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论出自哪里(因果论的起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因果论出自哪里 因果论出自哪里(因果论的起源)

因果论出自哪里(因果论的起源)

2023-10-26 00: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目录一览:

1、因果来源于什么 2、因果并不是神佛惩罚人类的工具 3、佛说关于因果诗句 4、什么是“因果”“因果”最早是谁提出的,到底是人定胜天还是因果循环! 5、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既种恶因必有恶果是哪本书 6、一切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环,是出自哪部经书? 因果来源于什么

12因缘

缘起 也称十二缘起支,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教将世间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即可解释关于社会中同类不相应现象,将一切串联其中以使人产生敬畏之心,达到超自然的,向往解脱生死心灵寄托。

据长阿含卷十大缘方便经载,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忧、悲、苦恼大患所集,是为此大苦因缘。即此十二支中,各前者为后者生起之因,前者若灭,后者亦灭,故经中以(大一·六七上)'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中略)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之语,说明其相依相待之关系。即一切事物皆具有相依性,皆由因、缘所成立,故说无常、苦、无我。

因果并不是神佛惩罚人类的工具

因果论源于佛教,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说实话,我并不是多么虔诚的佛教徒,甚至对佛教的全部认识还局限于“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迦叶拈花一笑”,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因果论的推崇。

在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想三年之后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现在就应该开始策划,并且朝着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奔跑。

这碗热血沸腾的鸡汤,让许多人如同吃了大力丸一般,信誓旦旦的写出自己的计划,讲出自己的目标,文章下方的评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于这样一篇看似是简单的热血鸡汤文,其实认真细想,不难从中看到因果论的影子。

种什么因(三年前是否努力),得什么果(三年后能够达到什么程度),每一个结果的产生,都是曾经埋下的因。

曾经的我特别困惑,为什么同西方语言比起来,汉语总是含含糊糊的,赋予暗示,而不明细。

这一次在读《中国哲学简史》的时候,这个问题的答案终于浮出了水面。

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希腊人生活在海洋国家,靠商业维持其繁荣。他们基本上是商人。商人要打交道的首先是用于商业账目的抽象数字。然后才是具体东西,只有通过这些数字才能直接掌握这些具体东西。这样的数字,就是诺斯罗普所谓的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于是希腊哲学家也照样以这种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为其出发点。他们发展了数学和数理推理。为什么他们有知识论问题,为什么他们的语言如此明细,原因就在此。

这段话说明即使是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语言的发展过程,也是遵循着因果论,有因才有果,有果就必有因。

没有什么东西是凭空产生的,哪怕是看不着摸不到的民族精神,哪怕是经过前边流传下来的各族语言。

平时和朋友说自己挺相信因果论的,总是被抨击和质疑。

——现在都什么社会了,你还这么迷信。

——天呐,你生活在封建社会吗?.

——如果因果论是真的,那么为什么坏人活得好好的,而好人总是多灾多难?

——呵呵。

他们说的都没错,但是却又不尽然是对的。

他们将因果赋予了个人观念以及个人色彩,但因果显然并不是这样一种东西。因果并不是神佛惩罚人类的工具,而是事情发展的规律。

当我做了一件事情,那么种下了一个因,但是这个因可能会导致的果有非常多种,经过自然的选择,经过环境的选择,经过人的选择,最后留下一种,并且发生。

这里的意思就是,我们可以通过果去推导最初的因,却很难通过因去推断最终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果。

举个例子,上面我们说有篇文章中讲如果三年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三年前你就要朝着那个方向发展。三年后你成为了想成为的人,这个果是由于三年前努力这个因造成的。但是三年前这个因能否让你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人这个果,则是不一定的。

再比如,那句“如果因果论是真的,那么为什么坏人活得好好的,而好人总是多灾多难?”

坏人之所以称为坏人,是因为他做了坏事,但是这个坏事作为一个因,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果,其实是不确定的,可好可坏。

同理好人做的好事这个因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果也是不一定,可好可坏。

因为这样的原因,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好人不长命,祸害六千年。

按照前面所说,因果是事情发展的工具,而不是神佛惩罚人的工具,那么有这样的两种说法,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在我看来,因果二字,仅仅就是宇宙最基本的规律而已,你做了一件事情,那么一定会得到一个结果,反过来,每一个结果的诞生,一定有着无数个因的作用,无关善恶,无关好坏。

文后小记:这篇文章其实严谨来说,并不算是《中国哲学简史》的读后感,因为其中涉及到关于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少。但是能够顺利写完,总归是受了该书的启发,因此还是冠上了读后感的称号。文章并不完美,各位看到问题记得要留言告诉我。

PS,朋友说我的文风跨度太大,千奇百怪的,这样很难讨喜,但是我还是希望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某些感悟,某些想法和大家分享,忍不住呀!!这样跨度大,文风多变的我,你们还会爱么?

佛说关于因果诗句

1.给我一些佛说因果的句子

这一生,

不求脱尘世俗,

只求身与心无量轻。

佛说三世因果经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至诚听,听念三世因果经。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实非轻。

今生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

黄金装佛装自己,遮盖如来盖自身。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

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补路人。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穷人。

有吃有穿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无吃无穿为何因,前世不舍半分文。

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造庵起凉亭。福禄具足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门。

相貌端正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诵经念佛人。

贤妻美妇为何因,前世佛门多结缘。夫妻长寿为何因,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双全为何因,前世遵敬孤独人。无父无母为何因,前世都是打鸟人。

多子多孙为何因,前世开笼放鸟人。养子不成为何因,前世皆因溺婴身。

今生无子为何因,前世填穴覆巢人。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买物放生灵。

今生短命为何因,前生宰杀众生命。今生无妻为何因,前世偷奸谋人妻。

今生守寡为何因,前世轻贱丈夫身。今生奴婢为何因,前世忘恩负义人。

今生眼明为何因,前世舍油点佛灯。今生瞎眼为何因,前世指路不分明。

今生缺口为何因,前世吹灭佛前灯。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

今生驼背为何因,前世耻笑拜佛人。今生拙手为何因,前世造孽害旁人。

今生跛脚为何因,前世拦路打劫人。今生牛马为何因,前世欠债不还人。

今生猪狗为何因,前世皆因骗害人。今生多病为何因,前世杀生害命人。

今生无病为何因,前世施药救病人。今生囚牢为何因,前世作恶害别人。

今生饿死为何因,前世糟蹋五谷人。毒药死者为何因,前世药物毒众生。

伶仃孤苦为何因,前世恶心侵算人。眷属欢笑为何因,前世扶助孤独人。

今生疯癫为何因,前世酒肉逼僧人。今生吊死为何因,前世劫索在山林。

鳏寡孤独为何因,前世狠心嫉妒人。雷打火烧为何因,大秤小斗不公平。

蛇咬虎伤为何因,前世冤家对头人。万般自作还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

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不信吃斋多修德,但看眼前受福人。

前世修善今享福,今生作恶后沉沦。有人毁谤因果经,后世随落失人身。

有人受持因果经,诸神菩萨作证明。有人书写因果经,世代儿孙家道兴。

有人顶带因果经,凶灾横祸不临身。有人讲说因果经,生生世世得聪明。

有人高唱因果经,来生为人受恭敬。有人印送因果经,富贵荣华报来生。

有人顶礼因果经,事事件件皆称心。有人深信因果经,同生西方极乐人。

三世因果说不尽,苍天不亏善心人,大众发动广劝化,印送此经吉星临。

一人传十十传百,明因识果作善人。人人向善家家乐,移风易俗永太平。

2.关于因果的诗词有哪些

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

译文: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译文: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译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5、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明朝末年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

译文:行善和作恶都必然会有报应,只不过有报应来得时间是早一些还是晚一些的区别罢了。

3.佛教因果名句

十住毗婆娑论十二曰:“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从因有,事成名为果。”

楞严经曰:‘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泥犁经曰:‘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

因果经曰:‘欲知前世因,则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后世果,则今生所为者是。’

涅盘经曰:‘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

弥勒所问经曰:‘一业多果,多业一果。’(一业多果是一罪数刑,多业一果是数罪一刑,从其重也。)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4.表达因果的诗句

关于因果的诗词:

1. 《点绛唇》

宋代:曾觌

细雨斜风,上元灯火还空过。下帘孤坐。老去知因果。

风月词情,冷落教谁和。今忘我。静中看破。万事空花堕。

2. 《一枝花叹秀英》

元代:商衟

叹秀英

钗横金凤偏,鬓乱香云亸,早是身是名染沉疴。自想前缘,结下何因果?今生遭折磨,流落在娼门,一旦把躯点污。

3. 《西江月》

宋代:夏元鼎

达磨西来说道,十年面壁安丹。争知水火不交煎。因果谩成罗汉。

仰箭射空力尽,依然坠地何言。虚空拶破强参禅。肯把金丹烧炼。

4. 《诗三百三首》

唐代:寒山

天高高不穷,地厚厚无极。动物在其中,凭兹造化力。

争头觅饱暖,作计相啖食。因果都未详,盲儿问乳色。

天下几种人,论时色数有。贾婆如许夫,黄老元无妇。

卫氏儿可怜,钟家女极丑。渠若向西行,我便东边走。

5. 《杂剧》

元代:杨景贤

正名贼刘洪杀秀士,老和尚救江流。

观音佛说因果,陈玄奘大报仇。

5.求佛教中一些关于因果报应的话语

1、端正者从忍辱中来,贫穷者从悭贪中来,高位者从礼拜中来,下贱者从憍慢中来,喑哑者从诽谤中来,盲聋者从不信中来,长寿者从慈悲中来,短命者从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从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从持戒中来。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433616234。

9、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7、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3、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4、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5、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8、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6.关于因果的句子

古代印度之外道,有关因果之论点可分为四类,佛教称之为外道四执,或简称四执:(一)邪因邪果,即将万物生起之原因归於大自在天之能力。(二)无因有果,即承认现存的现象世界为果,但以此果之因难以探究,故否定此果之起因。(三)有因无果,即承认现存的现象世界为因,但以此因之结果难以探究,故否定此因之结果。(四)无因无果,即否定因果二者。

上记之外,佛教以外的古代印度思想界,尚有二种因果论之说,即:(一)因中有果论,主张果所显现之现象世界必内具於因中,此乃婆罗门教与数论学派之思想;亦即认为因中常具有果性,故以因与果之性质相等。(二)因中无果论,系与婆罗门教对立之一般思想界及胜论学派所提倡。即主张结合众多独立之根本要素,方能生起现象世界;亦即认为因中未必具有果性,而须藉众多的因相互和合始能产生果,故认为因与果之性质并不相等。此论说亦可称为果中有因论。

佛教之因果论大抵可分为大小乘二系统,小乘以俱舍宗为典型,提出四缘、六因、五果之说;大乘则以唯识宗为代表,以四缘、十因、五果为其因果论之主要内容,而於四缘、五果之阐释,大小二乘之观点亦相迥异。以唯识家而言,既认为宇宙万有皆由含藏於阿赖耶识中之种子所变现,而由种子变现成诸法之间,须经由「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种子生种子」等的「三法两重」之因果关系,展转作用而变现为森罗万象。其中,种子生种子之关系为因果异时;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之关系为因果同时。此外,於六因、五果之中,异熟因与异熟果之关系,以及同类因、遍行因与等流果之关系,皆为因果异时。至於俱有因、相应因与士用果之关系,则为因果同时。又能作因与增上果之关系,通於因果异时与因果同时。又同类因与等流果之关系,系以自类之法为因,引生等同流类之果,故称自类因果。

什么是“因果”“因果”最早是谁提出的,到底是人定胜天还是因果循环!

佛教的一个理论基础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在轮回中,一切众生都可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兄弟至亲.只是在这一世,他们成为了其他生命.因此,众生是平等的.一切有情众生,曾是你最亲的人,当然值得敬畏.

佛教的因果关系,是在不灭的生命的长河中来看.不单是这一世,也许上一世的事,这一世受报.但因果必报.在这个基础上,要求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从而去修得比较好的果报.

这些思想对于社会,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同时也有劝善的积极意义.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既种恶因必有恶果是哪本书

《易经》。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出自一句俗语,其原句应为“以彼之道,还使彼身,天理循环,报应不爽”,这句俗语现已难查出处。“以彼之道,还使彼身,天理循环,报应不爽”的意思是:用你的方法,反过来对付你,这是循环往复(永不改变)的天理,报应起来是一点都不会有差错的。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是一种因果关系。因果一说,我国最早见于《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其次《道德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善恶因果转化思想。我国的儒道二家都是一世因果论者,只讲今世因果。西方的一神教,亦谈因果。主张有一独立个灵,由今生到后世,或落地狱,或升天堂。这是二世因果论者,只讲今世和来世的因果。“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是一种因果关系。因果一说,我国最早见于《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其次《道德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善恶因果转化思想。我国的儒道二家都是一世因果论者,只讲今世因果。西方的一神教,亦谈因果。主张有一独立个灵,由今生到后世,或落地狱,或升天堂。这是二世因果论者,只讲今世和来世的因果。

一切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环,是出自哪部经书?

这句是佛家的基本理论之一,不一定是经典上的原文。关于因果的经典有。楞严经曰:‘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泥犁经曰:‘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

因果经曰:‘欲知前世因,则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后世果,则今生所为者是。’

涅槃经曰:‘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

弥勒所问经曰:‘一业多果,多业一果。’(一业多果是一罪数刑,多业一果是数罪一刑,从其重也。)

弥勒所问经又谓一业渐感五果,得异熟三果,等二果。

又谓十不善业道,有三种果:一果报果,二习气果,三增上果。生地狱中,是名增上果。由地狱退生人中,依杀生故有有断命果。依偷盗故有资生果。乃至依邪见故痴心增上,以是一切名习气果。依彼十种不善业道。有一切外物气势,所谓土地高下雀鼠雹棘尘土臭气多有蛇蝎,乃至如此一切苦界名增上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