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才赐名,27岁刚成亲,就因为是庶出?肃简王朱禄埤:我太难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周王朱肃字辈 16岁才赐名,27岁刚成亲,就因为是庶出?肃简王朱禄埤:我太难了

16岁才赐名,27岁刚成亲,就因为是庶出?肃简王朱禄埤:我太难了

2024-06-13 17: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八月,朝廷根据字辈,为朱赡焰16岁的庶长子赐名禄埤。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四月,22岁的朱禄埤被册封为洵阳王。要知道18年以后的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二次登基的明英宗朱祁镇才规定“生子至八岁者方许请名”,换句话说朱禄埤16岁才被赐名,22岁才获封郡王,本身就是件极不正常的事情。唯一的可能就是其生母出身卑贱,故而不得其父肃康王的欢心。

王府内使风波

虽然朱赡焰不太待见朱禄埤这个庶子,但既然已经封为郡王,还是要为他的婚事早做打算(其实已经算是晚婚)。由于朱禄埤并非嫡子,虽然将来大概率还是由他袭封肃王,但当朱赡焰在世之时,他还是要出府别居。

身为郡王,除了王府有一定的规制以外,府中也缺不了内使。为此朱赡焰上奏朝廷,称打算自己花钱购买二十三人,并且特地申明这些人都是“幼年伤残”。当时明英宗朱祁镇同意了朱赡焰的请求,但没想到大半年过后,镇守陕西右副都御史陈镒却爆出此事另有隐情。

癸巳,肃府长史吴惇有罪,下陕西按察司狱。先是肃王奏缺内使供用。访得河州等卫府军民陈宣等男玉等二十三人俱自幼伤残净身之人,欲具财礼收入以给使令。从之。而惇擅增葛保庆等五人,一概取用。镇守陕西右副都御史陈镒以闻,故鞫治之。—《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十三》

明朝自建国以来就针对民间自宫的风气进行了严厉的打击,现在肃府长史在朝廷批准的人数之外,又额外增加五人,显然有暗箱操作,公然对抗朝廷之嫌。朱禄埤的婚事,从一开始就不太顺。

坑女婿的老岳父

也许是没钱修洵阳王府(肃王府很穷),也许是府中内使不够用,朱赡焰又拖了三年。直到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才为儿子选了甘州中护卫指挥樊俊的女儿樊氏作为洵阳王妃,要知道此时的朱禄埤已经27岁了。

然而朱禄埤的准岳父樊俊人品真是感人,自己的好朋友赵瑛向朝廷检举他身患恶疾,靠着贿赂肃王府承奉才把女儿运作成了郡王妃。一般来说亲王为儿子请婚,朝廷都不会驳回。现在被赵瑛这么一闹,上上下下都很尴尬。礼部官员憋了半天,抛出一句“俊有恶疾,可废无疾之女乎”?这句话其实是有漏洞的,老爹身体不好,很可能会遗传给女儿。但是英宗为了大家的脸面,坚持同意册封樊氏为洵阳王妃。

几年过后,樊小姐的肚子丝毫没有动静,朱禄埤唯一的儿子朱贡錝还是庶出,但是一点不妨碍老丈人家花式作妖。先是樊俊的妻子赵氏三天两头往女婿家里跑,常常一住就是好几天。按说老丈母娘来女儿女婿家小住几天,也不算很过分,可你老是带着洵阳王妃的小姨子:兰州卫指挥方钊之妻樊氏,这算怎么回事?肃王府长史郑立看不下去,直接向朝廷请求将樊俊调任。毕竟之前的长史吴惇被一撸到底的教训就在眼前,郑立可不想出事以后背锅。英宗考虑到真的调走樊俊,反而会坐实这段八卦新闻,但是又必须画一条红线对樊家做一定的约束,于是有了下面这封皇帝写给肃王朱赡焰的亲笔信:

今后樊俊妻、女非遇时节,不许时常出入王府。王须严加禁约晓谕,以绝嫌疑。切勿以私情牵制,优游不断,如是必有后悔。专书以达,惟叔祖亮之。—《明英宗实录卷三百》

艰难的生存环境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十二月十七日,57岁的肃王朱赡焰去世,赐谥曰康,即肃康王。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五月,镇远侯顾淳出任正使,兵科给事中萧璇出任副使,持节封肃康王庶长子洵阳王朱禄埤为肃王。

兰县在西北防线上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也是明代通往河西走廊的主要通道。肃王封国于此,其生存条件远比其他亲王要来的恶劣。就在朱禄埤进封肃王的同时,宁夏固原发生了明宪宗成化朝著名的“满四之乱”。

满四的祖先自明朝初年率领部落归降朝廷,世代在开县固原境内放牧,也没有捐税徭役。今天本文不讨论这场叛乱的起因经过,只说一点,“满四之乱”的参与者中还有大量的肃府家人。甚至于日后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马文升指出肆虐于汉中、商洛一带的盗贼,实际上就是肃王府的军校余丁。

明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平定了“满四之乱”,其中肃府家人的战斗力更是惊人。同样根据马文升的奏本,肃府家人都是归化土达的后裔,精通骑射。这些人之所以铤而走险造反和当盗贼,归根结底就一个字:穷。可惜这样一支精锐力量没能用在戍边,却毁于内耗。

肃府并黔国公家人,先皆归化土达。今子孙渐众,往往为非。况居近固原,率能骑射。宜精选其精壮,与固原官军操练,或本堡防守。—《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十八》

和明初戍边亲王一样,肃王也有三护卫,名为甘州左护卫、右护卫和中护卫。靖难之后上交了一护卫,“好圣孙”明宣宗朱瞻基削藩时又上交了一护卫,最后只剩下甘州中护卫。洪武年间,西北的蛮夷听说肃王府护卫出来巡边,个个吓得闻风而逃。

即使二传之后到了朱禄埤手上,肃王府以及甘州中护卫依然在西北一线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比如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朱禄埤就曾经向边军捐献了近三百匹战马。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甘州中护卫官军五百五十人奉旨前往凉州协助操备。此后几年中,朝廷调动的甘州中护卫官军总人数接近两千五百人,结果造成肃王自己面对虏寇入侵之时无兵可派。

辛卯,肃王禄埤奏虏入会宁县境大肆杀掠。原设护卫官军今选调甘凉备御及延绥征进者共二千四百五十余人。虑贼乘虚侵犯,缺人城守。乞以甘凉备御之兵存留操守。事下兵部,请行巡抚等官勘实定议以闻。诏可。—《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七》

陕西巡抚官员显然没把朱禄埤的请求当回事,因为就在一年以后,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马文升甚至又把主意打到了甘州群牧千户所官军的头上,希望把他们调去固原操守。面对朝廷毫不留情的薅羊毛之举,忍无可忍的朱禄埤在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再次向朝廷提出抗议。宪宗皇帝则象征性地将兰县税课钞每年给肃府一万五千贯作为补偿,还特地强调“不为例”。所谓的税课钞就是商税,成化年间一贯大明宝钞也就相当于三厘银子,听上去很多的一万五千贯不过区区四十五两银子。

这点银子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当时甘州中护卫以及肃府仪卫司、群牧所被抽调去备边的官兵人数已经高达三千一百人,这些人留下的屯田也没人种,把肃王朱禄埤急得直跳脚。《皇明祖训》规定亲王岁禄一万石,可他们家原本只有五百石,后来才勉强加到一千石。肃王表示三千多人为朝廷做贡献我没意见,可我们家日子还要过,总得给条活路吧。宪宗把球踢给马文升,你看着办。马大人表示到了口中的肥肉吐出来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这样吧,咱们把这三千多人分为一二三等,轮流当差不就行了嘛。

谓兰县要害之地,兵备固不可少。肃府宗室之亲,供应亦不可缺。宜令刘瑛(注:镇守陕西兰县、署都指挥佥事)等简阅护卫、仪卫司等兵,分为三等。上等者听调杀贼,二等、三等者守护城池。冬月赴城操练,不许办纳供应等物。冻开之日放回屯种,仍听肃府差后供给。—《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一》

结语:朱禄埤和他父王朱赡焰一样都患有风疾,到了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的时候已经严重到“艰于动止”的地步。当时肃王府各项典礼仪式,都交由朱禄埤唯一的儿子汾川王朱贡錝代理。

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肃王朱禄埤去世,享年59岁,赐谥曰简。肃简王何时去世,《实录》未载,《明史》记为成化十五年。当年十月其子朱贡錝本府无力负担肃简王的丧葬之费,向朝廷讨要其父已经截支六个月的禄米。据这条信息来看,朱禄埤的去世时间应当在成化十五年四月。

想来由于生母低贱的身份,这位肃简王的前半生过得相当憋屈。而在进封肃王之后,除了时时要操心自家的安危,还要提防朝廷过来薅羊毛,自己又身患风疾,肃简王的后半生同样过得相当郁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