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夏的名人有哪些(远系见到夏氏历代名人有哪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在ebay开店需要什么条件呢 姓夏的名人有哪些(远系见到夏氏历代名人有哪些)

姓夏的名人有哪些(远系见到夏氏历代名人有哪些)

2022-12-21 14: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远系见到夏氏历代名人就想收编

---夏竦与光庭公关系浅析(四)

前面我们分别讨论了夏竦只有一子安期,夏竦并非光庭公后裔,更非光庭公九世孙,夏竦也并不是江西德安人。

夏竦是北宋大臣、文学家,因其地位显赫故被远系德安夏氏创谱收编。还有许多历史上夏氏(包括夏侯氏)名人,与远系并不沾边,同样被远系谱牒收编其世系中。如此泛滥,不加甄别,一股脑的打包吸纳,愧对先祖。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1999年出版的《中国夏氏通谱》上册第13页《中国夏氏通谱绪论》写到:为了编写《通谱》,其编委会走访了江西、湖北、河南、湖南、重庆、四川、江苏、安徽、台湾等全国九省市一百余个县市,统计出五大支系三百二十九个分支系,其中百分之九十九全是江西省始迁祖夏光庭后裔世系源流及有关资料,只有四个地方才属于另外四个支系。

好权威的调查收集,难怪远系要把中国夏氏都纳入光庭公一脉。

《通谱》中册正文第1页《中国夏氏谱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关于全国夏氏嗣裔执行统一派行用字的通知》中,第二条规定“凡夏禹后裔,自大禹起至155(即光庭公支系40世)止,原字派停止使用,自156世(光庭公支系自41世)起,启用新拟的统一派行用字......”。并附上了远系所罗列的新的字派表。携《通谱》号令天下禹裔,好霸道!

因《通谱》编委会推行所谓统宗联派,罔顾其他夏氏宗系(支)谱牒族史,欲尽统天下夏氏于光庭公系。远系乱接世系,滥收名人,不作考证,随意嫁接,导致多年来远系与各地其他宗系争论不休。

如《通谱》对重庆涪陵夏氏根本源流的肆意篡改,引起涪陵宗亲的不满。面对质疑,《通谱》编委不但毫无愧色,还肆无忌惮、强词夺理:其编委主任气势汹汹地说 “我不仅仅是否定你们的族谱……”、“《中国夏氏通谱》第80页前可以研究,80页后只是有小误”;打作夏氏族谱研究中心旗号者信口雌黄地对其他宗系宗亲说“我建议你……”、“我还是建议你不要研究以前的源流,你只研究好始迁祖以后的就行了”……这就不难看出他们故意对多地夏氏世系源流毫无底线的任意篡改,也让其他夏氏族众看清了《通谱》编委们的阴暗用心和《通谱》的价值!

既然《通谱》编委以权威自居,在此我们来看看从光庭公以上的远代世系流源图是否经得起考证吧。

1999年出版的《通谱》,选录了五份流源图,每份从第一世最终都传到了夏远(夏光庭)。这些每份流源图中,我们仅选择个别有史料记载的历史人物,到光庭公父子之间,将其单线世系串联起来,方便查看。

第一份:夏氏远代世系流源总图

第1世禹...→37东景...→77无且→78婴...→89恭→90牙...→105详→106亶→107选...→115肃→第116世远(光庭)

第二份:江西德兴县源流图

1禹...→36东楼...→66无且→67黄公...→77隅→78夔...→110肃→111远

第三份:湖北监利县源流图

1无余...→32东景...→46大发...→61无奢...→74恭→...→82颛→ 83远

第四份:湖北武宁梅颜源流图

1东楼...→16佗...→31婴...→44湛...→63详...→68肃...→69远

第五份:湖北孝感凤港源流图

1无余...→44无且→45婴...→53馥...→73云→74远

第二、三、四、五份为《通谱》转载其他老谱记录,和大多数族谱类似,多少都有瑕疵欠缺,在所难免。但第一份《夏氏远代世系流源总图》,这是《通谱》编委精心编写,并以此欲一统禹后夏氏于光庭一支的巅峰之作。按《通谱》编委主任的说法,有了他,其他宗系只需要了解本支始迁祖以下就行了。往上,他的《通谱》就是权威。

现在来看看《夏氏远代世系流源总图》奇怪记录:

第1世禹,以大禹为第一世,众多夏氏夏侯氏源于大禹,没毛病。

第77世无且,《史记.刺客列传》里面有记载,荆轲刺秦,夏无且时任秦始皇御医,面对刺客,扔药囊救主。(请注意,无且姓夏)

第78世婴,《史记》、《汉书》、《后汉书》有载,夏侯婴,汉初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功劳榜排第八封汝阴侯。但夏侯婴怎么就成了夏无且的儿子了?并且夏无且之子为何改复姓夏侯了?请问远系《通谱》编委,如此滥编依据何在?

第89世恭,东汉夏恭,字敬国,谥宣明君,梁国蒙人(今河南商丘),治《韩诗》《蒙氏易,》门徒众多。夏侯婴到夏恭之间,又何时因何原因由复姓夏侯改成了单姓夏?

第105世详,《南史》、《梁书》有载,夏侯详,字叔业,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功臣。从夏恭到夏侯详之间,又是何时因何原因由单姓夏改成复姓夏侯姓?

第115世肃,夏远(光庭)之父,请问到底是叫夏侯肃还是夏肃呢?如果是叫夏侯肃,那么光庭公此时因何原因由复姓夏侯改单姓夏?如果是叫夏肃,那么从夏侯详到夏肃之间,又是何时因何原因由复姓夏侯改单姓夏的?

远系《通谱》这份《夏氏远代世系流源总图》,光庭公的单线世系,一直上溯到第一世大禹,反反复复在复姓夏侯与单姓夏之间不停转换,但却无一处记载何人何时何因更姓。难道因为这些都是夏氏和夏侯氏的历代名人,所以就无差别的打包嫁接?

五份流源图,无论第一世是大禹,还是无余,还是东楼公,最终都传到了夏远(夏光庭)。在这五份世系中,夏远的父亲分别有夏肃(夏侯肃)、夏颛(夏侯颛)、夏云(夏侯云)。请问远系的专家们,光庭公的父亲到底是哪一位?到底是单姓夏还是复姓夏侯?希望能给各地夏氏宗亲一个标准答案。

漏洞百出,《通谱》价值几何?

再来说说东汉大司徒夏勤:

王珪在《夏文庄公竦神道碑铭》中有写到:“盖夏出姒氏,其后世乃弗显。至汉大司徒勤,始显于永初之间。”“公讳竦,字子乔,姓夏氏,其先九江人”。远系某宗亲则硬要说东汉大司徒夏勤也是江西九江人,意欲借王珪《铭》顺便把夏竦带入江西九江。殊不知这里的“九江”其实是指秦汉时期治在“寿春”的九江郡,而非短暂存在14年的隋朝九江郡。下面是《后汉书》中《孝安帝纪》第143页关于对夏勤为寿春人的权威记载。

最后说说南宋大将夏贵:

远系还滥接世系收编夏贵,说夏贵是夏竦次子安宝的后裔(本身史料记载夏竦只有一子安期)。在《通谱》上册第130页《夏贵公传略》中,居然说夏贵也是江西德安人(众多史料记载夏贵安徽人)。

查《通谱》中册第160页发现,由夏竦到夏贵儿子单线世系原流图为:远→洪→思凤→敬敷→先雍→昱→奂→承皓→竦→(次子)安宝→(次子)继诜→(次子)知赟→(三子)谧→(长子)公琮→(长子)汝训→(长子)天民→春→荣→青→贵→富、松、柏。

又查《宋史》,知夏竦公元985年生,夏贵公元1197年生。按上面世系原流图,自竦至贵,212年间,共传11代,平均代差19.3岁。连续11代平均在18岁婚配,且每代都必须是长子,其头上还不能生育女孩。

若安宝为夏竦之子(史载竦只有一子安期),应于公元1017年前后出生(时竦33岁,因私情坐闺门之故遭贬),传10代至夏贵,平均代差18岁,连续10代人平均在17岁以前婚配,且每代都必是长子,其头上还不能生育女孩。

这种代传现象传两三代是可能的,传五六代就极其罕见,传十代以上就根本不可能。并且,从上述世系源流图查看,从竦到贵,就存在三代次传、一代三传,何况还有可能头胎二胎生女孩的情况发生。因此,平均代传就只有17岁上下,连续10代平均在16岁以前婚配,这无疑是违背代传自然规律的。只顾攀龙附凤,而忽略了代传规律,经不起推敲,又是远系一大败笔。所以,南宋名将晚年降元的夏贵,既不可能是夏竦公后裔,更不可能是安宝后裔。

《中国夏氏通谱》所据德安白水远系洪裔长庆谱系,明清时期在得悉刘岳申所撰《夏贵神道碑铭》后,将上述相关夏贵的上下六代世系收族,嫁接到安宝后裔天民之后,但确忽略了世系传承年龄代差的明显矛盾,也就不能自圆其说了。

让人奇怪的是,为什么不把相关世系的第六代贻孙等十四人及后代也接编进世系图去呢?原来这是因为:刘岳申所撰碑铭没交待清楚富、松、柏与贻孙等十四孙之间的父子传承关系,收族者也就无法将贻孙等接编下去了。刘岳申所撰碑铭没有交待贻孙等十四孙子嗣,夏贵十四孙及其后裔也就只好从收族者们的谱牒世系图中消失了。

各种史料记载,夏贵生于安丰(现安徽境内)、长于安丰、发迹于安丰,为了收编夏贵显得合理,《通谱》上册第130页《夏贵公传略》中,居然把夏贵载为:“南宋时江西德安人”;《通谱》上册第178-182页《光庭公支下历代明贤简记》里面居然把夏贵上下六代人载为“白水人”。

富松柏以下世系图都没有了,后面《明贤记》又是如何编出夏贵孙辈世系及是哪里人呢?

《中国夏氏通谱》通过嫁接世系,胡乱收族,以壮大宗系光宗耀祖,窥一斑而知全豹。

夏贵安徽人,并非什么江西德安人。下面这张图片是夏贵次子夏松,在1274年宋元交战时写的战前动员令《硖口筑城记》,现仍在安徽淮河硖石口(今凤台县硖山口)峭壁上,依稀可见。石刻中最后落款是“寿阳夏松”,清晰明白反映出夏贵父子是哪里人。

远系专家估计又在琢磨,要是摩崖石刻《筑城记》中“寿阳夏松”能改成“德安夏松”就好了。能改得了《德安县志》,也能改《筑城记》?

顺便说一下,这个摩崖石刻《硖石筑城记》,在2004年,已被列为安徽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2021年,不知道武宁县令光庭公唐代古墓申请成为修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