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讲述 : 君子之道,只有很朴素踏实在自己的本位上做人,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君子所求的意思 南师讲述 : 君子之道,只有很朴素踏实在自己的本位上做人,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方法

南师讲述 : 君子之道,只有很朴素踏实在自己的本位上做人,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方法

2023-04-11 13: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人而不自得焉。”如果本来就出生在富贵的环境中,那就照富贵的条件去做,不必过分假扮成平常了。如果本来就是贫贱的,那就老老实实过着贫贱的人生,不需要有一种自卑感的存在,故意冒充高贵。如來本来就是夷狄中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者现在是居住在水平较低的夷狄环境中,那就按照夷狄的习俗去做一个夷狄中的好人。如果现在正在患难之中,那就只能照患难中的环境来自处,以待解脱。倘使因患难而怨天尤人,反而增加了患难中的痛苦,更难解脱。倘使你能彻底明白了素位而行的道理,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随时随地能适应环境,那便可无往而不自得其乐了。当然,乐在自得,是主观的。假定是别人给你的安乐,那是客观的,并不自在。因为别人可同样的能够取消了你的安乐。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明白了素位而行的道理,虽然你今天地位权力高高在上,但也绝不轻视或侮辱在你下位的人。因为上台总有下台时,世界上没有千秋万代不倒的高位。如果你在低级的下位,也不必去攀缘上级,你只要尽心尽力去做到你职责以内的分内事。“正己而不求于人”,自己就会坦然自得,并没有什么值得怨恨了。一个人能做到上不怨天,下不埋怨别人,那就能很自在了。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所以说, 要学做君子之人的道理,知道了素位而行的原则,平生只如《易经》所说的道理,正心诚意地做人,任随时间空间来变化现实,以待天然机遇的命运,即使不得其时,也可自得其乐。但是一般不学君子之道的小人们,宁可偷巧而去冒险,希望侥幸求得成功,结果都是得不偿失。这正如古人有两句咏阴历七月七日“乞巧节”的诗说:“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几多。”侥幸取得偷巧的成果,到底并非常规,而且是很不牢靠的。

以上说到孔子提出“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以及“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的话。前一阵就有人问我:这是孔子主张人要守本分,不可冒险做本分范围以外的事,这种教育的流弊,也正是我们民族性致命的缺失,我们看到现在一般人做事,只顾本位主义,反而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是对的,这岂不是“素位而行”的弊病吗?我说:如果把孔子的“素位而行”,以及不 求侥幸而成功的道理,解释为只顾本位主义的私心作用,那便是很大的偏差误解了。同时也忘记了孔子所提示“居易以俟命”的重点了。他所说的“素位而行”的道理,重心是要你注意一个位字。

大家也都知道,孔子是年过半百以后才专心研究传统文化第一部著作的《易经》。《易经》的大法则,是告诉我们宇宙物理和人事的规律,随时随地都在变数之中,交变、互变、内变、外变,世界上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事物。等于佛说“诸法无常”是同一原理。但在变化中间,是存有将变未变,和变前变后现象运行的必然数字。例如从一到二、到十、到百,一分一秒,一步一节,各有不同的景象出现。由于这个原则,如果对人事来说,最重要的,便要知道把握适合于变数中的时间,和你所站的位置。如果是不得其时,不得其位,或不适其时,不适其位,你要勉强去做,希望侥幸而得,就会被时间的运转和空间的变化所淹没了。假使得时得位,你想不做,也是势所不能的。所以孔子早年去见老子,老子便告诉他:“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他已明白告诉孔子,你虽然有大愿力,要想淑世救人,可是这个时势,并不合适于你,不得其时其位,是永远没有办法的。后来的孟子,最后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便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的名言了。

举一个历史上大家所熟悉的人物故事来说,例如汉代的韩信,在他少年的时代,不得其时,不得其位的倒霉时刻,他头脑清醒,知道忍辱,所以在闹市之中,当众甘受胯下之辱。不然,一剑杀人,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后来登坛拜将,得其时,得其位,威震一时,功成名遂。但他到底学养不够,一战功成以后,被自己的时位冲昏了头,就随时随地犯了错误,不知道那个时候的运数和权位,已经完全属于泗上亭长刘邦的手中,他还想要做最后的侥幸冒险以自救,结果便弄巧成拙,身败名裂了。以汉初三杰来说,只有陈平最能把握时位,自处得比较好,但他也很自知后世的结果,真不失其为人杰。

如果我们对照历史故事,假装糊涂而其实最聪明的,就莫过于汉高祖的刘邦了。他在不得其时,不得其位,只做亭长的时候,就沉醉在酒色之间。后来被项羽封为汉王,就故做糊涂安于汉中。一旦做了皇帝,他又很清醒地听信别人的意见。乃至病得要死的时候,宁可明明白白知道自己要死去,也不肯拿自己的性命,交给那些自不知道怎样死的医生随便给他药吃。很可惜的是他一辈子也没有读书明理,所以不能把大汉的历史朝代,搞得更伟大高明一点。但他一生的作为,除了晚年的白登被围以外,是绝不愿去做过分侥幸的尝试 ,这是事实。可以说他是天生得时、得位的帝王之命,只是不学无术,不知传统圣人所说的“君子之道”罢了!

摘录自《话说中庸》

南怀瑾先生著

注:以上章节摘录自南公怀瑾先生之述著,均有出处,请勿断章取义,欲贯串真义,请参阅原著!我们希望能以此文章,给您增加一点点精神养分!若您喜欢,请分享给您的朋友,大家一起福慧双修、身体力行、文化传承!

祈愿国泰民安

欢迎关注,感恩传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