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哆啦A梦》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哆啦a梦生活的年代 漫画《哆啦A梦》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漫画《哆啦A梦》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2024-07-09 08: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自 知网  喜欢 0

阅读量:

261

作者:

赵萌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日本著名漫画大师藤子·F·不二雄的代表作《哆啦A梦》以及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与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两种汉译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哆啦A梦》是藤子·F·不二雄创作的面向儿童的SF漫画作品。漫画主要讲述的是来自22世纪的猫型机器人"哆啦A梦",受人所托来到20世纪,在日常生活中与小学生"野比大雄"及身边的小伙伴们之间发生的各种不可思议的轻松小故事。该漫画自1970年1月开始在《小学1-4年级生》杂志中开始连载,大受欢迎,即便是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也保持着极高的人气及知名度。《哆啦A梦》系列篇幅浩繁,由原作者亲自执笔的短篇漫画45卷共1345回,大长篇漫画16卷,《哆啦A梦Plus》6卷,至今仍有其弟子执笔的新作品在不断推出。漫画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跨文化交际方式,在近现代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哆啦A梦》为代表的大量日本漫画传入中国,国内随即出现了大量的漫画汉译本,对日本漫画的汉译活动也自此发展起来。近年来,中国的漫画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中日间漫画的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引进版权的日本漫画数量激增,漫画的翻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至今为止,对漫画《哆啦A梦》的研究多集中在艺术、经济及教育价值等方面。虽然也有与语言学相关的研究,但是对其译本及翻译方法的研究尚不多见。另外,拟声拟态词的特殊运用作为漫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漫画翻译过程中是不可回避的部分。因此,本论文在已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哆啦A梦》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对两种汉译本的拟声拟态词翻译进行了考察。本论文以《哆啦A梦》原文本及两种汉译本为研究文本,在功能翻译理论、特别是诺德的功能主义文本分析模型及忠诚与功能理论视域下,从原文本功能和作者意图的角度出发,对《哆啦A梦》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的特征及其汉译本采用的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漫画是一种包含了文字和图像两类信息的文本,且这两种信息经常处于相互影响的状态下,因此在漫画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把握原文本所发挥的作用与作者的意图等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论文首先对原文本内容进行了考察,对原作整体的风格特征进行了分析。《哆啦A梦》以与现实世界同时代的日常生活为故事背景,以此唤起读者的亲近感,提高故事的代入感。同时作为科幻类型的漫画,《哆啦A梦》中有许多奇思妙想的设定,使轻松幽默的故事内容充满了想象力,变得更加新奇有趣。另外,作者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对反战、环保等主题的呼吁,对和平和美德的赞美也是《哆啦A梦》的显著特点之一。其次将焦点集中在《哆啦A梦》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上,将其按照不同的特点分为改造型、图像化、实物化与道具名称四种,并对其各自在漫画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前文的内容,考虑到漫画同时含有两种文本信息的特点,以及时代、技术的制约等因素,基于诺德提出的"逐行翻译""等效翻译"及"异效翻译"三种翻译策略,通过实例对两个译本中的拟声拟态词的翻译进行了考察。漫画中的拟声拟态词的变体数量庞大,所包含的图像信息各异,变化形式十分自由,在漫画的各种场景中,即使是相同的拟声拟态词也发挥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因此翻译漫画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把握原文本的功能与意图,根据情况的不同在上述三种翻译方法中灵活地进行选择。本论文对《哆啦A梦》汉译本的翻译情况进行了考察研究,证明了功能翻译理论在漫画翻译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在对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翻译的尝试,以期对日本漫画的汉译研究做出自己微小的贡献。

展开

关键词:

哆啦A梦;漫画;拟声拟态词;汉译;功能翻译理论

学位级别:

硕士

DOI:

CNKI:CDMD:2.1018.066224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