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对外文化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的吗 故宫的对外文化交流

故宫的对外文化交流

2024-07-09 17: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1  演讲主席台及会场

  故宫博物院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究竟是一个什么地位?国际上大家公认的比方说像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故宫能不能和他们平起平坐?这里有一个衡量标准的问题。博物馆之间大概有几个主要的因素,一个是观众数量,一个是藏品,还有博物馆本身的面积。可以说,北京故宫在这三方面应该当之无愧都是处在世界大博物馆的前列。

  首先说藏品,故宫博物院去年年底公布的藏品数为180万件,但是这个数字并没有绝对意义。因为各博物馆的统计口径并不太一样,看你怎么数。国外的几个大馆的统计方式,比方说一些手稿,他们统计是按页算的;一些板块,他们是按一张一张算,所以总体来说也称上百万件。面积方面,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面积是100万平方米,远大于国家博物馆扩建后的19万平方米。观众人数是故宫的骄傲,故宫每年接待的游客很多。法国卢浮宫曾很自豪地说他们的游客是最多的,其实他们的游客数量和故宫差不多。他们的观众人数历史最高是700多万,到不了800万,故宫去年已经差不多1300万,而且还是按照每年10%的递增。所以,跟其他国家博物馆的馆长(如卢浮宫博物馆馆长)交流的时候,卢浮宫考虑的是怎么把观众拉进来,故宫则考虑如何限流。

  故宫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应该能够与其他国家的博物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然而常见的问题在于:如果国外博物馆对故宫博物院缺乏了解,这种关系就很难建立。十年前,我去考察美国某博物馆时,特自豪地向博物馆馆长介绍自己是北京故宫的。人家问了半天,说故宫跟紫禁城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他们认为紫禁城是一个旅游点,是一个景点,你们叫博物馆可以,但确有博物馆的要素吗?所以,故宫仅仅有名不行,还应该与国外博物馆进行交流往来,让他们了解故宫,并在此基础上原意与故宫开展合作。

  以故宫与法国卢浮宫文化交流为例说明。2005年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年”活动,故宫博物院作为我国派出的代表团之一,我就是团长。我们在巴黎拜访卢浮宫博物馆馆长时,因为他并不了解故宫的文化,且自恃地位高,对我们态度傲慢至极。会谈中,我提出希望他们参观故宫的建议,他同意了。当年下半年,卢浮宫博物馆馆长率代表团访问故宫。经过在故宫一天半的参观学习,他深感到故宫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学术平台与科研氛围,是难得的合作伙伴。因此,他非常原意卢浮宫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此可知,国外博物馆对故宫博物院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看资料上,是无法感受故宫的文化魅力的。只有与故宫博物院进行文化交流和互访,才能有真正的感觉和体验,并能推动两个国家博物馆之间的文化共识。

  关于涉外展览问题。出国办展览是弘扬故宫文化,更是弘扬我国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最开始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出租文物。我们收人家展费,按照人家的视觉,人家的思维讲中国故事。办展览时间一长,大家问我,你和这么多世界大博物馆的馆长都打过交道,你有什么体会?我觉得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能做到“对等”,这两个字有千斤重。以前跟人家谈判办展览,根本不敢说什么叫对等。我派一个代表,也得人家掏钱,很难跟人平等交流。现在国力强了,不管是多大的谈判场合,你在桌面上,只要说出对等两个字,下面就没有反驳的可能性。但是,对等有对等的办法,我去办一个展览,你接一个。我先出钱,你先出钱,这都可以讨论。最早没有这个平台,所以没法谈。

  办展览也是体现国家实力的重要方面。以前经济条件较差时,谈展览很被动。谈展览,很不好意思,主要谈展费。我们在你们国家办展览,你给我们多少钱?后来主要是经济上强大了,话语权就增强了。我在国家博物馆工作时,曾从中央财政申请了一笔经费(100万元,当时很大的一笔经费),想把埃及文物引过来办展览。我去埃及挑文物时,他们跟我谈展费。后来我想,你别烦人家,当年我们不也是这么谈的吗?现在我们有经济实力了,你就可以提价钱。展览大纲大家共同制定,我看你说的事儿准确不准确,你们汉学家做的事儿,够不够这个水准,我得看一下;整个展览的组织工作,我得了解一下。过去你没这话语权,人家掏钱;现在完全对等了,这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大的方面。

  再一个大的方面,过去比较重视经济上面的利益,现在还要配合国家的外交大局,做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工作。外交部最有体会,原来他们对文化展览不是特别了解,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是在2005年。当年故宫有一个重要的展览在英国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举行,这是一个超高规格的雍正三代皇帝的展览。有趣的是,故宫的文物第一次飘洋过海是在1935年,也是在皇家艺术学院。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能够在欧美有更大的影响力,决定把当时故宫的一些好东西拿出去,用英国的军舰把展品运到皇家艺术学院。那次展览举行了很长时间,轰动了整个欧洲。当时欧洲还不像现在这么一体化,很多人坐着火车就去看展览,极大的提升了中华民族文化在欧洲的影响力。之前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就是戴着瓜皮帽,现在发现还有这么多好东西。2005年展览时,中方首席代表是胡锦涛主席,英方则是女王,且由胡锦涛主席亲自给女王进行讲解。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讲,一个好的文物展览,可以顶得上很多外交官所做的工作。

  从办展览的地点讲,我们的眼光也放得更长远,不光是针对过去认为最发达的国家,还应该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比方说我们现在更多的工作也倾向于中欧、亚洲、拉美。当然,非洲可能比较谨慎一点,因为文物安全在那儿可能还是有一定的问题。

  这是讲的是08年咱们举办的一个书法展,叫做“翰墨千秋——北京故宫藏历代书法大展”。日本有很多书法爱好者,他们对书法的喜好程度不亚于中国。他们成立书道会,书道会的会长一般都是前首相。从这种喜好角度讲,中国的书法展在那儿从来都是排大队的。这是赴德国“金龙银鹰1644至1795——故宫博物院/德累斯顿艺术收藏馆文物联展”。该展通过两个博物馆收藏的400余件17-18世纪的珍贵宫廷文物,展示出两个地区的宫廷政治、文化和艺术的面貌,描绘出一个相对清晰的18世纪的欧洲萨克森-波兰王朝与中国清王朝的肖像。      

  在日本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展览,是2008年11月至12月赴日本冲绳县立博物馆“故宫藏琉球时期文物展”。本次展览共展出故宫博物院珍藏的91件(套)文物,包括漆器、书画、兵器、织绣和善本书籍等,其中漆器、布料和刀等具有浓郁琉球文化特色的文物,大部分是当年由琉球进贡入宫的。咱们史书记载都是外国使者来给咱们进贡东西。琉球当时有很多进贡的物品,一直放在故宫库房里,很边远化,很多人都不认识。琉球的地理位置实际上在中日之间,二次大战之后,地位都没有定。上世纪70年代,美国把琉球移交给日本政府。所以,跟他们办展览,他们觉得他们不是日本人,他们就觉得是琉球人,而且他们觉得和中国人可能更近一些。

  另外在亚洲也举行一个展览,如在新加坡举办的“康熙盛世——故宫珍宝展”。新加坡这个地方本来就一个交通要道,所以在这里举办的展览,也是反映了这种多元文化。另外,香港、澳门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凡是香港、澳门回归整数的时候,我们一般都在那儿办一个展览。2009年底,我院在与澳门艺术博物馆连续合作十年的基础上,赴该馆举办了“九九归一——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故宫珍宝展” (图2)。该展以艺术、观赏及历史价值作整体考虑,展品年代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其珍贵程度为历年来我院在该馆举办文物展览之冠,在澳门反响热烈。

图2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故宫珍宝展

  因为展览费用很高,最重要的费用是两部分,一个是国际运输,一个是国际保险。特别是国际保险费用很高。所以,得有很强大的财力支持才能做展览。但是,我们后来发现,一个好的展览,不见得是拿最贵,最值钱的展品,而应该是观众最感兴趣的展品。展览不仅在于展品的精彩,而且要讲一个很好的故事,使观众对展览的内容感兴趣。所以,我们去年在美国做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展览,叫做“乾隆花园古典家具与内装修设计展”。配展览讲解的主要内容是乾隆皇帝决定在自己执政60年退休之后给自己修一个小花园,然后在这小花园里过自己退隐生活的故事。这个故事配合了很多音像资料,特别引人入胜。这次展览展品的级别并不是特别高,但效果却很好,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我们比较原始的展览叫精品展,如陕西文物精品展,河南文物精品展,那只能称为展览的初级阶段。我们自己也要反思,包括我们的内展。去年我们举办了一些展览,如兰亭特展,讲兰亭的故事。兰亭本来可大可小,要说谁也知道,但谁也说不清楚。怎么样把这个很枯燥的古代的版本进行生动描述,如到底有没有兰亭,是不是唐太宗给殉葬的等,这些需要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把这些讲通了,才能做到雅俗共赏。在国外办展览,这是应该注意的很重要的一点。

  另外,和国外的一些基金会合作也是很有收获,他不光是讲故事的着力点。就像咱们很多电影导演,把电影拿出去,恐怕也得很多洋人抱着操刀改脚本。再加上语言,我们认为很好,可能汉语还是有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办涉外展览,如果中方出的语言,我们都是请在我们这儿做工作的专家,大都是学艺术史的教授;或者多年来从事中英文艺术史翻译的专家,他们帮着把关我们才放心。

  这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展”(图3)。该展是2008年“中法文化交流之春”重点文化活动,卢浮宫参展展品100件(套)。这是故宫博物院和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之间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后的首个项目,卢浮宫馆长鲁瓦耶特专程来华出席了开幕式并举办了专题讲座。此次展览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为我院今后在卢浮宫举办展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3  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展开幕式照片

  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我们在法国卢浮宫举办了 “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为落实由两国元首见证的我院与卢浮宫博物馆合作协议、保证该展的成功举办,我院一直对此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精心筹备。此次展览,打破了中国文物只能在吉美博物馆等东方文化博物馆展出的惯例,在卢浮宫这一西方最主流的古典文明的核心地带,第一次高水准、大规模展示中华文明遗产,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分为政务篇、艺术篇、晏居篇和建筑篇四个部分。文物种类包括在北京建都的金、元、明、清四个朝代的书画、服饰、家具、瓷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珐琅器、印玺、建筑构件等,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折射着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

  西方办展览还有一个传统,为了显示大家都是文化人,重大的展览,都要有一种名誉性的展览监护人,一般是国家元首。这个展览的监护人是萨科奇总统和胡锦涛主席,所以这个展览在卢浮宫也是非常轰动的。这张照片是排队等待参观的观众,人很多,这个展览是单独售票的。

  最后再说一个重要的展览,今年2月19号刚刚结束的,中国名称叫“国宝观澜——故宫博物院文物精华展”,日本名称叫“北京故宫二百选”,就是选出200件精品用于展览(图4)。这次展览是北京故宫和东京国立博物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后,举办的规模等级最高的展览。该展参展文物254件(套),其中一级品91件(套),内容包括我院珍藏的宋元书画以及青铜器、瓷器、漆器、珐琅器等,旨在向日本观众全面介绍中国皇家收藏品的面貌和宫廷美术的精髓。展品种类之丰富,文物级别之高为我院近年来在国外展览所罕见。其中宋代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更是首次在国外展出。清明上河图自从进了故宫以后,出去过两次用于展览。一次是在上海博物馆,排队的也是人山人海。还有一次是在辽宁省博物馆。为什么能在沈阳展?因为清明上河图刚解放时先存放在沈阳,后来国家调拨到北京故宫,去沈阳办一次展览有一定的意义。

图4  赴日本“国宝观澜——故宫博物院文物精华展”

  在日本举行这次展览,事先也经过安全评估。布展时,日本博物馆经过反复研究讨论,细节到每一个灯光。这个展览布置得非常大气,非常漂亮,把整个东京国立博物馆里面做成一个故宫的模样。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纪念展以及东京国立博物馆“2012中国年”的开幕展览,该展受到了各方高度关注与支持,在日本取得了空前的轰动效应,参观人数达258252人。日本天皇夫妇、皇太子殿下、前首相森喜朗和福田康夫,前财务大臣、前众议院议长以及日本文化厅长官近藤诚一、自民党总裁谷恒祯一等分别参观了展览。这是观众排队看展览的照片(图5)。日本排队还要举一个牌子,每30分钟提示一次。有的观众为了看到展览,排队等了5个多小时。排队时,先在院子里排,然后一批一批再往里进。

图5  场外排队的观众

  另外,日本天皇夫妇也来看了这次展览。这是今年以来,日本天皇做心脏搭桥手术之前唯一的一次活动。

  除了展览以外,博物馆之间主要在文物保护技术方面互相进行合作,包括一些古建筑。咱们这里很多同学是学工科的,故宫非常需要理工科人才。刚才还跟书记(北京工业大学纪委书记冯虹教授)交流,在跨学科里面,工科专业的学生是大有施展才能余地的。这张照片是我们和日本凸版印刷公司合作的数字故宫,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一看,我们觉得在国内应该是做的比较好的。这是三维数据扫描故宫延禧宫灵沼轩的照片,是我们和日本进行合作的。这是我们和IBM公司做的“跨越时空的紫禁城”项目,是一个网上游戏。这是我们跟德国非常著名的马普研究所进行合作的照片。我们单位尽量鼓励年轻人有条件、有机会能够出去参加国外的学术研讨会和短期的进修学习。

  世界博物馆的标准,除了大房子,有大规模的展厅,还有大师。在国际上,必须有中国人的声音。你没有声音,不具备一个研究机构的条件,那很难树立形象。这些也得积累,因为国家之间以前的隔绝时间长了,因此研究方法也有一些差别。这张照片是和国外合作培训带徒弟,用西方的方式修中国的文物。这张照片是我们跟美国一个大学合作的一个项目。我们派出一些学者,参加各个培训项目,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同时也带回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我们提出的口号是:“用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保护和修复我们最古老的文物”。有些项目有各种基金会赞助,我们就更支持了。有人出钱是好事儿,我们自己也找了一些赞助。另外,我们也派人出去讲座,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宣传介绍故宫,我们故宫有几个学术研究中心,这些中心都请了国际一流的学者作为客座研究员。我们给他们发简讯,请他们参加我们举办的各种学术研讨活动。我们每年都有不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故宫举办。很多重要的展览都配有学术研讨会。另外,我们院里的科研人员和管理层也利用各种交往的机会到各地博物馆进行交流,现在已经和世界大部分博物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交流关系。所以,他们再提起故宫,不再做出惊愕状了,这样我们交流也更有信心了。

  故宫同时还是咱们国家的名片,接待了很多各国的元首和来宾。每年故宫接待国外的我们叫做一级和二级职位的,差不多每个星期都有一起。这是奥巴马参观故宫的照片(图6)。

图6  美国总统奥巴马参观故宫(2009年)

  另外故宫也接受一些大学的实习生,如美国耶鲁大学及港澳部分大学的实习生,这也是故宫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内容。通过在故宫学习一段时间,可让他们学习故宫的文化,并通过他们对宣传和弘扬故宫文化。

  下面谈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台湾故宫和北京故宫哪个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多?

  肯定是北京故宫馆藏文物多。简单来说有以下三个理由:

  第一,建国之前,台湾国民党当局从北京故宫运走一批文物,并美其名曰“为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当时是运了2900箱,分三个军舰运去的。这2900箱文物从南迁文物的30000多箱中选的,数量不及1/10。由于国民党战局急转直下,所以当时不是挑哪件好拿走,根据装箱单拿,且只拿了一部分。

  第二,有人比国民党下手早,这个人就是溥仪。溥仪在清朝推翻以后,在紫禁城住了3、4年,不断的往外倒文物。后来地安门大街出了很多古董店,里面的文物大部分是溥仪带出宫的。还有一些文物流落在东北了,包括清明上河图及一些的名贵字帖。解放后,通过三反五反等不同形式运动,捐、赠、收购等不同方式,大部分文物最后又回到了北京故宫。

  第三,国民党当年在挑文物的时候是有标准的。他们不是挑最值钱的,而是先拿祖宗牌位和家谱,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特点。所以国民政府在撤退的时候,拿走60多万件文物,40多万件是文献,包括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全套的四库全书、大鼎等。当然,这些文物的价值绝对不亚于金银财宝。所以,台湾故宫藏品与北京故宫藏品是无法相比的,应该说多数好东西都在北京故宫。不可否认,确实有些精品文物在台湾,但是北京故宫同样有大量精品文物,且数量远超过台湾故宫。以书画和陶瓷文物为例,台北故宫有绘画5千多件,北京故宫则有4万多件;台北故宫有瓷器2万多件,北京故宫整体存完好的官窑瓷器就有35万件。

  最后谈一下台湾故宫与北京故宫的合作与交流。

  基于虽有两个故宫博物院但故宫只有一个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基于台北故宫在台湾地区受到特别重视的特殊地位以及两个博物院收藏的文物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的事实,我院一直重视两岸两院的文化学术交流,发挥故宫在两岸关系中的特殊作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2009年元旦,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六点意见的第三条中讲到:“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鼓舞下,在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向好的氛围下,两岸故宫的交流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2009年2月14日至17日,台北故宫周功鑫院长60年来首次率团访问我院,在我院实现了两院院长的首次聚首(图7);随后,我院郑欣淼院长率团于3月1日至4日赴台回访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两院同仁经过真诚的会谈和协商,达成了两岸故宫合作交流的八点共识,即:(一)落实双方合作机制;(二)使用文物影像互惠机制;(三)建立展览交流机制; (四)建立两院人员互访机制;(五)出版品互赠机制;(六)信息与教育推广交流机制;(七)学术研讨会交流机制;(八)文化创意产品交流机制。

图7  郑欣淼院长在建福宫花园接待来访的周功鑫院长

  周功鑫院长第一次到北京来,我们接待他们参观北京故宫。包括周院长在内的一些学者进了故宫后,看到里面的文物、古建筑及原装陈列,感慨万千。为什么?他们一辈子做的学问,包括硕士、博士课题的题目,都是做故宫古建筑、文物研究的。在他们来之前,这些古建筑、文物的假想形象在他们脑子里无数次涌现,突然看见真的了,你想想,多激动。

  2010年6月3日至6月18日,两岸故宫经共同协商确定, 联合举办了 “温故知新——两岸故宫重走文物南迁路”考察活动(图8)。北京故宫的李文儒副院长和台北故宫教育展示部朱惠良处长分别率领16人和10人参加活动,共同追寻前辈足迹,体验故宫文物大迁移的艰难历程,缅怀前辈为保护文化遗产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图8  两岸故宫重走文物南迁路

  当年文物南迁移壮举历经长途跋涉,先运到南京,然后沿着铁路,沿着公路,因为当时不知道打仗会把文物迁移到什么地方,所以不断的走。先搁到武汉,不行;然后到江西,到贵州,最后全退到四川,在乐山存下了。这是当时起运的浦口车站照片。这张照片讲的是在四川,用当年烧木炭的车,拉着这批珍贵文物,从陕西到四川去。当时这批珍贵文物刚运走,日本飞机就把这儿炸成平地了。

  两岸故宫的收藏更是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如果说经贸往来使两岸的民众手拉手的话,那么文化交流将使我们两岸的人民心连心。加强两岸故宫的交往必将切实促进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感和归属感,对两岸文化交流产生积极的效用和深远的影响。

  关于故宫的对外文化交流,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给仅大家做了一些简单介绍,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院长,下面就进入到提问的环节,刚才工作人员已经给大家发了提问纸,大家可以把问题写在纸条上,请李院长选择典型问题回答。在大家写的时候,我是谈一点我个人的感受。我觉得李院长的报告非常的丰富,而且让我们听到了很多平常听不见,查阅网上都查不到的一些真实的故事。比如说外交对等,跟卢浮宫的合作。这当中充满了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启发。

  李:我先回答一个特别专业的问题,问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制定的依据是什么?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吗?国家确实有这个目录,就是孤品、珍品不能出境。但是实际上很难执行,因为文物基本上都是孤品。另外国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我觉得是大博物馆应该都能接受,叫文物的状态。文物在飘洋过海展示时,不能受损害,这是最主要的。

  李:这位同学问欧美、日本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文物有什么偏爱,他们喜好,口味有什么不同?应该说,不同的国家欣赏口味并不相同。如日本是汉字文化圈,对于书法类或绘画类的作品,能在日本得到比较多的共鸣。在欧美国家,这些观众可能偏好雕塑类的文物,如兵马俑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渗入,这种趋势也慢慢在淡化。比如2005年我率代表团赴法国卢浮宫办一个关于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展览,刚开始我们都很担心,因为山水画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文人的文化底蕴,这与西洋绘画不同,在技法、透视、欣赏方式等方面区别较大。西方油画侧重于厅堂艺术,中国画则主要体现是文人情趣。

  后来事实证明:对于美本身的追求和理解,在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的背景下,这次展览能跨越国家之间的隔阂,举办得非常成功。另外,有一次我接待一位土耳其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可能过去画过波斯细密画,到故宫后一直在欣赏这类作品,甚至忘记了接待事项。所以,让外国的观众完全有准备做功课再看故宫的展览不可能。但是,能不能在他看故宫展览短短的时间让他感到故宫文化的冲击和震撼,这就是我们吸引外国观众的主要目的。

  李:关于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的联系和区别。我在两个地方都工作过,我认为这两个机构之间不会产生竞争。为什么?因为是展览内容是错位的。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分工跟法国博物馆的分工有点类似,主要展览内容是中国的古代文明和世界的古代文明。我在那里做策展人的时候,主要策划的是中国边疆各地区的展览,做过新疆的天山南北东西风,再有就是希腊、罗马,这些古代文明的展览。故宫主要在明清皇宫基础上建立的,展览和对外交流重点和国外的这一时期17-19世纪的宫廷交换比较多。当然,也有交叉和重叠的地方。

  李:最后再回答一个问题,如何做文物保护?广义上讲,文物保护也包括古建筑维修。大家都知道,文物保护一个基本原则,叫修旧如旧。故宫大修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了修旧如旧的原则。但是,旧到哪个时间节点,是康乾盛世的时候,或者是嘉庆时候,还是溥仪出宫没落衰败的样子?另外,西方传过来的文物修复理念有无可变时性,变到什么时候?在有些国家,一个陶瓷罐子碎了,他们干脆拿石膏补,以显示新旧区别。这种做法用于科研没有问题,但用于展品可能有问题了。古建筑亦如此。建筑有生命的,和社会、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古建筑的始建年代、历次修缮痕迹等,都应保留。文物保护本身有很多理念,不是单纯的教条,需要大家在实践中来逐渐摸索,有机会咱们再专题探讨这个问题。耽误大家很多时间,最后再次衷心地谢谢大家抽出时间听我演讲。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