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历史,展望未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家公祭日网上悼念活动有哪些 缅怀历史,展望未来

缅怀历史,展望未来

2023-05-06 03: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在这场血腥惨案中,30万生灵惨遭杀戮,平均每隔12秒钟就有一条人命消失,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骇人听闻的暴行。

八十年后的今天,北京时间七点整,公祭仪式主会场降半旗致哀。十点零二分,防空警报在南京的上空拉响。与此同时,在南京大学校园内外,南大青年师生们也正怀着一份沉重、一份坚决,以自己的方式,缅怀与展望。

12月13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俞正声发表重要讲话。

俞正声指出:“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伤害。中日两国人民应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他表示,和平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大家一起坦诚面对历史,从历史中获得维护和平的力量,并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准确把握和平、友好、合作大方向,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世代友好下去,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上午10时,南大数百位师生代表庄严肃穆地站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手持菊花,缅怀、哀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为之动容”,年逾八十的熊宝生老师在仪式现场动情地说道:“我们祭奠八十年前被日军残害的同胞们。祭奠是不忘历史,为了世界和平,人类安宁、美好和幸福。”

原金陵大学南京大屠杀丛葬地是全南京市17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丛葬地之一。1996年5月,在此树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以纪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雄先烈、遇难同胞以及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每年的这个时刻,南京大学师生都会来到这里,在纪念牌前举行悼念活动。

在仙林校区,团委组织全校青年师生代表在南青报告厅集体观看了仪式直播。全体到场人员为80年前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举行默哀仪式。仪式结束后就重要讲话内容举行了学习座谈会,学生代表纷纷发表观看感言。

政府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张欣然谈到,历史从未远去,我们也始终铭记,公祭日不仅是为了祭奠死难的同胞,更是提醒世人勿忘国耻,牢记使命。在当今和平与动荡交织,竞争与冲突共存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坚定地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身为青年学子,在新时期更应该积极关心国家的社会舆情、政策方针和军事科技事业,以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己任,关注时事,感悟时代,以青年之力,助国家之兴。将历史的悲痛转化为行动上的激励,提高自身知识优势和综合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事业贡献一份青年之力。

社会学院2017级研究生张伊铭表示,我们这一代人应当更深入地思考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南京大屠杀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是惨痛的回忆,设立公祭日不仅是为了防止人们在安逸环境中忘却民族曾经的耻辱,更是对先人无辜血肉的远望和对自身价值的反思,因为它以仪式的形式、于固定的时间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提醒着人们:常怀敬畏之心,以德善、责任和博爱,为国家、社会、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而努力。

商学院2015级本科生陈睿说到,今天我们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不是囿于历史的伤痛中不能自拔,而是痛定思痛,吸取历史的教训。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族。我们铭记历史,希望每一位炎黄子孙不忘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更要面向未来,珍惜和平,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重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青年们应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校园之外,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全体成员及研究生会学生代表前往拉贝故居,参加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

活动现场,青年学习社社长李秋实带领社团成员宣誓:“永远铭记抗战中的南京贡献,祭奠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以史为鉴,维护正义,时刻捍卫人类和平事业,在铭记历史和缅怀先烈的思考中坚定理想,在珍爱和平和开创未来的行动中接力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随后,青年学习社及研究生会成员向拉贝雕像敬献白花。青年学习社副社长李新蕊、李心悦,及青年学习社成员、研究生会副主席张坤分别朗诵了《拉贝日记》《南京浩劫》《紫金草》片段,以铭记拉贝先生为人类和平事业作出的贡献,缅怀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青年学习社成员表示,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机会提升思想境界,拥抱更加广阔的家国情怀,更加坚定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思考与行动,为同学们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历史与未来,和平与发展的相关论述起到了特别的积极促进作用。

下午五时,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联合双柏县第一中学、共青团双柏县委员会举办“铭记历史,奋进哀牢”双柏县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活动特别受到南京大学口述协会、南京大学学生会的远程支持。双柏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县教育局领导、团县委主要负责人、双柏一中、妥甸中学主要负责人、双柏一中党支部成员及团委主要负责人、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双百分队成员,以及双柏一中学生骨干等参与出席会议。

活动现场,南大研支团队长、双柏一中团委副书记钟驰航为大家开展了生动深刻的纪念专题讲座《“最后一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个体生命记忆——1937-2017:穿越八十年的家国之梦”》,讲座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纪念与缅怀的历史意义。并播放了南京大学口述史协会策划完成的《南京·我的1937——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历史纪录片》,带领全体师生一同沉痛追忆80年前发生在南京的民族灾难。“文字、影音所能叙述的,仅仅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悲痛经历的冰山一角”,钟驰航在讲座中以亲身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的经历,讲述目睹“哭墙”时的震撼和痛心,勉励学生牢记历史,奋发前行。活动的最后举行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悼念默哀仪式。

此外,南京大学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还分别于云南双柏县妥甸中学,云南建水县第二中学、第五中学,贵州平坝一中、红湖中学,宁夏隆德县第二中学开展国家公祭日主题纪念活动,播放《南京·我的1937——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历史纪录片》。

13日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的“铭记历史·共创未来”抗战主题音乐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张心瑜剧场上演。

南京大学交响乐团、合唱团以及台湾同胞张穆庭共同演绎了《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1937南京大屠杀纪念单曲》等作品,三百余名南大学子在抗战主题音乐声中,缅怀历史过往,展望未来辉煌。

 

 

 

青年学子代表发表“国家公祭日”感言:

12月13日,历史上的今天,是一个悲伤沉重的日子,它承载着无法忘却的历史。今天,我们缅怀死难同胞,缅怀革命先烈,缅怀牺牲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我们用行动告诉世界,历史应被正视与尊重!我们没有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八十年来,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我们为此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我们也在向全世界表达中国人民争取和平、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信心。正如中国外交部在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时曾表态:“我们强调牢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在铭记历史的基础上,维护正义与和平,避免战争惨祸重演。”

和平发展,是世代主题。民族复兴,是时代理想。

吾辈当自强,奋发以报国,继往而开来,为实现强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外国语学院2016级硕士生 姜靓

南京大屠杀,每12秒一个中国人被屠戮。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难。”(梅汝璇)

任何一种文明的记载同时也是野蛮的记载。(本雅明)

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阿多诺)

南京大屠杀和奥斯维辛的形而上意义是文明思忖了错误的对象,是对野蛮而非对自然的回忆。奥斯维辛之后的人被战争划分了类别:偶然逃命成功的幸存者和仍带着“束棒”印记的野蛮人。积累了十几个世纪的历史经验能让文化变得完善并使众人获得幸福吗?道德的星空下降落了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榴弹击毁了这一幻象。

我们很遗憾,仍没有一首安魂曲。

——文学院2016级硕士生 赵珺

到南京来上大学以后,始终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萦怀难消。今天是一个不怎么愿意提及的日子。早晨十点零一分,警报准时响起,同学们都从座位上起立,透过窗户望出去,教学楼的空地上也都站满了学生。平日里,大家行色匆匆,从一个教室钻入另一个教室,甚至有时会忘记在追逐的是什么。可当警报声响起,那份潜藏于心底的认同感,使命感复苏了。久久萦怀的,是沉重的历史,更是前进的动力。家国之痛,从来都不是用来习惯的,它只是卧在你心上的一个角落,总有一段回忆将之唤醒。

行至今日,我已不愿再提仇恨,却并不意味着忘却。不只是我,所有同侪,所有在这警报声中驻足的同胞,都明白心上压的是什么。日复一日,我们要记住;年复一年,我们还要前行。带着民族的记忆前行,才不会忘了当初是为何出发。

——地球系统科学与资源环境理科实验班2017级 李杜子添

2017年12月13日,这不仅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的八十周年。今天,虽然我们所处的世界环境稳定和平,但我们依旧需要警惕忘记历史、甚至试图歪曲历史的侵略者们。习总书记在首次国家公祭仪式中指出,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回望历史,体悟历史,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我想这是国家公祭日带给我们的学习意义所在。当代青年是祖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便更应该牢记使命,追求和平。和平才能谋发展、得幸福。

举国公祭,让我们停下忙碌的脚步,为遇难者同胞默哀一分钟,为残酷的战争历史牢记一辈子。

——商学院2015级本科生 朱同庆

在阅读了幸存者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回忆之后,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历史课本上冷冰冰的数字,而是真切地给人民、家庭、社会带来了数不尽的悲痛和深重的苦难。

在全国范围内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进行公祭活动,不仅使全国上下铭记历史以激励自我勿忘国耻、奋力拼搏,也以战争带来的苦痛警醒世人、呼吁对和平的守护,更能够坚定不移地还原和坚持历史的本来面目,不容其被歪曲和篡改,而这也是对人类尊严的捍卫。而我们青年学子,更应该深入学习和牢记这段历史,培养和传承对大屠杀死难者进行公祭的仪式感,通过这仪式感唤起人们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记忆与思考。

——商学院2015级本科生 田淼

今天是一个沉重的日子,也是一个让亿万中华儿女永远铭记的日子。日军的暴行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也激发了全民族同仇敌忾捍卫河山的决心。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缅怀过去、告慰亡灵,也是为了呼唤和平、警醒后人。中华民族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以国家名义进行公祭,其意义在于促使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历史不可忘,吾辈当自强。伤疤好了,不能忘了伤痛;内心的沉重,是为了更执着地稳步向前。在此国家公祭日之际,向三十万死难者同胞表示沉痛悼念!

——化学化工学院2015级本科生 魏志

(文/迟秋怡、李秋实、钟驰航     图/伍宇昊、关运豪、各支教分队     责编/蒲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