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汉语基本知识(汉字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吕晶莹1级高中必备汉语语法知识汉字第2段 荐书:《汉语基本知识(汉字篇)》

荐书:《汉语基本知识(汉字篇)》

2022-05-04 12: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荐书:《汉语基本知识(汉字篇)》| 施春宏、王伟超

施春宏、王伟超著《汉语基本知识(汉字篇)》介绍

施春宏、王伟超著《汉语基本知识(汉字篇)》于2020 年10月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丛书《汉语基本知识》系列的汉字学分册,该丛书系列的汉语语法学分册(即施春宏著《汉语基本知识(语法篇)》)已于2 011 年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汉语语音学分册(即施春宏、蔡淑美著《汉语基本知识(语音篇)》)已于2017 年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汉语词汇学分册(即蔡淑美、施春宏著《汉语基本知识(词汇篇)》)也于近日出版。至此,自2008 年开始规划编写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汉语基本知识》系列四卷分册已全部出版。另外,施春宏独立的撰写面向国际中文教学的现代汉语性质的教材《汉语纲要》(包括上、下两册)已于2018 年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

01

《汉语基本知识(汉字篇)》编写说明

本书是遵从《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而编写的汉字学教程,对汉字知识的基本内容和汉字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等方面做了系统而简明的介绍,目的是帮助国际汉语教师和准教师理解并掌握汉字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习得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汉字问题,提高认识字理、培养字感、正确使用汉字和准确教授汉字的能力,为更好地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打好基础。本书也可作为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和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生招生考试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国际汉语教育和语言学相关专业的汉字学教材。

本书是《汉语基本知识》系列教材(共四册,包括《语音篇》《词汇篇》《语法篇》和《汉字篇》)的汉字分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所言的“汉语”,有的包括汉字(如大学《现代汉语》教材一般都讲汉字),也有的不包括汉字(如一般《语言学概论》类教材从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出发,都强调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不属于语言)。但从教学和研究的实际来看,将汉字放到汉语系统中来看待,有其合理性。这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认识:从学习者角度来看,学汉语如果不限于简单的口语,那么它是必然包括学习汉字的,并且学习汉字有利于提高汉语习得水平;从教学者角度来看,汉字自身的复杂性使得汉字教学需要作为汉语教学中和语音、词汇、语法并列的一个独立项目;从研究者角度来看,二者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研究汉字离不开研究汉语,研究汉语在一定程度上也离不开汉字的音义。基于此,我们编写了这本《汉语基本知识(汉字篇)》,并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意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展示汉字和汉语之间的相互适应性;二是试图以现代语言学观念(主要是结构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观念)来看待汉字本体和汉字教学、习得问题。

基于我们对面向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教材编写原则的认识和分析,本书在下面三个方面有特别的追求:一是内容的适用性,系统介绍国际汉语教师需要掌握的汉字知识;二是策略的针对性,结合汉字识记、书写比较繁难的地方和汉字习得、使用中容易出现偏误的情况来安排编写重点,并具体介绍汉字识记、书写和纠偏、使用的基本策略;三是观念的启发性,力求在介绍汉字知识及其习得表现和教学策略时体现出大的分析原则和思路,使读者不仅在知识上能举一反三,在观念上也能够烛幽发微。因此,本书以现代汉字学和现代汉字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系统介绍现代汉字的性质、特点,现代汉字所负载的字音、字形、字义、字序、字量、字用等各种信息属性,以及汉字处理的标准化、汉字使用的规范化等问题。基于国际汉语教学的实际需要,本书同时在分析汉字形义时兼及古代汉字的理据分析,既讲适用,又重实用。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文字。因此,在分析汉字时,我们特别重视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字形和字构(汉字结构)的分析,二是重视汉字的形、音和义(意)之间关系的说明。正所谓无形不立字,汉字的形体是分析这些结构和关系的切入点。就汉字教学而言,字形是个枢纽(当然,这不是说汉字教学的目标就是字形)。这里的形当然不是单纯指笔画和部件的形体本身,而是包括汉字的构件(偏旁和部件是从不同角度认识而得出的汉字构件,而笔画又是它们的构件)及其组构方式,也包括构件与音、义的关联。汉字作为“形-音-义”结合体中的形,是负有音和义的形,是汉字作为一个结构体之中的形。因此在讲汉字的音义、汉字的文化特征、汉字的规范、汉字的字感培养时,都特别重视形的枢纽作用。在对字形 进行结构化分析的基础上,以形带理,据形探意,将“形-音-义”的系统性逐步呈现出来。

为了使编写内容更加适应国际汉语教学的态势,更加适合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目标和培训工作,本书在内容的选择上首先以孔子学院总部∕ 国家汉办编制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修订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年)为重要的参照对象,对其中包括的所有汉字项目都做了说明。然而,该大纲毕竟只是教学大纲,作为教师,仅仅掌握这样一些汉字知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大纲呈现的只是陈述性知识(即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而基本不涉及程序性知识(即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更不可能将汉字教学与习得中的偏误情况及纠偏策略和方法展示出来。为此,本书作者系统梳理了国际汉语教学界∕对外汉语教学界有关汉字教学与习得研究的重要成果,并积极吸收汉字本体研究中的最新认识,以此确立本书的基本构架。

为了充分落实专著性教材所应具有的既适用又实用的基本理念,在这些年的编写实践中,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基本原则:基础性和前沿性相结合的原则;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原则;知识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策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内涵参见施春宏、蔡淑美《汉语基本知识(语音篇)》中“编写前言”的相关阐释。)落实到 汉字教学中,我们认为汉字教学应该体现出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和策略:汉字书写的字形结构化原则;利用汉字形音义统一体的特点,字词教学相结合;由易到难,汉字教学和口语教学先分后合;认读和书写分别要求,少写多认;重视“字感”的培养;针对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纸笔书写和键盘输入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我们介绍了一些汉字教学的常用方法,特别是对汉字笔画和部件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专门说明。有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体现了我们对语言习得本质和语言现象特质的整体把握,如我们特别强调汉字形体的结构性,特别重视汉字字形和字义之间的匹配关系。

为了有效落实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本书在下面几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特色。

一是十分重视对汉字研究和汉字教学与习得研究的新观念和新成果的吸收。汉字学成果非常丰富,本书虽为基础性的汉字学教材,但在介绍汉字知识时,仍然尽可能将近些年在学术界广受关注、在教学界也逐步引起重视的新理论、新观念、新成果引入其中,尤其是构形学、训诂学、字用学、汉字认知加工理论等方面的新认识。如第三章“汉字的构形理据”中对构形与构意之间关系的阐释,就是来自于汉字构形学的基本认识。又如关于汉字结构化问题及汉字不同性质的部件在汉字习得中起着不同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就受到汉字认知加工理论的启发。即便是汉字学长期讨论的问题,我们也尽可能根据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的新成果提出更加合乎二语教学实践的理解和分析,如在分析多义字时,不仅关注多义字新意义的产生途径,也关注多义字意义的潜隐。对于汉字教学,我们基于部件、笔画形体结构的研究,提出汉字书写的结构化原则;基于本体研究和教学研究中“字本位”的观念,强化以字带词、字词结合的教学原则;基于不同文字系统的对比,强调针对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宜采用不同教学策略的原则等。

二是在分析字理时特别重视字形的作用,强调字形的结构规律,重视汉字使用过程中的形音义关系。如在介绍部件内容时,强调部件组合的层次性;在介绍笔画内容时,强调笔向及笔画的断连规则、部件组合时笔形的变化规则;在介绍字音、字义内容时,强调形声字的声旁、形旁对字音和字义的提示作用。又如从二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对纷繁复杂的汉字折笔现象做了重新整理,对于折笔的分类和命名,在《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7种基本笔画”的笔形系统。 这样的处理,是由汉字特点和习得与教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三是广泛吸收语言学各领域的成果。汉字作为形音义一体的文字,它与汉语的语音、语义乃至语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除了介绍汉字学知识外,还广泛吸收了语言学其他领域的成果。当然,这种吸收并不是在汉字知识教材中直接讲述其他领域的知识,而是力求用其他领域的成果对与汉字有关的现象做出更为精准、简明的概括。如在介绍形声字声旁的表音作用时,面对现代汉语中声旁读音与整字读音关系复杂、没有统一的明确规律这一客观事实,我们利用音韵学的成果,归纳出几组历史上同源、现今在声旁表音系统中关系密切的声母。在介绍字义与词义的关系时,我们也结合语法学、语义学的理论,详尽地分析了字义与词义关系的各种类型。在说明汉字整字和构件之间、构件和构件之间的关系时,积极吸收了近些年在语法学界有广泛影响的认知语言学尤其是构式语法理论关于整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基本观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汉字研究和汉字教学也能够充分体现现代语言学的基本思想。

四是重视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汉字使用和资源利用问题。如在介绍汉字查检常用工具书时,我们不仅介绍了经典的纸质辞书,还介绍了《新华字典》APP版、《现代汉语词典》A PP版、《辞源》优盘版这三种电子化的辞书以及数种网络汉字查检资源。我们非常关注新时期、新环境下的汉字学习和使用问题,提倡纸笔书写和键盘输入相结合。在介绍汉字查检的网络资源时,特别关注引入优质的新资源,如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开发建设的“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 2019 年1月11日刚刚发布,我们就及时收录并介绍。

五是关注当下的语言生活。我们在介绍汉字知识时,在用例的选取上,尽量做到与当前社会的语言文字应用状况相结合,以引导学习者在社会生活中规范使用汉字。在思考与练习部分,我们编入了当前网络上关于繁体字与简体字价值的争议这一内容,还有流行歌曲、网络特殊用字等方面的内容,以引导读者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汉字现象、从语言交际价值的角度来正确认识与汉字相关的日常交际现象。本书的附录部分也力求紧贴现实,反映当下语言生活中的误用问题,如近年常见的将“阈值”误写为“阀值”,将“天秤座”误读为“天pínɡ 座”等误用现象,而这方面内容现有教材中涉及不多。又如西安市鄠(hù )邑区2017年才设立,随后不久就有媒体将这一生僻字地名误读为“鄂邑”,我们也将这一误读收录到附录“容易读错的地名”中。

六是具有世界文字系统的视野。无论是将汉字作为一个系统来整体认识还是分别介绍部件、笔画、字音、字义、文化特征等汉字不同层面的性质和特点,我们都将汉字放在世界文字系统的视野中考察,更加明确地显示在世界文字系统中汉字的共性和个性。我们不但通过表音文字形体与汉字形体的系统对比,说明了表音文字背景的学习者习得汉字中存在的问题,还特别对汉字文化圈中的汉字使用状况做了一定的说明,尤其是对日本的常用汉字、韩国的教育用汉字与中国的规范汉字在字形的异同方面做了全面的梳理,并列表呈现出来,以便在二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预防和辨正偏误;对于汉语二语教师和学生来说,实际也起到了工具手册的作用。

除了在编写内容上尤其重视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字教学与习得中的常见问题,力求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改进策略外,本书对术语系统、用例选配、练习设计、字表整理、附录配置等方面的处理,也都尽可能做到既适用又实用。

对任何一门知识体系而言,整体知识结构往往体现于术语和概念的体系之中。因此,理解和掌握基本术语是学习一门系统知识的基础。为了方便读者,本书中的基本术语都用黑体呈现,并编制了一个详细的索引“术语和概念检索”,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汉字学和汉字教学术语词典的作用。这样做,既使读者能够有效地掌握基本的术语系统,同时也为一线教师对之初步改造即可应用于课堂提供方便。

足量而高效的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基本保证。因此,本书教学用例和练习用例都非常丰富。用例选配和安排颇费心血,也试图充分适应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习得过程,同时也为教师初步改造后就可用于教学提供方便。

本书还为每章编写了丰富的思考与练习题。思考题是开放性的,意在启发读者进一步探讨和分析;练习题则注重通过规则操作来强化所学的知识,书末附有参考答案。

本书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整理了不少非常实用的附录。汉字教学跟语言中其他部分教学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涉及形、音、义以及用多个层面,而这些方面在使用过程中都非常容易出现偏误,尤其是二语教学。而这些偏误往往都无法通过正面叙述来完成,故需要集中处理,其中最有效的一个路径就是汇集易误现象,编制相关附录。基于我们在中小学和大学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发现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无论是学业考试还是平时的语言文字生活,都特别需要这样的带有教学手册功能的附录,以便集中学习和临时查阅。基于此,我们编写了比一般汉字教材更为丰富的附录,主要包括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常见的误读字、容易读错的姓、容易读错的地名)、容易写错的字、常见别字一览表,以及容易混淆的偏旁及其相关字辨析、一些读音跟词性相联系的多音字,供读者学习和使用汉字时参考。

还要特别提醒读者的是,本书行文中整理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字表,目的同样是为了从事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们编写教案和练习提供更多方便。

这里再简单说一下本书的写作背景和过程。

本书撰写者之一施春宏曾独自撰写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丛书”中的《汉语基本知识(语法篇)》(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1年),并和厦门大学副教授蔡淑美博士合作撰写了《汉语基本知识(语音篇)》(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7年)和《汉语基本知识(词汇篇)》(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已经出版的“语法篇”和“语音篇”受到汉语学界和教学界的普遍欢迎,并成为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参考用书和一些高校的教学用书,这使作者深受鼓舞。 2017年初,本系列丛书中的分册“汉字篇”开始规划、撰写。

如同撰写其他分册一样,写作这样的专著性教材所面临的困难只有作者自己才能深切地感受到。表面上看,这样的教材几乎是通识性知识介绍,整合一下相关知识就行了。市场上的一些教学参考用书的基本知识框架和内容跟大学《现代汉语》教材差别并不大,间或增加一些习得方面的简单介绍。然而,在我们看来这显然与日新月异的汉语、汉字研究进展不协调。近些年,汉字本体研究(包括现代汉字和古代汉字),汉字教学与习得研究,汉字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关系研究,汉字和汉语的关系研究等,都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而这些成果绝大多数都散布在学术论文和专著中,并未进入教材(即便面向中文系本科生的《现代汉语》教材也多是如此)。要想写出一本富含前沿成果又很实用的专著性教材,就必须大量阅读相关论著并做出简明、系统的概括,有时在取舍之间还需要自己做出某种程度的探索;有些内容学界尚未有明确的认识,还需要我们做出专题研究。在编撰过程中,我们共同确立了这样的编写思路:服务教学,立足基本,紧贴前沿,表述简明。我们反复商定编写计划,拟定详细的编写提纲,然后分头撰写。我们一面大规模地阅读、整理、消化前沿性成果,一面力图通过简明易懂的叙述方式将这些成果吸收到书稿中。我们每写一部分都相互修改,来回数次,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将初熟之果呈现于读者面前。

本书的定稿,使我们这个团队终于完成了《汉语基本知识》四个分册的撰写工作。施春宏自2008年领命编写这套《汉语基本知识》系列教程以来,前后十数载。整个过程殊为不易,但终于做成了一件对教学和习得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为汉语和汉字本体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考,颇感慰藉。期盼本套教材的编写,成为学界探索如何编写这种普及中提高的专著性教材的新开端。

值得一说的是,两位作者虽然都不是专门的汉字研究者,但都对汉字一往情深,也进行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和探索。本书撰写者之一施春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时,专业方向是应用语言学,其中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了解和理解国家发布的各种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中大多与字形字音有关,这也引导施春宏后来一直对汉字的形音义用保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并撰写过《汉字简化的历史到底有多长》《使用规范汉字和规范使用汉字》和《试论语义关系对异体词显隐和使用的制约》等与汉字相关的研究文章。博士毕业后,又将《说文解字注》的重要条目研读了两遍,并阅读了大量的汉字学和训诂学论著,进而深切地感受到汉字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汉字和汉语在认知原则和构造机制方面都存在着深层次的一致性,即汉字和汉语都是创造和使用者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如转喻和隐喻的范畴化、信息加工及其结构化等),在认知加工机制上具有很强的同构性。汉字构形和构意的策略、汉字笔画和部件(包括偏旁)的组合方式则是这种人类基本认知机制的反映。这种愉快的学习和探索促使施春宏试图利用其对语言系统的认识来分析语义和字形问题。本书另一位撰写者王伟超也与汉字有不解之缘。他在2 岁时就因认识2千多汉字而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后来逐渐对语言文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科阶段在复旦大学药学专业就读时,广泛阅读了文字学、音韵学等语言学诸领域的论著。本科毕业后,因对语言文字学的热爱考入北京语言大学师从施春宏攻读硕士学位,后又考取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生。在此期间,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的学术训练,使他对汉字的结构、字义问题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对汉字的热爱和对汉字研究的兴趣最终促成了这本《汉语基本知识(汉字篇)》师生联袂合作成果的诞生。在编写这本《汉语基本知识(汉字篇)》之初,我们就希望编写出一本跟学界已有的相关教材有所区别的汉字和汉字学教材,而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则体会到编写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理解越深刻,分析越精致,对汉字系统的认识就越到位,对汉字习得和教学中所存问题的定性就更准确,因而就更能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十多年的撰写《汉语基本知识》系列分册过程中,施春宏还同时撰写了《汉语纲要》(包括上下两分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 18年)。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基本分工是:《汉语基本知识》在系统介绍汉语知识时带有选修提高的性质,同时还特别关注要素教学的方法和技能,其分册可作为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专题课教材;《汉语纲要》则偏重于汉语本体知识系统,以介绍通识性知识为主,可作为《现代汉语》性质的基础课教材。对这两套书,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和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和实践需要相互参照着阅读。面向语言学基础教学撰写不同层次的专著性教材,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学界广泛而深入的前沿性研究成果如何及时有效地落实于基础性的专业教材中,一直是我们不断思考并努力探索的问题。步履虽艰,但一直在前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吸收了很多前辈和时贤的观点,由于体例所限,未能在书中详细注明。这里谨致无限谢意和歉意。学者们的原创性观点虽未能在书中一一注明,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最后还要特别表达一下我们的感激之情。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资深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和前辈刘珣先生和崔永华先生的热情指导,谨此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谢意。

本书初稿完成后,北京语言大学硕博研究生陈振艳、金婷、李聪、李宗阳、刘星宇、罗斐、任喆远、奚柳青、张子豪和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谢昆通读了书稿,并提出了很多极富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北京语言大学很多老师的热情帮助。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谭樊马克对本书的写作也给予了很多帮助。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对外汉语教育事业部副主任陈维昌先生的不懈督促,尤其是责任编辑齐琰老师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尽管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可谓尽心尽力,但编写过程中肯定出现许多认识不到位的地方,书稿中肯定会有许多疏漏错失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进一步帮我们提高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欢迎通过电子邮件跟我们联系,施春宏的电子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王伟超的电子邮箱是[email protected]。谨此预谢!

施春宏王伟超

02

《汉语基本知识(汉字篇)》目录

总序(刘珣、崔永华)

编写说明(施春宏、王伟超)

第一章汉字概说

第一节 世界文字视野中的汉字

第二节 汉字的特点

第三节 汉字的作用

【思考与练习一】

第二章 汉字的形体演变

第一节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第二节 今文字阶段的汉字

第三节 汉字的印刷字体

第四节 汉字形体演变的规律

【思考与练习二】

第三章 汉字的构形理据

第一节 汉字的“六书”说

第二节 象形和指事

第三节 会意和形声

第四节 假借和转注

第五节 构形理据的特殊情况

第六节 构形和构意

【思考与练习三】

第四章 汉字的部件

第一节 部件的内涵和拆分原则

第二节 独体字和合体字

第三节 部件的名称

第四节 部件的类型

第五节 偏旁和部首

【思考与练习四】

第五章 汉字的笔画

第一节 笔画的形体和数目

第二节 笔画的组配

第三节 笔画的顺序

【思考与练习五】

第六章 汉字的读音

第一节 汉字读音的特点

第二节 同音字、多音字和异读字

第三节 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

【思考与练习六】

第七章 汉字的意义

第一节 汉字的多义现象

第二节 字义和词义的关系

第三节 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

【思考与练习七】

第八章 汉字的文化特征

第一节 汉字的造字文化

第二节 汉字的用字文化

【思考与练习八】

第九章 汉字的规范

第一节 汉字的简化

第二节异体字的整理

第三节 印刷字形的规范

第四节 异形词的整理

第五节 规范字表的制定

第六节 纠正错别字

第七节 区域用字问题

【思考与练习九】

第十章 汉字的查检

第一节 汉字的检字法

第二节 汉字查检常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

【思考与练习十】

第十一章 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汉字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汉字教学的常用方法

【思考与练习十一】

第十二章 汉字笔画和部件的教学

第一节 汉字笔画的教学

第二节 汉字部件的教学

【思考与练习十二】

03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容易读错的字

(一)常见的误读字

(二)容易读错的姓

(三)容易读错的地名

附录2 容易写错的字

附录3 常见别字一览表

附录4 容易混淆的偏旁及其相关字辨析

附录5 一些读音跟词性相联系的多音字

附录6 术语和概念检索

附录7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04

【作者简介】

施春宏,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语言教学与研究》主编。安徽师范大学本科,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北京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领域涉及汉语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近年着力从事构式语法、语体语法、韵律语法的理论与应用探索,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教学研究,并积极开展语言学前沿思想和成果的教学转化与科学普及工作。独撰《形式和意义互动的句式系统研究——互动构式语法探索》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词义结构和词语调节的认知研究》《语言在交际中规范》《汉语纲要》《汉语基本知识(语法篇)》《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概说》著作7 部,合撰《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语言哲学对话》《汉语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三一语法:结构·功能·语境—— 初中级汉语语法点教学指南》《汉语基本知识(语音篇)》《汉语基本知识(词汇篇)》《汉语基本知识(汉字篇)》等著作10 部,合作主编论文集《汉语语体语法新探》。共发表语法学、语义学、词汇学、理论语言学、规范语言学、二语习得和教学研究等相关领域学术论文110 余篇(含合撰),语言学随笔80余篇、译文数篇,并参与多部工具书的编撰。

王伟超,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复旦大学本科,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博士,研究方向主要为汉语语言学。在《世界汉语教学》《现代中国语研究》《韵律语法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合撰《汉语基本知识(汉字篇)》。

今日责编:杨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