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千年古城故事多(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商丘地形地貌 【文化商丘】千年古城故事多(二)

【文化商丘】千年古城故事多(二)

2024-02-05 05: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明归德府城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其外城郭为圆形,内城,也就是砖城呈方形,外圆内方,形似古铜钱。商丘古城的这种奇特造型寓意深刻。一方面是表示天圆地方,代表阴阳和气;另一方面是寓意“金戈之象”。古人认为“金戈之象”预示着招财进宝。也就是说,归德府城是一座福城,建城之处,希望归德府城能做到与天地自然和谐,在此居住的人们财源旺盛,幸福美满。

古城是生命对历史的总结

很多人去过北京故宫,听说过有关紫禁城修建的故事,了解过其中的一些文化内涵、文化寓意。同为古城,商丘归德府城同样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内涵。

商丘古城的建造不仅仅是一项土木工程,它是事关一方平安和繁荣的大工程,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商丘古城天圆地方的规划格局,不仅与古城所处环境的地形地貌有关,更与古城设计建造者所追求的独特意境相关。其规划设计完全遵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五行八卦”“天人合一”等观念,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

先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说,商丘古城天圆地方的经典规划格局,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上千年来的经验总结,是对所处环境地形地貌的精确把握。商丘古城之所以会修成如今这样,是古人为了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更好地生存、繁衍。

商丘古城筑城时选址于黄河与济水之间,历史屡遭水患,损失惨重。有统计资料显示,解放前的三千多年间,黄河下游发生的漫、溢、决口和改道有一千五百余次。其中在16 世纪,平均四五年就要发生一次。

可以说,在历史进程中,古人以生命和财产为代价换来了一系列应对灾害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告诫建城者,为了城池的长久存在,必须考虑黄河定期或不定期的漫、溢、决口和改道的情况。

事实上,商丘古城的设计建造者仅对于城郭的选址与建造问题就反复论证,并不懈地实践了五十多年。直至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 年),在城墙外约五百多米的圆周上筑起的城郭才最终完成,商丘古城天圆地方的经典规划格局才最终定格。也正因为如此,古城才得以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传承至今。

同时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很多人知道古城是龟背形,却理解错了这种龟背形的含义。古城的龟背形,是指全城的地势呈龟背形,中间高,四周低,略微向南倾斜。这种龟背形,是古城排水系统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全城废水通过水门排进护城河内。

古城是堪舆学的实体再现

《商丘县志》载,崇祯十二年,“因堤筑城,以砖砌之。外圆内方,堪舆家所谓钱形,金戈之象也”。所以说,古城的修建,是非常遵循古代堪舆学理论的。

传统风水理论认为,城市道路的规划有四忌,即忌折曲、忌斜射、忌四正、忌裸行。忌折曲,是指两个干道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忌折曲线形。忌折曲,是因为折曲处必出现反弓,而反弓处会损害临近街坊地段的风水。忌斜射,是指城市中心道路网的规划设计中,忌讳单点发散,否则将成为歪门邪道,这是风水大忌。忌四正,是指城市的规划布局不宜完全方方正正,即正子午(南北)与正卯酉(东西)两个方向。传统风水学理论认为正子午是天帝所在,不宜人居。忌裸行,是指城市道路不能无“衣”裸行,道路两侧应有护路的植物,而河渠也不能无岸无堤。

一般而言,中国南方以通风为主,选址布局多选南偏东15°以内;北方以采光、取暖为主,选址布局多选南偏西 15°以内。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陈道山先生提出,商丘古城内城采用南偏西15°的朝向,采取传统的棋盘式路网格局,既破了道路“四正”之忌,又有利于城内建筑的采光与取暖,同时也将城内地块分成了许多非常整齐的方块,完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商丘是火的发源地,又是“大火星”的分野地(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故古城主火。从八卦说,南门又主火,火势太盛;囿于水火相克相济,为保持水火的平衡,就需要加强水的力量,于是古城建造者在结合实用需要,在南城门左右两侧各加设一个水门,加上城北门为水,如此便水火调和了,这便是采用“三水济火”的方法来实现古城的平衡与和谐。

有专家学者提出,商丘古城为方城,四周城墙均为砖砌,置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楼,四个城门外分别构筑有半圆形瓮城。四座瓮城置有四个扭头门,东瓮城门南扭,南瓮城门东扭,西瓮城门北扭,北瓮城门西扭,形成南东、西北瓮城分别两门相间,城门“四门八开”的八卦构图格局。

建城时,为防金、木相克,根据“五行相克”理论,建造者使城的东门、西门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有意识的相错,使其在布置街道时出现了与南北主轴线相交的两个隅首,实现了阴阳结合。古城从城廓、城墙的阴阳交合,到城门、瓮城门的四门八开,再到街道、隅首的设置,无一处不运用八卦的原理,使其处处显现了有源有流、层层阴阳相合、五行相生的八卦构图。所以,古城也被称为八卦城。

古城数字内涵丰富

古城内街道规划格局有如棋盘状,共九十三条街道,为数字“三”与“九”的结合。“三”和“九”这两个数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意义重大,文化象征内容丰富,不仅代表多数,且还有深刻的含义。

很多人听说过这么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已经说明了数字“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孔子曰“一贯三为王”,也就是说能够融会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人可称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三,天、地、人之道也。”《黄帝内经·三部九候论》中说:“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我国传统建筑中,“三”更反映了圆融和谐的哲学思辨和审美观念。

“三”的三倍为“九”。在古时,“九”被视为最大,为奇数之首,在风水学上被认为是“极阳”,内用“三”“九”为“阴中之阳”,即达到阴阳合一。八卦易理中,一、三、五、七、九表示天数,为阳;二、四、六、八、十表示地数,为阴。天数五、地数五,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相生相胜成万物。古城天圆地方的经典规划格局中以“三”“九”为象征的表现手法也尤为明显。

依照明代的丈量标准计算,归德府城内城墙周长为七里二分五厘,计一千三百四丈二尺五寸,显然此数是取之洛书中的北、东、东南、西南、中天地之生数,即一、三、四、二、五;外城郭十八里,乃是“9+9=9”之寓意,其实质还是追求阴阳相合、天人合一的意境,以求城池万年永固。古城内街道以连接南北城楼的大街为主轴线,横街为九条,纵街为六条,此乃取天数九、地数六,意蕴天地相得结合,大吉大利,大业生定。城内纵横九十三条街道所构成的框架,也与河图相吻合,谓之阴阳相和。同时,街道纵横交错,气脉相通,以图揽尽瑞气,生机勃勃,长治久安。

采访对象:刘昭允

记者 贾若晨

来源:商丘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