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以载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各个朝代的汉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服”以载道

“服”以载道

2024-07-02 19: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古事记》记载道:“若有贤人者,贡上。故受命以贡上人名。和迩吉师。即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并十一卷付是人即贡进。又贡上手人韩鍛。名卓素。亦吴服西素二人也。又秦造之主。汉直之祖。”“三十七年,帝谴阿知使主於吴,求缝工,得吴织、穴织等四女归。会帝崩,因献仁德帝。”

《日本书纪》、《日本国志》也有相关的记载。这些手艺人被载入日本史册,死后还被当做“吴服大神”在吴服神社中祭祀,说明当时从中国传入的纺织技术和缝纫技术,对日本服饰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吴服的东传改变了日本的服饰史。

现在日本对其传统服饰仍有“吴服”的叫法,专指蚕绢制作的高级和服,但在过去,“吴服”是专指从中国古代的吴地所传入的绫织物。

2.和服效仿唐朝服饰

奈良时期正值中国盛唐,日本多次派遣学者、僧侣前往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从中国带回了艺术、文化、政治制度等,对日本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日本的茶艺、建筑、书画、文学等都得到了有力的模仿和发展,服饰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文武天皇大宝元年,日本政府借鉴唐朝的衣服制度颁布了《衣服令》,对日本的服饰作了统一的规定,其中规定了三种服饰,即“礼服”、“朝服”和“制服”,其中对朝服的规定是一件立领礼服,外面加一条皮革腰带,这是对唐朝公服的模仿。

而对女子礼服作的规定如下:“头梳唐式发髻,大袖短衣,下着褶和裙,脚穿带装饰的舃。”可以说,当时的日本对唐朝的服饰采取了“照搬”式的应用,并影响了后来和服的发展与演变。

二、汉服蕴涵的古代哲学思想对和服的款式有指导和改进作用

1.将交领左衽改为交领右衽

汉服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左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

衣襟交领的两条线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中做人端正、不偏不倚的观念,而右衽与我国古代“以右为尊”的思想不可分割。《论语.宪问》中记载道:“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如果不是管仲,我们恐怕就要披头散发的穿左衽的衣服了。

穿左衽者被视为蛮夷,被视为外来者。再到明朝,道家以左为阳,以右为阴,左襟盖过右襟(右衽)表示阳气胜过阴气,而左衽代表亡故,是后来寿衣的原型。

而日本原始的服饰是以左衽为主,在古坟时期所出土的男性土偶正是左衽的服饰。直到日本养老三年(719),朝廷颁布敕令,才正式将左衽改为右衽。这一敕令的颁布是日本对汉服所蕴含古代哲学思想认同的体现。

2. 纹样的丰富和应用

日本传统服饰上的纹样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多彩。春的樱、夏的菖蒲、秋的菊、冬的松柏和梅、仙鹤鱼虫、虎豹蟒蛇······都被日本人搬到了服饰上,加以配色,或绚丽多彩,或淡雅清新,呈现出争奇斗艳的艺术作品。日本服饰的纹样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日本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大自然的亲近和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佛家认为“人与自然同根同体”,道家认为“究天人之秘,合天人为一。”日本吸收和发展了这两种哲学思想,将其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此外,中国汉服的纹样和其包涵的寓意也对日本和服的纹样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在和服中广泛应用的“岁寒三友”,梅代表高洁、谦虚,松代表坚贞不屈,忠贞坚毅,竹代表正直、虚怀若谷。这是中国儒家文化中追求君子之风的体现。

再如日本天皇所穿的冕服上绘的日、月、星辰、山、龙等十二中纹样,来自我国古代,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如三光之辉 ;山,取其稳重,象征帝王安定四方;龙,取其应变,象征人君应机布教而善于变化。 再如鹤纹、祥云纹、龟纹,人们用这些纹样寄托长寿、吉祥如意的愿望。

三、日本统治者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的汉服制度,使服饰成为一种政治手段

1.用服饰实现“礼治”

中国在古代被称为“礼仪之邦”“衣冠上国”,在《左传》中有这样的描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

纵观历史长河,“礼”是汉文明的核心,是建立社会秩序的思想基础,也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有效手段。中国的各个朝代中,服饰礼仪在“礼治”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汉书》记载道:“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

到了周代已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礼仪制度,包括仪式和与之相配套的服饰,根据《周礼》记载,周代有“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上至君王,下至庶民要根据出席的仪式活动来选择服饰,吉礼穿吉服,凶礼穿丧服,军礼穿军服,各有规定。

从周代开始,这种庄严的服饰礼仪文化在之后中国朝代都有所继承和发展。日本对服饰礼仪文化制度的建立始于奈良时期,当时统治者颁布了《大宝律令》,对服饰礼仪也作了规定,如天皇元日要穿“衮衣御衣”,五品以上的官吏参加朝廷仪式时必须穿“礼服”,官吏从事公务必须穿“朝服”。

日本对外来文化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和兼容性,同时极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今日本传统服饰已发展了小纹和服、访问和服、振袖和服、留袖和服等多种款式,并对其穿着人的年龄、是否婚配及所要出席的场合作了规定。

如:振袖和服根据袖子的长度分为小振袖、中振袖、大振袖。小振袖一般用于入学和毕业典礼,中振袖用于成人礼等比较正式的场合,而大振袖则主要用于婚礼;

访问和服可用于宴会、茶会、同学会等社交场合;丧服用于出席丧礼。

穿着和服时,不仅要选择正确的款式,还要注重其穿戴步骤,以及坐姿和站姿。虽然日本和服已无贵贱之别,但日本依然留存了礼仪风范。

2.用服饰来建立等级制度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十分的森严,衣服制度的建立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之一。

统治阶级从款式、所用纹饰、颜色对服饰的穿着作了详细的规定,从而实现了“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势位。”

如《周礼.正义》中写道:“凡服,尊卑之次系于冠,冕服为上,弁服次之,冠服为下。”《礼记》:“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裳”。

各朝代的舆服志也对颜色作了规定,如唐代以紫、绯、绿、青等来定尊卑。在日本的奈良时代,受唐朝的影响,日本统治者通过颁布关于服饰的律令来建立阶级制度。

按君臣、按贵贱,将所着服饰加以规定,并按的颜色来排序,一位着深紫,二三位着浅紫,四位着深绯,五位着浅绯等,与唐朝如出一辙。

此外,还对配饰作了规定,如鞋子,不同阶层的人穿不同的鞋子:士兵穿自己编织的“唐式草鞋”,有姓氏的庶民穿普通的草鞋,奴才则没有资格穿鞋。直到现代,德仁天皇登基时所穿的黄栌染御袍,仍穿的是代表皇权的礼服。

四、结语

日本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中,不管是款式、纹样、色泽的演变,还是其衣服制度的建立,中国汉服都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日本人并非全盘吸收,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取舍,并结合本土情况进行了自我创造,如今的和服已具备自己民族独有的特色,在世界民族服装之林大放异彩,是日本民族的醒目标志。

反观我国汉服现状,服饰礼仪文化严重缺失,民族观念淡薄,汉服文化的传承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史记.黄帝本纪》

《古事记》

《论语.宪问》

《左传》

《汉书》

《礼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