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乡县衙建筑和匾联看古代的法律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县衙大堂和二堂的区别是什么意思 从内乡县衙建筑和匾联看古代的法律文化

从内乡县衙建筑和匾联看古代的法律文化

2024-07-12 06: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和申明亭公布坏人坏事不同,旌善亭是用来表扬好人好事的场所,板榜不用黑色而用红色,官府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救急难、助婚丧、化解矛盾纠纷、化盗为良、赈饥施药、修桥铺路、拾金不昧等做好事的好人,题名于旌善亭榜上。

显现法家重视考核官吏的理念

寅宾馆大门内柱的知县自勉联:早坐堂早结案早完国课,谨谨慎慎从此地做去;不想钱不生气不纵家丁,安安生生向其中讨来。

寅宾馆是县衙接待安置客人食宿之处。“早坐堂早结案早完国课,谨谨慎慎从此地做去”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法家申不害的思想。申不害主张以“术”治理臣民,他的“术”有阴“术”、阳“术”两种。前者是权术,后者是考核官吏的方法。史载申不害的阳“术”:一是“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二是“正名责实”,申不害的正名与孔子“正名”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从考核角度出发,实行岗位责任制,定岗定责,循名责实。“不想钱不生气不纵家丁,安安生生向其中讨来”像个循规蹈矩的小吏,也属于法家的要求。

县衙大堂前建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是县衙的职能办事机构。

吏房联:选官擢吏贤而举;考政核绩廉以衡。

意思是:选拔官吏要任人唯贤,考核官吏政绩要公平廉洁全面衡量。

户房联:编户方田勤并慎;征赋敛财公亦平。

意思是:编造户口、丈量田亩,要勤恳谨慎,一丝不苟;征收赋税,收敛财物,要公平合理。

吏房联和户房联都体现了法家申不害考核官吏的理念。由此可知法家对后来官僚(或曰文官)制度的合理运行,作出了一定贡献。

传播道教治国安民理念

道教的特点是多神教,儒家是敬祖先不敬神,道教的特点是既敬祖宗又敬神。内乡县衙寅宾馆的北面建造有土地祠:

土地祠卷棚联:守伏牛门户年年丰稔;护菊潭百姓岁岁平安。

意思是:土地神守八百里伏牛门户,护菊潭百姓庄稼丰收,岁岁平安。

土地祠正殿联:职司土府神明远;位列中宫德泽长。

意思是:土地神作为一方保护神,能洞察人间善恶行为;金木水火土无形中,土居中央,能生万物、造福于民。

内乡县衙西南方建有监狱(故俗称南监),有房屋二十余家,内有普通牢房、死刑犯牢房、女犯牢房和狱神庙。“狱神庙”即“狱神祠”是封建时代设在监狱里的一种庙堂或神案,它供奉的是所谓“狱神”,故而得名。罪犯刚押入狱中时,或判刑后起解赴刑前,都要祭一下狱神。一般明以前“狱神”为皋陶,至清初则换了萧何,因此也叫萧王殿。狱神庙属于道教系列神崇拜之一。

狱神庙联:尔违条犯律,罪有应得;吾发奸擿伏,歧途指返。

意思是:你们违犯了法律,是罪有应得。我狱神在阴间揭露邪恶,使你们无处藏身,目的是为了使你们迷途知返,重新做人。“神道设教”主要是道教的理念,构成中华法系的一个特色。

由上可知,古代法律文化内容驳杂,不是一句“儒家化”所能了之。

宣扬法家依法定罪量刑理念

刑房联:按律量刑昭天理;依法治罪摒私情。

意思是:按照律条定罪,才能体现天理;要做到依据法律惩治犯罪,必须抛弃私情。刑房是大堂前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之一。

宣扬法家工程质量考核理念

工房联:鸠工庀材精营造;通路开渠细耕耘。

意思是:召集工匠,挑选材料,精心施工;筑路、修渠,都要精益求精。这是法家理念,《秦律杂抄》记载,考查时产品被评为下等,罚工师一甲,丞和曹长一盾,徒(一般工人——录者注)络组二十根。三年连续被评为下等,罚工师二甲,丞和曹长一甲,徒络组五十根。如果产品不符合要求不得进入市场,一律禁止销售。产品上面要刻上制造者的姓名,即“物勒工名”制度,对产品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儒家不关注这些雕虫小技。

宣扬儒家天理、国法、人情相结合理念

与二堂相对的屏门上方有一块横匾,题写“天理国法人情”。天理有二义:一是自然规律,如春夏秋冬之更替,古代有秋冬行刑制度;二是民心。《孟子·梁惠王》曰:“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国法既包括成文法,也包括习惯法。按唐律规定,对待犯罪行为:有律条可依的,应依律条处理;律条无规定,可以比附律条,应出罪者,举重以明轻,应入罪者,举轻以明重;不能比附律条的,可依杂律篇违令条规处理;按违令规定也不能处理的,那就按照不应得为办,情节轻的笞四十,事理重的杖八十。人情体现三纲五常的道理。中华法系有“理不可为”罪名。汉代称为“不当得为”,唐、宋、明、清改称为“不应得为”。指做了律令没有禁止而“按理”是不应该做的行为。《唐律疏议》注:“谓律令无条,理不可为者。”《明律集解》解释说:“凡理之所不可为者谓之不应为,从而为之,是亦罪也。”

典史衙大门联:法规有度天心顺;官吏无私民意安。

意思是:制定法律宽严适当,就合乎天理人心;执法官吏没有私心、秉公办案,就能安抚百姓,赢得民心。典史主管治安刑狱及文移出纳,统领六房书吏。

宣扬儒家民本理念

县丞衙大门联: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

意思是:为官者要尽量减轻百姓负担,少取一分,百姓就多得朝廷一分恩赐;相反,为官者如果夺取百姓一文钱,那在百姓眼里,当官的连一文钱也不值。县丞是知县的属官,分管税收等。

主簿衙大门联: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意思是:因为与此地百姓有缘,才来此地当官;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不让百姓鄙视自己。主簿是知县的属官,分管户籍等。

主簿衙正厅联:扪心自惭兴利少;极目只觉旷官多。

横匾:俭养廉。

意思是:扪心自问,我为百姓办的好事少;眼望四周,发现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庸官多。

刑、钱夫子院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意思是:处理政务不要夸夸其谈,不干实事,而要时时反省自己、廉洁奉公;当官要有全局观念,每一件事都要从国计民生出发。刑、钱夫子院是知县的幕友钱谷、刑名师爷办事处。

西账房联: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不能随便获取百姓一丝一毫的东西,这涉及官员的名节;一厘一毫的钱和物质,都是百姓的血汗,不能不珍惜。东、西账房(亦称银局、税库)位于刑、钱夫子院两侧,分别管理县衙内正常收支及全县税银。

三堂名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这是清朝康熙年间知县高以永到任内乡后,面临百姓四处逃散,田园荒芜,百废待兴,夜不能寐,挥笔撰写的一副对联,人称“官德对联”。上联是如何看待民众,官从民众来,民是官的衣食父母,为官者不要高高在上,欺压百姓。下联是如何看待当官,要看淡职务高低,看重做事,不计较荣辱得失,能上能下。“三堂”雅称“三省堂”,是知县的内宅,旧称“知县廨”,是知县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事和办公起居之所。有些事涉当事人名节,亦在此审理。

宣扬法家的廉政理念

法家注重廉政建设。《秦律》规定了对官吏的原则要求:即为吏之道,要有五善:“忠信敬上;清廉无谤(清正廉洁,没有不好的名声);举事审当(办事谨慎,恰合分寸);喜为善行;恭敬多让”。《周礼·天官冢宰》中也有类似记载:“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意思是说,政府从善良、能干、敬业、公正、严格执法、明辨是非六个方面对官员进行考察考核,而在六种考核内容之前都加上了“廉”字。尽管不少人认为《周礼》是儒家经典,但笔者倾向于顾颉刚、杨向奎等关于《周礼》出自战国中叶齐国法家人物之手的说法。《论语》《孟子》有民本思想,但没有明显的廉政思想。廉政应该和官僚制度有关,而后者是在战国时期产生的,法家主张官僚制度,儒家多主张贵族世卿世禄制度。

东账房联: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意思是:自己既行廉政就不要嫌弃自己清贫,既然勤政就不要埋怨自己辛苦;要倾听社会舆论,检点自己的行为,实现自己的抱负。

宣扬儒家修身理念

外匾:“三省堂”。“三省”出自《论语》中曾子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堂”是知县正常办公起居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所以用“三省”警诫自己加强自身修养。

内匾:“清慎勤”。此语出自三国魏司马昭训长吏之言:“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以此警诫官员要清正廉洁、谨慎处事、勤勉敬业。

东花厅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意思是:要以正常的心态看待荣辱和职务的升降。如同孔子所说的那样:“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意思是凭借自己的能力担任职务,不能胜任的就辞职。东、西花厅是知县与其眷属居住之处。花厅也是审理花案(隐私较多的案件)的地方。

内乡县衙建筑和匾联折射出来的法律文化,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它的内容驳杂,儒、道、法荟萃;而且还看到了国与家浑然不分,三省堂是知县内宅,花厅是知县与其内眷居住之处,但知县也可以在那里审理案件,与皇帝的内朝、外朝何其相似乃尔!

投稿转载说明

本公号非营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公号对文章进行转载刊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