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雨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雨具图片 古代雨具

古代雨具

2024-06-29 11: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蓑衣,是人们用一种不容易腐烂的草(民间叫蓑草)编织成厚厚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用以遮雨的雨具 。

  蓑衣又称棕衣,是过去民间常用于防雨的农具,多见于江浙一带。

  

古代雨具——蓑衣

  准备工作

  1.准备蓑衣原料棕,蓑衣的原料是匹棕树棕皮。

  2.准备棕绳,棕绳制作分三步:第一步抓棕,让棕叶铁抓弄成棕绒;第二步捻线,把做好的棕绒捻成线;第三步搓绳,将两条捻线搓成绳子,用来缝制蓑衣。

  3.准备铁针和顶针儿。

  

古代雨具——蓑衣

  制作步骤

  第一步编织蓑衣是从领口开始的,领口部位要排列15,6张棕叶,用棕锁缝制领口,然后是领口塑形,领口塑性用一只圆碗就可以了,领口做好后最后是拍打领口,让蓑衣领子松软,穿起来更舒服。

  第二步是定位,蓑衣定位先穿针后引线,蓑面和蓑底要靠细线一针一线缝合连缀而成,这道工序当地人叫“刺棕蓑”。制蓑模,要挑选棕面较宽长的棕片来制模。整件蓑衣好像一只大蝴蝶,两翼略上翘,中间用蓑骨做成圆领口。披在身上,任再大的雨,也不会让人淋湿。蓑衣分上裙和下裙两部分,上裙宽3尺、长2尺,下裙形状像“横轴”,宽3尺多、长1.8尺。“横轴”两边连着两块片裙,作为胸襟,从胸前垂下,把下腿肚围起来。

  第三道工序是“缝线”,制作蓑衣主要靠拼接,将用棕锁肩部、胸部,裙部拼接起来,要缝制蓑衣,一般要缝制80-90,衣有表面和里面,两面都要缝线。里面间距较大,粗疏线间距1寸左右,蓑表面缝线却是密密麻麻,没有间距。纯手工制作一件蓑衣要两三天左右时间。

  

古代雨具——蓑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