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古诗词里的儿童游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儿童游戏图片素材 童趣:古诗词里的儿童游戏

童趣:古诗词里的儿童游戏

2024-04-08 13: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放风筝

《村 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 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译 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鉴 赏

该诗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两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一个“醉”字,把杨柳的神韵给写活了。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他们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风 筝》

(清)孔尚任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鉴 赏:

清朝诗人、戏曲作家孔尚任的这首《风筝》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几个儿童兴致勃勃,结伴去野外放风筝,却等不到足够的春风,吵吵嚷嚷地骂老天不公平,我放风筝你却不给力。一个“骂”字,体现了儿童对放风筝的钟爱,表现了儿童的稚气可爱。

牧 牛

牧 竖

(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注 释:

牧竖:牧童

持:穿戴

傲然:神气的样子。

却:离去

傍:靠近,临近

译 文:

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显得很是神气。

放牧时他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他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鉴 赏:

《牧竖》这首诗将一个放牛儿童演绎得活灵活现。诗人在外出游览途中,见到一个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横坐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短笛,碰见行人更是显得非常神气。牛耕田时,他就在溪边的田头玩耍。这首诗有动作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诗人将牧牛儿童描写得调皮可爱、可亲,情趣盎然。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注 释:

荷:披着,背上。

蓑(suō):蓑衣,一般指用草编成的防雨用具,类似于雨衣。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可供药用。

黄犊(dú):小牛。

译 文:

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鉴 赏:

本诗描写了一个披着蓑衣,在绵细春雨中放牛的儿童。他躺在绿草地上,折支芦管吹着小曲,其憨态可掬的神情呼之欲出。牧童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昂首挺胸,即使猛虎来了又有何惧?短短两句诗就将一个小小的豪侠剑客的英姿描绘地栩栩如生。该牧童着实令人喜爱。

垂 钓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 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译 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大老远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背景交代及诗歌鉴赏:

诗人胡令能隐居莆田(今属福建省)时,闲来无事,前往农村访友,他路过一个小河边时,看到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只见小孩侧着身子随意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胡令能忘记了朋友的住处,于是上前问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害怕应答惊跑了正在上钩的鱼儿,就从大老远招手而不回答。待诗人走近跟前,小孩才附在其耳朵边告诉他朋友的住处。诗人胡令能被这个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蓬头稚子所感染,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将一个钓鱼的儿童描写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这首诗别有情趣,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和无限的童趣。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鉴 赏:

诗人白居易闲下来时围着水池看水里的鱼儿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诗人有感而发: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喂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

捉蝴蝶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 释:

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阴。

急走:奔跑。

译 文: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鉴 赏:

写这首诗时,诗人住宿在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的徐家客店里。

门外的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子花已经飘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很茂密,不远处的一片田野里盛开着黄色的油菜花。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田野早春风光令人心情愉悦。

儿童们张开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逐着蝴蝶,儿童欢快兴奋、天真活泼。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可是已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黄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此诗描写了儿童在追赶蝴蝶时的焦急与失望,表现了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学种瓜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 释:

耘田: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译 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却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鉴 赏:

此诗描写了儿童学种瓜的天真情趣。初夏,水稻田里的杂草长满了,白天人们下田去除草。妇女们干农活劳累了一天,晚上也不能闲着,还要搓麻线,再织成布。村中的男男女女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而那些孩子们不会耕种也不会织布,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捕 蝉

所 见

(清)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 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想要。捕:捉。鸣:叫。

立:站立。

译 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背景交代及诗歌鉴赏:

袁枚有一次外出旅行,在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悠闲自在、无忧无虑,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心中非常欢乐,不禁引吭高歌,嘹亮的歌声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回荡。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蝉鸣声,甚至压过了他的歌声,他心里一阵狂喜,想捕捉树上鸣蝉,他机警地立即停止唱歌,屏住呼吸,跳下牛背,蹑手蹑脚地慢慢靠近大树,两眼一眨不眨地望着鸣蝉,突然快速出手,抓住那只忘乎所以、只顾鸣叫的蝉。袁枚被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和捕蝉的专注神态所感化,故写下此诗。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

采白莲

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 释:

小娃:小孩子。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译 文:

一个小孩子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鉴 赏:

《池上》这首诗勾画了一幅儿童采莲图。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的白居易,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诗。

在莲花盛开的夏日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划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塘中采摘白莲花。他兴高采烈地划着满载“战利品”的小船而归,却不知道掩盖自己“偷窃”的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全诗只有四句,却充满了诗情画意,有景有色,有动作描写,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孩子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古代儿童常玩的游戏,除了以上几类,还有一种在端午节前后特别流行的游戏:斗草。斗草最早见于文献是在魏晋南北朝,唐朝后渐渐成为妇女和孩童所喜爱的游戏。唐朝时斗草之戏最盛,据记载,唐中宗时安乐公主在端午节斗百草,为了使自己所采的花草种类繁多,她派人快马加鞭去远处摘取。为了保证独此一份,她还命令在摘取后,把其余的花草都剪掉。

从宋朝开始,平日里也经常有斗草游戏。到了清代,斗草游戏仍然盛行,不过在诗文的记载中,斗草游戏仅以女性为限了。

(本文部分来源于《北京晚报》,并综合网络整理发布)

1

END

1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