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圈椅和皇宫椅哪个好看 圈椅

圈椅

2024-07-13 21: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圈椅

最经典的明式家具

圈椅一名,见清代匠作则例,并为北京匠师所习用。宋代称之为“圆椅”。“马掌椅”是西方人士给它的名称。它的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圆婉柔和,极为美观。就坐时不仅肘部可以倚搁,腋下一段臂膀也得到支承,故甚为舒适。

★圈椅的起源★

圈椅起源于唐代,在唐代基本定型,这在当时的书画作品中就有出现圈椅的雏形。如唐代画家周昉的《挥扇仕女图》出现圈椅的形态,圆弧形的靠背、四条排成方形的椅腿,宽大厚重、浑圆丰满。椅腿还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作为装饰,与唐代贵族妇女的丰腴体态颇为协调,此时,中国家具正处于从席地而坐走向使用坐具的过程。其源头也可看作是源于上古时期的弧形三足凭几,它主要用于席地而坐或者置于榻上使用。

宋代圈椅逐渐减少大面积的雕镂装饰,造型趋向朴素、雅致,仅圈椅一种样式,宋人已做出不少创造,宋代文献中有“作栲栳,屈曲竹、木为圈形扶手”的记载,在当时,圈椅也被称为圆椅,装饰上承袭唐、五代风格,搭脑与扶手顺势缓行而下,有的扶手末端再向后反卷,造型已趋于完美。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木制家具不易保存的因素,至今在国内尚未发现宋代圈椅的实物或模型。

随着椅子坐高的增加,宋代圈椅已经具备后来经典明式圈椅的大体造型特征,出现了天圆地方的形态,表现出了造型艺术的圆融美,以至于被后世称为中国人设计的最为完美的椅子。圈椅的椅背也多做成了与人体脊椎相适应的S形曲线,并与座面形成一定的倾角,人坐于其上,后背与靠背有较大接触面,韧带和肌肉可得到休息。

宋佚名《会昌九老图》中的宋代圈椅则奠定了后来明式圈椅的发展基础,成为明式圈椅造型的重要依据,甚至可视为西方杰出的现代家具设计大师丹麦汉斯·维格纳的设计灵感源泉。汉斯·维格纳是20世纪最伟大的设计师之一,其一生中设计了超过500条椅子,被称为“椅子的大师”。而在他设计的众多椅子中,最著名的非“The Chair”(圈椅)莫属。维格纳受线条简练、婉丽圆润的明式圈椅启发,以温润质朴的木作质地,加上堪称北欧设计DNA的有机线条,呈现明式家具的优雅与当代设计,设计了一系列有名的椅子。

1949年汉斯·维格纳设计了著名的 The Round Chair(圈椅),随后推出The Folding Chair ,The Three-shells Chair和The Y-Chair。1950年美国杂志 Interiors 有一篇文章介绍了维格纳设计的The Round Chair,美国人一下子迷上了它, 称其为“世界上最漂亮的椅子”,它也在尼克松和肯尼迪1960年的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上出现,从此它就叫做“The Chair”(圈椅),这也让丹麦设计走向国际的舞台。

明代出现圈椅这一形制,有人认为“是受圆形搭脑型交椅的影响和启迪”。濮安国先生在《明清苏式家具》中认为,中国古代有圆形搭脑的并不只是交椅,是否因为明代曾将圈椅称之为太师椅,宋代时交椅搭脑顶部装有荷叶托而被世人称“太师样”,所以误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了呢?事实上,并不是因为名称,两者之间就一定有着什么渊源关系,清代的太师椅与明代的圈椅都称太师椅,但毫不相关,绝无形制沿革的前因后果。

结合圈椅形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明清家具演进的规律就可以明白地看到,唐宋时期不少圆形搭脑和扶手的椅子更能直接发展形成后来的圈椅;宋人称之为“栲栳样”或“桮棬联前”形式的扶手椅,有的扶手不出头,有的不设联帮棍,与上述各种椅子一样,有着共同的地方特色,其制作年代迟至清代中晚期仍有生产,而且形制很少变化。

★安思远圈椅★

明式圈椅不仅给中外设计师带来了创作灵感,还在拍卖场上创造了很多惊人的纪录。素有“中国古董教父”之称的美国收藏家和独立古董商安思远收藏的一套四张圈椅,就拍出了天价。在2015年3月举行的纽约佳士得“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六大专场拍卖上,世纪黄花梨圈椅一套四张”以968.5万美元成交,创黄花梨家具拍卖的纪录。

这套圈椅,每一处的曲线和用料粗细都极尽飘逸美感,文人气息浓郁,是安思远珍藏的明式家具中非常特别的一件。其鹅脖退后安装,不设联帮棍,却以鹅脖位置和曲率,巧妙地划分空间。即保持应有的结构强度,亦满足视觉上的美感,殊为难得。而上下角牙的设置,更是别出心裁,成为近些年来争相复刻的对象。

★明代圈椅的特点和工艺★

圈椅的鼎盛时代是在明代,明嘉靖以后,政治、经济等回复并迅猛发展,圈椅得到很好的发展并达到高峰。随着海外贸易不断加深,大量的高级木材从南洋进口而来,例如紫檀木、红木、花梨木、楠木等。这些木材质地坚硬,纹理、色泽优美,利于细加工,制作精细的结构部件,促成了明代的圈椅在工艺与结构中的改进与创新。同时,明代的思想文化因素也为圈椅的发展注入了丰富的人文思想,成就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尊崇天圆地方的基本思想。

圈椅是明代家具中最为经典的制作。圈椅造型为上圆下方,外圆内方,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乾坤之说,乾为天为圆,坤为地为方。而外圆内方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崇尚的一种品德,虽在处事上有所圆滑但却内在有所坚持。从审美角度审视,明代圈椅造型美、线条美,与书法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具有中国泼墨写意画的手法,抽象美产生的视觉效果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圈椅的扶手与搭背形成的斜度,圈椅的弧度,座位的高度,这三度的组合,比例协调,构筑了完美的艺术想象空间。

明式圈椅有十分独特的造型风格,大多采用光素手法,细部构造没有繁复的装饰,即使偶有装饰也是点睛之笔,通常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简单的纹饰或透空,用以衬托造型,主要以线形为主。背板都做成“S”或“C”形曲线,是根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制成的,为明式家具科学性的一个典型例证。

★明式圈椅的设计之妙★

明末清初的工艺美学思想家李渔曾极力主张家具设计务必“计万全而筹尽适”,强调功能适用之尽善,尽善方显出尽美。显然,只有首先是具有良好使用功能的家具,然后才谈得上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家具。古典家具一旦脱离了合乎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尺度适用性,脱离了合乎物理力学规律的结构稳固性,造型和雕饰的形式美就变质为虚假的浮华。

明式圈椅,舒展而有弹力的圆弧圈,曲波畅流的靠背线,都是极有美感的形式。当我们坐上去细细体味,就会有惊喜的发现:原来这些美的形式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线条变化,而是含有丰富的功能作用在里边。我们且以五个方面来说说这个设计之妙。

第一,弧圈扩展了座位的有效空间,比相同座面的常态扶手椅大出20%。

第二,向后弓出的弧圈提供了人体后靠更理想的斜势角度,由常规的98°推进到108°。

第三,弧圈平面前倾28°后,神奇地化为搭脑和扶手的连体,不但造型更趋简练,而且使人体肩臂在弧圈的支托下进入到最舒坦的状态。

第四,弧圈内收的两端临末忽又反向外撇,看似单单出于曲线变化的形式考虑,实质上更是为了制造弧圈喇叭口以迎合人体的起坐。

第五,再说s形靠背,几乎就是人体脊椎弯曲的再现,成为人体胸椎、腰椎的有力支撑。值得留意的是,靠背曲线在向下完成托腰任务后,柔中藏力,改以90°角直插进座面后框之卯口,将形式美完美地揉和到合理的结构之中。

★清式圈椅★

清朝之后太师椅的叫法混乱,已经不再单单指宋朝所出现的圈椅变种。许多靠背加扶手的椅子都被称为太师椅。至清朝时期,清人喜爱繁复的雕饰与华美的造型。原本简约的圈椅也做了大幅改观,有的受西方审美的影响,加入了珐琅、百宝嵌等工艺,有的则加入透空雕刻扶手与托泥和龟足,使圈椅出现了一种华贵的宫廷风格,这种比较特殊的类型,因做法起于清宫,后世称之为皇宫椅。

皇宫椅,法效天地之形而制,椅圈为圆,象征天,取意天圆;坐板为方,象征地,取意地方,人端坐在中间,达到《中庸》中所说“致中和,天地位焉,成物育焉”、“与天地焉”的“天地人三才合一”之境界。人从容于天地之间,尽显主人的“内圣外王”的非凡气度。

椅圈的月牙状设计对端坐的人形成环抱状,而连帮棍弯曲如双手捧物状,对端坐的人形成拱扶形,暗合“环抱有情,拱扶有义”。古人最朴素的宇宙观认为,大地是由一只巨大的神龟驮着,漂浮在浩瀚的大海上。皇宫椅效法天地之形,最底部的龟足象征着神龟的四足,恰如龙龟背驮着天地运行之意。

★圈椅的样式★

古明式

崇尚质朴之风,不加装饰,注意材质美,充分运用木材的本身和纹理不加遮饰,利用本质肌理本色特有的材料美,来显示家具木材本身和自然质朴特色。

雅明式

注重线型变化,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方和圆的对比,横与直的对比,具有很强的形式美。以清秀雅致见长,以简练大方取胜。

精明式

做工精益求精,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非常注意结构美。运用卯榫结构,榫有多种,适应多方面结构,既符合功能要求和力学结构,又使之牢固、美观耐用。

丽明式

注意意匠美,体态秀丽、造型洗练、不善繁缛。注重面的处理,并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框架结构,造型方圆立脚如柱、横档枨子如梁,变化适宜,从而形成了以框架为主、以造型美取胜的特色,使得明式圈椅具有造型简洁利落、淳朴劲挺、柔婉秀丽的工艺美。

【完】

----/----/----/----/----/----

【文字参考】

濮安国《明清苏式家具》

王世襄《明清家具珍赏》

邵晓峰《中国宋代家具》

以及网络

【图片来源】鲁艺

【整理编辑】鲁艺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