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新》也引进!今年国内大银幕为何成了日本动漫大狂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圣斗士最新剧场版2022 《蜡笔小新》也引进!今年国内大银幕为何成了日本动漫大狂欢?

《蜡笔小新》也引进!今年国内大银幕为何成了日本动漫大狂欢?

2024-07-11 2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龙珠Z:复活的弗利萨》21日在中国内地公映,这是龙珠首次亮相国内大银幕。

连蜡笔小新,也宣布11月4日引进公映!

《蜡笔小新:梦境世界大突击 》

而今年,在我国开启“情怀吸金”模式的日本国民级动漫,还有叮当、柯南、火影、圣斗士星矢和小丸子,甚至连重口味的“寄生兽”都获得了准入许可⋯⋯

《寄生兽》

而“海贼王”和清新系的《你的名字》都在片商争取引进名单里。

《你的名字》

这么算下来,2016年足足上映8部日本进口片,还有两部待定!为什么一下子那么热闹?以往一年上四部日本进口片已经是极限,有几年还零引进呢!那些以批片形式引进的日本片,靠卖情怀就能稳赚吗?

南都记者梳理了近十年日本电影引进的轨迹,采访了包括《寄生兽》引进方安乐影业相关负责人在内的资深业内人士,试图分析这场“日本动漫大狂欢”背后的因由。

一年四部已是“极限”票房惨淡,兴趣索然过去近年来,相比于欧美大片,日本电影的引进量在稀少的基础上,还非常飘忽,有时甚至“完全消失”。这当中除了受市场的影响,还很大程度地被中日关系、外交政策等非市场因素左右。从2006年开始,除了一小部分中日合拍片,被正版引进到中国的日本电影数量大多就一两部。其中,2009年引进《我的机器人女友》、《狗狗与我的十个约定》、《爱犬的奇迹》、《阿童木》(港、日、美合拍)。

《爱犬的奇迹》

2011年引进了《侠盗石川》、《宇宙英雄之超银河传说》、《名侦探柯南:沉默的15分钟》和《挪威的森林》——一年4部就已经称得上是突破了。

《名侦探柯南:沉默的15分钟》

到了2013和2014年,干脆就是“零引进”——为什么?当时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恶化⋯⋯有人将日本电影引进看作是中日“外交风向标”,是有一定道理的。和2013、2014年零引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世纪70、80年代,当时电视上最有名的动画是《阿童木》。最风靡的电影是栗原小卷和田中绢代主演的《望乡》和高仓健的《追捕》。

《追捕》

有资料显示,1980年代在我国译制的455部国外电影中,日本电影达到70部,要高于美国电影——1970年代是什么时期?中日邦交正常化。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市场。早年,二次元还未在国内兴起,动漫也还不是引进的主流,灾难片、文艺片和爱情片是最主要的类型。这些格局较小的电影,遇上了喜好大片、钟情喜剧、追求感官刺激的国内观众,票房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日本沉没》17万惨淡收场;

《感染列岛》100万也没有质的飞跃;

在日本首周拿下2000万元人民币的高票房、在韩国登顶爱情片票房的《我的机器人女友》,来到中国却只有区区100万......更不必说其他没有存在感、已被遗忘的片子。

《我的机器人女友》

而主打催泪、温情路线的宠物电影《狗狗与我的十个约定》720万已是卖座,但也只能是“矮个里挑高个”。

《狗狗与我的十个约定》

大概也有人会说,要噱头日本有惊悚片和恐怖片嘛,可转头看看我国略神经脆弱、尺度窄小的审查制度,日本剩下可供挑选的电影就少之又少了。这样窄口的选择和糟糕的市场反应,拿到动辄上亿票房的欧美大片面前一比,受限于34部分账片和30部批片的配额,引进商自然会做出理性的商业选择。一年8部公映,2部在谈;版权低廉,一定稳赚?现在转变发生在去年:2015年5月28日《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中国内地上映后,票房5.3亿,——这成绩可以和中量级的好莱坞大片比肩。动漫自此成为引进日本电影的主要类型。

说实话,这不过是一部剧情无新意的普通电影,而且像这样大半年前就在日本上映了的片子,DVD、盗版资源随处可见,本来没有多少去影院的必要。

但《哆啦A梦:伴我同行》有些不同:首先,哆啦A梦是一个超越次元的大IP,95后到70后都受落;其次,它还是3D电影,需要进电影院观看体验;定档在儿童节,“蓝胖子”准确地吸引了一大票家庭观众;而对于死忠粉,只要有蓝胖子,谁还管剧情呢?何况口碑也不算差,豆瓣7.9,虽然也有很多人写评论说“评分虚高”,仅是出于对回忆的敬意,但不少人感动哭了也是事实。

豆瓣7.9

市场刺激哆啦A梦的奇迹,激励着各片商如法炮制

在哆啦A梦的“激励”下,各片方如法炮制,又引进了《名侦探柯南:业火的向日葵》、《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樱桃小丸子:来自意大利的少年》等。

《名侦探柯南:业火的向日葵》

其中,哆啦A梦和柯南也许有些特殊,它们已经是中国观众的老朋友了,粉丝和市场都相对成熟,风险小些;而其他同量级的大IP,除圣斗士以外,都曾在日本收获过超过20亿日元的高票房,经历过市场检验了。至于圣斗士,虽然在日本票房扑街,但所幸在中国有大量死忠粉撑场,豆瓣评论不乏吐槽之声,还能保持6.4分粉丝也是真爱了,所以最终国内的票房也有3000多万,大体不会赔本。

《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

资深院线人士谢世明对南都记者分析,动漫成为引进日本电影的主流是自然而然的。日本作为世界第一的动漫大国,就算在自己本土的电影市场,也是动漫占大头的。“这些作品IP知名度高,引进较多也不出奇。”他还指出,国内动画市场快速兴起,而“引进这些日本动画片,估计比自己去投资制作国产动画片划算些”。

《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

“看数据,这几年动画片的票房占大盘总比是不断上升,这块是家庭观众的刚需。所以这两年国产动画片大量产出,只是今年遭遇了数量太多、质量跟不上(很多就是随便拿了个经典童话的片名)的状况,结果绝大多数票房都过不了1000万。但那么大的动画市场摆在那,质量稍好的动画片成绩一点都不比真人片差,比如《疯狂动物城》、《功夫熊猫》、《冰川时代》、《爱宠大机密》、准动画《奇幻森林》等等。所以知名度较高的日漫片就汹涌而至了,接下来《海贼王》啥的,能过审的都会引进的。”

《疯狂动物城》创造的超高票房,说明了家庭观众对动画电影大有需求。

不过,大家注意到了吗?引进的都必须是国内观众最最熟悉的日本动漫,像《Love Live!》、《少女与战车》在日本也是票房飘红,但因为中国观众不熟悉,自然就不会引进了。也只有这些我们熟知的、代表了我们(尤其是80后、90后)童年的作品,才能借“情怀”事半功倍、以小博大啦。

《樱桃小丸子:来自意大利的少年》

至于真人电影,2011年《挪威的森林》惨败后,将近5年没再引入。直到2016年的《垫底辣妹》,这部青春励志片,讲述学业堪忧的少女最终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完成丑小鸭逆袭,影片最终拿下3700万票房和8分的高口碑。年轻、热血的故事,显然比灾难片、纯爱片更对80、90后的胃口——这些年轻观众也贡献了超过7成的票房。

《垫底辣妹》

性价比高版权费比好莱坞片低,票房3千万达基本线

“旧片”虽然吸引力减弱了,但同时它也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便宜。从行内惯例去推算,这些从日本引进的批片,买回来价格大多在几十万美元左右,折算成人民币就大约五六百万。因为又是大家熟悉的动漫系列,推广所用的宣发和物料费用又能省下不少。整体下来,影片只需要有3000万的票房,就能收回成本。日本电影和版权费早已水涨船高、平均几百万的美国片相比,无疑有着一定的性价比。

“其实近几年来,日本电影的价格还涨得蛮快的,几十万美金到几百美金都有,但其实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比欧美片便宜很多很多——欧美电影大概在几百万美金的水平。”安乐(北京)电影发行公司总经理张晗向南都补充道:“因为日本电影在国内还是相对偏门的片种,它还是比不上欧美的批片,只是相对来说会低一些。”

《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

当然,据了解还有部分影片,会用和国外版权方分账的方式合作,至于分成的具体比例,则属于商业机密,我们无从得知细节了。但看这一年来的日本电影,基本都3000万票房起跳,一个不小心突破亿元就赚大了——这样稳赚不赔的态势,看这接下来一波波的日本动漫电影,至少说明是有利可图的啊。但张晗不同意“稳赚不赔”的说法,他表示至少有一半的片子是赔的。根据他的说法,3000万的票房是基本线,如果没有达到那就会赔本。“硬性支出,比如引进费用、手续费用、商家必要的费用、宣发成本⋯⋯基本上,片子做不到3000万就要亏本了。”

文化影响日本二次元文化对中国观众有天然亲近感

最后,现在的市场对日本电影向好。进口片绝大多数都引进自好莱坞的六大片场,但现在美国电影工业的那套“大制作”和“震撼场面”已经不再万试万灵,相反有时还引人哈欠连连——作为主力消费群体,年轻人的口味和喜好摆在了第一位。那年轻人喜欢什么:各种各样不同的新鲜事物,还要情感共鸣。

市场需要多种类型的电影,但韩国电影在中国市场打不开、且受“限韩令”的制约;欧洲电影又过于文艺,国人难免抗拒⋯⋯和中国有着相近文化的日本,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二次元文化、动漫于日本而言,始终还是强项——就算创新力不够了,还有情怀能来凑咧。君不见如今的市场主力,都是从小看着日本动漫长大的那一群么?而且反过来说,日本也不会对中国这一大票仓松口的。

卖情怀也要注重品质不能同步也别迟太久呼声

其实,不管是叮当、小丸子、火影,抑或是龙珠、圣斗士,中国观众到影院给这些电影捧场,更多是有着一种“朝圣”和“缅怀”意味的,就算看过下载也要去大银幕朝拜。

这时,影片剧情的好坏似乎变得无关紧要——当然也别太糟糕,不然真的会很心疼——大家不过是去喝一口当年的鸡汤、看一眼曾经或纯真、或中二热血的自己,那个称之为青春的时光。不然,一部推出了十几部剧场版的漫画,大家真的喝不出它配方没有变吗?当然喝得出,只不过不会腻罢了。

唯一希望改进的,大概就是不要迟到太久⋯⋯其实不能同步上映的问题,头疼的不仅是观众,片方也会担心、并且片方还承担着“观众已经看过了”的这部分的必然损失。根据安乐影视的透露,和版权、审查、代理商等各方的来回勾兑,无论如何都是需要物理时间的。

《你的名字》

但无论如何,接下来对于喜爱日本电影的中国观众来说,你们是有福了。我是“对前方告白超有共鸣就会暴露年龄”的分界线

一枚80后宅男给日本动漫的情书顾不上好不好看,我只想见见“老朋友”

几天前,《龙珠Z:复活的弗利萨》上映了,我身边有一些朋友打算组队去看。最近两三年,登上中国大银幕的日本动漫电影不止龙珠一家。圣斗士、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名侦探柯南的剧场版都先后在中国上映,其中票房最好的应该是《哆啦A梦:伴我同行》,2015年,它在中国拿下了5.3亿票房。

在改编电影时,日本动画片并没有和美国同行一样走三次元真人电影的路子,在剧情和形式上都坚持原汁原味的二次元风格,这就显示出很明显的倾向:卖情怀。

卖情怀的剧场版动画片普遍有一个共性:原作都是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被引进中国的,为这些情怀埋单的,也大多是和我一样的80后。

那些年,和爹妈抢电视追动画我生于80年代中期,我上小学的时候,电视已经在城市居民家里普及了。当年的电视时间是这样分配的:6点到7点之间,各个地方台会播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7点到8点之间是父亲爱看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8点之后则是母亲最喜欢的连续剧。所以,像我这样的小学生,一放学就会尽快赶到家追动画。

一开始,电视台的动画片题材很丰富,既有欧洲的《鼹鼠的故事》、《巴巴爸爸》,美国的《忍者神龟》、《宇宙的巨人希曼》,还有国产的《葫芦娃》、《黑猫警长》,但最后成为市场霸主的,还是日本动画。

第一部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日本动画是《天空战记》,取材于印度神话(和金庸《天龙八部》一样一样的),讲的是一个当代中学生不小心穿越到天界,和一群穿着铠甲的人打来打去的故事。

不过《天空战记》不如另一部同样类型的作品给我的同龄人们留下的印象深刻——《圣斗士星矢》。圣斗士系列的主角青铜五小强屡败屡战还能不断升级,这种设定实在很让小学生们着迷。但是让圣斗士成为现象级的,可能还要说是它的漫画。

那些年,和小伙伴们“众筹”买漫画当时的中国,版权管理远不如现在严格。

很多和我年龄仿佛的朋友都记得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这家出版社会以飞快的速度推出中文版的《圣斗士星矢》以及其他日本漫画,当然了,当年我们并不知道这是未经授权的。虽说省了版权费,但是漫画书还是很贵——一卷五本大约要十块钱,在90年代初,一顿早餐还不到一块钱,十块钱的漫画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绝对的奢侈品了。

所以小伙伴们一般都用“众筹”的方式,你买第一卷我买第二卷他买第三卷,互相交换着看。这些流转率极高的漫画书,一般都会被看到边缘发毛,封面脱落为止。

今年《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上映的时候,我才发现,小时候的漫画书已经不知所踪了。

那些年,为漫画里的全裸镜头脸红不已中国不存在分级制度,而一些日本动画片可能相当于PG-13乃至R级,对于小学生来讲,真的有点⋯⋯印象深刻。比如以后末日设定著称的《宇宙骑士》中,主人公在变身或者解除武装后是不穿衣服的,男主角D-boy的妹妹相马美雪的正面全裸镜头让十岁的我非常不好意思。

因此,广电总局成立之后,对卫星电视播出进口动画片进行限制也就毫不意外了。经典名作《新世纪福音战士》引进中国失败,后来被删减和修改,变成了阉割版的《天鹰战士》,留下恶名。

《名侦探柯南》、《蜡笔小新》、《数码宝贝》等作品的动画片,主要靠的就是台湾配音版在地方有线电视台传播。更晚的“三大民工漫”《火影忍者》、《海贼王》、《死神》,依靠的平台则主要是互联网了。

他们是青春公约数,看电影就当还人情了对于我们这一辈人来说,日本动画构成了少年时代的回忆中最有公共性的部分。当我成年后,碰到天南海北的新朋友,对于彼此成长的环境可能没有那么熟悉,但是如果一起聊聊机器猫(哆啦A梦)、圣斗士,很快就能找到青春的公约数。

等到我们走入社会,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小时候的虚构伙伴们就会淡出我们的生活。但是当我们在抓娃娃机里看到这些角色的玩偶,又或者在模型店看到他们的雕像,总会想要弥补一下小时候没有为他们贡献过收入的遗憾。

在这种情况下,剧场版动画进入中国就理所当然了。

剧情白痴、特效垃圾、上映日期延迟,这些都无所谓,我们只是想花上两个小时,去见一见老朋友而已。电影票钱?就当是还人情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