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苔同志生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针灸名家 王雪苔同志生平

王雪苔同志生平

2024-04-24 01: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副院长、世界针灸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离休干部王雪苔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9月2日凌晨2点零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王雪苔,曾用名王政和,1925年12月21日出生于辽宁省义县。自1944年春至1948年冬,先后在锦州医学院与国立沈阳医学院(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后,锦州医学院并入国立沈阳医学院)攻读西医学。1948年冬参加革命,经地下党组织介绍到解放区,分配到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直属华北卫生学校担任生理教员,并协助时任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兼华北卫生学校校长的著名针灸学家朱琏同志编著《新针灸学》,从此走上中医研究之路。北京解放后,重返东北,在中国医科大学生理系任助教。新中国成立后又调回北京,一直在中央卫生部各直属单位从事中医药特别是针灸的科研、教学与医疗工作。曾任华北人民医院(天坛医院前身)针灸科负责人、通县乡村卫生实验区卫生事务所所长兼卫生学校生理、针灸教员,针灸疗法实验所学术秘书兼研究组组长。1955年12月中央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后,历任针灸研究所学术秘书室副主任,中医研究院编审室副主任,文献资料研究室与医史研究室总负责人,针灸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针灸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2007年被评为文化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传承人。并被波兰医学科学院聘为Albert Schweitzer世界医学科学院名誉院士。还曾在《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针灸》、《中医研究》等10余种期刊和《中国中医药年鉴》担任编委或顾问,在国内一些省、市,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越南、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等国的中医针灸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担任名誉职务。1999年离休。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为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如1951年协助朱琏同志创建了我国首家隶属卫生部的针灸疗法实验所;1959年从北京市中医学会接管了《中医杂志》,改办为全国性一级杂志;1961年在中医研究院内创建了中医文献资料研究室,担负起古代文献、现代中医药信息和民间秘方验方的整理研究工作;1978年至1979年参与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前身)的筹建,并被选为第一届常务理事;1979年筹建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并被选为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于1985年将针灸专业委员会升格中国针灸学会,被选为副会长,主持常务工作;1980~1981年主持创办了《中国针灸》杂志,并为该杂志制定了“提高为主,普及为辅,丰富多彩,实事求是”的办刊方针;1979~1984年为巩固我国针灸在世界范围的领先地位,同针灸学术界的老领导鲁之俊同志共同发起创建了北京针灸学院。1982~1987年以筹备委员会秘书长的身份具体主持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创建工作,世界针联成立后他先后被选为秘书长和主席,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力,为世界针联的巩固和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建设性工作。以上一系列重大举措,显著地提高了针灸在国内外的地位,振奋了全国针灸工作者的精神,将20世纪80年代的针灸事业推向了高峰。

    他所从事的中医研究涉及针灸学、中医文献学、中国医学史等学科。在针灸学研究领域,包括临床研究、机理研究、经络腧穴研究、文献研究等诸多方面。70年代末至80年代,他从老领导季钟朴同志手中接过接力棒,组织领导全国经络研究大协作,最后由26个单位联合署名,以“循经感传和可见的经络现象的研究”为题撰写成研究报告,荣获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80年代,曾以中国针灸学会名义主持腧穴名称国际标准化研究,涉及经穴、奇穴、头皮针施术部位、耳穴等,经过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多次讨论后,于1991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公布和实施。90年代,国家科委制定重大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攀登计划,他作为“经络的研究”项目的答辩组长出席答辩,使该项目获得通过。1993年“经络的研究”启动后,他除担任项目顾问外,还承担了经络文献研究课题。

    由于他对针灸古代成就与现代国内外发展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既重视经络理论和传统的针灸技术,又重视针灸研究的新进展。其中,最引起他重视的是经络学说和灸疗法。通过多年的经络文献研究和实地观察,他在经络研究领域形成了如下的基本观点:第一,经络是古人对其在针灸临床和气功练功实践中发现的一种平时看不到的现象的描述,其中包括气行现象(即循经感传现象)和不同部位之间的循经联系现象,而经络学说则是古人对经络现象的理论解释。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而经络学说由于经过人们的头脑加工,所以难免夹杂着人为的成分。第二,经络本来是气的运行通道,由于气与血互相依存,加之古人有时又把血脉、血络当作经络的实体,所以在古文献里往往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其实,经络之气虽然能够影响血行,然而经络却不能等同于血管。第三,经络研究,不但要重视经脉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与客观显示,还应重视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包括在诊断方面的应用和在治疗方面的应用。福尔电针(EAV)为经络理论用于临床提供了现代化手段的成功先例。第四,既然经络是气的运行通道,则在经络研究的同时,应该十分重视对气的理论的研究。气的理论不但渗透到中医临床与中医中药理论的各个方面,而且创始于西方的顺势医学及近年兴起的量子医学、能量医学、场效应医学、光子医学等,显然也都与气的理论有关,中医中药研究者不可对此视若无睹。

    在注重灸疗法的应用与研究方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对灸疗形成了如下几点基本看法:第一,针刺与灸疗虽然都是通过经络、腧穴而发挥作用,但因刺激性质不同,作用方式各异,所以各有所长。针灸医生如果轻视灸疗法,就等于丢弃了一半治疗手段。第二,灸疗离不开经络、腧穴,如能在施灸过程中出现热感循经传到远处,则疗效更好。第三,灸疗的作用不只是物理作用,艾绒燃烧时的生成物及掺在艾绒当中的中药还会发挥药物治疗作用。近年来,有人企图以局部热疗取代传统灸疗,显然是南辕北辙。第四,现代灸疗多以艾条熏烤穴位,其火力温和,病人比较容易接受,但从临床效果来看,特别是从增强自身免疫力的作用来看,化脓灸法明显优于温和灸法,应该引起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第五,前些年在针灸医学界有过关于“热病可灸”的讨论,其实热病是否可灸,一要看是什么热病,二要看采取什么灸法,不可一概而论。现代常用的温和灸法,由于不烧伤皮肉,的确可以广泛应用。而古代常用的化脓灸法,则因反应较强,切不可滥用,理应遵从张仲景关于“火逆”之诫。

    在中医文献与医学史领域,他长期致力于中医古籍的搜集与整理研究,曾主持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的后期编纂工作,亲自鉴别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收藏的7000余种中医线装书。1974~1977年,率先研制了适于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的中医药主题词表,该词表是国家项目748工程《汉语主题词表》的组成部分,《汉语主题词表》荣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专著与主编著作有《针灸学手册》、《中国针灸荟萃》、《中国针灸大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针灸学》、《针灸学辞典》、《针灸史提纲》、《针灸史图录》、《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校注考证》、《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中华针灸图鉴》等,并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的针灸推拿分支主编。《针灸学手册》于1956年问世,1965年修订再版,总共发行70多万册。与当时全国中西医生总人数相当。颇具影响的论文有:1959年发表的“矛盾法则在祖国医学辨证施治中的体现”一文,曾在中医药界引起较大反响;1982年连续发表的“古代灸法考”,对振兴灸疗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2000年至2004年发表的“针灸的现状和21世纪的任务”、“针灸的国际化与现代化”、“论针灸特色”等文章从战略高度阐述了对针灸现状与前景的看法,引起了国内外针灸医学界的关注。

    他认为在中医文献研究方面有两个研究角度,一是从图书角度进行研究;二是从中医学术角度进行研究。从图书角度研究中医古籍,包括考证书名、撰者名号、撰写年代或年份、序跋、卷数、版本、历代著录、校注、增删、残缺散佚、修补重编等情况。从中医学术角度研究中医古籍,包括分析其编写特点和内容特点,考证其学术渊源和引文出处,评价其学术价值和治学得失,研究其对当时和后世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等。一般说来,从事文史、图书馆专业的,其研究侧重前者;从事中医药专业的,其研究侧重后者。事实上,只有把两个研究角度统一起来,才能防止偏颇。正是基于以上观点,他在近年来对整理研究中医古籍提出来十六字主张,即:总体设计,系统研究,把握全局,精雕局部。即将出版的大型针灸古籍丛书《针灸古典聚珍》,就是他实践十六字主张的一次有益尝试。

    在中医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强调中医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不可动摇的基石。他通过对针灸在国内外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当代中医药学发展的最大特点,一是现代化,二是国际化,这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必由之路。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不是要不要中医现代化的问题,而是如何现代化的问题。他认为,只要人们始终坚持以中医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基石,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前沿的科学技术为发展中医理论和发扬中医特色所用,中医现代化就不会迷失方向。

    关于中西医结合,他认为从防病治病的实际需要出发,无论现在和将来,都应大力加以提倡。而从学术发展来讲,要把两个差别很大的医学理论体系融合到一起,绝非易事。至少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医现代化的前景不会是中西医学融合,而是要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完善的中医理论体系和现代科学内涵的能够充分体现中医特色与优势的现代中医药学。这个现代中医药学,在全世界与现代西医药学并驾齐驱,共同保障人类的健康。

    他从事中医事业60年,为中医事业奋斗不息,他治学严谨、平等待人、扶掖后学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医事业主要是针灸事业的贡献使得他在国内外的针灸学术界里享有很高的威望。

    王雪苔同志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学识渊博,成绩卓著,桃李天下,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学识都贡献给了祖国中医针灸事业。

    他的一生是为中国针灸事业奋斗拼搏,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一生;是教书育人,为培养中医针灸人才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继承发扬中医针灸学精诚奋斗的一生;是为中医针灸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一生。

    王雪苔同志风范长存,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