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备足纸巾!这才是今年最催泪的国产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产催泪电影推荐 请备足纸巾!这才是今年最催泪的国产片

请备足纸巾!这才是今年最催泪的国产片

2023-05-06 13: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 | 县豪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近期国内院线最不可思议的电影,非台湾爱情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莫属。

一部几乎全程依靠旁白推动叙事、被观众指摘「三观不正」、豆瓣评分5.0、集齐「车祸、癌症、医不好」老式韩剧三件套的电影,竟然成功狙击漫威大片《惊奇队长》,已经卖到超5亿票房,并剑指10亿最终票房。

据说有人因为这部电影而哭晕在影院,最终被120接走。

这部电影虽在编剧上犯了大忌,拍摄风格也并不新鲜,然而导演凭借投机的情绪调动,从而成功引发观众泪腺决堤,这本无可厚非,但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一部值得哭的电影。

而在3月22日上映的另一部电影,却的确值得观众好好哭一把。

这部电影即是王小帅导演的——

《地久天长》

《地久天长》在国内影迷圈中声名鹊起,是源于上月刚刚结束的2019柏林电影节。

本届柏林影展本被誉为「

华语片大年

」,张艺谋回归艺术电影的朴实之作《一秒钟》、柏林金熊得主王全安性感神秘的蒙古语新片《恐龙蛋》、《七月与安生》导演曾国祥新作《少年的你》、纽约电影学院女导演相梓的「同妻」题材作品《再见 南屏晚钟》等,分布于柏林影展各个单元,但最终,张艺谋、曾国祥临时退赛,柏林专业户王全安颗粒无收,而同样在柏林从不失手的王小帅,则令演员

王景春、咏梅凭借《地久天长》,夺得柏林影帝、影后

一部电影同时拿下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这在柏林影展69年的悠久历史上,是巨大的殊荣,能有这种成绩的,之前仅只阿斯哈·法哈蒂《一次别离》(2011)、安德鲁·海格《45周年》(2015)两部电影。

王小帅在采访中透露,能这样去成就演员,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满足感。

在柏林展映时,《地久天长》便因为在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中传达出一种普世共情,而引得中外媒体人频频落泪,电影节一名德国工作人员更是在影片结束后,独自躲在角落痛哭失声。

英国《路透社》评价,「

王景春和咏梅有力的表演展现了中国人充满痛苦的经历,但他们最终却展现出了近乎于圣洁的宽恕与和解的能力

」;美国《Variety》则认为「

《地久天长》让观众对社会结构性的变化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将这种变化细化到了个体的层面

」;法国《竞赛报》赞誉影片具有「

巨大的野心、巨大的变故、巨大的表演

」。

「地久天长」这一片名,看上去似乎讲的是偏爱情、偏人生的东西,但其实,它非常明确地指向了友谊,片名的意义,即是「友谊地久天长」。

电影中,反复出现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Auld Lang Syne》,源于18世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根据当地父老口传记录下的诗歌)的音乐,这首音乐,轻轻渲染着影片中两个家庭绵延几十年并掺杂忏悔与救赎的深厚友谊,而影片的英文名「So Long,My Son」,则点明了两个家庭之间的裂隙所在,「再见,我的儿子」,因为儿子的离世,使影片中的其中一个家庭,变成了失独家庭,失独的原因,又完全在另一个家庭身上。

所以《地久天长》具有一个煽情力十足的剧本,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女主演咏梅在读到剧本时,一度因为太过悲伤而无法继续。

耀军、丽云是一对夫妻,他们有个独子星星,英明、海燕是另一对夫妻,他们同样有个独子浩浩。

两对夫妻同样是「知青返城」,星星与浩浩更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丽云怀了二胎,身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海燕,强制丽云堕胎,岂料之后星星与浩浩去水库游玩时,丽云独子星星因为浩浩的原因,而溺毙在水库中。

这两个家庭将如何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彼此相处?

据王小帅导演透露,影片粗剪时长是超过3小时的,因为片中勾连了太多时代变迁之大事件。

最醒目的,自然是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

据统计,到2007年,计划生育使全国少生了4亿多人,「4亿」这个数字中,包含了多少动人故事,又藏有多少恩怨情仇,《地久天长》虽已足够摧心,但仍只是这其中的微渺一束。

计划生育的「故事性」与「情感性」,很容易因此诞生杰出的文艺作品,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蛙》,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除计划生育,影片还展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90年代的下岗潮,以及之后的房地产热、出国等时代现象,两个家庭就在这些历史事件中,被生活推动前行,其中满含隐忍与良善。

影片对历史背景的表现十分巧妙。

比如下岗一场戏,密密麻麻颜色深灰的人群,整整齐齐等待命运的宣判,这种「仿机器」的画面,令观众瞬间便能体会到片中角色那种对未来的恐惧,以及无所归依的无力。

作为王小帅导演集大成之作,「

《地久天长》梳理中国近几十年社会变迁史

」并非偶然。

因为在故事中融入明显的历史背景,是王小帅导演的一贯风格。

1964年起,中国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区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的腹地部分),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它是一次工业迁移,以中苏交恶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为背景,史称「三线建设」。

王小帅就出生在三线时期,血液里就融入了这一特殊历史的印痕。

其父母因这一段历史而导致的人生改变,加上王小帅本人的复杂成长历程,使他在自己的电影中始终意图刻画历史对普通人的决定性影响。

从2005到2015,王小帅花费十年时间,拍摄了重要的「三线三部曲」,《青红》(2005)、《我11》(2011)、《闯入者》(2015),而《地久天长》,则是他更富野心的「家园三部曲」之开篇。

从「三线三部曲」到「家园三部曲」,可以明显感觉到,王小帅已不满足于刻画某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人生活,他在试图将普通人放入更广泛的历史中进行观察、记录,这是他电影世界一次重要的「升维」动作。

但在叙事中,王小帅对待历史的态度,却很值得人琢磨。

《闯入者》算是其电影中「历史痕迹」最重的一部,「伤痕叙事」成为《闯入者》的典型特征,片中主角邓美娟的精神世界,始终因为一段历史往事而处于痛楚之中,但最终,观众会发现,《闯入者》依然将故事聚焦在了主角的现实生活中,而未对历史本身进行深刻反思。

王小帅引入历史,以历史为叙事基础,却又在最大程度地淡化历史。

这种创作风格,在中国导演中独一份。

影评人南乌指出,「《地久天长》宣称历史是理性的」,但依此看来,王小帅对待历史的态度恰是暧昧的——

他一方面执着地引入历史,以期使影片具有厚度,但同时又不愿对历史进行彻底挖掘,而令影片最终缺乏深度

在其成名作《十七岁的单车》中,这种创作印记尤其明显:滚滚的人潮、忧郁的音乐、复古的服装……表面处处都是历史的气息,但在关于「单车」的核心故事中,历史缺席了。

《地久天长》中,历史虽真真切切参与了叙事,但依然不够深入,它只是作为事件起因与背景,如画面般被一扫而过。

在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王小帅的电影风格与地位,使其或可与娄烨进行对比,但显然,娄烨除了艺术敏锐度更甚于王小帅,在对历史的处理上,更是比王小帅直接、大胆、深入。

其经典禁作《颐和园》,虽未将历史作为青春故事的必然背景因素,但偶尔一笔带过的历史痕迹,对观众而言却具有极强的精神冲击力,这样自然就与影片叙事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

而王小帅的优势,或许在于自己对演员的极强调教能力。

《十七岁的单车》中崔林(饰 阿贵)的木讷执着、《闯入者》中石榴(饰 游荡少年)的神秘青葱……王小帅太明白自己的演员需要表现出怎样的风格,在《地久天长》中,即使TFBOYS中的王源(饰 青年星星),都能毫不违和贡献自己的戏份,而

咏梅更是出神入化到仅凭一个完全静止的背影,便能制造出一种巨大的情绪张力

《地久天长》于国内全面公映前,在全国主要城市进行了小范围点映。

点映中,王小帅导演要么亲自参加映后交流,要么通过录制视频解答点映观众疑问,其中有一个问题,很好地体现了他的创作心得:

现在很多文艺片已经越来越商业化,

您是如何界定自己这部电影的属性的?

提出这一问题,是基于目前文艺与商业之间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如张艺谋《归来》、冯小刚《芳华》等具有明显文艺气质的影片,无论从前期宣发、票房表现,甚至影片受众,其实已经显得非常商业。

王小帅导演则认为,如果存在文艺片这一种大类型的话,它的本身就是很主流很商业的,而中国之前的现实主义影片是很主流的,现在的电影类型则越来越丰富,所以《地久天长》可能不能归纳到普通意义上的文艺片范畴,他更希望这部电影被视为「

现实主义剧情片

」,他注重一种“

作者性

”的体现。

作者性,这是很多电影导演都在追求的品质——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谁,而且无人可模仿。

这就是作者性。

王小帅电影其实是具有这种作者性的。

有人评价,「《地久天长》是中国版《罗马》」,但它与阿方索·卡隆《罗马》之间,其实远隔着一种迥异的创作思想。

《地久天长》虽时长175分钟,但它在叙事上却不甘平庸。

影片开场之后,情境在北方城市与沿海渔村之间肆意穿梭,证明编剧并未采用普通的顺叙,而是采用插叙与倒叙,当故事渐渐推进到主角晚年,才慢慢回归到传统的顺叙。

这是必要的吗?

从导演的目的而言,的确必要——王小帅试图通过这种被打乱的时间,呈现死亡与生命在人生之中「你来我往」的感觉。

这是一种生动的视角。

《地久天长》最大的魅力

,则

是它对「善」这一主题的表现

「我们两家是挚友,你家孩子害死我家第一个孩子,你家大人又阻止我家生二胎」——面对这样的故事,可能的「善」有哪几层?

第一层,最底级的善,是时隔多年后,「我们」终于决定原谅「你们」;

第二层,更高级的善,是事发之后,「我们」心里有恨,但很快原谅了「你们」;

这部电影所展现的,则是第三层,最高级的善,「我们」从未恨过「你们」。——这是一种匪夷所思但相当动人的生活哲学:既然生活还得继续,那就完全不必揪住已经发生的悲剧不放。

无论是自己的悲剧,还是对方的悲剧。

应该做的,是保护还活着的人,而非以恨意伤害他们。

这是一种大善。

影片用两个剧情细节点明了这种大善:

悲剧刚刚发生之时,耀军让英明夫妇永远别在浩浩面前提一个字,随着岁月流逝,浩浩终将遗忘这一悲剧;

但浩浩非但没有遗忘,「愧疚之树」反而在他体内越撑越大,所以他必须向干爸干妈(耀军夫妇)坦白;

坦白结束,丽云安慰痛苦不堪的浩浩:「好,说出来就好」。

他们没有原谅,因为从未责怪。

华语电影鲜少呈现「大善」。

上一部「大善之作」,是《我不是药神》。

但两者有所不同。

《我不是药神》中的「大善」,赋予群体——白血病群体,《地久天长》中的「大善」,则赋予个人——失独者的「仇人」。

在世界电影中,「大善」都是不可多得的主题,《辛德勒的名单》、《窃听风暴》等经典名作,都饱含「大善」之魅力。

这或许正是《地久天长》的催泪之处——历史若有迷途,必然需要这种善的指引,因为,恶(恨)终难永恒,善才能地久天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