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方法的演变之唐代烹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朝煮茶的步骤 饮茶方法的演变之唐代烹茶

饮茶方法的演变之唐代烹茶

2024-06-26 03: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国饮茶方法先后经过烹茶、点茶、泡茶以及当代饮法等几个阶段。

  唐代,饮茶渐渐在百姓中流传开来,尤其在中唐之后,饮茶风俗日盛,成为国饮。唐代饮茶以烹煎为主,将茶饼碾碎成末再饮。这种方式一直延续至宋代,宋人点茶技艺更加高超。元末明初,饼茶生产渐趋衰退,散茶开始被人们接受,用沸水冲泡散茶的饮茶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饮茶方法的演变之唐代烹茶

  唐朝以前,我国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饮茶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采茶和制茶经验,同时人们在长期的饮茶过程中已经对茶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逐渐喜爱上了这种饮料。随着唐王朝的统一,南北方以及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交通逐渐发达,为茶叶的运输提供了条件。而唐代经济的繁荣,为人们饮茶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除此之外,陆羽《茶经》的问世,也极大的推动了茶叶生产和茶学的发展。唐朝茶的发展是以茶为药开始,以茶为羹再到茶之品饮的演变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里程碑就是《茶经》。

  唐人饮茶讲究鉴茗、品水、观火、辩器。在饮茶方式上,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

  饮茶方法的演变之唐代烹茶

  

煎茶法

  唐中期盛行煎茶。陆羽在《茶经》中力倡煎饮法,并对煎茶方法做了详细的叙述。唐代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煎茶法用的是饼茶。饼茶须经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先将茶饼复烘干燥,谓之“炙茶”。炙烤茶饼要靠近火烤,同时不断翻动,等到茶叶被烤出像蛤蟆背一样的疙瘩时,离火五寸继续烤。如果卷曲的茶饼又伸展开来,则按开始烤茶的方法再烤。待到茶饼变软或透发出香气时趁热放在纸袋子里,以免茶叶的香气散失。等到茶叶冷了,再取出打碎,碾成粉末状。好的茶末像细米粒,不好的像菱角。碾成的茶末还要经过箩的细筛,筛下的茶即成待烹的茶末,存放在茶盒里备用。

  煮茶分为三个阶段,即“三沸”。当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声时,是第一沸。这时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盐调味,尝尝水味,不要因为味淡而多加盐。当锅边缘连珠般的水泡向上冒时,是第二沸。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在水中搅动形成水涡,使水沸度均匀,用量茶小勺量取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再加搅动。过一会儿,水面波浪翻腾着,溅出许多沫子时,也就是第三沸了。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去,使开水停沸,生成茶沫。此时,要把茶沫上形似黑云母的一层水膜去掉,因为它的味道不正。而“三沸”之后,不宜接着煮,因为水已煮老,不能再饮用。煮茶的水不能多加,否则味道就淡薄了。

  饮茶方法的演变之唐代烹茶

  另外,烤茶和烧水用的燃料用炭最好,其次是火力猛的木柴,如桑、槐、桐、栎等类的木柴。不能用带有异味或含有油脂的木柴。水的选择以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河的水,井水再次之。

  然后开始酌茶,即用瓢向茶盏分茶,其基本要领是使各碗沫饽均匀。沫饽为茶叶中的精华,悬浮在茶汤上俗称为茶沫,薄的叫沫,厚的叫饽。从锅中舀出的第一碗茶汤叫隽永,隽味永长的意思,也指最好的东西。舀出放在熟盂里面,以备止沸和育华的时候用。想要喝到鲜香、味浓的茶,除隽永外,一锅煮出的头三碗最好,较次一等的最多煮到第五碗。煮茶是应该按照人数多少选择水量,到十人应该煮两炉。

  饮茶方法的演变之唐代烹茶

  

庵(yan)茶法

  将茶叶先碨碎,再煎熬、烤干、舂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后饮用的,称为庵茶。“庵”字原意为半卧半起的疾病,在此用来称庵茶,是夹生茶的意思。在唐代庵茶法不紧在民间流传,在宫廷中也用此法饮茶。

  饮茶方法的演变之唐代烹茶

  

煮茶法

  煮茶法在唐代以前就盛行,即把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物与茶放在一起充分煮沸,或者使汤更加沸腾以求汤滑,或者煮去茶沫。这种方法在唐代已经过时,现代民间喜爱的打油茶、擂茶等,则为煮茶遗风。

  饮茶方法的演变之唐代烹茶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到唐代中期饮茶已经蔚然成风。陆羽写出了《茶经》,创制二十四器,还将饮茶分为赏茶、鉴水、列具、烹煮、品饮等若干环节,每个环节都使人感受到在饮茶过程中置身于美的境界之中。这就把茶饮的方法程序化,并辅以美学思想,从而形成优美的意境和韵律,将饮茶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所以说,唐代饮茶开启了品饮艺术的先河,使饮茶成为精神生活的享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