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各种抑酸药物区别在哪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024-07-16 17: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病因

目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因仍未完全阐明,现有证据认为其为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等。本病一般无传染性,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病原体可经口-口、粪-口途径传播。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及长期抗炎药物应用者。常因某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诱发,如吸烟、进食刺激性食品和应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NSAID)等。

主要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的关系,约95%以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把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引发炎症的胃黏膜比作“漏雨的屋顶”,胃酸比作“雨水”,在不下雨时是干燥的,即无酸无溃疡、抑制胃酸后溃疡可以短期愈合,但是漏雨的屋顶没有解决,溃疡仍会发作。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黏膜修复才可以长期预防,达到治愈的目的。

十二指肠黏膜化生

十二指肠球部连接“胃的出口”与幽门,向右后方走行,长约5cm,在近幽门2.5cm的肠管,肠壁较薄,黏膜面光滑,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胃酸的高分泌、十二指肠酸负荷过重导致的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化生(即该部位的黏膜向胃黏膜转化),更有利于幽门螺杆菌定植,也更容易产生溃疡。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作用

胃大部切除术可以使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永久治愈,证实胃酸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重要病因。溃疡的发生被认为是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的结果,胃蛋白酶依赖胃酸发挥活性,抑制胃酸可以间接抑制胃蛋白酶。

药物因素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抗血小板药物、糖皮质激素可以破坏黏膜的屏障,损伤其防御修复功能,导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如阿司匹林可减少调节胃肠道血流和黏膜功能的前列腺素的生成,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加重药物的损伤作用。

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

胃排空过快使得十二指肠球部的酸负荷过重,黏膜受损诱发溃疡。胃排空障碍时和食物停留过久刺激胃细胞分泌过量的促胃液素,导致胃消化液分泌过多。

遗传因素

部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有该病的家族史,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胃酸分泌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分泌胃酸的细胞比正常人高出一倍左右,提示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但是该细胞个体间的差异也较大。随着研究的深入,遗传因素在该病发病中的被认为作用不大。

诱发因素 吸烟

吸烟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两倍,且长期吸烟影响溃疡的愈合和容易促进溃疡的复发。

刺激性饮料

酒、咖啡、浓茶、碳酸饮料会刺激胃酸的分泌,诱发和加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精神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可诱发应激性溃疡,可能与神经内分泌调节有关。

进食不规律

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功能,且消化液分泌紊乱,诱发疾病。

流行病学

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较高,临床上明显多于胃溃疡(两者比例约为3:1)。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尤为常见,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青壮年最为常见,以20~50岁居多,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比例可达2:1~5:1。调查认为约10%的人一生中患有溃疡病,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较高。

传播途径

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经口-口途径、粪-口途径传播,如接吻、共用餐具、饮用水不洁等。

好发人群 青壮年男性

年轻人社会压力较大,工作节奏快,老年人胃酸分泌较少,此病情男性多发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如吸烟、饮酒、爱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作息不规律。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的胃黏膜可以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导致黏膜局部炎症反应,削弱黏膜的屏障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

长期服用某些抗炎药物者

冠心病PCI术后的病人需要长期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其出现溃疡合并出血的概率远高于正常人,各种原因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出现溃疡的概率较高。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