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南阳地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阳的地标性建筑 尴尬的南阳地标

尴尬的南阳地标

2024-07-13 15: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论地标性建筑,诸多城市仿照西方的模式,建新区建高塔,建摩天大厦。一线城市新贵郑州,就是如此。

郑州东新区的规划,请了日本黑川纪章设计事务所,融入了很多先进的理念。最抢眼的,当然是海拔最高的绿地中心。现在大家提起郑州,肯定会想到它,因为那个大玉米太有特色了。不过郑东新区的规划,投入巨大,不是随便哪座城市都能搞得起来。

再看洛阳。洛阳并没有让你想得起的现代地标建筑。但一提到洛阳,你一定能想到龙门石窟和牡丹。

洛阳的特点在于深耕文化产业,给你呈现一个文化的东西,在你脑子里树立一个高大的形象。这个多省钱。你一看卢舍那大佛,就知道是哪里。牡丹花你一看,就想到“洛阳牡丹甲天下”。

洛阳之后,还有开封。

当年印在火柴盒上的开封铁搭,为开封做足了广告。再加上驰名中外的灌汤包和那幅“清明上河图”,开封也是在“软地标”上下功夫。

河南其他的地市,要说全国知名,除了一些土特,如周口逍遥镇胡辣汤,信阳毛尖,很难再挑出“地标”。

地标,其实是个西方概念。西方城市空间最小单元是“地标模型”,它用巨大的,甚至极端的垂直于地面的线性建筑,来营造城市的中心,来体现统治者的意志和权威。它最初发源于权力崇拜,或者说对神权政治的追求。

从巴比伦塔、金字塔、雅典卫城、罗马神庙,再到中世纪的大教堂,到埃菲尔铁塔,都体现了“地标模型”的倾向。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正是“地标模型”的延续。

而中国传统的城市与这个绝不相同。中国人没有地标的概念,中国人更注重地域空间的营造,和空间文化的涵养。

南阳就是这样一座城市的典型代表。

老城“梅花寨”的内城框架还在,这样形态的城市,在全国城市史上,也绝无仅有,非常特别。南阳人称“巷子”为“夹道儿”,小小的梅花寨里,当年有“八十一巷,七十二坑”,可见街道的密集。这每条“夹道儿”里,都是丰富多彩、充满地域文化的南阳世俗生活。

正体字“國”,古字是“或”,其中“口”代表都城,“一”划定周围土地界限,有人拿“戈”守卫这个界限。如今的“國”字,在“或”的外面,又加了一个方框“□”。这个方框,是一个圈,像城墙一样,有着非常明显的寓意。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座真正的城市不设有城墙。一个居民区,无论它多大、多么重要,无论治理得如何,只要没有城墙为其确定范围,那么这个居民区就不能算作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因此,上海这样一个现代重要的商业中心,就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城”。

南阳的“地标”,着实可以在“城”字上下功夫。

从南阳杨家大院走出的建筑巨匠杨廷宝曾经说过:“城市大量的建筑和群体是普通的、普遍的。我们着眼点不只是几幢标志性的,更要看到面广量大的住宅及其群体。新奇的、时髦的,有时是一种误导。”

也许,南阳不需要建造更多造型突出的“大玉米第二”,“小蛮腰第二”。南阳府衙周边老街区的保护与改造、卧龙岗文化聚集区,都是南阳“软地标”努力深耕的方向。

南阳城中散布的许多文物故居,如杨家大院、董作宾故居、万兴东大药房、玄妙观、娘娘庙、解放路商号等,如果经过妥善规划,合理利用,都可以作为这座城市极具特色的点缀。

然而代表南阳城市文化的“软地标”,现状大多尴尬。以南阳府衙为例,狭窄的出入口,面积局促的停车场,周边密集杂乱的商业,与南阳名片的地位确实不符。这样的城市地标,坦白说很难拿得出手。反观卧龙岗,也是一样,亟待升级。

关于城市地标,有句话说的很好:

政府热衷的是政治地标、新城地标、商业地标、产业地标,是摩登的天空;而老百姓钟情的是怀旧地标、美食地标、约会地标、精神地标,是充满记忆的大地。

如果说商业地标、产业地标可以复制,那么代表城市人文的精神地标,则是无可复制的,它们是一座城市恒久图腾。

大拆大建的时代里,我们是否需要思考一下,未来的南阳,究竟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城市地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