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回顾与展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研究报告怎么写 年终特稿: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回顾与展望

年终特稿: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回顾与展望

2023-09-15 05: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洞见学堂

作者:王勇 谢晨颖

【导读】

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机遇,也是各国应对新冠疫情的共同选择。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凸显,已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得以实施和推广。数字化转型概念的提出已有数十年的时间,如今企业转型的现状如何?有哪些痛点仍未解决?未来应如何推进?本文将加以探讨。

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概况

由于2021年统计数据出台还需要一段时间,此文应用了2020年的相关数据。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占GDP比重43.7%。从规模看,美国数字经济蝉联世界第一,达到13.6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41.7%。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规模位居世界第二:规模达到39.2万亿元,仅次于美国。

·增速全球第一:同比增长9.7%,是同期GDP名义增速的3倍多,增速位居全球第一,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贡献水平显著提升:占GDP比重为38.6%,逐年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突出。

·发展进程深入推进:疫情倒逼三次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9%、21%和40.7%,约为1:2:4。

二、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的三个特点

目前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 转型进程加快,但整体尚处于初级阶段

数字化转型逐渐在所有行业全面启动。清华全球产业研究院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1)》指出,曾经走在数字化转型前列的行业,已经由先前的局部突破走向全面覆盖,并向纵深方向跃迁。数字化转型起步相对较晚的行业,如农业、畜牧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普遍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大势所趋,各类企业纷纷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作。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正在加快进行。红杉资本《2021企业数字化年度指南》的数据显示,受访企业中,超过九成(95%)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数字化实践,主要处于探索和加速推进状态,超过三成(32%)的受访者企业开始尝试探索数字化,超过四成(42%)的受访企业正在加速推进数字化。

但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海德思哲和科锐国际经过调研发现,虽然数字化转型在企业的广泛实施已超过5年,但能取得成功、可在企业内推广的企业不足两成。数据显示,仅有16%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成功样本,并处于推广和深化阶段”。有40%的企业“取得初步成效”,因此从总体上看,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相对缓慢。在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后,国企数字化转型开始加快,但根据腾讯研究院2021年6月份针对60家央企的调研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71.1%)认为所在企业尚处于启动阶段。对于数字化转型成效,近半数(50.4%)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在转型初期,尚未取得明显效果;两成以上(23.6%)的受访者则表示转型遇到障碍,正在努力寻求突破。

2. 企业对数字化转型重视度提升、态度积极乐观

一方面,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将数字化转型上升到战略层面。清华全球产业研究院调研发现,82.1%的受调研企业已制定了清晰的数字化战略,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提升了 21.1%。只有 17.9%的企业表示尚未制定整体的数字化战略,16.3%的企业正处于谋划过程中。

《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1》表明,当前国内一半以上企业已经将数字化转型视为下一步发展重点,并制定了清晰地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国内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从部分行业头部企业的“可选项“转变为更多行业、企业的”必选项“。

另一方面,企业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资金投入。清华全球产业研究院调研报告中显示,在过去 3 年间(2018~2020 年),超过七成(74.4%) 的受调研企业数字化转型年平均投入超过 1000万元,25.6%的企业年平均投入在 1 亿元以上。超八成(86%)的企业2020年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较上一年有所增加,24.8%的企业增加超过50%。

红杉资本《2021企业数字化年度指南》显示,对比2020年,超过65%的受访企业在2021年数字化投入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幅,其中年增长率在10%-30%这一区间的最为显著。同时,超过68%的受访企业预测2022年的数字化投入将继续增长。

此外,虽然数字化转型失败率高,但多数企业对转型效果是满意的,对未来预期效果持乐观态度。清华全球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约半数的受调研企业(53.7%)的管理高层对于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至今效果的整体评价“较为满意”,7.3%的企业“非常满意”,而不满意、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比仅为2.4%。同时,67.5%的企业自认为数字化转型完全能够成功;25.2%的企业认为有可能成功;持不乐观态度(不好说或不容易成功)的企业只占7.3%。

3. 数字化水平整体稳步提升,但不同行业/企业差距较大

从转型的成效来看,中国企业数字化水平整体在稳步提升。埃森哲《2021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显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从2018年的37分,上升至2021年的54分。

但不同行业的数字化成熟度存在显著差异。报告显示,以电子高科技产业、汽车及工程机械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数字化能力建设上的起点较高,持续多年保持领先优势。传统零售和物流行业表现也尤为亮眼,在疫情的冲击下,抓住数字机遇,在2021年的评估中跻身数字化成熟度第一梯队。

同时,领军企业与一般企业数字化差距进一步拉大,业绩加倍分化。报告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转型领军企业的数字化优势在持续扩大(从31-35分)。企业的数字化优势加倍转化为更显著的财务优势。疫情后,在营收增速上,转型领军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差距从疫情前的1.4倍扩大至3.7倍。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痛点

2021年初,我们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难与挑战》一文中曾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8大挑战:观念难转变、不统一;企业内转型路径不清晰;关联企业对数字化认识不一致、难协调;前期资金投入大,效果不确定;数字技术水平低,缺乏有效的技术方案;数字人才缺口大、成本高;企业文化变革困难;数据治理待完善。

一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问题,数字化人才、数字化文化和数据治理能力仍是当前乃至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三大主要痛点。

1. 数字化人才缺口大

多项研究报告都反复提及到数字化人才短缺的问题。清华全球产业研究院调研结果显示,61.8%的受调研企业认为数字化专业人才的缺乏正在阻碍它们成功实现转型,同时,63.4%的企业认为缺乏数字人才也是未来三年内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最大阻碍。

可见,复合型数字人才缺口是企业当前以及未来数字化转型的首要挑战。面对既懂数据挖掘、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数字化人才缺口严重制约着大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2. 数字化文化未普及

红杉资本调查发现,在数字化实践滞后于预期效果的原因中,有高达44%的企业认为是因为“未普及数字化文化”。在清华全球产业研究院的调查中,35%的受调研企业认为“缺少数字化转型的文化氛围”是当前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阻碍。

数字化文化不足表现在对员工对数字化认识不足、难以形成统一认知、各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害怕承担风险等等。数字化文化是培育企业数字化的土壤,缺乏数字文化会导致数字化转型难以向前推进。

3. 数据治理能力不足

数据治理能力是数字化转型的一大瓶颈,如果企业无法管理好数据,那么将会极大地阻碍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数据治理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数据孤岛、数据质量低下、数据标准难统一、数据确权不明晰等等。其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尤为突出,是当前制约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数据泄露、数据丢失等一系列数据安全问题都将给企业的经营和声誉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显示,由数据泄露引发的企业成本损失近年不断增长,2020-2021 年企业数据泄露事件的平均成本已达到 424 万美元。

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九点建议

数字化转型是关系企业未来十年发展的机遇,企业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我们提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九点建议。

1. 坚定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加快转型步伐

企业必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中国数字经济浪腾飞,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目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各国促进经济发展、重塑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蓬勃发展态势,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增速是GDP增速的3倍多。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行业颠覆与机遇,我国各行业企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政策密集出台,数字化转型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政策支持来看,有关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集中出台,旨在促进我国企业数字化发展。2021年,我国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提出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在顶层设计中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定位。2020年8月,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产业层面,《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等政策,都明确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谋求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小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布局广泛,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中小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较为落后,长期采用粗放式发展,生存能力弱、平均寿命短,在经济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对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明确的变革方向,用数字技术革新生产方式、管理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IDC在2020年公布调研数据,成功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销售额和员工工作效率提高了50%。因此,中小企业要加速“上云”、“用云”,加快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能提升竞争力,有效应对客户需求变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面临不断加剧的行业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学好、用好新的数字技术,借助数字化转型来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伴随着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求端也随之改变,需求更加多样化,消费节奏越来越快,企业必须提高数字化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和升级的客户需求。

疫情下,数字化转型能提高风险应对能力。2020 年疫情“黑天鹅”事件,传统经济增长乏力,大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但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展现了更强的风险应对能力。根据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数据显示,在疫情冲击下3个月内企业恢复正常业务运营的比例,数字化成熟度高的企业恢复比例可达到 60%。而数字化成熟度相对较低的企业该比例仅为 48%。

2. 坚持长期主义,对试错有足够的宽容度

企业要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周期长、见效慢、失败率高。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如媒体和电信等,转型成功率不超过 26%;而在石油、天然气、汽车、基础设施等较为传统的行业中,数字化转型更具挑战性,成功率仅在 4%-11%之间。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新技术的引入和运用,而是对企业战略、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人才结构、组织文化、商业模式的全面调整甚至是变革。企业不能急于求成,只看短期绩效,而应重视转型过程中经验的积累,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同时,数字化转型的成效,也不应该简单用“成功”和“失败”来定义,可以对数字化成果做阶段性、渐进性的评估,更关注长期绩效的实现。

有研究成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时间和绩效可能呈“U”型关系。在数字化转型早期,由于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可能会失败,企业绩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这要求企业在转型早期对试错有较高的容忍度,不能因短期绩效下滑而终止转型,失去转型的契机。

3. 制定清晰的数字化战略,找准切入点

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本质在于“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来指明方向。在红杉资本的报告中显示,数字化转型成效与战略密不可分。在制定了企业级数字化战略的受访企业中,有20%的受访企业表示数字化实践效果远优于预期效果;而仅制定了部门级数字化目标的企业中,这一比例下降到11%。这表明,企业需要制定清晰、系统的顶层战略,建立对数字化的整体认知,做好全局规划,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愿景和目标,而不能仅通过业务部门局部变革来自下而上地反向推动数字化路线图的设计。

但在数字化转型初期,切忌盲目推进,应先找准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以点及面,以防资源浪费及打击内部信心。切入点选择可以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业务潜在价值点、有较多成功范例且容易落地的点、有较强的引领和带动效应的点、也可以是企业的优势点。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切入点。例如,大型企业,尤其是业务多元化、分子公司众多的集团型企业,很多将财务数字化当作推进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这与大型企业财务管理痛点明显、财务管理标准最易统一、财务转型效果立竿见影等因素直接相关。

4. 必须由“一把手”牵头,提升数字化领导力

在多项调研报告中,受访企业无不提及“一把手”对企业转型有效推进的重要性,较为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几乎都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的参与程度,很大程度影响了数字化转型能否取得较好成果。

《2021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显示,有75.6%的受调研企业认为最高领导人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有决定性的作用,认为由最高领导人直接推动更容易产生成效。《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行动》显示,在数字化转型领先组企业中,50%由一把手直接推动。而一般企业仅有33%由一把手推动。国资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要实行数字化转型一把手负责制,领导班子中明确专人分管。

此外,“一把手”具有的前瞻性、全局观、敏锐度、数字化思维、强大的领导力、开放包容能力以及勇于承担风险等领导特质对于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推动和执行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一把手”的关键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战略、顶住压力、协调矛盾、拍板决策、提振信心、资源支持等方面。因此,企业“一把手”需要不断提升数字化领导力,深度参与数字化转型。

5. 加强数字化文化建设,培育数字化文化

管理者需要意识到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根本的、战略性的范式转变,数字化文化对转型至关重要。数字化文化可以为转型提供指导方针、行为准则、引导员工采取一致的行动。同时,数字化文化建设对于吸引数字化人才尤为重要。

数字化文化建设包括形成一致的数字化愿景,不断倡导、宣传和强化新的价值观;制定数字化行为准则,指导员工数字化行动;建立协同机制、简化决策链条;构建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数字化培训,让员工快速的融入数字化环境;构建容错与畅所欲言的环境,形成尊重、容错的文化氛围;鼓励跨部门协作,打破组织壁垒,给员工更多的授权等等。通过培育企业数字化文化,加强员工对数字化的理解,引导员工转变传统思维模式,更易于推进数字化转型。

6. 建立数字化人才甄选和培养机制

数字化人才招聘难、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不足、数字化人才绩效管理或激励方式不完善是企业数字化人才发展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

企业应采用内部培养和外部引入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机制。在内部,针对性培养人才,形成基于职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培养体系;在外部,联合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打造复合型团队。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积极配合,做好人才规划,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建立有效的甄选、培养数字化人才的机制。

同时,企业在组织上应做出相应的保障,如设立专门的数字化部门,增加数字化岗位,为数字化人才提供成长的空间、完善职业发展道路、利用高薪和福利吸引和留住数字化人才、打造创新试错的数字化文化等。

7. 构建数据治理体系,为转型提供保障

构建数据治理体系主要有以下四点。一,制定数据战略。企业首先要制定强有力的数据战略,梳理数据资产,明确数据治理的整体方向、目标、策略。二,统一数据标准。制定元数据、主数据、参考数据、业务数据等数据标准,实现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三,建设数据治理组织架构、制度规范等。企业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协调机制,建立制度规范。在组织架构上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由一把手牵头,跨部门、跨流程、跨技术协调统一,指导公司实施数据战略。四,建立数据中台。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各个系统独立运行、彼此互相割裂,数据壁垒严重,存在大量的数据孤岛。因此,企业要考虑对数据架构进行优化,例如通过建立数据中台,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8. 以生态协同为支撑,善于借用外力

生态协同。建立生态、融入生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趋势。企业“单枪匹马”很难实现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传统企业、中小企业,没有数字化的经验,必须建立生态思维,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在生态协同中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领军企业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后,可以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整合数据、算法、算力,把客户、供应商、员工、合作伙伴连接起来,汇聚价值链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营销、生产、研发、人力资源等领域形成互补。中小企业则加速上云、上平台,借助领军企业打造的平台能力,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借用外部力量。外部供应商在数字化实践的某些环节经验丰富、专业性强。例如,外部供应商可以提供客户需求分析及营销支持、业务运营及供应链管理支持、数据资产管理、技术及基础设施建设(云计算、AI等)、数据分析及洞察、内部管理支持(人力资源、财务)等等。

对于数字人才缺乏、技术基础差、实践经验不足的企业,与外部供应商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人才招聘和培养的费用、缩短学习新技术的时间。另一方面,供应商基于深耕的行业经验,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规划转型路线、及时调整方案等,帮助企业提高数字化实践的成功率。同时,通过与外部供应商合作,企业相当于把前期试错成本转移到了第三方,合理规避了部分风险。

9. 兼顾社会责任,用数字化赋能“双碳”

当下,“双碳”目标正在重构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碳中和不仅是国家和政府层面的重大战略议题,也是企业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关乎企业可持续增长。

2021年12月,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上表示,2022年将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数字化转型将助力节能减排,与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形成战略互动。

因此,企业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要重视能源与环境问题,将绿色节能纳入转型的战略目标中,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降低碳排放,承担起社会责任,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尤其是传统实体行业,要兼顾数字化转型与节能减排的发展诉求。石油石化、电力、离散制造业等传统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应将绿色低碳作为数字化转型重要战略目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有效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设备运转效率、提升生产过程管理的精准性,实现生产效率和碳减排的提升。

【小结】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浩浩荡荡、稳步推进。但企业间数字化差距逐步拉大、挑战不断涌现。面对差距,企业需要加速转型步伐,互相学习;面对痛点,企业需要直面挑战、夯实能力。同时,在转型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政府和市场、安全和效率等问题,根据客观情况有序推进,不可“操之过急”,把握转型的节奏,稳中有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