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居·九舍:重返记忆里的古镇生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哪里的民宿最美 饮居·九舍:重返记忆里的古镇生活

饮居·九舍:重返记忆里的古镇生活

2024-07-07 17: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最美民宿颁奖开幕视频

戚山山

STUDIO QI 建筑事务所 / 创始人

中国美术学院 /建筑学毕业设计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 /建筑学硕士 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唯一派送研究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建筑学一等荣誉学士,Summa Cum Laude, Phi Beta Kappa, “百年学者”终身荣誉

国际新锐建筑师,艺术家

文|整理自UED杂志104期《西塘古镇基因的集合转译》、《对谈:民宿的脉络与核心》

作者|戚山山

地域文化的反馈

九舍 ……没有直接的古镇影子,但到处都是古镇的记忆和体验。

九舍选址西塘古镇,是为了可以回归儿时邻里间最为亲切的空间尺度。西塘,古时候人们称它为斜塘,它既有丰富的江南文化底蕴,也具有人间烟火和家园式的停留。这里是吴冠中笔下最为动人的小桥、流水、人家三维立体的江南图景。

正如同吴贯中画里并非关注那些建筑元素的表象堆叠,九舍的设计中,同样也超出了对于表面建筑符号的依赖,注入更多的是对城市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理解,延续和提炼了江南独有的古镇基因。

九舍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建筑群,是城市设计的微缩。它延续了西塘古镇的历史脉络,带人们重温儿时记忆中的群居生活。人们在其中拥有街巷邻里间亲切的空间尺度,共享由空间语言营造的社会性。

△延续和提炼江南独有的古镇基因

正如山山所主张的:“ 建筑是一个温柔的力量 —— 它不是关于如何把一个想法强置于一个社会,而是怎样跟社会产生微妙的,或是说恰到好处的互动关系,这种 ‘刚刚好’ 的状态就是一种更高级的力量。”

古镇基因的集合转译

通过形式的集合转译,抽象再现原始聚落的形态,让人穿梭于其中,既能品味似曾相识的感觉,更能体验到一种新生。

在古镇中营造建筑,并尝试挖掘和延续原有精髓,手法不应流于表象形式或元素(这是时下国内各地古镇改造常用的简单方式,即把“文化”与“文化符号”混淆)。这些现成的符号不足以立为古镇的“基因”,古镇脉络的空间逻辑才是最为根源的遗传因子,并可被重新梳理和推敲提炼。古镇肌理中的“桥、弄、廊、庭、室、厅、水、岸”等空间逻辑不是被具象地借放至建筑中,而是通过形式的集合转译,构成了丰富的体验空间。

因由古镇有机堆叠的建筑形体的微缩,九舍提取数个房间模数的体块,将其沿基地边界动态摆放,体块间前后留缝,所构成的正负空间是房间和院落的原型。体块上、下、左、右产生错动,又形成阴处、阳台、巷和廊。用镶嵌在庭院中的“桥”斜跨体块,越级而上,成为交通分流的枢纽。因桥洞架起的一层院落,与休、居区环环相扣,形成“桥(小桥)、庭院(流水)、建筑(人家)”别有的水岸互峙的立体空间关系。

△坐落于河岸“桥”旁的客房

九舍的基地是和古镇建筑群相依共生,并身处新老区边界夹缝中,原始建筑恰好被“粘连”在了这片“生长”的建筑群的末端。这使得这座因由规划而生的建筑被赋予了其他新区建筑不具备的性质——它拥有古镇衍生出的“旧”,也具备营造未来的“新”,其被赋予用谨慎的设计语言提升西塘建筑群空间品质的责任,由因其所处的特殊聚落粘连位置,又成为老区向新区输送水巷肌理的脐带。

建筑事件性

援引伯纳德·屈米在《建筑:概念与记号》中对于建筑空间事件性的理论,九舍强调在空间设计中事件性的带入,建筑不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建筑中主体的行为活动映射到建筑空间中,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西塘古镇虽小,但可游、可居,人们在饱满且丰富的空间组织内穿梭和观望,仿佛任何一张画面永远不会重复。同样,九舍延续西塘原有建筑群空间逻辑,引入“移动空间布局”并突出负空间的魔术性和重要性。在占地仅为500㎡ 的基地上产生“一步三个景”的情境,并融入儿时记忆里的小巷、弄堂,使人、自然、建筑产生多维度互动,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距离。

△内巷

△入口门厅

屈米曾打破建筑功能形式与空间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赋予空间以事件性,“空间的概念(the concept of space) 和空间的体验(the experience of space)彼此分裂,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对应的可能性,即将空间的概念(the concept of space)和空间的体验(the experience of space)置换为空间(space)与事件(event)”。

但这里“ 事件的空间性”和“空间的事件性”需要被区分。从“事件的空间性”而言,事件不仅带动着建筑,建筑也推动着事件的形成,事件和空间相互限定,不可分离。“ 空间的事件性”在九舍设计过程中被着重强调,即建筑自身的生成逻辑和组成关系已形成空间意义上的事件性,是本体语言中所触发的事件性。

‍“小朋友们在弄堂里玩耍的时候,墙体稍有错位就会形成一个’角落’,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借势)躲起来吓唬其他小朋友;窄的巷子可以让很多小男孩儿能双手一撑,’嗖的一下就往上‍‍‍串。 这样的小巷小弄都是我们儿时玩耍的场所和道具。相比之下,都市里宽挺笔直的大马路却无法给我们创造像这样有趣互动的契机。‍‍‍‍‍‍

‍又比如好友们一起游古镇,我们最熟悉的人从侧边的小桥上走过来,不经意间带来的‍‍是全新的一个角度,这个画面中的她是那么的美,好像我们再一次相识。这一切生活‍‍中的惊喜,每分每秒都在古镇中发生,这是最本质的生命力,也才是古镇的精髓和基因,我希望像这样的基因能在九舍中美好地延展。”

——戚山山

空间体验

基于柯布、密斯等西方现代建筑大师和建筑理论家柯林·罗对于建筑透明性的研究,九舍在空间体验中加入多重渗透空间的动态关联。

在建筑中,玻璃幕墙是物理透明性最直白的表现。九舍的设计植入了多重渗透的空间动态关联,创造了和柯林·罗的《透明性》一书中空间现象、事件、视觉、行为层面的共鸣,以及对于建筑的穿透力的思考。就九舍建筑本身,其渗透性不仅是简单的玻璃的透明,而是重重正负空间层次的互动,以及多纬度空间折射和反射后的并存,并包括所环绕映照的古镇的时间轴。人在此空间里,路径产生潜在的指引性,视觉有无形的穿透力,在不知不觉中,被空间影响,并参与了空间事件的形成。

△从廊道到餐厅,不同场所的行为对话

△分析图

‍‍‍九舍在落成之前,设想成为一个面向内部的复合空间。西塘原生民居倚叠堆建,遇封而填,‍相依生长,房与房之间往往共用一片墙、一座桥 —— 建成后,九舍的边界也被有机“打破”,‍‍‍与周边邻里发生空间和事件上的多层关系。九舍随着被不同的人使用,它便像社‍会辐射的潜力,更应该是一个面向社会的事件发生器。‍‍‍‍‍

关于民宿

UED :你如何看待近年来民宿成为了一种风潮的情况?

戚山山:在过去30 年中城市化进程迅速,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密度住宅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并不是不好(它可以有很好的处理方式),只是很多人因此而忽视了对于建筑设计本身的思考和对于空间与人关系的反思,机械性地建造一堆“鸟笼”,每个房间都只是一个代码,室内空间被四面厚重的墙体围绕,房门和铁窗的添加直接与室外的空间、人、事隔离,生活变得非常乏味。当现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已被解决,人们开始怀念过去小宅子、小院子的生活状态和人际关系,这就促使大家开始疯狂追捧民宿,想要去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UED :在民宿这一产品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理念、设计、建造与改造、运营、宣传等不同层级的现实问题,这些现实问题中重要的节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戚山山:民宿其实是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而非产品。作为建筑师,我不参与运营或管理,但我关心它的健康成长与周围环境和人的交互。传统酒店可以被称作是产品,因为它可以标准化、可以被复制;而民宿则有态度、有立场、有性格,与人的距离更近。一个优秀的民宿,它一定是有机的,会互动、会生长、会变化,会带给我们对生活别样的认知和体验。

UED:民宿似乎无法与旅行以及生活方式分开,它可小可大,小至人们只是将它作为旅行的一个点,大到可以形成一个区域的产业链。民宿面对不同的人群,在功能使用上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方面?它的核心是什么?

戚山山:从建筑师角度而言,我认为所有人都需要民宿所带来的情感价值。追寻民宿,其本质上是人们在寻求一种城市里因为隔阂、冷漠,压抑而普遍缺失的安全感。像城墙一样的高层住宅、失去尺度的柏油马路、互不相识的邻里关系以及四面白墙的小屋都造成了安全感的缺失,大家彼此提防,缺少了某种可以赋予人精神上的互动的空间。

民宿正是需要给人提供这种安全感,建筑师需要营造能促使人与人交流、偶遇的空间,使人们重新熟悉彼此,多方位地获得那份安全感。希望民宿可以让大家在空间的引导下无意识地去获得这种美好的体验。

UED:城市与乡村都存在着形式各异的民宿,民宿也因所处地域不同存在各种差异,如何看待这种差异?

戚山山:我对于城市和乡村都有兴趣,包括古镇古街或极限地貌。民宿的重点在于不同地方的文化基因,这一基因造就了当地独特的形态且使自身脉络得以延续。

以九舍为例,西塘是江南古镇,所以九舍凸显的是一种江南独有的市井文化,强调群居生活和人与人之间各种微妙关系。又如松阳、莫干山的文化基因和山间、自然相关。而在城市中,民宿存于不同的角落,可能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地方,也可能是在高层建筑的夹缝中。民宿的定义完全取决于它身处的特别位置、它的对话环境,这造就了它的不同性格和特点。

UED :民宿在未来会如何发展?

戚山山:现在的中国正是设计最好的时代,大型建设的节奏已经渐缓,建筑师可以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关于设计、建筑与建筑学、建筑体、城市以及我们该担当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等问题。现在民宿的消费群体偏年轻化,他们对生活品质和状态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建筑师更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去用心地思考生活的本质,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民宿是一个更关心于生活、关注于人的产物。

UED杂志第106期现已发行

编辑| 璇仔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About UED

UED愿意以“愚者之心”

“不遗余力”地传递设计之美

UED| 坚持 专业•时尚路线,关注 中国建筑•中国建筑师,报道 人物•作品•思想

UED Contact

[email protected]

投稿请发送至媒体合作邮箱

Explore More

UED官网| www.uedmagazine.net

新浪微博| UED城市环境设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