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震这么多,在成都生活安全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川宜宾地震了吗今天新闻视频下载 四川省地震这么多,在成都生活安全吗?

四川省地震这么多,在成都生活安全吗?

2023-04-09 05: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The natural disaster will come when people forget about the last one.

自然灾害总在人们忘记上一场的时候来临。

-Torahiko Terada(寺田寅彦)

注:Torahiko Terada(寺田寅彦)是地震学大家 Keiiti Aki (安艺敬一)的师爷,同时,也是夏目漱石名著《三四郎》的主人公原型。

作为一个经历过汶川地震的四川人,个人的观点为:若生活在成都平原地区,居住的房屋严格按照当地的防震等级来修建,问题是不大的,最多感受一下地震波。理由如下:

1)在空间上,大地震一般都是由已存在的断裂发生再次破裂而致,如汶川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因此,若成都平原内部没有大型断裂,就难以发生大地震,至多是由于周边地区(如川西高原)地震而感受到地震波的扰动。如下图所示,成都平原内部确实不存在大型断裂,只是在其东边存在一条长约200公里的龙泉山断裂(北起中江 , 依次通过金堂、青白江、简阳、龙泉、 双流、 仁寿、井研,南至乐山市新桥镇附近),下面重点分析一下龙泉山断裂。

成都平原周边断裂分布(Wang and Lin,2017,JGR)

龙泉山断裂是一条弱震相对集中的地震带。据历史记载,1531~1957年间曾发生过有感地震17次(见下表)。1958年地震台站建立以后至2005年,龙泉山断裂发生2级以上地震66次,其中5级以上1次,4~4.9级6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020年2月3日)在龙泉山断裂发生了5.1级青白江地震。这是自1958年有仪器记录以来的第二次5级以上地震,上一次为1967年1月24日仁寿5.5级地震。因此,就近500年的记录来看,龙泉山断裂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的强震,地震活动性较弱,但在断裂附近生活的人们应避开断裂修建房屋,同时增强防震意识。

近500年来龙泉山断裂地震记录(徐水森等,2006)龙泉山断裂区域位置(李康等,2013)

2)在时间上,板内地震的“复发周期”一般在数百年至数千年,(严格而言,地震发生无准确的周期,这里“周期”指大致每隔多少年就发生一次大地震,这主要与该区域能量积累速率,断层强度等有关),而人类生活的时间尺度最多为百年,因此仅从我们数十年的观测来得出结论都是片面的。

我们不能因为汶川地震之后,四川相继发生了多个强震(2013年Mw6.6芦山地震,2014年Mw6.1康定地震与2017年Mw6.5九寨沟地震)就认为这些地区未来大地震危险性较高。相反,发生多个大地震后这些地区未来强震危险性是降低的,因为其释放了积累的能量。我们应重点关注那些历史上曾发生过大地震,而近百年来未发生大地震的区域。比如,川西高原的道孚、石棉、西昌等地区,这些区域处于大型断裂的地震空区(鲜水河断裂、安宁河断裂)。在这些区域的建筑应避开活动断裂、易滑坡的区域且严格按照抗震设防等级来修建,把房子修的牢固一点。目前,科学界对于大地震可能发生的位置与最大震级能有一个较好的估计,但对于确切的发生时间(精确到数月尺度),还无能为力。

据个人了解,汶川地震之后,很多北方家长认为四川地震太多了,进而影响到了高考志愿填报,这真的没有必要。建设房屋时避开断裂,且严格按照当地的防震要求进行修建,地震对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就能大大降低。

总之,成都平原较安全(但会感受到地震波),川西高原某些地区确实比较危险。

红色是近百年来地震仪器记录到的地震,蓝色是近3000年来历史记载的地震(Liu and Stein, 2016)

最后题外话:目前人类关于地震研究也就百年的时间尺度,对其认识仍十分有限。因此,希望公众不要一发生大地震就开始谩骂地震研究者,这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数据积累(如地震波形、大地测量、重力、地电、地磁、水文、地质构造等等)与理论突破。这些都需要时间,同时也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的投入。地球内部太复杂,入地难度远大于上天,如目前我们可以发射航天器探测火星,但“打井”最深也就约12公里。

延伸阅读:

1)关于地震形成机制:

2)关于地震预测与地震预警:

科普书籍推荐

对地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陈运泰院士科普著作,《地震浅说》,我的感受是此书兼具科普性与专业性。

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刘嘉麒先生在序中评价:由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院士撰写的《地震浅说》,以其高瞻远瞩的视野,博大精深的学识,简洁明了的语调,精彩细腻的画面,深入浅出的论述,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震的来龙去脉。全书通过50个专题,把地震这个神奇的自然现象,有声有色地回归到地球系统之中,又从整个地球系统的有机联系演绎地震的发生、发展,既揭示了地震的形成机理,又展现了它的行为特征,为监测预报地震提供了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为防灾减灾指明了方向和措施,是了解地震、研究地震和防范地震的百科全书,也是探究地球动力学、地球系统学的经典之作。(中国地震局系列地震科普图书精品创作工程之一 《地震浅说》出版发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