们的身影。未撤入关内的东北军加上中东铁路志愿抗日的职工,以及中共满洲省委的同志,他们共同战斗在波谲云诡的哈尔滨。《夜幕下的哈尔滨》里王一民就是满洲省委派到哈尔滨的情报人员。

苏联在东北的情报网也是以哈尔滨为中心,爱国青年孙乐天开设的乐天照相馆就是苏联在哈尔滨的一个很重要的情报站,在不少谍战片中都出现过。苏联在莫斯科培训我党特工,然后把他们送到哈尔滨从事情报工作。

▲ 乐天照相馆旧址

此时哈尔滨可谓是情报人员的竞技场,苏联特工、义勇军志士、日本特务机关、中共地下党、伪满特务机关云集于此,在皑皑白雪下明争暗斗。这部谍战大戏已经不是独角戏也不是双主角,而是多个主角互飙演技。

电视剧版的《悬崖》背景时间设定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比电影版要晚几年,那时正是日本在东北的力量达到鼎盛的时期。

▲ 伪满哈尔滨特别市警察局旧址

03.

天下没有不谢幕的戏剧,在抗战胜利后,哈尔滨这部谍战大戏只剩国共两位主演,也就此迎来最后一个高潮。

抗战后的哈尔滨局势仍旧极为混乱,大量国民党特务趁机潜入哈尔滨,他们勾结伪满官员军警,企图与北上的国民党军配合抢占哈尔滨。在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协定》后,我党干部大多被迫离开哈尔滨,公开活动的仅有抗联将领李兆麟。

1946年3月9日,李兆麟被当时的国民党市长骗去参加鸿门宴,在饮下毒茶后,潜伏的刽子手一拥而上,在他的身体上捅满了窟窿。

▲ 抗联名将李兆麟

4月,苏军撤离哈尔滨,哈尔滨各界代表130人联名呼吁东北民主联军迅速进城。东北局立即指示北满军区进驻哈尔滨,并驱逐了国民党当局。

然而,哈尔滨的谍战大戏并没有就此落幕。

城内的国民党特务仍伺机出动,他们企图策划暴乱,夺回哈尔滨。此时哈尔滨的部队与警察双线作战,一边在明面上维持治安,搜查特务,一边派出精干的同志与可疑分子接触。

▲ 我军进入哈尔滨

1946年8月26日,哈尔滨警察局盯了很久的国民党特务头子姜鹏飞被捕,哈尔滨警方顺藤摸瓜,又逮捕了几名潜伏在哈尔滨以及我军中的特务。

几位特务显然不甘心只跑个龙套,一定要推动情节发展。姜鹏飞不知道,在与他同时被抓的特务中,有一人竟然是哈尔滨警察局的卧底。

当姜鹏飞洋洋得意地在狱中策划逃跑时,卧底的同志才发现了更大的阴谋。原来,国民党特务早就打算在8月28日制造暴动、拿下哈尔滨。虽然姜鹏飞被捕了,但只要暴动一开始,姜鹏飞也可以乘乱越狱。

8月28日凌晨,当国民党特务纠集的暴徒进入哈尔滨时,被早有准备的我们一网打尽,几名主谋也都相继落网。

至此,发生在哈尔滨的谍战大戏宣告结束。

几十年里,各国各方的特工间谍在哈尔滨轮番登场斗法,上演了无数精彩戏码。

但无论各国间谍怎样闹腾,哈尔滨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哈尔滨。

最终胜利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必然是中国共产党唤醒的中国人民。

哈尔滨只有回到人民手中,才有了与其美丽相匹配的平静与安宁。

出品人:蒋校长

主编:夏扬舟 责编:FOX

撰文:伯劳鸣夏 运营: 电动肥仔

赵立坚怒怼美国,乌合麒麟再次出动!

死到临头不忘跪舔美国,河山硕黄泉路上有伴了

财大气粗的美军,在后勤保障上,烧钱不含糊!

和暴徒需要讲什么道理?以暴制暴才是王道!

大使夫人原是陪睡丫头?这给我们提了个大醒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