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人将正月十五的满月称为 万年历

万年历

2024-07-03 12: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其实,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元宵节的庆祝方式也各有不同。

01 一元复始,等万象更新

西汉司马迁在创建《太初历》,就把正月十五列为重大节日,到汉文帝时期,才被正式命名为“元宵节”。在隋、唐、宋,更是盛极一时。

在这一天,掌管人间命运、主持生死公道的天官,会亲临人间巡察善恶,并赐福人间。所以,上元节这天,人们为了迎接天官,燃灯,贴对联。

上联“吉庆有余”,下联“天官赐福”或“受天百禄”,敬天官以盼福音。

其实,“元”就是“首”之意,表示开始,而俗话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所以,上元节也就成了一年中真正的开始。

02 花灯如昼,赏万家灯火

在汉文帝为正月十五命名之后,他的子孙汉明帝,为这个节日更添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赏花灯。

原来,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所以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下令老百姓们在这一天晚上,都挂起花灯。

于是,从那时候起,元宵赏灯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甚至到了2000多年后的今天,民间依旧流传着“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的说法。

当然了,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的发音中,“灯”和“丁”的发音相似,送花灯就是送子送福。

所以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女儿,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贵子;也可以送给没有子嗣的亲朋好友,祝愿人丁兴旺,来年添子添孙。

除了花灯,还有放天灯。

古代人们躲避盗匪侵袭之后,用燃放天灯的方式互相报平安,因此天灯又被称之为“祈福灯”或“平安灯”。私塾则点起“开学灯”,祝愿学子在新的一年里前途光明。

而因为赏花灯这个习俗,让元宵节又多了个“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的称号。

在封建礼教大行其道的古代,饱受礼教束缚的女子,在元宵节这一天,被准许离开闺房,结伴上街看灯赏玩。

姑娘们盛装打扮,“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穿着与月光同色的罗裙,佩着独有的女儿香,在璀璨绚丽的灯火下,在人来人往中,静待自己的心上人,和他相约在黄昏时分,一起赏灯观景。

03 天上月圆,吃碗中汤圆

元宵节除了叫上元节之外,还有个别称,叫“初望”。这是因为人们把每个满月的日子,都称为“望月”。

元宵节作为农历新年中的第一个满月,所以就被命名为“初望”,寄托了人们无数美好的期待。

而人们为了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会在“初望”这一天,食用一种和圆月相似的食物——汤圆,亦或叫元宵。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在初望吃的,只是加了油膏的豆糜或白粥。

直到南宋,就有诗人写道“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所以这个时候,它才有了“ 浮元子”的名字。

随着朝代的更改,人们就把“浮元子”改为“元宵”。

到了近代,据说是袁世凯忌讳“元宵”的谐音,才把“元宵”改为“汤圆”。

但其实,元宵和汤圆是有所不同的,北方做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在糯米粉中反复滚圆制成的。

南方的汤圆,做法有点像包饺子,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团,分小块擀成皮,包上馅,搓圆就可以了。

但不管是北方“滚”的元宵,还是南方“包”的汤圆,这圆溜溜的小团子,都象征了人们对家人团圆的追求和甜蜜生活的祝愿。

所以,民间一直有“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碗中汤圆”的说法。在元宵节这一天,吃了这碗元宵,美梦圆满,忧愁尽消!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寄托了美好寓意的节日,可不止元宵节这一个……更多节日节气提醒、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尽在万年历App,赶紧打开手机搜索并下载51万年历获取吧!或搜索微信号:【wannianli51】,关注万年历App官方微信,更多精彩等着你!

万年历 | 元宵寄语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节就是这样一个特别而美好的时刻。

春日景观初现,新年余兴不减。男男女女吃着甜美的元宵,踏月观灯,笑语盈盈,一年美好的生活有了一个好开始。

吃汤圆,人团圆,福满家园;明月圆,好梦圆,春满人间。万年历App(搜索微信号:wannianli51)祝您:元宵节快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