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稼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内针灸名家 魏稼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魏稼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024-05-09 01: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手法调气

魏稼一贯重视针刺手法的运用,认为手法的轻重、频率等不同,均与刺激强度、刺激量有关。而刺激强度和刺激量又与疗效关系密切。手法操作,古代有补泻之异,现代有轻重之分。有学者认为强刺激为泻,轻刺激为补。魏稼认为不可过早下结论。因临床实践证明,要达到泻实的目的,有时用轻刺激亦可;相反,要起到补虚的作用,有时用强刺激也未必禁忌。临床如何掌握刺激强度和刺激量魏稼认为关键是调控针感,即所谓调气。因为个体特异性不同,用同一手法或穴位,针感不可能千篇一律。显然,单纯注意手法而忽视因人而异,忽视患者的得气反应,并不全面。魏稼继承了其先师徐少廷的“飞针法”,飞针的特点主要是粗(针具)、快(进出针)、准(刺入后迅速得气)。后来,又将“飞针”溶人了其常用的补泻法之中,形成了新的“饿马摇铃”(补)与“凤凰展翅”(泻)法。魏稼曾对古代“气至而有效”这一千古定论质疑,认为有时气不至亦有效者,可能是“隐性感传”之故。对针刺得气,又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2、 穴法圆机

魏稼认为古今典籍记载的腧穴部位与作用,一般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可重复性较大。然而他又认为,如果临床一成不变,不敢越雷池一步地照搬应用,有时又难提高疗效。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要通过实践再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如穴位部位,书载合谷位于虎口正中,而魏稼则常靠第2掌骨边缘下针,疗效更好。又如针刺作用,目前无承山治痛经之说,然而魏稼用于临床,则效如桴鼓。一次,一牙痛患者就诊,魏稼于手掌第4掌骨、第5掌骨间无腧穴处一针而愈。由此说明,无论腧穴部位或作用,都只有相对的特异性。书本记载的内容有时只能作参考,临床应用不可拘泥,要随机应变。魏稼临床用攒竹治呃逆,用耳轮三点放血治急性扁桃体炎,用深刺颧髂治鼻炎都体现了他的穴法圆机思想。

3、 刺络刺营

放血疗法,今人习称刺络,然而,魏稼认为《灵枢·寿天刚柔》有“刺营者出血”之说,以出血为目的的针刺疗法,应称之为刺营、营刺为妥。因络与经有别,出血未必都是刺络,有时刺中经脉亦可出血故也。放血量的多少至关重要,魏稼认为日前有关刺络报道,多属1—2 min少量放血。这对许多顽疾重症,未必疗效满意,凡疑难重症,一般应以每人每次出血10~15 min为宜,或遵《黄帝内经》“血变而止”之说应用。魏稼认为放血疗法有独特疗效,值得重视。此法不仅在远古盛行,时至今日,世界各国仍在普遍应用,国内一些学者用此亦疗效卓著。魏稼临床历来注重放血。如治神经精神病、咽喉疾病、红肿热痛症等多用到,再如他指导研究生治中风用“大接经”法于十二井加其他穴放血治脑梗死,疗效有所提高,通过实验观察,从现代医学角度,初步阐明了其的治疗机理。

4、热证可灸

灸法一般宜用于阴盛阳虚的寒证,而忌用于阴虚阳盛的热证,似乎已成千古定论,然而魏稼认为此说未必尽然。早年目睹他叔父用灸治红肿热痛痈疡获奇效,后来潜心研读古今医著,且用于治热证而屡奏奇功。于是发表了《热证可灸论》一文,学术界颇为震动。之后,北京、安徽等地不少著名老教授对此立题科研或指导研究生进行深入探讨,如用灸治流行性出血热等,不仅无不良反应,且获佳效,证实了其论点的正确性。

5、 疗法互补

魏稼认为中医临床有药(中药)、针(针灸)、推(推拿)、气(气功)四大治疗手段,每种手段均有众多的疗法,这许许多多的疗法又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临床如何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其各自的特长,使之优势互补,是提高中医疗效和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魏稼用针药结合治疗骨质增生、面瘫、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用针刺、艾灸、穴位贴敷、埋线结合治胃病、哮喘、遗尿等,均有满意疗效。他尖锐地指出,当前中医临床多走西化之路,是个误区。作为中医滥用西医疗法,动辄中西医双管齐下或以西代中,不利于传统医学的继承与发扬,不利于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名为中医,临床应当突出强调掌握应用中医因人治疗手段,只是在万不得已之时,方可偶然借用他山之石以补中医之不足,才有利于中医的振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