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硕为美,才是唐代女性的审美观:唐朝前后期女性审美习俗的演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代女人服饰 以硕为美,才是唐代女性的审美观:唐朝前后期女性审美习俗的演变

以硕为美,才是唐代女性的审美观:唐朝前后期女性审美习俗的演变

2024-06-17 18: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由于李唐王室拥有部分胡人血统,唐朝的都城也是定都于胡风盛行的关中,统治者又不断的倡导胡人的审美习俗,因此以壮硕为美的胡风渐成女性审美观的主流。唐高祖之母独孤氏、太宗之母为窦氏皆是鲜卑人,鲜卑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善于骑马、射箭,他们的女性也从事生产劳动,骑马涉猎的生活需要强健的体魄;再加上他们希望牲畜肥壮,故以肥大为美。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对女子的禁锢和约束也比较少,特别是贵族女性外出活动较多,常参加骑射一类的活动,因而体质健壮,身姿英挺。自古以来,统治阶级的审美嗜好很容易为全社会所认同,再加上唐朝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社会产品极大富足,所以体态丰腴的女性居多。

唐初女性体态由尚纤瘦转而为尚丰腴,这种审美观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是时代风貌的一种透射。

盛唐:肤润玉肌丰

先秦时期北方汉族更喜欢女性以壮硕为美,是因为北方人重视实用,希望男女都有壮硕、高健的体魄,有能力去从事各种生产。特别是女子长得壮硕、高挑,更有益于生育,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在这种思想下,《唐风》才会用“彼其之子,硕大无朋”去赞美女性。

经过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大唐迎来了她的高光时刻”开元盛世“。此时的大唐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整个社会表现出了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

审美情趣最能体现一个时代文化的精神特征。丰腴富丽、雍容华贵的女性审美观,最符合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自然也就成为这一时期女性所极力追求的时尚。

杜甫曾在长安郊外遇到过杨贵妃出巡,因而写下了《丽人行》,对所见的杨贵妃姐妹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杜先生说杨贵妃”艳丽丰满、肥瘦适度“,身材匀称、不胖不瘦。唐代的“身材匀称”并不是肥胖,而是壮硕。

对杨贵妃描写着墨最多的是白居易。《长恨歌》形容杨贵妃的皮肤用了“温泉水滑洗凝脂”七个字,透过“丰艳”、“凝脂”这些词,我们仿佛看到杨贵妃丰腴的影子。《杨太真外传》记载:“贵妃有姊三人,皆丰硕修整,工于谑浪,巧会旨趣。”可见不仅杨贵妃体态丰硕,她的三个姐姐也都是“丰硕修整”的美人。

丰满和圆脸是盛唐美人的标志,“肌丰体肥”符合盛唐人的审美时尚,将那个时期的审美情趣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晚唐:腰细偏能舞柘枝

审美文化终究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制约。安史之乱爆发后,国仇家难使汉族文人对胡风逐渐持批判态度,当时的人们对胡人胡风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安禄山这个胡人发动的安史之乱历经8年之久,使唐朝由盛转衰,唐朝为尽快平定安史之乱,不得不借用回纥、吐蕃等胡人的力量,但这些胡人趁机夺取河西、陇右之地,使唐政府失去广大的西域。

中唐以后,众多文人把唐王室重用胡人和倡导胡风当作动乱主要根源之一,要求尊王攘夷。具体到审美上,要求恢复华夏正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纤瘦轻盈又逐渐取代了丰肥秾丽,成为流行时尚。

中唐女性体态以‘纤瘦“呈现出了这一特定时期的特点。但是这种纤瘦不同于六朝的纤瘦羸弱,而是瘦劲轻盈,是”缥缈兮翔风,婉转兮游龙将腾跃之激电,赴迅疾之惊雷。“

中唐女性喜爱跳一种名为”柘枝舞“的健舞,这种舞蹈动作矫捷,节奏明快,对体力要求很高,非瘦劲轻盈者很难完成。白居易有位心爱的舞妓名叫小蛮,尤其擅长”柘枝舞“,白居易为她写下”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诗句,可见”腰身如柳枝”的纤瘦女性在中唐极受欢迎。

中唐女性以纤瘦轻盈为美,也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有关。开元盛世时,“小邑犹藏万家室”;而中唐社会动荡不安,藩镇割据,外族入侵,战乱频仍。为了躲避兵灾,人们经常迁徙逃难,这就要求逃难者必须在衣食无着的情况下,还能动作敏捷,行动迅速,这显然是胖子很难完成的任务。

中唐时期兵役繁重,许多男子被征召服役,大量而繁重的生产劳动落在女性肩膀上,也造成了女性纤瘦体态。这些现实促进了纤瘦轻盈的女性审美观的形成,而这种审美观反过来又促使女性刻意追求这种美。

为什么唐朝女性给人的印象是胖子

如上文所说,初盛唐时期,政治稳定,物质丰富,国力强盛,唐朝统治者又大力提倡胡风,使得大批妇女走出闺房,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从前女性不曾参与的体育运动。基于对传统生殖崇拜的影响,胡风审美观认为身体高壮的女子生育能力强,使这种审美倾向逐渐蔓延开来,促进了贵族女性以壮硕而非肥胖为美习俗的形成。

唐代女性是以胖为美的观点,大多是唐代绘画等艺术品给人的错觉。唐代流传至今的许多艺术品上的女性形象,除了壮硕外,看上去也给人带来一些肥胖的错觉。这是因为唐代绘画和陶俑,绝大多数以北方中年贵族女性作为模特的。

这些北方中年贵族女性,大多是圆脸或方脸,这种脸型能给人带来稍胖的感觉。如果对比唐代江南地区女性的绘画,可以发现,南方地区的女性身段要苗条优美得多。有人问过唐仕女画代表人物周昉,为何所画仕女纤痩者很少时,周昉回答说“关中妇人纤弱者为少”,这也证明了当时长安宫廷画师们创作时,多是以北方的贵族妇女而非南方女性作为模特的。

唐代女性独特服饰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胖“的错觉。唐代妇女的长裙高束至腰带于腋下,遮掩了女子的细腰与身材曲线,使女性显得肥胖。特别是那些唐三彩仕女俑,都是穿着遮腰肥大的服装,加上冥器本身有艺术夸张,有意把唐三彩女性塑造得偏胖,以体现墓主人生活的富足。

唐代女性普遍的审美特征

不管是初唐、中唐还是晚唐,有些审美特征还是固定的、通用的。如果你想在唐朝当一名永久的美女,还是有办法的。

唐代女性以盘发为主,手法花样繁多。从发型的结构上来讲,有发作环形中空的发鬟;髻是实心,鬟是空心的发髻;配合发鬟、发髻存在,有直、圆、薄、厚等形状的发鬓等等。发鬟从造型上讲,有高鬟、圆鬟、低鬟、双鬟、同心鬟、垂鬟;发髻有高髻、低髻、凤髻、螺髻、侧髻、囚髻、反绾髻、椎髻等等。

发鬟适用于青少年女性,发髻适用于年长女性;双鬟双髻适用于少女。根据妆容特点,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发髻:有以双鬓抱面,发顶髻如椎形的朝天髻;有将鲜花插在发髻上作装饰的花髻;有以珠宝、金银钗等为装饰的宝髻;还有类似鸟在飞翔的飞髻、以蓬松发髻遮盖前额的拔丛髻等等,数不胜数。

唐代女性喜欢在前额眉间贴花钿(也叫贴花子),图案多为花、叶、鸟、虫等,色彩鲜艳,以梅花形最为多见。面部涂胭脂,以红色、黄色为主,色彩浓艳或淡雅,面颊点面靥。眉毛流行将眉毛剃掉,在原眉上方画短而粗的卧蚕眉,呈倒八字形,刻画在丰满的面颊上,再梳上高耸蓬松的夸张发型,别具一格。再配上红红的脸颊,妆面具有很强的程式性和装饰性。

唐代女性上身喜欢着袄衫,下身穿长裙,面料以纱为主,具有轻、薄、透三大特点。她们流行带刺绣的服装,喜欢鲜艳的长裙、红裙,爱在肩背上披着类似丝巾的薄纱,或者直接女扮男装,穿着男子装束,像男人一样狩猎春游。

唐朝崇尚的“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绝不单纯指女性体态上的肥瘦、穿着上的遮露与否。这种审美取向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唐人喜爱的牡丹是高贵丰满的;唐人塑造的骏马形象也都是骠满臀圆的;唐代影响最大的颜体书法更是肥硕、庄严而浑厚的。

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就会发现,唐都长安城是世界最大的,马路是最宽阔的,宫殿是最高大宏伟的。这一切体现了一个民族进入高度成熟、处于生命力最旺盛阶段洋溢出的蓬勃朝气和高度自信。唐人崇尚并醉心的这种气魄、力量和张扬的美,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热烈放姿、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