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屈原》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殇屈原写作背景 《国殇/屈原》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国殇/屈原》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2024-06-19 12: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国殇》教学设计

开始时间 2017/2/24 结束时间 2017/2/27 学科 语文 学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年级 高二 案例名称 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情感 教材 书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6月

课程说明: 在教授屈原的《国殇》的时候,我就选择了电视连续剧《亮剑》、《血色湘西》的片段在课堂上放映,学生对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代代传扬有了具体而深刻的领悟;》、《血色湘西》中先生教授孩子集体朗诵《国殇》的片段更是让精神不死、壮士永存的信念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发芽、生长。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氛围烘托、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领悟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后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教学行为和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在教授屈原的《国殇》的时候,我就选择了电视连续剧《亮剑》、《血色湘西》的片段在课堂上放映,学生对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代代传扬有了具体而深刻的领悟;》、《血色湘西》中先生教授孩子集体朗诵《国殇》的片段更是让精神不死、壮士永存的信念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发芽、生长。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氛围烘托、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领悟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后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教学行为和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电子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鉴赏知识(题材、体裁、艺术手法),在具体的赏析过程中,缺乏精细地解读文本的习惯和能力。方法提留在技巧的死记硬套和经验式的“贴标签”上(如见到陆游的诗就答“收复失地、壮志未酬”),不能综合地、灵活地运用诗歌解读的方法和规律。

本节课选择了《静夜思》和《国殇》两首诗。让学生体会写景、写人物形象,都遵循创作规律,解读的时候也具有共同的鉴赏规律,就是通过咬文嚼字来分析形象,进而体悟作者的情感。

“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会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倾向,作为重点考查对象。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孤零零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而是通过一定的形象,营造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从学生鉴赏诗歌的思维困惑点入手(能贴标签式的说出作者的情感,但不能分析出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是怎么表达出作者的情感的),引导学生扎到语言里头,通过品味语言分析形象,进而体悟情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品味语言(包括词语、修辞、节奏、手法等)的表现力分析形象,进而体悟诗歌情感。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扎进语言里头,通过咬文嚼字分析形象,把握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楚人悲壮的祭歌声中,感受坚毅和刚强。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包括词语、修辞、节奏、手法等)的表现力分析形象,进而体悟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