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建设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金融基础数据库构建的国际经验借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家金融数据库是什么 推动建设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金融基础数据库构建的国际经验借鉴

推动建设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金融基础数据库构建的国际经验借鉴

2024-05-07 03: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英国通过内外部协调机制确保数据统一化管理。在英格兰银行内部,统计交互数据库由英格兰银行内设机构“统计和监管数据处”负责管理。同时,为确保英格兰银行、英国国家统计局等监管部门之间能够协调合作,英国确立了备忘录签订等制度安排。

数据涵盖范围广泛并最大限度向公众开放。英格兰银行的统计交互数据库涵盖了所有金融相关的数据。除部分涉密数据,英格兰银行以最大口径免费向公众开放数据查询。

数据查询便捷并提供多样化数据输出方式。英格兰银行统计交互数据库提供多种查询方式,提供了表格和可视化图表等多种形式的查询结果。此外,英格兰银行还对各项数据进行释义,并提供Q&A专栏为公众答疑解惑。

(二)德国金融基础数据库的架构、管理模式及主要特点

德国金融基础数据库架构为并列型,不同数据库由不同部门分管。德国金融基础数据库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德央行时序数据库、宏观经济时序数据库以及欧洲中央银行体系数据库。这三个数据库成并列关系,分别按各自频度发布数据,彼此互相补充。

其中,德央行时序数据库为综合性数据库,对德国经济金融领域的多个方面均有涉及,由德国联邦统计局、德央行和德国金融监管局共同负责;宏观经济时序数据库仅包括德国经济数据,由德国联邦统计局负责;欧洲中央银行体系数据库信息主要源自欧央行,由德央行负责。

德国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各统计部门的分工与职责予以明确。德央行、德国联邦统计局、德国金融监管局在数据采集、发布与共享方面保持密切合作。从分工来看,虽然德央行时序数据库由德央行、德国金融监管局和德国联邦统计局共同负责,但德央行是主要管理部门。德央行下设的统计部门负责数据库的信息报送、审核及修改工作,科技部门负责数据库的运行、维护和后台管理工作。此外,德国法律还对企业、金融机构及个人的报送内容和报送部门进行了规定。

图2 德国并列型数据库架构

数据涵盖范围广泛,将欧元区及其成员国主要金融数据纳入统计。德央行数据库共包含宏观经济核算体系、货币与资本市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与家庭部门、公共财政、对外部门、欧元区及其他成员国和全球经济环境、IMF数据、金融稳定九大主题;

宏观经济时序数据库按照时间顺序并实时更新国内生产总值、多类价格指数等近280个德国宏观经济数据;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数据库主要包括欧元区及其成员国GDP、价格指数、多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利率等内容,该数据库信息主要源自欧央行,数据更新及发布时间与其保持一致。

(三)美国金融基础数据库的架构、管理模式及主要特点

美国金融基础数据库分散在不同监管部门,彼此通过跨部门协调组织共享数据,呈现交互型架构。美国实行“双层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即中央和地方对金融机构都有监管权,同时每一层又有若干机构共同行使监管职能,这种金融监管体制决定了美国的金融统计结构是分散式的。

金融危机后,美国增强了金融统计数据的协调与共享机制。通过这种机制,美国金融数据库之间实现了交互共享。

美联储是最主要的统计机构,其下的数据库包括美联储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库,以及联储经济在线数据库。

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FFIEC)是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跨部门协调组织,其下的数据库为中央数据库,所有联邦和州立成员银行以及州立的非成员银行均需加入中央数据库。

美国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统一指导美联储、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及联邦保险办公室在其框架下开展监管统计和信息共享,其下的数据库为金融研究办公室数据中心数据库。

图3 美国交互型数据库架构

美国跨部门协调组织是保障数据共享与监管协调的重要机制。一方面,美国依靠FFIEC实现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类数据的归口统计。FFIEC专门设立了信息共享责任小组、报告责任小组。

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后,美国专门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FSOC),进一步将非银金融机构的数据统计纳入统一框架之下。FSOC下设数据委员会和金融研究办公室。数据委员会负责搜集数据,金融研究办公室负责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形成一系列研究报告。

数据库数据统计标准化程度高。从中央数据库来看,美联储等监管机构向中央数据库系统输入监管要求、业务规则和数据质量标准,中央数据库据此对银行报表数据的收集、校验和公布流程进行统一标准化。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加入中央数据库的金融机构需采用统一的《监管核心报表》来报送数据,这套报表包含约2000个数据,这些数据的定义、验证公式及其相关说明在FFIEC分类标准中均有明确;从金融研究办公室数据中心数据库来看,数据委员会针对各成员机构均不掌握的信息及数据,统一制定数据收集规则,并提出数据需求格式和内容指引。

数据库智能化程度高。中央数据库在金融机构提交数据或报告时,系统软件都会进行自动验证,并对可能的错误进行提示。如果系统识别出来的错误实质上是正确的,金融机构可同时提交一份解释文档,从而可以显著降低监管机构和数据报送方之间检查和沟通的成本。如果需要改动数据,则可通过加密认证通道在线实时修改数据。

数据库整合了机构数据链接,更有利于进行学术研究。联储经济在线数据库除发布联储官方数据外,还整合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穆迪等机构的数据链接。该数据库涵盖数据范围同样广泛,包括银行与金融、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等七大类别,共包括52.8万个经济指标。

(四)BIS数据库的架构、管理模式及主要特点

BIS数据库为开放式单一数据库,由货币和经济部负责管理。BIS货币和经济部下设的数据和研究处定期收集、整理和对外发布相关数据。BIS数据库作为开放体系,会根据国际金融体系变化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不断更新或增加统计指标内容和数量。

作为国际性组织,BIS通过多种安排实现数据的统计与管理。一是定期召开国际性统计会议。二是加强与其他国际组织的统计联系。三是统一数据交换的电子标准。

BIS数据库旨在反映全球金融体系运行情况,数据库统计类型全面、范围较广。BIS数据库目前包括国际银行业活动、债券交易、信贷、全球流动性、衍生品交易、汇率、房地产价格、支付、通胀和央行货币政策利率共十大类统计指标。

二、总结及启示

总体来看,英国、德国、美国及BIS金融数据库都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数据统计协调机制。

二是设定了清晰统一的数据标准。

三是实现了大范围的数据覆盖。

四是实现了数据库智能化、便捷化。

我国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在协调机制、数据标准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推动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加快建设。

一是完善多方协调机制,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应明确做出数据信息共享的具体化、常态化制度安排,实现统一、高效的部门协调与信息共享。

二是系统整合现有数据资源,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须从数据采集源头上进行规范统一,明确统计指标定义、口径、分类和编码等规则,实现数据标准化统计,保证数据的同质性。

三是拓展统计范围,更好服务于监管需要。一方面将新型金融机构纳入统计体系,另一方面细化金融工具的分类,加快明确创新型产品的类别归属和统计。

四是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保障数据库服务质量。应加快统计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建设,满足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数据统计的需求。

作者:益言

原文《金融基础数据库构建的国际经验借鉴》全文将刊载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中国货币市场》杂志2019.8总第214期。

更多

详情

敬请

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