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仙乡何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成仙的凡人叫什么 熊明:仙乡何处

熊明:仙乡何处

2024-07-14 11: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仙山昆仑

伴随着先民对世界的构想,最早的仙境出现在中国早期的神话传说中,被认为在遥远的高山之上或者在渺茫的大海之中。昆仑山为神话传说中最为著名的仙境之一,即《山海经》中的“昆仑之虚”“昆仑之丘”。

《山海经·海内西经》这样描绘昆仑仙境:昆仑山是天帝的下都,这里方圆八百里,有万仞之高,其下有弱水之渊,外有炎火之山,远望光芒四射。昆仑山每一面都有九门,每一门都有名为开明的神兽把守;山上生长生活着各种奇异的草木花卉、飞禽走兽,万物尽有;居住着众多的神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的西王母。

西王母是一位经常出现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然而据《尔雅·释地》记载,西王母却是西方一个原始部落的名称,大约在西周时期开始与中原交流沟通,相关传说当由此而来。

清 袁耀《蓬莱仙境图》

由昆仑之虚、昆仑之丘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神话传说中的早期仙境已与人间的现实世界拉开了距离,显示出人迹罕至、遥不可及的特征。

此外,先秦诸子也开始在著作中构建仙境,如《列子》中提到的华胥氏之国、西极化人之宫、归墟等。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西极化人之宫则“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据,望之若屯云焉”。归墟是“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 的一个“大壑”,其中有岱舆、员峤、方壶、瀛州、蓬莱五座仙山。另外,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了邈姑射之山等。这些早期的仙山,或者在遥远的高山之上,或者在渺茫的大海之中,虚幻缥缈。

碧霄天宫

随着神仙之说的发展,仙境也越来越多,其位置也越来越多样,不仅存在于横向距离遥远的高山之上或者大海之中,也存在于纵向距离遥远的天空之上。如《列子》中的西极化人之宫,已经悬于中天、望之若屯云了。虚无缥缈的碧霄高天,逐渐成为人们想象中神仙最主要的居所,一般称为天廷或天宫。

同所有的仙境一样,天宫缥缈高远,普通人虽难以企及,但可以在神仙的引导下抵达。如唐人小说《太平广记》卷六十四《女仙九》“太阴夫人”中,描绘了普通人卢杞在仙人麻婆的引领下登天的过程,十分生动形象:麻婆与卢杞各自乘坐一只速生刳空的葫芦,在风雷中腾空直上碧霄。卢杞满耳波涛之声,感觉越来越寒冷,于是一件一件添加油衣御寒,穿了三层才觉温暖。最终抵达天宫时,麻婆告诉卢杞,已经离开洛阳城八万里了。小说对卢杞登天过程的描写,让今天的读者也不得不佩服——风力随海拔升高而不断增大,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不断下降,古人的想象力多么形象而契合实际!那么,卢杞到达的天宫又是何等风光呢?小说这样描绘:“遂见宫阙楼台,皆以水晶为墙垣,被甲伏戈者数百人。”寥寥几句,大致勾勒出天宫的特征。

民国 吴光宇《天宫仙女图》

明清时期的《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对天宫的描绘则十分细致,集大成地呈现了古人对天宫的全部想象。如《西游记》第四回,通过初到天宫的孙悟空的观察,描绘出天宫的繁华壮丽:

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濛濛遮斗口。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花药宫……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炼药炉边,有万万载常青的瑞草。又至那朝圣楼前,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金钟撞动,三曹神表进丹墀;天鼓鸣时,万圣朝王参玉帝。又至那灵霄宝殿,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

天宫为众神所居之处,有三十三座天宫、七十二重宝殿,玉皇大帝则居住在凌霄宝殿,接受众神朝拜。不难发现,天宫一如人间的皇城,只不过在碧霄之上,更加壮丽辉煌。

月中广寒

除天宫外,浩瀚的天空中还有一处特别的仙境——月宫,又称广寒宫。月宫仙境的形成与嫦娥奔月的神话有关。“嫦娥奔月”最早见于西汉的《淮南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这一神话故事先后又结合了桂树吴刚传说、月中蟾蜍传说、玉兔传说等,逐渐累积丰满。那么,月宫是怎样的景象呢?古代小说中也有精彩的呈现。

相传西汉东方朔所作的《海内十洲记》提到东方朔曾游月宫,其他如《神仙感遇传》《仙传拾遗》《逸史》等书都记载了唐代术士罗公远携唐玄宗游月宫的故事。

近现代 郑慕康《嫦娥奔月》

开元中,中秋望夜,时玄宗于宫中玩月。公远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玄宗同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色侵人,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皆素练宽衣,舞于广庭。玄宗问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玄宗密记其声调,遂回,却顾其桥,随步而灭。

月宫和天宫一样有“大城阙”,只不过月宫“精光夺目,寒色侵人”,契合古人对月亮的认知,其名“广寒宫”,也与此有关。而罗公远携唐玄宗游月宫的方式——拄杖化为数十里长的银色大桥,由地面直抵月宫,同样想象奇特,令人惊叹。

仙境难寻

随着鼓吹修道成仙的道教逐渐兴起,古人对神话传说中的仙境加以系统化,又虚构出大大小小的无数仙境,建构起一个种类繁多、斑斓缤纷的仙境系统——所谓的洞天福地,就是道教为修道成仙的各路神仙们建构的各种仙境。五代杜光庭曾在《洞天福地记》中,详细列出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具体名称及位置。它们大多位于现实世界的名山胜景之中,如十大洞天之一的宝仙九室之洞天,位于蜀州青城县;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虚陵洞天,位于嘉州峨嵋县;七十二福地之一的清远山,位于广州清远县。

明 仇英《桃源仙境图》天津博物馆藏

仙境缥缈,美好难觅。在中国古代小说的遇仙故事中,那些凡夫俗子或有幸随神仙进入仙境,一旦离开后却再也无法重新进入。唐代牛僧孺《玄怪录》中讲述了凡夫俗子崔书生与神女玉卮娘子相爱,分别之际,崔书生有幸随玉卮娘子到达一处仙境:“入逻谷三十余里,山间有川,川中异香珍果,不可胜纪。馆宇屋室,侈于王者。”但当他一出仙境,就再也找不到向来的路径了:“行至逻谷口,回望,千岩万壑,无径路,自恸哭归家。”这和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一样,“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一旦离开仙境,即使曾有心做了标记,也无处找寻,空留无限惆怅。

神仙方术及道教的推波助澜,使得仙境故事广泛流传,引无数痴迷者在现实世界中执着地找寻。如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因有仙人和不死之药,先秦以降便不断有人出海搜寻,特别是那些希求长生不死的帝王们——先有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后有秦始皇和汉武帝。帝王们的痴迷,造成了神仙之说的兴起和泛滥,仙境也在这样的寻找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烂漫多姿。

结 语

仙境是人们比照现实世界而创造出来的,是具备现实世界所没有的一切美好的人、事、物的虚幻境界。与现实世界相比,仙境总是那么纯净而美好,散发出瑰丽、新奇的魅力。神奇美好的仙境,体现了中华民族浪漫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古人创造出仙境,正是为了弥补现实世界和人生的种种缺陷与不足。故而,仙境想象也早已超越了迷信和宗教,不仅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更具有超越时代的思想价值。

作者简介

熊明,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征稿启事

1.稿件必须为原创,内容信息准确无误,禁止一稿多投。

2.图片要求清晰、未经技术处理,分辨率至少为1600像素×1200像素,并提供相应版权信息。摄影作品需提供原始图片。

·审稿与发表

4.本刊同时进行数字发行,作者如无特殊声明,即视作同意授予我刊及我合作网站信息网络传播权;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括此项授权的收入。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