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优秀6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今中外名人乐观对待生活的例子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优秀6篇】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优秀6篇】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优秀6篇】|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课外延伸,积累一些名人故事和成语,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4、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滴水穿石”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大奇观。

2、奇观——奇特的景象。

出示图片: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居然能把坚固的石头滴出一个洞,的确是一大奇观了。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导入:那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水滴奇在何处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第一、二两节,你能从课文中读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吗?找出关键的语句,可以作上记号。(学生自读课文)

2.你找到答案了吗?谁先来交流?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先读句子,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A:接连不断、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持之以恒)

B: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目标专一)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同学们,你们能把自己的感受送到句子中去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水滴的目标专一,读出水滴的持之以恒。(学生自己先试读)

指名读,评点: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哪!

再指名读,评点:滴水穿石,也非一日之功哪!

④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齐读这几句话。

过渡: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滴水穿石不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一起读读第二小节的最后一句话。评点:听你的朗读,能让人感觉到强烈的语气,请问你为什么这么读呢?(反问句),你这样读,想强烈地告诉我们什么?(即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这样强烈的反问语气,分明是在告诉我们——(齐读:目标专一而不……)

句子中有两组反义词,你关注了吗?(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鲜明的对比,强调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巨大作用——实现人生美好的理想。

让我们再齐读这句话。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4)

1.导入:人生果真也是如此吗?为了证明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看老师这里有三幅画像。他们分别是谁?

明代的医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请同学们好好地注视这三位伟人的画像。

他们的成功,靠的。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下第三节课文,在自己深深崇拜的伟人旁,在自己深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

2.交流1:

(1)他翻山越岭,……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扣住关键词语谈感受)

点评:李时珍不辞辛劳,不耻下问,不顾安危,坚持不懈态度和精神,使他成功了。

(2)在当时,行医是受人鄙视的行业。做医生的父亲为此再也不想让儿子干这行了,可是,李时珍从小立下的志向始终没有动摇过。他的伟大志向,在他写给父亲的一首恳请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这首诗——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正是他志向的坚定,目标的专一,打动了老父亲,从而使李时珍在这条路是一走就是数十年,52卷、16部、1892种药物、11000多条药方、1100多幅药物图的巨著——《本草纲目》诞生了。

(3)再读上述交流的那句话。

3.交流2:

(1)还有自己深深崇拜的伟人和自己深有感触的语句来交流吗?(爱迪生)

问: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孩子,靠什么逾越了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呢?

(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对电学的恋恋不舍和自己一辈子的勤奋努力

(2)小时候,妈妈要做阑尾炎手术,使爱迪生萌生了发明“晚上的太阳”的念头。就为选择合适的灯丝,爱迪生就尝试了炭条、钌、铬等1600多种材料,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边人的胡须和头发都用上了。后来,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同学们,仅一项发明,为此就付出了如此艰辛的努力,那一千多项发明的背后,我们又可以看到怎样的付出呢?让我们再来齐读这部分内容。

4.交流3:

(1)齐老先生的画作你们欣赏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出示一组老先生的画)

问:你觉得这些画怎样?(逼真、炉火纯青……)同学们可真有欣赏水平。老师的欣赏和你们有点不一样,老师透过这些画似乎看到了白石老人作画的情景,那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自读有关语句(现代著名……炉火纯青的境界。)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数十年——人生苦短,有几个数十年哪,分明就是一辈子呀!;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

5、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6、学生回答后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⑴自己练读、理解、体会。

⑵指名读,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顽石”的意思。“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顽石”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7、这里,作者举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的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此外,课文又举了一个什么事例呢?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这个事例能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吗?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读完了这几个事例,你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什么的启示?

2、谈得真好。

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我们时刻铭记这一启示。

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你会填吗?

(出示)绳锯()、精卫()、聚沙()、愚公()

五、领悟写法,扩展延伸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举例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查字典或上下文初步理解生词。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说理文的特点。

4.摘录四字词语和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我们来做一个抢答游戏,每一幅图都蕴含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如果你知道,请在啲嘟声后抢答。

出示成语“铁杵磨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让学生讲述其意思,并引导发现其共同之处,进而揭示课题。

齐齐乐投票器的抢答功能

齐读这些成语。

这几个成语都包含同一个意思:只要目标专一,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一、揣摩图画,揭示课题

1、【出示图画】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看到水滴不停地滴,把石头滴出了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听到了水滴的声音)

2、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看老师书写这个成语(板书:滴水穿石)谁来读一读这个成语?

3、人们通过观察这样的现象,得出了一些思考,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的启示)——“滴水穿石的启示”。

4、请哪个同学来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5、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看到的一种现象,提出了观点,并用大量的事例来真是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学们自读课文,要求: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作者由现象提出的观点是什么?用那些事例来证实观点的?最后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呢?

2、检查四字词语。

(1)我们先看看文中的生字新词。

本草纲目  小贩  自谋生计  迷恋  专利权  自勉  (指名读 齐读)

(2)文中还有很多的四字词语,请同学们读一读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指名读,相机纠错。如“锲qiè”,学生可能读成“qì”。“琢”

道:在这里是“说”的意思  锲:是雕刻

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练到炉里德货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石,就算成功了。后来比喻学问、技艺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请你选选哪些词语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我将分两组让你们选择。投票器进行多选。注意反馈。

齐读选中的词语。

三、精读课文,深入其中。

1、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中。课文的第几小节讲述的是作者看到的现象,并由此现象提出的观点了呢?

(1)出示课文的第一、二小节。那位同学愿意给我们读读这两小节。

作者由看到的现象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2)看这段话,标红: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

作者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后自己又回答了这个问题。像这样的自问自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3)标红: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虽然是问句,但需要你回答吗?像这样只问不答,却知道答案的句子叫“反问句”

这两种类型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你能找到吗?

(4)出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出示:你看,古今中外的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5)让我们再次把表明作者观点的这段话读好。齐读

2、为了使自己提出的观点更具说服了,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例作为论证,请你读读课文3-4小节,说说作者列举了那些事例?

板书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雨水  (板书)

3、正面事例论证。

(1)作者用这三位人物从正面论证观点,而雨滴则是从反面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再朗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三位当中,你最敬佩的是谁?可以联系作者的观点谈谈你的想法?我们要关注里面的每个词,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什么,甚至是其中的一个标点。

(2)交流:

a、我最敬佩“李时珍”(请你将描写李时珍的话读一读)。

引导学生关注:从小立志学医。访名师、尝草药,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写成巨著来谈。

板书:不懈努力  著书立说

b、我最敬佩“爱迪生”。读相关的话。

引导关注“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一千多项发明。

补充: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你还知道爱迪生在发明过程中孜孜不倦的故事吗?

为了电丝他就尝试了1063中,每一种都是经过几百次,甚至是上千次的实验,每一次失败,爱迪生都没有放弃。

板书:孜孜不倦  发明创造

爱迪生家境贫困,但他有没有放弃过对电学的追求,这就是“迷恋”,他的这种迷恋就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读段落。

c、我最敬佩“齐白石”(读);

引导关注:数十年,么有停止   炉火纯青

板书:不懈努力  炉火纯青

4、出示:古今中外的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读)

4、反面事例论证

(1)请同学读这个事例。其他同学思考雨水和水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相同点:都是水,都从高处落下

不同:雨水比较的分散,是绝大多数时间是斜的,而水滴永远是直滴下来,在同一个地方。

(3)这也就是为何雨水不能滴穿石块的原因。齐读: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5、通过大量的事实证实了作者的观点,因此在文章的结束时,作者给出着这样的结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五、布置作业

围绕这个论点,从自己的身边或是知道的名人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论证观点。

六、板书设计

李时珍   不懈努力  著书立说

论点       论证   正面    爱迪生   孜孜不倦  创造发明         结论

(目标专一                 齐白石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持之以恒)                 反面  雨点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中外名人事业的例子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通过雨水的例子进一步理解其含义

2.了解本文主要写作特色: 正反说明,全面清楚;举例说明,令人信服。

3.使学生明白:在坚持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失败,那是一次积累经验的机会,只要坚持下去,一定有更大的成功。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话题正反论证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1.出示“奇观”

2.学生读文

3.读几组成语(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

二、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

(一)              观点:1、同学们,石头无比坚硬,水滴力量微弱,后者为什么能将前者穿出一个洞来?看似不可思议,实则道理简单,你能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吗?

2、指名说说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2、指名说一说

课件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李时珍的“坚持”

指名读描写李时珍的部分,思考你从哪些文字中读到了他的坚持:说说为什么?

1、              指名说说。

想象李时珍的坚持(结合学过的)尝草药是件危险的事;访名医也不容易。(二十几年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和山素岖坎坷,他都走过来了。人生有几个二十年? 可以说,他毕生在努力,二十几年专注地做一件事,一定能做的很好,也一定能成就一个人。)

2、              李时珍的坚持就是这些吗?请大家看一段资料,

课件出示:李时珍治学不畏强权

(1)学生阅读资料,交流感受(反对不仅仅是深受皇帝信赖的  ).

(2)师小结:出示课件:你看  取得成功的吗?(不怪写作者发出了的感叹).

爱迪生的“坚持”

1、学生自由读爱迪生部分,谈一谈

2、拥有1093项发明专利权

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基础薄弱,起点低。

幼年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说明生活的艰辛。

“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3、出示“爱迪生坚持试验的事例”

学生读资料,交流感受

课件出示爱迪生的名言:

(1)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2)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3)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

(4)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 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5)我始终不愿抛弃我的奋斗生活,我相端重视奋斗而来的经验。

集体读一读

这一切也是作者发出由衷地感叹

课件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

齐白石的“坚持”

大器晚成的画家齐白石的坚持又是什么呢?

1、指名说说:

2、老师:提示:其实,齐白石的“坚持”最集中,也是最细致的体现在哪儿?

3、理解“不教一日闲过”

指名说说,表面含义,具体表现。

出示“不教一日闲过”小资料

4、齐白石老人“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地创作,使他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5、课件出示:欣赏白石老人的画(蚱蜢好像会跳,小鸡好像会眨眼睛,最有趣的是这些透明的小虾,好像轻轻一碰就会游走)。

6、出示课件: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小结:滴水穿石的精神,使李时珍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滴水穿石的精神,使爱迪生拥有了1093项发明专利权;滴水穿石的精神,使齐白石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其实,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三 、了解本文主要写作特色:

同学们,学完了这部分内容,老师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1、为什么课文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古今中外的三个人物事例来论证?组织学生交流

2、现:同学们说的真好。

3、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指名交流

4、铭记?铭记什么?

5、读一读,记在心里,勉励自己。雨水部分的例子,正反两面进行论证。

6、挖井人:在人的一生中,坚持不用多,有一次坚持到底就算是成功,而放弃一旦开了头,就会步入一而再,再而三的恶性循环当中。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四

这一课我是按照下面的思维来教的,与大家肯定有些差异,此文2002年发表于中国教师报,此文也收入我的拙著《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一书中。请大家批评之正。

这篇课文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建议是这样的(因为笔者对这篇文章研究发现,如果这一课打破传统的方式来教,让学生以实验的方式来学,胜过书本的说教。这里将教学参考书的内容附上,一是告诉教师不要唯教参,一味地按照教参要求来教学,应该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维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二是以便与后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思维的教学之设计对照,以便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性策略;三是为教师构建新标准下的课文如何教的基本模式。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并借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重点讲述了由这一奇观所得到的启示: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第一至二自然段为第一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至四自然段为第三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第五自然段为第三段,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课文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叙述言简意明,对由此所生发的感想写得有理有据。全文层次清楚,前后照应,语言精炼,应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仔细体会。

[教学建议]

·读书指导

首先,教师可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用讲故事的口吻,简要生动地讲述这一奇观,进而揭示“滴水穿石”。再以“我们从这一奇观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发问,既可完整地带出课题,也揭示了课文的重点和学习的要点。接着,让学生带着上面这个问题自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在检查自读情况时,要注意正音,并检查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在字音上,要特别注意“恋”读 “liàn”不读“niān”,“炽”读“chì”不读“zhì”,“给予”的“给”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ǐ”不读“gěi”。要提示学生注意一些长句中词语间的停连,如:“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要通过教师范读或启发自悟让学生读懂这些句子。

在初读课文后,要进一步读懂课文,领悟思想,学习语言,教师应重点在指导“有感情朗读”上做文章。课文篇幅较长,要避免逐句逐段朗读的刻板程式,应突出重点,抓住联系。就本课来看,对三段课文的朗读品味,可以分别从下面三个句子入手。

第一句:“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在内容上都与“奇观”有关,主要讲了三个要点:一是奇观的样子,二是奇观的形成,三是奇观形成的原因。要能够表情达意地读好这三个要点,可首先抓住上述重点句,通过对句子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这些关键词语的朗读品味,自然地连带出上下文的有关语句,并有意识地强调好这些词句。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递进句组语调的变化以及省略句、问句的读法。这样既突出了语句重点,抓住了前后联系,又理清了行文思路,提高了朗读训练的效益。

第二句:“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吗?”首先,要让学生在前后联系中体会到,这句话用词准确,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前面列举的三个事例所要表述的意思,并明白“顽石”和“滴穿”具体指什么,什么是“滴水穿石”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把课文中写这些名人如何“滴穿”、“顽石”的有关词语(如“走遍”、“不懈努力”、“始终”、“仍然坚持”等)轻重疾徐、抑扬顿挫地读出来,读出对这些名人的赞叹之情。

第三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了“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可先指导学生联系第四自然段有关语句理解“目标专一”与“三心二意”,“持之以恒”与“半途而废”这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读中强调具有正面意义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这两个词语。

·积累内化

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可安排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进行口述。为帮助学生把握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应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几个要求:①“奇观”引出感觉;②举例证明感受;③得到深刻启示。根据课文内容,每个要点还可以让学生再分细一点,以降低口述的难度。学生练习口述时可先围绕一个要点说,然后再连起来说,对三个事例可让学生任选一二口述。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揭示了“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语言精炼,对学生具有很深刻地警策意义,可布置学生于课外练习背诵。

·迁移练习

一是用“启示”和“滴水穿石”造句。

二是再举一个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实践活动

本篇课文举了古今中外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精神对于成就事业的重要。课文重在说理,所以写例子时,采用的是概括性的语言。可据此指导学生于课外选择课文中提到和未提到的凭着滴水穿石精神取得巨大成功的名人的故事书,认真读一读,进而组织名人故事的汇报演讲,让学生在具体生动、有声有色的故事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题旨的感悟。

·建议本课教2课时。

[参考资料]

《本草纲目》:中药学书名。明代李时珍著,全书共52卷,分16部、60类。收载药物,以“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等;“辨疑”“正误”考证药物品种真伪和纠正历史文献记载的错误;“修治”说明炮炙法;“气味”、“主治”、“发明”分析药物的性味与功用;“附方”搜集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的方剂共1.1万余条。并附有1100余幅药物形态图。内容极为丰富,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经验,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等的宝贵遗产。

另外还有白炽灯、启示、锲而不舍、微不足道、持之以恒、迷恋、孜孜不倦、炉火纯青、成就、半途而废等词语的解释,具体内容略。

如何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维来设计这一课,并使滴水穿石之精神能有效延续?

我们设计的思路如下:

[读题、析题]

引导学生看懂课题,即课题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成语“滴水穿石”,二是“启示”。实质这两部分都是重点。虽然重心放在启示上,但“启示”必须依托“滴水穿石”。这样分析,学生可以初步知道学习这课重点在哪里。

[阅读课文,初步明确课文是怎样写滴水穿石的]

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学生可以明确课文写滴水穿石,写了两个内容,一是“滴水穿石”这一自然景观(这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事实,这一事实可以使学生明确这个成语不是凭空而造,而是大自然富予人类的、能启发人的美景。就是因为自然中的许多景观之美,才能产生许多感人的想象),二是写科学家不懈的努力(这是把自然之美与人建立联系,使学生明白道理的写法。这是地球主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巧妙融合,就是这种融合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努力)。

因此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一定引导学生主动找到这两种形式的滴水穿石,一是物的,二是人的。

[明白文章之理]

这篇文章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学生很容易明白,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坚持运用。引导小学生真正运用,可持续地运用的确很困难。这篇文章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学生“自我教育”,恰恰这一点,却被教师们忽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仍以传统的方式教,学生所学,不过是那几个字、词,也就是为了考试的那几个词。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组织这方面的学习。让“滴水”与学生终身的学习“相联”。

[“滴水”与“终身学习”相联]

这一课的教学,我们可以从原来的课堂教学走出,将此课变为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活动课,引导学生边做实验,边学习。看“滴水”与自己的“努力学习”是否相联。实验很简单,在学习时,在书桌周围的墙上放一个盛满水的雪碧瓶,到小诊所找到废旧的打吊针的输液皮管,下面放一个空的容器(最好在容器上画上刻度),让滴水与学习同步,坚持下去,看一年中,可以滴几瓶水,自己获得了多少知识。看滴水与自己获得的知识是否“吻合”?(注:实验很简单,贵在坚持,坚持也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

[从这个成语中看科学]

学完这个成语后,学生都能知道这个成语的价值,即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但大多数人认为,高处落下的水撞击石块,每次相互碰撞造成一点损坏,时间长了石块形成凹坑,再加深以至被击穿(这篇课文的作者也是这样认识的)。可科学家们却要验证一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科学家们用乒乓球反复和石块相撞,并未见石块有明显的损伤,乒乓球对石块的撞击力比水滴对石块的撞击力要大得多,却不能穿石。可见水滴撞击石块不是穿石的主要原因。

科学家们用每秒可拍摄1500张照片的高速摄影机拍下了水滴落到石上的全过程,然后一张张仔细观察,发现水滴原来是流线型,落到石上后先是形状变扁,而后分散成许多小水滴向四周飞散,飞散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微小的由水膜包裹着空气的气泡,这些气泡表面的水膜由于表面的张力而很快收缩,气泡内的空气由于体积缩小而压强迅速增大。当压强足够大时就冲破水膜体积迅速膨胀,就像一次小小的爆炸,气体形成的冲击使石块受到了小小的损伤,日积月累,终至穿石,这种微型气泡“爆炸”损坏固体的现象被称为“气蚀”。

“气蚀”现象一度是远洋航行的大敌。最初使用螺旋桨推进的远洋巨轮在航行12小时后就发现螺旋桨表面百孔千疮,无法使用,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螺旋桨高速旋转和水相互作用,在螺旋桨表面附近形成大量的微小的气泡,气泡虽小,但气泡内的压强却很大,可达到几千个大气压,无数小气泡破裂时对螺旋桨表面的冲击,使金属制的螺旋桨也显得很脆弱。找到原因后,人们利用改进螺旋桨面形状使之少产生气泡,选用抗气蚀金属材料,在表面加化学涂层等方法大大减轻了气蚀对螺旋桨的破坏。

科学家们用“滴水穿石”的毅力揭开了这其中的秘密,同时克服了气蚀的破坏,并在进一步寻找气蚀现象的利用途径。

虽然小学生对这段文字不可能完全理解,但他们可以知道研究这个成语却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所以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悟出传统式教学无法获取的东西(实质,看完这些材料,可以清楚地看出课文中所说的“滴水穿石”原因是人的直观思考,不是科学实验的结论,所以这篇文章有违反科学之处。因此这样延伸可以把学生带入科学殿堂)。实质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往往重视的就是最普通的自然现象。为了使学生更多的获得这个信息,这也是教学的延伸,为了这种延伸的意义扩大,我还为学生准备了“普里高津的事迹”,即耗散结构理论发明过程。

普里高津是比利时具有哲学思想的著名科学家,他坚信世界总是不断向上变化、发展的,自然界应该存在着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规律。他是从一种叫“贝纳德花样”的现象中得到的启示:开水将沸腾前,会出现许多水泡,若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水泡呈六角形蜂窝状的有序状态,其中心液体向上流动,边缘液体向下流动,形成热量的对流,这就是“贝纳德花样”。普里高津发现,这种有序结构必须靠外界不断供给热量才能维持,一旦加热停止,结构就遭破坏。因此,它不同于像晶体那样“死”的有序结构,而是一种“活”的有序结构,要求不断地同外界发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即“吐故纳新”。普里高津把这种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物质与能量,并且在物质和能量的消散中才能维持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的创立,为解释生命现象提供了一把很好的“钥匙”。生命就是通过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不断保持有序状态的。因此,生命体就是一种耗散结构。这为用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进化开辟了道路。耗散结构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最辉煌的科学成就之一,普里高津被人们称为“生命热力学的诗人”,并在197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滴水穿石的教学延续]

这篇文章真正延续,反映在全体学生能运用这个启示上,达到这一点,每个学生就能自己“滴水穿石”起来。因此在本次实践活动课后,我还让学生认识“座右铭”一词,引导学生把这个词变成自己的座右铭,让其“监督”自己的发展。另外在整个过程中还要告诉学生消除一些认为自己很笨的心理,让学生轻装上阵可持续地学习下去,去“蚀”每个难点。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五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学习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了解说理文章的写作特色 .

二。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通了课文,理清了课文思路,同时也了解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深入体会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齐读课题。

2,概括课文内容:

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浓缩,谁能围绕课文题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课文写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引出观点,接着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例子,(板书人名)并与雨水进行比较,给我们一个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指导学生说清文路:现象启示 ——举例说明—— 揭示观点)

3,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二)品读第一二自然段

1,听滴水声,看图片,悟启示。

你们听,这是……指名说,你们看,这就是滴水穿石的情景,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个奇观形成了过程的呢 指名朗读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2,教师引读,指导学生朗读

是啊, 几百年过去了,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一个小小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任时光流逝,水滴仍在坚守着它的目标

出示:……直到如今,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依然( )

3,联想词语

读到这儿,相信滴水穿石的过程一定已经深深印在了你的脑海中 .由此,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呢 为什么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时间久远没有中断

目标专一:始终滴在同一个 地方;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反向来思考)

4,出示词语,读词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滴水穿石

5,引读第二节,并理解反问句。

这句话告诉我们……指名说。

6,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 水滴 用来几万年乃至更长时间 锲而不舍 最终滴穿石头。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浏览课文,概括三个事例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课文给我们举了三个生动的例子,请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例。注意老师的提示:谁 时间 怎样做 结果

2, 点明学习方法,重点出示三个词语 不懈努力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出示(先抓关键词,再联系课文语句和资料 ,想象当时的情景 )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用笔画出你关注到的语句,细细品读。

3,分享学习所得。

a 李时珍

(1) 相关句子: 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2)引导品读词语:翻山越岭,走遍,访名医,尝药草

(3)了解巨著:

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变成了这本药学巨著 《本草纲目》.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出示相关介绍,指名朗读。

(4)指导朗读:

b 爱迪生

(1)相关句子: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2)引导品读词语:迷恋 毕生 孜孜不倦 一千多项

迷恋 补充自己知道的关于爱迪生的轶事。研究灯丝,一千多次尝试,小时候火车实验被打聋耳朵,忘记参加自己的婚礼……

(4)指导朗读

c 齐白石

(1)相关句子: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这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2)引导品读:不教一日闲过,每日作画三幅,炉火纯青

(3)欣赏作品,感受艺术境界

(4)带着对白石老人的敬仰之情读句子

(5)明理:课文学到这儿,让我们明白了:

出示 :( ),(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 )

出示:( ),(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 )

一个小小的省略号此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比如……指名举例

4,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取得成功的人都有共同的品质那就是 (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这也是文中三个事例之间的相同之处,如果你再去细细品味的话,你一定会发现作者对这三个事例的描写还有一些不同之处呢 再次浏览第三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1)国家不同,时代不同——这就是古今中外,你们看,作者选择事例是多么典型!

2)取得的成功不同

3)描写的侧重点不同

a 李时珍

出示句子:轻轻读这个句子,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努力的情景吗

" 苦 "文中写到了那些苦呢 风餐露宿之苦,跋涉之苦,寻访之苦,尝药之苦……怎一个苦字了得,只是李时珍不说罢了

b 爱迪生

出示句子:读句子,你会用哪个字来概括

"乐 " 迷恋之乐 实验之乐 发明之乐 他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c 齐白石

出示句子:读句子

"勤" 作画之勤 学习之勤 功夫不负有心人

补充:齐白石学画虾

大名鼎鼎的齐白石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但一提起他,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灵动而呈半透明质感的虾在水中嬉戏,或急或缓,时聚时散,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情态各异,着实惹人喜爱。然 而 白石 老人取得这样前无古人的成就却是来之不易,据说他画虾先后竟历经八十六年, 真是千锤百炼才打造了"白石虾 ".

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草虾,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为了画好虾,他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

再以后,他在观察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等情态统统收于笔端。

深谙艺术规律的白石老人将躯体透明的白虾和长臂青虾结合起来,创造了"白石虾",其实这种水墨虾在自然界并不存在,但是在符合虾的共性的前提下白石鬼斧神工地将他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的理念演绎的巧妙致极。

七十岁以后白石老人画虾已基本定型,但仍在不停的改进,使其趋于完美,八十岁以后他的虾画的已是炉火纯青。活灵活现的虾配上芦苇,水草,慈姑,奇石,翠鸟等等,更以刚劲古拙的书法题上自作的诗句,加上充满力感的印章,成就了千百幅给我们高雅艺术享受的珍贵作品,极大的激发了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画虾仅仅是白石老人的雕虫小技,在他的艺术宝库中千百幅艺术珍品静待我们去观赏学习。

李时珍之苦,爱迪生之乐,齐白石之勤 同样的事例,作者写的时候侧重点却不尽相同,可见作者真是独具匠心啊!

4,理解句子

出示"你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注意加引号的词语。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填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的精神,才(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理会课文比喻句的精彩:

读句子: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自读第4自然段:文中不仅举了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例子来正面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还举了个反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自己读第四节。

2,雨水速度快,力量大为什么没有滴穿石块呢

3,让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出示: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要想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就应该 (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而不应该(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5,练笔:课文学完了,你们领悟到"滴水穿石"启示了吗 请你也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来写一句揭示"滴水穿石"精神的话。

(五)总结课文

在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我的启示的同时,也让我们再次回眸那太极洞内的奇观, 聆听着滴水声,这水滴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话). 是啊,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这滴水声中,都凝结成这八个字: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六)布置作业

1,搜集一个事例并写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

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2、教具

⑴生字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

⑶重点句子打印在纸上

⑷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  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⑴出示词语

第一组:

徽    锲    琢    孜    炽    碳    给

第二组:

恒    懈    纲    贩    恋    筒    权    勉    铭    予

⑵自读,读不准的看看书上生字表中的拼音。

⑶指名读生字,每个读2遍。

⑷出示词语领读词语,集体跟读。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锲:雕刻。不断地雕刻一件东西。

日雕月琢:琢:雕刻。不停地雕刻。

微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持之以恒:恒,永久。长久地坚持下去。

迷恋:过分爱好而恋恋不舍。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下去,一点也不松劲。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的地步。

铭记:铭,在器物、石碑上刻字。深刻地记在心里。

《本草纲目》:中药学书名。全书52卷,分16部、60类,收载药物1892种,搜集药方1.1万余条,附有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

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  (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

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指导写字:

恒    懈    恋    勉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五、课外作业:

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2、读课题。

3、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现在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向我们说一说“滴水穿石”的字面意思。(水滴接连不断地滴在石头的同一个地方,天长日久,就能把石块滴穿)

4、“滴水穿石”是一种罕见的奇特的现象,同学们看到过吗?其实课文的作者也没见到过。但是作者却凭着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一奇特的现象。哪位同学能把作者的描写读一读。

二、品读感悟

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品读“名人”一部分

⑴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⑵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引导学生找到“你看,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吗?”

3、投影仪出示下面的句子: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⑴自读,这句话比较长,又是一个问句,读时既要注意停顿,又要注意语气。

⑵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反复多遍)

4、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作者在课文中举了几个人的事例?依次是哪些人?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清楚。

(在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当中,作者举了三个事例,他们依次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

教师点拨一下“古今中外”一词(这三个名人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这就叫“古今中外”,可见作者选材是多么精当。

5、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⑴自读。

⑵同桌互读互评,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

⑶按“三个人物”分别推荐一名代表朗读,教师评价,重点词语和句子可反复读。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

指名读→谈体会→喜欢读的一起在读中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三、拓展迁移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可以自己创作)。下面召开一个小小的交流会,要求和程序如下:(投影仪出示)

小小交流会

要求:⑴仿照课文简要介绍一位名人事迹(不超过100字)(附图片)

⑵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

⑶能用上刚刚学到的词语和相关的名人名言就更好。

程序:⑴修改一下自己收集的原始材料。

⑵自由寻找交流伙伴,可以找好朋友,也可以找有共同话题的同学。

⑶推荐代表上台交流。(2位)

2、按要求和程序操作,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

3、教师介绍几位名人及名言,多媒体出示,并配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师独白: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他从小酷爱音乐,并且虚心好学,埋头创作。他说:“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时更兴奋。”30岁 的时候,他耳聋了,对于音乐家来说,这是莫大的打击。但他没停止过创作的笔,同学们现在听到的就是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的一个片段,表达了贝多芬要 与不幸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正是有了古今中外这些成就事业的人,我们的世界才有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他们推动了我们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他们的成功,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

四、质疑探究

1、师:学习了课文,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那就是:__________(生读下面的句子)

出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书:实现理想

2、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质疑:课文结尾所写的启示和教师出示的有差异,到底哪一句表达更好?

3、出示课文原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美好的理想。”

⑴自己对比读读,体会体会,到底哪一句好。

⑵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原句的两点好处。

①课文的原句语气更加强烈,更加突出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②指名朗读“写雨水”的一节,进一步体会到课文原句中的“不三心二意”和“不半途而废”是针对雨水说的,更是针对像雨水那样经常“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人说的。

4、师:课文的原句是从正反两方面写的,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作者的考虑就全面了,表达就有力了。没想到一句朴实的话中还蕴含着那么多的道理。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反复两次,第二次要求背诵)

5、师:只要每个同学铭记它,并化作你的行动,那么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可结合课前与学生交谈的话题相联系)

6、引导学生质疑:现在,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课外作业

自选一题

1、把收集的一个事例写下来,说明“滴水石穿”的道理,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2、课外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优秀教师、先进劳动者等,然后写一篇报道,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