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皇陵集体失踪,司马懿墓无墓碑不拜祭,千年后终发现线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司马懿是河南的吗 西晋皇陵集体失踪,司马懿墓无墓碑不拜祭,千年后终发现线索

西晋皇陵集体失踪,司马懿墓无墓碑不拜祭,千年后终发现线索

2024-07-09 08: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们对帝王的陵墓总是充满

西晋皇陵集体失踪,司马懿墓无墓碑不拜祭,千年后终发现线索

了好奇,以为里边埋藏了无尽的奇珍异宝以及一些传奇的隐秘。这个好奇,多数是对的,但也有例外,比如魏晋皇陵,遵从薄葬的原则,陪葬品并不多,甚至不封不树,连位置、墓主都成了悬疑。

是什么致使一个朝代帝王的最终归宿处「集体失踪」,成了谜陵?,其陵址、陵主都是考古界苦苦根究的。

“三不”丧葬祖训使得西晋皇陵成为悬疑问题

西晋、东晋有名可考的帝王陵共有15座。晋帝王们都葬在什么地方本来并不是悬念,但其具体位置、墓中埋葬的是哪位皇帝、属何人之陵,则是千古之谜,千年来没有一座能被确认。

晋陵为何如此神秘?原因在奠定晋室基础的宣帝司马懿身上,司马懿曾立下了身后“三不”遗嘱,即“不坟”、“不树”、“不谒”。司马懿之所以立下“三不”遗嘱,其实是担心自己夺取曹魏天下的一幕,在司马家族身上重演。

借魏帝曹芳谒陵而成功兵变,司马懿的“忧虑”就在这里。他知道自家天下是怎么得来的,担心再如此这般旁落他姓,故而立下“三不”祖训。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社会上盗墓成风,两汉帝王陵、王公墓屡遭破坏,这对司马懿立丧葬祖训,有很大影响。

西晋皇陵集体失踪,司马懿墓无墓碑不拜祭,千年后终发现线索

由于这个“三不”,遂使西晋皇陵成为考古界的悬疑问题。

西晋风水宝地选在北邙首阳山

西晋皇陵集体失踪,司马懿墓无墓碑不拜祭,千年后终发现线索

首阳山

史料记载,西晋的帝陵区在都城洛阳东北的北邙首阳山一带。北邙山位于黄河南岸,“地势轩然,风景绝佳”,是中国古代营建阴宅的最佳风水宝地之一,埋葬着众多的帝王将相和风流人物,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一说。唐代诗人王建《北邙行》一诗中所谓“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

首阳山,是邙山的一段,洛阳城东的制高点,是迎接第一束阳光的地方,故而谓之“首阳”。西晋名士阮籍《首阳山赋》:“朝出上东门,遥望首阳基”,指的就是这座位于汉魏洛阳城上东门外十里的名山。

《晋书》对于司马懿埋葬的地点,是这么叙述的:“九月庚申,葬于河阴,谥曰文贞,后改谥文宣。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一如遗命。晋国初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禅,上尊号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庙称高祖”。司马懿之后,其他四个帝陵也因循归葬于此。《昭明文选》卷三十八记载的“为宋公至洛谒五陵表”,也证明了西晋五座帝陵是集中一起的。

葬于首阳山的西晋皇帝分别是宣帝司马懿(高原陵)、景帝司马师(峻平陵)、文帝司马昭(崇阳陵)、武帝司马炎(峻阳陵)、惠帝司马衷(太阳陵)。前三个是被追封的皇帝。

西晋皇陵为何选在首阳山?因为首阳山就在汉魏洛阳城的东北,离的很近,“近国都”是西晋皇陵的显著特点,这大约也是借鉴高平陵离都城太远易生变故的原因,并为后来的东晋所承袭。这些陵墓离都城都很近,其中峻阳陵离汉魏时期的洛阳城仅几公里。

西晋“龙脉”十六国时期遭毁灭性破坏

西晋皇陵集体失踪,司马懿墓无墓碑不拜祭,千年后终发现线索

西晋“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太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碑(碑额拓片)

虽然晋帝陵是“不坟不树”,子孙也不谒陵,但并不是真正的密葬,在当时还是很好找的。但是,发生了下面的两件事,就使得问题复杂了:

刘曜为何急于捣毁晋陵?他并不是贪图随葬宝物,因为曹魏和西晋都是薄葬,陵内没有什么金银财宝。刘曜的动机是想破坏司马家的风水龙脉。

因为刘曜的这个举动并不是盗墓,主要目的是破坏风水,所以就显得特别狠,把西晋帝王陵挖掘得一塌糊涂,陵内器物全部打坏,特别是能证明陵主身份的哀册、墓碑都被砸了,而这些东西正是考古学界最重视的史料证据。

偏安一隅的东晋皇帝司马睿对刘曜的行为束手无策,只能“素服三日”以示悲痛,事后派人偷偷到洛阳收拾残局了事。

西晋皇陵集体失踪,司马懿墓无墓碑不拜祭,千年后终发现线索

西晋皇陵勘测现场

晋帝王陵的特殊葬制,给后世的考古专家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却没有难倒盗墓贼。已发现的未能确定陵主的晋帝王陵,没有一座未被盗过,南京一带的东晋帝王陵更是这样。

盗墓贼,才是考古界的天敌和晋代帝王“集体失踪”的祸首。左棻墓志确认崇阳陵、峻阳陵位置。

洛阳是盗墓的重灾区,西晋皇陵以及紧挨的曹魏皇陵被历代盗墓贼盗的一塌糊涂。近代最大规模的盗墓活动是民国时期的二三十年代。正是在这次大规模盗墓中,西晋皇陵的一些蛛丝马迹被人发现。尤其是出土的荀岳墓志铭和左芬墓志都指示了文帝、武帝陵墓的准确方位,于是崇阳陵(司马昭)、峻阳陵(司马炎)被得以确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部门对之进行了科学探测。

西晋皇陵集体失踪,司马懿墓无墓碑不拜祭,千年后终发现线索

西晋皇陵集体失踪,司马懿墓无墓碑不拜祭,千年后终发现线索

晋中书侍郎荀岳墓志

左棻这个人有必要说道说道。有个成语“洛阳纸贵”,即是他的哥哥左思写的《三都赋》引起,除了她是左思的妹妹,她还有一个重要身份,那就是:她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妃子。因此她的墓志是一份重量级的史料,对确定峻阳陵的位置具有极大的权威性。

西晋皇陵集体失踪,司马懿墓无墓碑不拜祭,千年后终发现线索左棻墓志

崇阳陵位于今偃师潘屯、杜楼二村北枕头山。崇阳是“路人皆知其心”的晋文帝司马昭的陵墓。据考古发掘资料推测,该陵位于今偃师市城关镇前杜楼村北的枕头山前。该墓地在杜村北1.5公里一座无名山丘的南坡,山丘后跨过一带洼地即拔地而起的平顶山峰枕头山,山丘前面地势逐渐下降,与低平的伊洛平原衔接,视野极其开阔。

西晋皇陵集体失踪,司马懿墓无墓碑不拜祭,千年后终发现线索左棻墓志

由枕头山俯瞰墓地,恰似在簸箕中心横身而卧的灵龟。墓地原为自北而南倾斜的缓坡,现已辟为梯田。共探出墓葬5座。其中,东部一座2号墓是枕头山墓地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座,墓道长46米,宽11米,墓室长4.5米,宽3.7米,高2.5米。它位于墓地的东部,居于尊位,估计就是文帝的崇阳陵。其余四墓分排两列,与大墓相距约50米。墓地周围残存着陵垣及建筑遗迹。东陵垣长约384米,北、西陵垣均长约330米,未见南陵垣。陵区内的建筑遗迹有两处:一处位于东垣最北端,居墓地东北角,为一长方形夯土台;另一处位于西垣南侧,由三块夯土基址组成,都与陵区守卫有关。

峻阳陵,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陵墓。在偃师市南蔡庄以北2.5公里的山坡上,背靠鏊子山,面对伊洛平原,巍峨的伏牛山瞻于前,邙山主脉障于后。鏊子山海拔252.8米,山顶平坦,东西长约200米,由南望去,兀立如屏。山两端各有一独立山头,分别向南伸出一条较为平缓的山梁,对墓地形成三面环抱之势,实为一风水宝地。此墓地共发现墓葬23座,均坐北朝南,其布局主次分明,排列有序,显示出死者生前的尊卑关系,峻阳陵位于墓地最东端,居于尊位,墓道长36米,宽10.05米,墓室长5.5米,宽3米,高2米,在整个墓地中规模最大。

真假司马懿墓

而关于西晋的奠基人司马懿的他的陵墓当然更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那么,他究竟会把陵墓选在洛阳何处呢?清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就为此忙活了一阵子,最后把一座土冢认定为司马懿墓。这个土冢在洛阳老城以北口河西岸,经知县大人之手与司马懿挂上钩后,游客纷至沓来,在土冢前凭吊怀古,抒发对司马懿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

西晋皇陵集体失踪,司马懿墓无墓碑不拜祭,千年后终发现线索

就在司馬懿去世的1700多年后,一位农民在農耕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座古墓。起初,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后经过初步调查,考古学家发现这种古墓的规格很高,完全不亚于曹操之墓。

西晋皇陵集体失踪,司马懿墓无墓碑不拜祭,千年后终发现线索

经过观察,专家们认为这是一座三国末期贵胄之墓,但是墓主人尚不能确定,但是根据墓内出土物上高频率的出现仲达、宣、司马,专家初步判断可能为司马懿之墓,但是究竟如何尚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