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知名作家、文化学者评文化散文集《访古寻踪卧龙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阳卧龙岗是诸葛亮隐居 特别关注!知名作家、文化学者评文化散文集《访古寻踪卧龙岗》

特别关注!知名作家、文化学者评文化散文集《访古寻踪卧龙岗》

2024-01-06 1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张兼维,著名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

李远工作于卧龙岗,文笔勤垦,砚田不息,在南阳作家群中,新秀卓然。他的成长浸润在卧龙岗的古风里,沐浴在诸葛先生的辉光中。从工作,到敬仰,从文化传承、传播诸方面言,讴歌诸葛亮与宣传卧龙岗,一直是李远的文化理想和文化使命。

传播卧龙岗,弘扬南阳的智圣文化,李远却默默地在做,做得这么深入,这么好,这么面面俱到,洋洋洒洒。文学家、艺术家就应关注地方传统优秀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弘扬,在这方面,李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选自张兼维先生为《访古寻踪卧龙岗》所作序言。

河南三国文化研究会为 2017年 10月 27日举行的“李远新书 《访古寻踪卧龙岗》首发式”贺信:

这部新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设计精美,雅俗共赏,它的出版,对于宣传卧龙岗文化,弘扬诸葛亮精神,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你今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反映南阳卧龙岗文化的优秀作品,为传播和分享南阳得天独厚的三国文化,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

山东沂南县诸葛亮研究会会长李遵刚先生为 2017年 10月 27日举行的“李远新书 《访古寻踪卧龙岗》首发式”贺信:

古人曰:人杰而地灵。贤相足迹所至,祠庙巍峨,千古崇祀。智圣灵光所至,心碑威然,百世馨香。一句“诸葛爷”足见亲敬之心,常拜卧龙岗更显心祭情怀。

先生拥近水楼台之优势,悟宁静致远之真谛,潜心学问,佳作连连。《访古寻踪卧龙岗》面世,再书武侯颂文,更为文坛添彩。

为祝佳作面世及发行座谈会召开,贺曰:

访古寻踪卧龙岗,巧借人杰颂武侯。

出师二表润南阳,明星一颗耀九州。

薛继先,著名文艺评论家。

这是一本具有历史厚重感的随笔文集。分析产生这种厚重感的原因,首先是作者把史实叙述和卧龙岗的在场描写密切结合。《访古》上、中、下三篇表现的内容不同,作者在文本结构的处理上也就不同,如上篇“武侯春秋”,是以史实为经,以卧龙岗的在场描写为纬,表现了祭祀者和膜拜者对诸葛亮精神、人格的仰慕和敬佩;中篇的“名胜景致”则是以“景”为经,以“史事”为纬,像穿珍珠般把与“景致”有关的史事穿起来,表现了每一名胜景致所寓含的价值和意义。而“草庐夜话”却又是在“史事”与“物事”的相互交织的描写中,揭示了“物事”所蕴含的内在品质及其精神内涵。

可以说,从李远这本《访古》随笔集中能见出他驾驭文本的智慧。其次是在文本中恰切地处理了记叙与议论的关系。随笔的议论在文本中主要是深化记叙主体所蕴含的思想内涵,阐释记叙主体的文化意蕴,彰显记叙主体的思想精髓。李远《访古》中的每一篇什在这方面都处理得恰如其分,既不做毫无节制的过多议论,又结合记叙主体深刻地阐释了事件本身所喻指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文字要言不烦,精当准确,切中主体。应该说,李远的《访古》实现了这个目的。

选自薛继先、杜平《文化符号的文本抒写——评散文集 》。

张中坡,作家、文艺评论家,南阳市作协副主席。

青年才俊李远有幸长期工作于卧龙岗,身心浸泡卧龙岗的秀美风景与厚重文化,耳濡目染诸葛亮的高深韬略与高洁道德,他便有了探源卧龙文化的强烈冲动,便有了挖掘诸葛精神的不竭动力,真可谓:“情结卧龙岗,文系诸葛亮。”李远通过经年卧龙岗上的寻觅华章,便有了他这些有关卧龙岗和诸葛亮的文化散文,便有了他这本文化散文集《访古寻踪卧龙岗》,为了解卧龙岗文化的读者和游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

在这本文化散文集中,李远作为一个年轻的作家,总是心怀无限的对卧龙岗和诸葛亮的热爱、深情和敬仰,力图用饱蘸史实、文化抑或诗意之笔,向读者呈现出卧龙岗的风物原貌和诸葛亮的精神特质。

选自张中坡先生《卧龙岗上觅华章——评青年作家李远文化散文集 》。

陈学现,作家,南召县作协主席,《杏花山文学》主编。

《访古寻踪卧龙岗》的文字无疑是优美的,但它又十分内敛,不事张扬,它不在于用华丽的辞藻来取悦读者,而更着重于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要表述的事物本身,这种写作的态度和做法无疑使文章拂去铅华,还原本真,读者在通向文化思想和高贵灵魂的过程中,没有了阻碍,少了羁绊,达到了无障碍的至高境界。

李远置身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有着深厚的“卧龙情结”,他拂去岁月的尘埃,用情感深挚的笔触来探寻历史,阐释文化,在对过往历史的深情凝视和眷恋回望中,完成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对接,使卧龙文化闪烁出永恒的光芒。

选自陈学现先生《一段心路历程——简评李远文化散文集 》。

郑长春,作家、资深传媒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南阳作家群”全国有名,为文著述者众,但能静下心来专门研究和书写卧龙岗的,可能只有李远了。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站在历史视角与文学立场,运用随笔散记手法,通过严谨风趣且不失文采的的语言,为我们铺陈开一条风景宜人、深邃曲折的小径,系统而完整地展现出异彩纷呈的历史场景,将隐藏于卧龙岗背后的人文密码条分缕析,抽丝剥茧,以文论道,用图证史,实现文图并茂、雅俗共赏之效果,极具史料价值和审美意义。

诸葛亮不知道,他这个“隐居求志”的一介书生,因刘玄德的“三顾茅庐”,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命运转机,从而与卧龙岗结下不解之缘。今天,这个卧龙岗的后生李远,又浸润着汉风楚韵的洗礼,沿着先人足迹继续前行,以扎实的文字功底,借助于当地碑文、彝器铭文、古迹遗存、民间传说等,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分别从“武侯春秋”“卧龙胜景”“草庐夜话”等方面勾勒出一幅生动、翔实的三国历史和南阳人文画卷,既有大散文的大气磅礴,又有文化读物的有趣生动,更有触摸历史之深远辽阔的人生品味,确是一部地域文化与大众阅读完美结合的佳作。

选自郑长春先生《独步千古一卧龙——读李远的 有感》。

陈磊,青年作家,网名息相吹。

李远用细致的考证和生动的叙述,串联起了历朝历代的有关武侯祠的文字和碑刻,为我们勾画出武侯祠前,中国人流露出的信仰和追求。

在南阳城西的这条高岗上,李远访古寻踪,搜集起这些散布在尘土里的文字碑刻,将他们摩挲,重现了中国人所崇尚的精神。

李远择取了卧龙岗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景遗迹,讲出了背后的典故,也讲出了中国人对武侯的敬仰和神化。

作家李远,让许多善忘或迷茫的中国人,在繁忙之中,记起了这条高岗的分量,在高楼的影下,看到了这条高岗熠熠发光。

选自《评李远 :让南阳人民的精神高地熠熠生辉》。

曹桢,青年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李远就在卧龙岗上的南阳博物馆工作,与诸葛草庐朝夕相伴。这里古柏森森、修竹苍翠,祠堂高古、红墙夹道,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卧龙岗,显然是一处南阳人文景观的高峰。李远在这里做研究、搞学问,写出一本《访古寻踪卧龙岗》。李远的书里,都有哪些故事?翻看这本书久了,我自然也找到一些有趣的段落。这本书里有一些很特别的故事。

隐隐长岗带白川,卧龙人去千余年。祠柏幽灵犹捧日,草庐无恙尚餐烟。李远的《访古寻踪卧龙岗》里还有很多奇人异事,这些故事不啻为解读卧龙岗文化的一串密码。

选自曹桢先生《李远与卧龙岗》。

李青友,文化学者,南阳诸葛亮研究会理事,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

读《访古寻踪卧龙岗》,让人在洋洋洒洒中感受到作者文化的情愫、语言的魅力、笔触的谨密。“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作者用心去体悟厚重的卧龙岗,在字里行间首先充满着自我的感动,并把这种感动传达给读者。作者在这部近百篇散文的书中,始终体现着着“访”的严谨和“寻”的深刻,始终体现着文化散文的广度和深度,体现着自己的创作特色。

二月河先生在为《访古寻踪卧龙岗》做的序里说:“卧龙岗并不巍峨奇峻,但在南阳人心目中,无疑就是雄壮的喜玛拉雅,极巅的珠穆朗玛,那绝对是人文高峰。”卧龙岗是南阳的文脉。没有全新的卧龙岗,只有全新的寻访者,《访古寻踪卧龙岗》是一部值得关注的书,我们有理由坚信:那氤氲至今的文脉,会让李远会在文化散文的路子上愈行愈远,那高耸的卧龙岗,会继续在李远的笔下熠熠生辉。

选自李青友先生《深刻与严谨中的全新解读——评李远散文集 》。

董玉新,作家,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

卧龙岗是一个宜于思考的地方。李远有缘,在此思考,砚田不息,写就了《访古寻踪卧龙岗》一书。全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诸葛亮躬耕南阳时的点点滴滴。给我的感觉是,可资研究三国的宝典,正名躬耕的案卷,学习写作的范例。

《访古寻踪卧龙岗》这本书,叙说的是一个景区的历史,一位名人的轶事,但聪明的作者显然没有把它写成纯历史性的典籍,而是兼顾了各类读者的阅读需求。有很多篇章,尤其是第三部分,作者文风一转,便从写史笔法转换成了散文笔法,优美的文字表达,晓畅的叙述方式,读来似清风拂面,美茗入口,让人心生欢喜。其中的如《东汉飘来的雪花》《慷慨南阳起卧龙》等篇章,更是百读不厌。因此,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学习写作,尤其是文化散文写作的范例。

选自董玉新先生《龙岗千寻—评李远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