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之光成为永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因公牺牲挽联怎么写范文图片 让精神之光成为永恒

让精神之光成为永恒

2023-12-25 13: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让精神之光成为永恒 党和军队追悼公祭制度溯源

王尔琢

黄公略

红军家属优待证

红军曾在通江王坪建立烈士墓碑,红军撤离后,群众主动将其埋于地下保护起来,待到解放后又重新矗立起来

◆中共七大代表合影

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落成狼牙山三烈士塔

◆马沈

2000多年前,《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2000多年后,毛主席在名篇《为人民服务》里说:“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可见,无论悠久的清明祭祀民俗,还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用一定仪式祭祀先人和英烈,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遗志,都是一个传统。

红军时代已成惯例

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最早的追悼会记载可追述到1928年8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从湘南桂东寨回师井冈山途中,行至江西思顺圩时,发现担任前卫的红28团2营营长袁崇全策动一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连叛逃,28团团长王尔琢带人追回这两个连,自己却被袁崇全双枪打中胸部,当场牺牲。王尔琢牺牲的第二天,红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与全体指战员为王尔琢召开追悼大会,会场摆着边区党、政机关和领导同志送的挽联,其中毛泽东亲自拟就、陈毅书写的挽联是:“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1931年9月,红三军军长黄公略率部开赴瑞金,途中遭敌机扫射,本已隐蔽好的黄公略,发现后面部队仍在行进,便不顾危险冲出去指挥部队隐蔽,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第二天下午,身为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毛泽东赶到兴国莲塘村,亲自主持追悼会,战士和百姓臂缠黑纱、胸戴白花,含悲默立,会场高挂毛泽东撰写的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实际上,土地革命期间,祭奠烈士大体成为制度,1929年,鄂西苏区颁布《优待红军家属及抚恤伤亡实施条例》,1930年闽西苏区颁布《优待红军士兵条例》,1931年9月鄂豫皖特区颁布《红军战士伤亡抚恤条例》。特别是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代表第一次大会通过《红军抚恤条例》,第九条第四款规定:“死亡烈士应选择最巩固最优美之地区,举行公葬,并建碑以资纪念。”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专门设立军委抚恤优待委员会(后称军委抚恤委员会总会),在江西中央苏区及军一级军事委员会中设立抚恤委员会,负责烈士褒扬及家属优待抚恤。

在艰苦条件下,苏维埃政府坚决贯彻相关规定,对红军建设起到重要作用。1933年,身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在江西调查时就指出,扩大红军工作之所以搞得好,“主要原因是优待红军家属、慰问红军工作历来不错”。

抗战中发扬传统

抗日战争前后,党和军队最著名的公祭活动当属刘志丹和四八烈士追悼大会。

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1936年东征抗日途中牺牲。1943年5月,党中央在延安举行刘志丹将军移陵公祭典礼,朱德、任弼时致辞,毛泽东、周恩来等为其题词,毛泽东题词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为“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公祭参加者达1.5万人,由延安卫戍司令王震担任大会指挥,延属分区专员曹力如司仪。静默的空气中,鸣枪志哀,乐声继起,军乐悲壮激昂,参加者全体向灵柩行三鞠躬礼,静默三分钟,献花圈、进酒、进嚼。仪式上发布的“刘志丹同志革命事略”,指出刘志丹作为陕甘宁边区缔造者,是西北人民的领袖,是党内布尔什维克的模范,“肉体虽逝,精神不死,共产主义的精神不死”!

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等人及刚刚获释的新四军军长叶挺乘飞机从重庆飞回延安,不料中途失事。13日,《解放日报》刊登遇难同志传略。15日14时,党中央在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党举行“四八”烈士公祭大会,推选毛泽东等15人为主席团成员,林伯渠主持悼念,在延安的中共干部和非党干部2000多人及烈士遗属参加悼念,表达对牺牲同志的沉痛哀悼之情,以此坚定理想信念、争取革命胜利。

纵观这一时期,作为“红色心脏”的延安不仅为张浩、左权、彭雪枫等壮烈牺牲的军队高级指挥员举行追悼大会,更有1944年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出席一位班长的追悼会。他叫张思德,执行烧炭任务中突遇窑洞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自己却被埋在里面,牺牲时年仅29岁,毛泽东亲自致辞并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这对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凝聚人心起到很好的作用。

令人感怀的是,中国共产党同样讲人情,讲孝道,当然,这是从更高的革命觉悟和阶级立场出发的。1944年2月15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去世,在毛泽东提议下,中共中央决定为普通但不平凡的母亲举行追悼大会。4月10日,党中央、陕甘宁边区及延安各界代表千余人在杨家岭大礼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边区秘书长谢觉哉代读祭文,由朱德同乡、延安大学校长吴玉章介绍钟太夫人生平,党中央及有关机关负责人撰送挽联,其中毛泽东撰写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英雄主义激励我们

整个抗战期间,各根据地相继发布《抗日军人优待条例》《抗日军人抚恤办法》等规定。在中央层面,1945年,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特别通过《关于死难烈士追悼大会的决议》:为了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沉重悼念,决定在6月17日举行“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

6月17日,七大代表与延安各界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举行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会场满布挽联、哀词和花圈,并有许多烈士遗像,毛泽东的挽联为“死难烈士万岁”,朱德的挽联为“浩气长存”,七大全体代表的挽联是“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你们的事业永远与人民同垂不朽;为胜利而来,为胜利而去,我们的任务是向胜利勇往直前。”台上花圈当中,屹立着巨大的中国革命死难烈士碑。

毛泽东在祭辞中说:“今天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延安人民的代表联合在这里开一个追悼大会,追悼几十年来中国革命队伍在各个战线上所牺牲的人。这些牺牲者,有几十万的共产党员、成百万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我们今天的公祭可以一直上溯到一八四一年以来的英雄们。建设一个光明的中国,是烈士们长期奋斗的目标,我们今天开追悼大会纪念他们,就是要为人民争取一个光明的中国。”为了落实七大精神,1946年3月19日,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在河北邯郸召开,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发出建立烈士陵园的号召。27日,大会公布了建立烈士陵园的提案,决定在邯郸建立烈士陵园,以“纪念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一二九师牺牲烈士”,这就是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建设的第一座大型烈士陵园。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进一步完善褒扬抚恤革命烈士的法规和规定。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2月11日,经政务院批准,《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正式公布。迄今,全国已经建立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碑、塔、亭等建筑物近万处,它们的意义就在于——

让先烈生命之火,走向永恒;让先烈精神之光,永放光芒!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