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典”带面 示范引领 梅州召开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建设现场会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川百镇试点怎么建设 以“典”带面 示范引领 梅州召开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建设现场会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以“典”带面 示范引领 梅州召开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建设现场会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4-06-30 13: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梅县区雁洋镇.jpg

梅县区雁洋镇累计投入10亿元打造“形”“神”兼备、“内”“外”并重的美丽圩镇。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典型镇村你追我赶、内外兼修,示范引领效应不断显现;会议开到镇村一线,强化部署,不断激发潜在动能……日前,梅州市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建设现场会在梅县区召开。

  将现场会开到镇村一级,在梅州早已有之。而专题聚焦“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建设,则属首次。这次现场会,既是比学赶超、以学促进的学习会,也是传导压力、强化示范的部署会。

  脚踏泥土,只为找准定位方向;披星戴月,只为寻求发展新路。

  跟谁学?学什么?如何学?调研组一路边走边看、边思边议,详细了解典型镇、村各项工作推进情况,进一步打开思路、取长补短。在打造典型镇村的过程中,梅州正全力加速“跑起来”,争取在“求实效、树形象、创经验”中取得新突破。

  深化认识

  在典型镇村建设上求实效

  雨后的雁洋镇阴那村,烟雾缭绕,茶叶飘香,游人如织。作为茶叶专业村,近年来,阴那村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华银茶叶和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村民发展茶叶种植。目前全村种植茶叶3850亩,辐射带动农户156户,茶叶年产量35吨以上,产值达6900多万元。

  “以前我们的村民都是自己种茶制茶,现在统一标准,打造品牌,售价比之前高,村民的钱包也更鼓了。”调研组一边听着阴那村党支部书记温国庆介绍,一边参观该村现代制茶机器与村史馆,为小村巨变啧啧称赞。

  以典型镇、典型村建设示范引领,是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整体思路。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梅州共有2个县(区)、9个镇、50个村入选。

  如何干出典型的样子?此次现场会将落脚点放在深化认识上。

  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动。“首先要明确,典型县、典型镇、典型村一定代表广东最高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全国县镇村的最高标准。”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在现场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没有这个标准,后面的工作措施就会跟不上,就会各行其是,自搞一套,就是陷入自我满足的状态。

  “牵牛要牵牛鼻子”。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主要矛盾解决不好,其他矛盾也就无法根本解决。具体到典型镇、典型村建设中,当务之急是提升经济“造血”功能。

  实践证明,镇村只有把产业放在第一位,才能不断夯实自身发展根基,激发内生动力。聚焦用力,精准施策,典型镇、典型村必须结合基础和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雁洋镇,华发(梅州)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据梅州华发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总经理钟畅迁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4.6亿元,占地面积约324亩,采用全球领先的无土栽培技术和智能生产设施设备,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对作物生长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以种植优质樱桃、番茄、水稻等作物为主。

  项目于2023年10月达成合作意向,以一周敲定选址、两周签约进场、三周启动土地平整并全面开工的进度,不断刷新“梅县速度”,展现“头号力度”。项目计划于今年6月建成投产,建成后将产出3000多吨农产品,年产值将达到6000多万元。

  一路观摩带来满满的收获,深深的启发。蕉岭县新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涂伟文介绍,同为典型镇,新铺镇计划成功申报一个以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蕉岭县“国家级辣椒产业示范区”,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工作,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打造客家特色美丽圩镇。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在这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典型镇村只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一步一耕耘,才能有所成就。

  明确标准

  在典型镇村建设上树形象

  典型镇村要如何打造?放眼全省,并无明确答案。梅州深知,对标先进“坐不住”、突围突破“等不起”、赶超跨越“慢不得”。

  在此次现场会上,梅州公布了2024年典型镇、典型村建设主要目标任务,设定10条量化考核。梅州先试先行,给典型镇村制定“施工图”,目的是争先机、创新局。

  细看典型镇、典型村建设的10条量化目标可以发现,梅州典型镇、典型村建设的导向,是既要“价值”,也要“颜值”。

  在“价值”创造方面,梅州明确典型镇要发展镇域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排名有进位;典型村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同时要培育“四上”企业、选好用好“产业村长”。

  在“颜值”提升方面,梅州明确典型镇村要抓好“三清三拆三整治”、美丽圩镇、农房风貌管控、绿美村庄等建设,努力在典型镇村建设上树形象。

  在兴宁市叶塘镇,当地集中精力,全面加快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如今,1.4公里的圩镇入口通道已完成护栏、人行步道和绿化等基础项目;长2公里的美丽示范主街“彭陂红绿灯—兴叶路—东环路”已经启动施工;兴业新苑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前期已建设完毕,东环路沿线房屋示范样板已完成;美丽圩镇客厅已完成80%建设进度;富业兴苑侧新建农贸市场即将投入使用……

  “没想到大变样了,干净整洁,畅通有序,美化绿化亮化做得很好。”“圩镇环境卫生好多了,街道上占道经营乱摆卖的少了。”……叶塘镇当地群众和返乡人员切身感受到了“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新变化。

  距离叶塘镇80多公里的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一场村庄“变美”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当地大力推动农村农房风貌品质提升,组织开展农房微改造摸底调查,逐栋摸清辖区范围内农房微改造需求存量,结合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优先开展“四沿”重点区域的农房风貌改造。

  目前,湖中村完成存量农房微改造27户、村庄绿化1000平方米、建成1个乡村小公园、建成公厕1间,拆除废弃猪舍、鸡舍、厕所和老旧房屋建筑16处,扩建桥梁2座,村道拓宽7.6公里,建立道路护栏6.2公里。

  从典型镇到典型村,旧貌换新颜随处可见。“典型镇村的打造说到底还是为了让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梅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圩镇等措施,不仅要引导镇村干部干出典型镇村的形象,让群众对“百千万工程”可感可及,同时还要让美丽创造出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百千万工程”出形象,不久前,梅州出台了推进“百千万工程”重点区域建设攻坚行动方案,提出要以典型镇、典型村等为重点,全面实施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努力答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

  加力提速

  在典型镇村建设上创经验

  改革创新不是新鲜词,在梅州,每逢召开大会,“改革创新”总会出现在各项报告之中。此次现场会,“改革创新”毫无悬念再次被提及。

  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近年来,梅州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改革之船在改革大潮中破浪前行,赋能“百千万工程”。

  土地碎片化是梅州发展的一大痛点。在蕉岭县新铺镇同福村,当地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由村党委作为“中间人”“担保人”,向17个村民小组492户发起动员,鼓励农户将土地“交”给村集体,引进蕉岭县勤佳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盘活撂荒地。

  通过发展“粮菜轮作”种植模式,不仅让同福村土地租金收益达到600元/亩,还为村民创造了120余个就业机会,实现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出租土地得租金、基地打工得薪金的模式让村民实现了“一地生多金”。

  当前,蕉岭县新铺镇的成功经验已在梅州开枝散叶。在五华县安流镇、梅县区松口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正在火热实践。

  与此同时,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的思想破冰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梅州乡村的发展。“以前是不会干、干不动,现在是学着干、加油干。”梅江区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股股长肖志刚介绍起了农村干部的一大变化。

  2023年,梅江区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区8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平均年收入达到40万元,同比增加7万元,增幅21.2%。

  梅江区是如何做到的?改革创新是把金钥匙。当地在全市率先出台政策,建立起了村干部报酬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挂钩制度,充分调动村“两委”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一批曾经的“弱村”崛起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强村”。

  以梅江区长沙镇小密村为例,2022年时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仅为11万元,在村干部等“头雁”的带领下,该村通过发展水产产业、光伏发电,并引进企业打造集户外拓展、研学、康养旅游等为一体的城郊综合性培训基地,实现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2万元。

  从全市来看,小密村不过是普通的一员,但其成长之路却充分彰显出改革创新所带来的张力。

  “改革是所有人的事,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所有人都要为改革探路,为改革担一点风险,只要老百姓的日子能过得更好。”在现场会上,马正勇强调,要突出改革创新,发扬基层改革首创精神,敢于担当负责,重点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等方面多出点子、多谋实招,通过思想破冰、改革破题推动发展破局。

  诚然,当前梅州需要突破的“关卡”不少,期待典型镇村能大胆闯、大胆试,敢入“无人区”,为梅州实施“百千万工程”探索出更多有用经验。

  ■相关

  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

  典型镇

  ●发展镇域经济,净增“四上”企业2家以上,经济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排名有进位。

  ●选好用好“产业村长”,“产业村长”选聘要达到行政村数量的15%以上;引导有条件的村选聘农村职业经理人。

  ●持续推进“三大革命”,具有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收集率、处理率达100%,圩镇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辖区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以上;公厕要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

  ●抓好“三清三拆三整治”及“六乱”治理,年内要全面完成治理任务,圩镇“三线”整治率达100%,无占道经营、乱摆卖等现象。

  ●完善基础设施,圩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以上,水质达标率达到93%以上;圩镇全部公路路面硬底化,示范主街和1段主干道实现“白改黑”;道路交通照明设施、安全和服务设施完善。

  ●提升公共服务,6月底前建成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或设有助餐配送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设综合、跨部门、标准统一和资源共享的镇域治理或数字乡村信息平台并纳入“粤治慧”省域治理数字化总平台。

  ●建设美丽圩镇,全面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任务和圩镇建成区内农房风貌品质提升;4月底前圩镇完成新增种植树木2000株以上;圩镇具备庭院条件的农户,完成市级“美丽庭院”打造率达30%以上。

  ●落实新建农房审批核准机制,新建农房必须做到带图审批和按图验收并符合市有关指引要求,必须严格保护耕地,实现新建农房“零违建”。

  ●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

  ●搞好基层治理,无信访村(社区)创建率达到80%以上。

  典型村

  ●培育“四上”企业,年内新培育“四上”企业1家以上。

  ●选好用好“产业村长”,选聘“产业村长”1名以上,鼓励“产业村长”发展加工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引导有条件的村选聘农村职业经理人。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抓好“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面完成整治任务;“三线”整治30%以上,达到横平竖直、安全有序。

  ●抓好农房风貌管控,存量农房风貌提升达到30%以上,重点区域、主要路段沿线可视范围要全面完成整治;新建农房必须做到带图审批和按图验收并符合市有关指引要求,必须严格保护耕地,实现新建农房“零违建”。

  ●建设绿美村庄,3月底前完成植树1000株以上,年底前植树总数达到户籍人口每人1株树的目标;村内具备庭院条件的农户,完成市级“美丽庭院”打造率达30%以上。

  ●持续推进“三大革命”,辖区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以上;公厕管护做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生活垃圾收集率、处理率达100%,引导垃圾分类处理。

  ●保障集中供水,自来水普及率99.4%以上。

  ●提升乡村道路,完成主干道“单改双”,建成1条以上美丽农村路,其中有1段“白改黑”示范路段。

  ●搞好基层治理,建成“无信访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