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婚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内首家婚礼内容平台 疍家婚礼

疍家婚礼

2024-07-07 04: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是一种古老的水上人家传统婚俗,过去的千百年来流行于两广沿海一带,由于时代的变迁,日渐成为久远的故事。如今,经相关文保部门、非遗工作者的努力抢救挖掘下,已发展成为北海民间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并赋予了新的思想内容,在民间流传。疍家婚礼,于2015年被列入自治区级和北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外沙岛,北海市区北部一个冲积小岛,面积450亩,四面环海,有长达2000米的海岸线。几百年间,疍家人长居此地,以“舟楫为家,捕鱼为业”。在长期的以船为家、与海为邻的聚群生活中,北海疍家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风土文化——疍家婚俗。

因为世居水上,疍家人的婚俗别具一格。“婚时以蛮歌相迎”无疑是疍家人的古老传统遗韵。如女儿出嫁前夕,因面临与父母分离,准新娘要在艇棚内与母女、姐妹、伴娘等以歌代哭一头半月,称为“叹家姐(母)”。

这样的一种哭嫁婚嫁习俗,过去在北海沿海地区盛行,外沙、地角、高德、沙脚、岭底、电建、高沙龙、白虎头,以及合浦的烟楼、勤礼、党江、西场都有,世代相传。做姑娘的在出嫁前通宵达旦地叹唱哭嫁,一哭自己身世、二哭父母不易、三哭兄弟离情、四哭婶嫂代孝、五哭姊妹惜别,在悱恻缠绵中,相互寄情赠言等。

据外沙岛上世居的老人称,旧时疍家人栖身水上,漂泊不定,女子一旦出嫁,便会远离父母,数月甚至是经年才可见面。所以,哭嫁啼夜成为疍家人出嫁的习俗,包括“哭嫁歌”“送嫁歌”“十月怀胎歌”及“十二月送人歌”等,以歌代哭,边哭边诉,感叹母亲十月怀胎之苦,感念父母生养辛劳,兄弟姊妹、姑嫂妯娌相处之情,如今与娘家人即将伤离惜别的不舍,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婚姻生活忐忑畏惧以及前途茫然的慨叹,将自己的离情别绪用“哭”表达出来,柔声细语,婉转凄凉,更深人静之时,缠绵的“哭叹”声更催人泪下。在连续几天的“哭叹”中,除了新娘“哭叹”外,做父母的、做姊妹的、做陪嫁的亲友也要跟着唱伴哭叹,睹物思人,信手拈来,出口成曲,生动直率,内容多以母女相叹、姐妹互叹、伴娘共叹,规劝新娘出嫁后要在新家庭秉从妇德、遵从长辈、孝敬公婆,与新姑爷和睦相处等,俨如一部长篇叙事诗。

• 婚 聘 习 俗 •

HUN PIN XI SU

北海疍民男女双方年龄15~18岁时,便可谈婚论嫁。旧时婚嫁,大都由媒人掇合介绍,在男女双方有意成婚时,由双方父母主婚确定聘金和日期。主要过程有:

0 1合婚

由男方托媒人往女家物色对象,或由女家把婚书(女子的生辰八字)托媒婆送到男家。在合婚的三日内,只要男家没有打破碗碟等日常用品,就可以成婚。有的还要到神庙拜佛求签书许可,才能订婚。

0 2订婚

订婚,男家择定好日,送聘礼到女家,谓之“过定”。礼式有大洋4个,槟榔4个,茶杯4个,鸡、鹅各4只,茶叶若干。并议定聘金(身价银)。

0 3聘婚

聘婚(担茶)。过定后,男方先送部分聘金给女家。同时送茶叶、芝麻、白米豆各2包,茶杯4个,槟榔4个,饼干、糖果若干。

0 4进茶

进茶。男方第三次送礼到女家。但此次礼物仅送芝麻、茶叶各2包。

0 5看日

看日。男方择定结婚的日子写在红帖里面送到女家。并送甜肉包、糕饼各若干包,猪脚一只,槟榔4个。

0 6完聘

完聘。就是交清余下的聘金,谓之“完聘”。聘礼有芝麻、茶叶、白米豆、瓜碧各若干包,槟榔4个,茶杯4个,金耳环一对,聘金若干银。完聘后男方送鸡、鸭的头、脚、翅各一对用绳联结一起,银洋若干,红布八尺送给媒人挂在门上。女家每次回礼,均以男方送来的礼物若干回还男家。完聘时的回礼,则除将男家送来的礼物回还若干外,还要送一个用布制成的腰袋,里面贮放着灯芯、草头香、日月线、槟榔子、钗、酒饼、棉花等物。完聘后,女家须送媒人花银一对。并在聘金中按每两银抽取20个钱送给媒人做酬金。

0 7出嫁

出嫁准备,家新娘竟夜哼唱悲切的“哭嫁”歌,将自己的离情别绪或委屈,以及将到达新家庭的忐忑心理唱出来。旁边有姐妹女伴和戚友等唱“伴哭”歌((或称对叹歌))。内容多是劝新娘嫁后要孝顺翁姑,在新家庭要和睦相处等。出嫁时,新娘梳发髻,插银花4支,穿蓝黑衣2件,乌裤黑七幅裙,脚穿尖头包脚鞋,携带红袋1个。新郎穿礼服,戴礼帽,胸戴红布带结成的大红花。男女双方灯笼各一对,各写姓氏。

0 8迎娶

迎娶之日凌晨,女方船只先离开新港,驶往一处海面停泊。然后,男方船只张灯结彩,鸣放鞭炮向新娘船只靠近,并与女方船的“好命妈”对歌。亲戚朋友的船只围拢在旁听渔歌凑热闹。当双方船只靠近时,“好命妈”一边高举着米筛,一边“做四句”(吉祥话)。送嫁姐妹在旁用娘伞代替轿子遮着新娘过船。女方姐、弟各人2 随新娘到男家船中,谓之送嫁。返回时,男家须送给“送嫁舅”铜钱各200枚。是日,男家还要送父母丸((即米粉制成的汤丸))给新娘父母尝食,以示团圆之意。同时送饼盒、白酒礼物大小二份给女家拜祭祖宗((大份由女家收起,小份回还男家))。到晚上还要送麦面12斤,红包((利市))若干给女家。女方随嫁的妆奁有柜、木箱、衫裤、首饰、米袋、木梳、镜、面盆、线等。

0 9回门

到满月时,新郎父母要买两条糖和新娘带回娘家,新娘回到娘家把头洗干净,然后又把两条糖带回新郎家。称回门。

疍家阿婆记忆中的“疍家嫁娶”

“今朝辞来我涅妹,辞别涅妹做人妻。”今年已70多岁的黎阿婆,世居北海外沙岛上,提起疍家人的往昔,黎阿婆告诉记者,疍家婚礼有好多讲究,最有面子的就是“哭嫁”,因为那时候的婚姻都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自己做主,姑娘出嫁前哭嫁成俗,无非就是感怀身世,感恩父母多年的养育,嫁出去后父母子女骨肉分离,兄弟姊妹天各一方,不能再斟茶递水服侍,叹叹唱唱以悲为主,越凄凉就越代表这家人的女儿孝顺,父母就有面子。

陪同过好多姊妹出嫁并亲身经历过的黎阿婆说:“定亲后出嫁前一个月,剃过脸、梳起髻的准新娘就要开始哭嫁,天天如此。出嫁当天还有一套复杂的接亲程序,先后分为哭梳头嫁、出门嫁、踢船(轿)嫁和坐船(轿)嫁。夫家那头接亲还有抛新娘或颠船取乐新娘的习俗。出嫁时,新娘梳发髻,插银花,穿蓝衣乌裤,脚踏尖头包脚鞋。新郎官长衫马褂,头戴礼帽,胸戴大红花。”

对旧日那些疍家嫁娶场面,黎阿婆印象深刻,“旧时代疍家人成年后,要不是母鸡带(童养媳),大都要通过媒人做媒,所以几乎是盲婚哑嫁,不似现在有得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命好的,嫁个痛惜自己的,命丑时也只有听天由命了。”黎阿婆告诉记者,未订婚的后生男女,为了引媒撮合婚事,是女家的就会在船尾或棚栏边放上一盆花,是男家的则置一盆草,这叫做“招媒上门”。

疍家人结婚的章程和规矩很多,除了合八字、定亲、送聘、抽礼、迎亲等环节外,娶亲前夜,女方家的船(棚)上都用托盘载上猪头、鸡鸭、红鸡蛋、糯米饭、针线女红以及胭脂水粉等。一切准备妥当后,一群人便围着新娘开始“哭叹”,一会伴娘互叹,一会新娘独叹,陪嫁姐妹附和齐吟,一首接一首地唱起世代相传的“哭嫁”歌。

喜日早上,男方吹着唢呐,划着张灯结彩的花艇前来迎亲,迎娶的花艇舟必须在到达前先鸣炮告知,新郎官接到新娘家同意的回鸣后,就允许停泊到新娘的船边,新娘蒙面盖头拜辞祖宗神祇和父母,边哭边叹,再由“好命妈”背着,女伴张伞遮挡下,将哭得肝肠寸断的新娘由胞弟送上迎亲花艇。花艇回到新郎官船上或棚户,新娘依旧由人撑伞背入,新郎新娘就在船舱先拜天地,再到船尾拜祖宗、父母,夫妻对拜后要跪在地上等红烛点完才能起来。而前来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则联舟成排,张灯结彩,男女声声对叹“咸水歌”。酒席一般设在各船甲板或沙滩上,疍家婚宴有“八海碗”“十海碗”等。结婚满月后,新娘才能回娘家。娘家回来后,新娘还要戴上一种用花格布制成的“猪嘴面具”和“织笠”,一直戴到生下孩子后才能取下。

时过境迁,如今,随着疍家人不断离海登岸,生活习俗已渐改变,疍家婚礼这一风俗已难以看到,“过去外沙岛上居住的,几乎都是疍家人,但现在大都搬出外面定居了。疍家婚礼、咸水歌这些陈年往事,也没人再提了。”对疍家这些传统习俗的日渐式微,老人显得有些失落。

图片均由李君光拍摄

▍来源:北海日报 罗伟

▍图片:仅做分享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