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雨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雨具店都卖什么呀视频大全 古人的雨具

古人的雨具

2024-07-01 16: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南宋李迪《风雨归牧图》。

风雨将作,着蓑衣戴斗笠的牧人,匆匆驱牛归返。

雨伞

据考证,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已发明了雨伞。1980年出土的秦始皇陵彩绘铜铸车马上带有一柄伞。拉动伞柄上的机关,伞就能自动倾斜遮挡不同角度的阳光。此时,伞大多作为统治者出行车辇上的装饰现身,美其名曰“华盖”,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大约两千年前的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人们开始用有韧性的树皮造纸做伞面,然后涂上油脂或天然桐油,油纸伞应运而生。油纸伞是一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除了发挥遮阳挡雨的日常之用,一些文人雅士会在伞面上题诗作画,遣情抒怀。在一些地方的嫁娶婚俗中,油纸伞也曾是不可或缺的嫁妆。新娘出嫁下轿,媒婆会用红色油纸伞掩护新娘以避邪。在客家方言中,“油纸”与“有子”谐音,以纸伞为嫁妆,包含“早生贵子”的美好寓意;“伞”的繁体字“傘”里有五个人字,象征多子多孙,伞面张开后呈圆形,预示生活圆满。

浙江杭州中国伞博物馆里的制伞场景

油纸伞在唐朝传至日本、朝鲜,日本早期还将油纸伞称为“唐伞”。而伞为寻常百姓普遍使用还是在宋朝,南宋画家刘松年《斗茶图》中,四人有三人携带雨伞。据吴自牧《梦粱录》中的记载,宋代伞的种类很多,形状多样,颜色丰富,有专门供士人用的青绢凉伞,有皇帝出巡用的黄罗伞,还有普通人用的青灰小伞等。据统计 ,北宋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中,一共有42把伞,可见当时伞的流行。

我们现在常用的弧形钢架伞,是英国人在19世纪根据中国油纸伞的开合原理,使用现代材料,工业化生产改进而来的。由于制作工序的复杂,油纸伞手艺逐渐式微,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厂是中国仅存的一家保留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的纸伞生产企业,油纸伞制作的70多道工序全手工操作,图案也很讲究,如婚嫁的图案有“龙凤呈祥”“牛郎织女”“天仙配”等,祝贺生日的有“百鸟朝凤”“不老松”“彭祖老仙”等。最具特色的满穿伞,用五色丝线穿、渡二千多针,竹跳开关,一片双档,堪称绝活。2009年,分水油纸伞第六代传人毕六福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首都博物馆里的娶亲仪仗队,前面也有两个“华盖”。

木屐

蓑笠和雨伞只能遮盖大半身,那脚下怎么办呢?先秦时,出现了一种双层木底鞋,称“舄(xì)”。这种鞋子可以防止湿气入侵,一般为贵族所用。

后来,鞋底装有双齿,称为“木屐”,据说是用来“践泥”的,雨天即成为雨鞋。1987年,考古专家在浙江宁波慈湖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残存的木屐,这说明中国人穿木屐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南宋刘松年《斗茶图》局部

木屐是明清以前汉人的常用服饰。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曾用介子推死前抱着的大树制成木屐,呼为“足下”,后逐渐演变为对人的尊称;吴王夫差曾令西施穿上小巧的木屐,在响屐廊中翩翩起舞;汉代,青年男女都以穿木屐为时尚;《世说新语》中,王蓝田性急吃不到鸡蛋,鸡蛋掉到地上,王蓝田“下地,以屐齿碾之”。据《晋书》记载:古代木屐头部的形制,男女是有区别的。男方女圆,方刚圆柔,寓意自明。宋代以后,木屐大多用作雨鞋。我小时候,冬天遇雪,依然会穿一种木底茅草鞋,可以在布鞋外套穿,也可直接穿上,鞋里塞上棉花麦秸之类保暖,鞋底下的双齿有一定高度,踩雪踏泥时不至于弄湿鞋里,关键是不易滑倒。

此外,明清时还有一种钉鞋,也叫铁屐。鞋底施钉,鞋筒、鞋面涂敷桐油,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说,古人雨行多用木屐,今俗江浙间多用钉鞋。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大自然丰厚的馈赠,经由人类的手,精巧编织,演绎出别样的生活情致。

江苏南京六朝博物馆里的木屐

文章原载于《月读》杂志2017年第六期

(统筹:启正;编辑:松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