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资用于合法经营不宜定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向社会不特定人群放贷违法吗 筹资用于合法经营不宜定罪

筹资用于合法经营不宜定罪

2023-07-09 09: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核心提示 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而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用于资本经营的行为,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未经批准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用于合法生产经营的行为属于非法集资,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可给予行政处罚。

  为了维持、扩大生产经营,不少企业自行向社会筹集资金。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后用于企业合法生产经营的行为,是否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需厘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非法集资的关系

  1998年7月13日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下称《办法》)第4条第1款第1、2项规定:“本办法所称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的下列活动:(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二)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由此可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并不是同一金融现象,而是并列的两种性质不同的非法金融活动。

  对于何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办法》第4条第2款明确规定:“前款所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所称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从这些规定中,我们无法窥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非法集资的具体区别,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中的“非法”,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为贯彻实施《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1月27日发布《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第1条规定:“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它具有如下特点:(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以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的集资;(二)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还包括以实物形式或其他形式;(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四)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对比国务院《办法》与央行上述通知,可以发现非法集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区别在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而非法集资是“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可见,非法集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上位概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非法集资的一种特殊形式。

  针对实践中如何认定非法集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于2001年4月2日在《关于天津永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非法集资问题的批复》中指出:“你分行辖内天津永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向社会公众出售房产,同时又约定包租所出售的房产,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后回购该房产的形式筹集资金,属于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向出资人还本付息的非法集资行为。”根据这一通知,中国人民银行认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不用于放贷而用于自身经营的行为,是一种非法集资行为,而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

  二、要确定“存款”的内涵

  从文字表述上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非法集资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对象是存款,后者的对象是资金,存款无疑也是一种资金,资金是存款的上位概念,存款是资金的下位概念。那么,在向社会公众非法筹集的资金中,哪类资金属于存款?存款是与贷款相对而言的,对于存款只有与贷款结合起来才能理解。只有暂存于金融机构用于贷款的资金才能成为存款,不是用于贷款以赚取利息差的资金,只是一般的资金,而不能成为存款。这一结论,从前面对非法集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概念的差异中也可推导出来。因为只有吸收资金用于贷款的行为,才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以外的其他行政机关只能批准普通的集资而不能批准吸收公众存款。由此可见,非法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用于自身经营,而不是用于放贷以赚取利息差的行为,只是非法集资行为,而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

  三、要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体系解释

  法律条文只有当它处于与它有关的所有条文的整体之中才显出其真正的含义。我国刑法第174条规定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许可证、批准文件罪,第175条规定高利转贷罪,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第176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紧挨在这些罪名之后。这些犯罪所侵害的法益都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资本经营的利益。因此,非法集资用于自身经营的行为不会侵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所保护的客体,不构成该罪。

  四、要从犯罪本质角度来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具有应处刑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企业通过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用于自身的合法经营,是在我国金融服务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为解决资金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虽然这种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尤其是当资金链条断裂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但从整体上看,这种行为有利于经济发展。不仅如此,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与普通民间借贷的区别仅在于对象的不同。二者都是一种民间借贷关系,在法律性质上没有质的区别,只是因为国家取缔这种可能大量筹集资金的行为,这种行为才在行政法上具有了非法性,但这并不影响其民间借贷的属性。在资金的筹集与运作领域,真正具有很大危害性、需要严厉打击的并不是这种民间集资,而是高利贷。现在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地下钱庄通过吸收公众存款放高利贷的行为,很多企业和家庭就是被高利贷压垮的。既然向公众吸收资金用于合法经营的行为,在现行金融环境下利大于弊,而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具有严重到应受刑罚惩罚的社会危害性,那么这种行为并不符合犯罪质的规定性。

  通过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构成要件的多种法律解释,笔者认为,只有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而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用于资本经营的行为,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未经批准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用于合法生产经营的行为属于非法集资,应给予行政处罚,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