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古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与实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即墨故城遗址公园 冀州古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与实施

冀州古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与实施

2024-07-04 02: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遗产四所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收录于合集 #项目评优 119个

冀州古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与实施

●参与部所: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四所、风景园林三所、建筑分院机电所、建筑分院结构所、生态城市研究所

●项目地点: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

●项目规模:总体建设面积为124.8公顷

●完成时间:2022年05月

项目背景

冀州古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北省衡水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的西南岸,历史年代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现存为数不多的汉代郡城遗存。冀州古城遗址始建于汉高祖6年,距今2200多年的历史,从汉代筑城,唐、宋、明、清时期均有修缮与规模变迁,一直沿用至近代。目前地面以上仍保留 3000 余米汉至明清各时期城墙遗址和 2000 余米护城河、水城、战楼、城楼等遗址,是研究中国古代北方城市格局变迁的重要实例。同时,冀州古城位于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在这里交相呼应。衡水湖是华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线路上,是众多珍稀鸟类南迁北徙的重要中转站。其中,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的鸟类有7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的鸟类43种,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

冀州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是衡水湖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中的重要文化节点,与周边生态型节点形成互补。但由于冀州古城遗址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保护与展示,因此本次项目的建设旨在保护和展示古城遗址、助力衡水湖5A景区创建、展示与弘扬千年冀州文化。

衡水湖5A旅游景区重要节点分布图

项目挑战

项目地位于双重保护区的范围内,无论是生态的保护以及历史遗存的保护要求,都对遗址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

1. 规划限制条件多,需考虑文化保护和生态保护管控的双重要求

规划范围位于三级生态管控区,不允许新建建筑,尽量利用现状建筑改造,且功能以科普宣教为主;位于古城遗址保护范围内,扰土控制0.2米。不得进行爆破、采矿、钻探、取土、砍伐林木等任何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活动。

2. 遗址展示与公众体验之间存在“碎片化”、“距离感”、“感知性与体验性不高”等问题

规划设计需要合理控制介入程度,在自然保护区的属性下进行遗址公园规划,同时对接衡水湖5A景区创建,设计规定数量的游客服务配套,并针对遗址本体“感知性与体验性不高”的现状,采用多元设计手法增强大众体验。

项目构思

项目团队通过回溯冀州发展的历史文脉,依托充分的现场踏勘,提出“冀城幻想,折叠时空”的整体定位,旨在建设集遗址展示、冀州历史文化阐释、科普教育、休闲体验功能于一体的遗址公园。

规划共形成北入口区综合服务、古城文化演绎、考古研学体验、汉代城址展示、护城河湿地泛舟、遗址公园南入口六个区。注重生态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提倡低干预、低维护、近自然、高质量的理念,将科学、生态与艺术相融合,服务公众审美和社会生活需求。

规划总平面

规划要点与核心策略

面对复杂、多样化的建设需求,项目团队提出四项措施全面实现冀州古城遗址公园多元文化价值下的建设与发展。

1. 区域联动,链接周边老城功能,推动文旅融合

项目依据“一环联城水、一路串古今、三片塑冀魂”的整体空间结构,打造环衡水湖文旅资源及市民活力空间链条,构建全民共享的综合开放空间体系。

冀州老城全域空间效果图

2. 公园建设遵循文化保护和生态保育相结合理念

在遗址保护方面:以最小干预为前提,设计中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以收敛人工痕迹,在满足必要场地设施的前提下,最低限度改造自然环境。建筑设计满足尽可能利用现状改造或采用轻基础、装配式的结构来满足扰土控制要求。园区内的道路工程做法上同样经过精心的推敲,采用在现状地面以上垫土的方式进行建设,以减少对现状土层的扰动。

园区道路施工做法

在生态营造方面:为了保护现状生态环境,增进生态保育能力。以公园建设与生态保育修复相结合为原则,通过实地调研结合鸟类监测资料,研究鸟类与其适宜生境的分布情况,将水鸟生境营造划分为生境保留区和改造提升区。并综合水鸟习性及生境营造可行性,对不同片区提出相应的生境保护与营造措施。将遗址公园打造成全球候鸟的安全旅居驿站,本地物种安心生活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共生的宜居家园。

生境保护区域划分

3. 针对大众的体验,构建多层次的价值展示和阐释体系

一是对遗产的本体进行展示。通过城墙本体修缮、周边环境整治及沿城墙步道建设。对地上1900余米汉(宋元)城墙本体,700余米明清城墙本体进行原貌展示,对汉(宋元)城墙遗址4处夯土设施,水城遗址夯土墙与2处附属设施,护城河遗迹等进行遗存标识展示。为了解决大遗址展示与大众之间存在“碎片化”、“距离感”、“感知性与体验性不高”等难点,一方面,通过沿城墙形成步行探访线路,并设置城墙断面展示节点和系列考古知识科普展示牌,帮助大众理解和认知相关考古信息,另一方面,对护城河进行全段清淤、打通河道,形成泛舟带。

汉(宋元)古城墙遗址本体展示

二是将历史植物生境与历史文化进行关联性展示,塑造整体环境基底。在遗址范围内,基于保护的角度,采用乡土地被种植的分区设计手法,标记遗址的不同组成部分、展示遗址的重要节点。并结合典籍文献将现有水塘景观种植进行重点打造,重现汉代生境。

水塘植物种植示意图

水塘实景图

三是场景营造,通过形态和材料把控营造大气、古朴氛围。构筑物选用原木、红砖、浅黄色夯土板材料,与整体的古朴气氛相协调。

遗址大棚实景图

四是增强文化互动体验。设计特色节点,对历史变迁、文化生活等加以展示,并置入互动体验。如“城池演变”节点通过汉、宋、明、清城池轮廓的地景设计,演绎冀州古城“分层叠加” 的筑城历史,展示冀州汉代修建、宋代扩城、明代缩城、清代缩城的城池发展历程。

“城池演变”节点实景图

4. 建立可持续的运营闭环,实现公园经济的可持续性

以文化为基点,结合科技手段,提供沉浸式体验,实现运营闭环、以园养园。

置入研学功能。设计考古研学与考古体验节点,提升公众的参与感与互动感。自遗址公园开园以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夯筑技艺”展示节点实景图

城墙遗址旁设置考古体验大棚——文化科普性互动体验

构建智慧展示体系。在遗址公园入口和城墙展示的起点处,设置多媒体动画解读体验设施,通过新型数字技术,丰富大众对遗产精神内涵和文化脉络的深层理解。并计划后期通过运营进一步扩展多媒体的内容,对遗址公园和衡水湖相关旅游资源进行宣传和展示。

图 遗址大棚内部光影互动盒子与线上互动小程序

打造沉浸式的观光体验。陆上游览部分通过电瓶车道串联相关文化互动展示节点,水上观光部分打通护城河游船线路,市民和游客可以泛舟河上,沿着护城河欣赏古城墙下、绿荫环绕的美景。

护城河观光实景图

项目特色与实施情况

项目从遗产的保护、研究、干预、阐释,走向了文化传承、生态融合、社会共享、运营可持续的系统发展。

项目建成后于同年5月向公众开放,受到5A级专家和当地市民的高度认可,成为展示、弘扬冀州文化、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冀州历史的重要窗口,实现了文化和生态在此地的良好融合。

建成效果照片:

建成实景图

园区开展多样化活动

通过政府官方平台宣传

项目工作团队

分管院领导:霍晓卫

项目负责人:阎照、柳文傲

规划设计人员:

遗产四所:李明杰、赵月、滕晓漪、王健、王子昂、韩旭、王蕾蕾

风景园林三所:何苗、任洁、雷顺、冯海毅、吴楠

建分结构所:张春喜、岳茂群、郑芳、汪锐、袁志伟

建分机电所:尹大鹏、周涛、孔晓露、马赛、马爱国、张玥

生态城市研究所:邹涛、程兆鹏、秦鹏、刘欣艳、张杨

建筑设计五所:孙福庆、孙丽颖、王泰龙

建筑设计三所:程薷践、冯畅、赵霁欣

扫码订阅|查看更多院优项目

原标题:《冀州古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与实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