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什么没有出席一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史前新纪元为什么没有第二季了 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什么没有出席一大?

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什么没有出席一大?

2024-07-07 02: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祝 彦

    “南陈(独秀)北李(大钊)”已为大家所熟知,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但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两位主要创始人都没有出席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又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对此作了这样的解释:在广州的陈独秀和在北京的李大钊因有其他事务未出席会议。

    这样的交代,显然过于简单。究竟是什么“事务”还会比出席党的代表大会还重要?是否还有别的影响因素?

    一、陈独秀缺席党的一大的原因

    目前学术界关于陈独秀缺席一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公务繁忙说,即一大召开期间,陈独秀因在广东省政府担任教育委员长忙于公务而无法抽身参加大会。其主要依据是陈潭秋、包惠僧等的回忆。应广东省省长陈炯明的邀请,1920年12月陈独秀去了广州,担任广东省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正在筹款办学。

    1936年,陈潭秋在《回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也提到:“陈独秀未出席第一次代表大会。那时他在陈炯明下做广东的教育厅长。”这是我们看到的最早关于陈独秀不能出席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原因的说法。

    对此包惠僧也作了可以为佐证的回忆:有一天,陈独秀召集我们在谭植棠家开会,说接到上海李汉俊的来信,信上说第三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派了两个代表到上海,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会,要陈独秀回上海,请广州支部派两个人出席会议,还寄来200元路费。陈独秀说第一他不能去,至少现在不能去,因为他兼大学预科校长,正在争取一笔款子修建校舍,他一走款子就不好办了。第二可以派陈公博和包惠僧两个人去出席会议。陈公博是办报的,又是宣传员养成所所长,知道的事情多。包惠僧是湖北党组织的人,开完会后就可以回去(会前陈独秀与我谈过,还让我回湖北工作,大概他已经接到上海的信了)。其他几个人都忙,离不开。

    第二种是不满共产国际代表包办说,即对于共产国际代表包办会议霸道行为的抵制。由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既不事先向陈独秀建议报告,事后也不征求陈独秀的意见,而是在已经作出了决定之后,让李汉俊通知他去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这对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又自尊心极强的陈独秀,在感觉自己没有得到尊重的情况下,心里自然会有意见。其二,陈独秀对党的创立花费了巨大心血,怀着真诚而热切的情感,现在居然由两个外国人来主持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大会,这对于个性倔强的陈独秀来讲,确实不易接受,因此拒绝出席也是顺理成章的。其三,在此情形下,陈独秀又不便于明说,只能以正在争取一笔修建校舍款为由无法出席一大,实则为借故抵制马林包办倾向的一种行动。他安排陈公博并派遣(或指定)包惠僧去参加大会,是一种有限度的抵制包办。

    党的一大后包惠僧奉命到广州接陈独秀去上海任书记,主持中央局的工作。在广州,包惠僧向陈独秀谈到上海的情况时,陈独秀就毫不隐瞒地说“不完全同意马林的意见”,并对马林所说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是反感的”。果然,到上海后,陈独秀与马林进行了多次交谈,“还是谈不拢”。当时“陈独秀对大家说,我们不能靠马林,要靠中国人自己组织党,中国革命靠中国人自己干。要一面工作,一面革命”。由此可见,陈独秀对马林及其代表的共产国际是有意见的,这甚至影响到他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第三种是不“重视”说,即没有认识到一大的重要性。陈独秀认为1920年中国已经建立了共产党,已经有了党组织,一大不过是各地党组织派代表召开的统一主张的会议,并不十分重要。他正忙于大学校舍筹款,如果当时离开广东,修建校舍的款子就不好办了,所以指派包惠僧代表他出席会议。

    其实,真正影响了陈独秀(包括李大钊)缺席一大的原因,是当时党内对中国革命的理论认识水平不高,处于模糊状态。这在陈独秀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当包惠僧向陈独秀汇报,大家主张把上海中央机关搬到广州时,陈独秀反对说:“我们党现在还没有什么工作”“我们现在组织了党,不要急。我们要学习,要进步,不能一步登天。要尊重客观事实。”从这些话语中,看得出陈独秀对召开一大是不感兴趣的。

    二、李大钊缺席党的一大的原因

    对于李大钊缺席党的一大,根据有关学术成果和资料,同样有三个原因:一是公务繁忙、脱不开身;二是共产党北京支部没有选他作为一大代表;三是对这次会议不“重视”,觉得一大没有那么重要。

    其一,公务繁忙是事实。当时李大钊除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教授外,还兼任北京国立大专院校教职员工代表联席会议主席。时值学年结束,事务繁忙,再加上他正领导八校教职员工与北京政府进行索薪斗争。当时北洋军阀政府财政困难,停发了北京八所高校教职员工的薪金,这八所高校就联合成立了“索薪委员会”追讨工资。李大钊在“索薪委员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整天忙于追讨北京八所高校教职员工的工资,无法前往上海出席会议。

    其二,李大钊实在太忙,大家就觉得不要选他当一大代表,免得给他添麻烦。由此可见,不是李大钊没有资格当选代表,而是大家觉得这种会议不必要“劳驾”德高望重的李大钊。对此,1979年刘仁静作了回忆解释:“李大钊先生当时没有参加‘一大’,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估计一方面是他工作忙,走不脱;另一方面,当时我们北京小组开会研究谁去上海出席‘一大’时,也没有推选到他。”

    其三,为什么大家“没有推选”李大钊作为代表出席一大呢?除了考虑到他工作忙之外,还因为大家普遍对一大不“重视”,没有意识到一大的重要性。对此,刘仁静在《一大琐忆》中作了回忆:我依稀记得,那天李大钊没有出席。当时出席的人都同意派代表赴上海开会,但并没有谁想到是出席一个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也没有谁想争当这个代表。我记得会上没有选。张国焘在其回忆录中说因校务繁忙,不能前往。这也许是他和事先研究时得到的印象。但这也符合当时我们的想法。即由于对一大的意义认识不足,一般习惯于在组织活动中不惊动,因而没有选举他是不奇怪的。

    张国焘则有不同但可以互相印证的回忆:“根据这个决定,北京支部应派两个代表出席大会。各地同志都盼望李大钊先生能亲自出席,但他因为正值北大学年终结期间,校务纷繁,不能抽身前往。结果便由我和刘仁静代表北京支部出席大会。”由此推论,李大钊没有出席党的一大,同样存在公务繁忙、走不开和不重视这次会议的两个因素。

    其实,无论“南陈”还是“北李”,他们没有出席一大的根本原因,就是对中国革命问题的理论认识还处于模糊状态,这是党建立初期全党同志理论水平不高的一个群体性体现。因为在理论上没有认识到革命的形势,当然也就不可能认识到召开一大的重要性,既然认识不了其重要性,出席与否就不那么重要了。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