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宋龙泉窑的时代特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宋官窑瓷器胎土特征 浅谈南宋龙泉窑的时代特征

浅谈南宋龙泉窑的时代特征

2024-02-19 13: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梅子青

瓷器釉色的名称。始创于南宋时的龙泉窑,其色泽可与翡翠媲美,又恰似青梅色,故名。梅子青的烧成温度比粉青釉高,是在还原焰气氛中生成的一种石灰碱釉,以铁为主要呈色剂,釉面光泽亦较强。梅子青为南宋龙泉窑最为经典、稀有的釉质。

从釉面来看,以素面为多,偶见褐斑装饰,釉面普遍纯净柔和,明显受到了之前南宋官窑的影响。工匠通过改进釉水配方,用石灰碱釉替代了南宋中期以前常用的石灰釉,使釉水黏度大,多层上釉后却不易流釉。元中后期时期,工匠在延续前朝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胎土配方,在烧造大件或造型复杂器物的时候不易变形,并保持了釉色青翠均匀,釉面光泽柔和,如冰似玉的优点。

龙泉窑胎型釉特征 一、造型

古朴、典雅,设计精巧,工艺精细,是珍贵的官用陈设器,器物轮廓圆润有度,器物小但气度不凡,体现出高雅凝重的神韵,各部分衔接自然,比例非常协调,超凡脱俗,极具审美价值,充分体现了宋人的审美理念,凝聚了龙泉青瓷工艺技术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现代人制作这种器型,因时空、审美的不同,不论怎样仿制,造型与整体还欠板滞,线条不够圆润柔美,缺乏古器那种恰到好处的神韵,即形似而神不似,绝无古代那种线条与釉色,和谐与淡雅完美结合的美感。

二、胎釉

胎质致密坚硬。黑胎墨绿釉出现于南宋中晚期,正值龙泉青瓷的鼎盛时期,胎料加工精细,黑胎青瓷的胎土加有大量的紫金土等高铁原料,胎色呈铁黑、黑灰、深灰、紫黑等颜色,在胎色的映衬下釉色凝重沉静。由于加工精细,胎泥质量很高,胎骨很薄仍不变形,密度大孔隙小,黑胎器胎质是龙泉青瓷中最好的,一般烧成温度很高。现代仿品的胎质原料加工较好,杂质少,瓷胎烧结程度很好,坚硬致密,瓷化程度高于古代,在视觉的感觉上黑胎器的胎骨致密坚硬,仿品胎骨的感觉则是硬梆梆如顽石,黑胎墨绿釉真品胎骨较薄,重量适中,上手感觉轻而不飘,没有下坠感,而类似器物仿品胎骨较厚的,上手有下坠感,胎骨薄的上手有轻飘感。

黑胎墨绿色釉,玻化程度高

三、釉质

如墨绿美玉。釉色呈墨绿色,柔和淡雅,玉质感强,极显名贵高雅,釉层不薄不厚,烧成温度高,已呈玻化状态,釉面光润细腻,平滑如镜,釉光内蕴外发,釉质之美已达南宋龙泉青瓷之巅。该器物釉质呈半透明状,釉面亮润光滑,通透凝润,釉光含蓄,故观察墨绿色釉器物,给人的感觉是滋润深沉、幽光弥漫,叫人叹为观止。如此的釉质与极具内涵的质感,现代仿品目前还做不出,烧成温度高玻化程度好的,釉质过于透明釉光浅浮刺目,烧成温度不高,又缺乏那种滋润油亮的玉质感,现代仿品为去火光常用化学腐蚀,土埋等方法,结果是釉光板滞或是酸孔斑驳,不见古代龙泉青瓷特有的“宝光”。殊不知,古瓷之“宝光”,尤其是墨绿色釉那种弥漫状的宝光,无论现代高仿如何模仿或者做旧,都很难乱真。

四、时代工艺

特征明显。墨绿釉青瓷采用垫具烧制,足端露胎,垫具垫于器物的足端,烧成后圈足基本不留痕迹。据石少华先生介绍,黑胎器底多数平坦,修胎精细且黑胎圈足的胎釉交界的边缘处一般不显火石红色,在器物的腹部有接胎痕迹,但修胎很精细,接缝经修整后多不显露痕迹,对黑胎器物的器口,石少华先生的《龙泉青瓷赏析》第382页是这样陈述的:“黑胎器利口较多,口沿的釉层较薄,呈紫黑、灰黑、紫褐等色,开片常较其他部位细碎,有老化痕迹或者轻度剥釉,手感稍涩”。

黑胎龙泉釉面易被腐蚀,呈鸡骨白色。南宋官窑也有此现象,或与使用紫金胎土有关。

五、器型

一是器物口沿和底足釉薄处的旧气特征。该器物口沿、贯耳沿和底足的釉稍薄,由于年深日久,釉质自然质变发黑,这部分釉面都有明显的自然腐蚀,口沿釉薄且轻度腐蚀,“紫口”特征自然天成,足端露胎处呈“铁色”,颜色比胎体深,是瓷胎氧化后的颜色,外深里浅。现代仿品人为制作的口沿腐蚀或剥釉,往往很均匀或人为去掉釉层明显,其剥釉部位的边界齐利划手。二是釉下气泡润亮如珠,大小交错,用40倍放大镜观看釉下气泡通透光亮,透明如珠,产生聚沫攒珠的效果。黑胎青瓷釉中气泡层次感强,极其透明光亮,在古瓷中这一特征很是特别,独具特色。现代仿古瓷,尤其是仿黑胎青瓷釉中气泡缺乏层次感,在通透明亮这一特征上还有很大差距。三是釉的片纹紧密自然,交错灵活,是龙泉黑胎青瓷的典型纹片。器物里外开片一致,因埋在地下的时间长,外来物质渗透入片纹,在纹路的釉下慢慢形成一层非常薄的但在放大镜下清晰可见的白色物质,在40倍放大镜下仔细观察,还可以观察到这些白色物质的生成过程,有的纹路下多些,有的少些,且分布自然。

这一点最为重要,也是仿品无法仿的,现代仿品在仿纹片时多数是将片纹染成黑褐等色,这种黑褐色在40倍放大镜下观看,其颜色变稀变浅,甚至观察不到,这种染上的颜色,眼睛观之仅附在纹片与纹片之间的裂纹间,不渗透到釉下,不在釉下凝聚扩散。不象真品片纹外来物质渗入釉下,用越高倍的放大镜观看渗入“物质”就越清晰。四是釉面宝光弥漫,幽光灼灼。釉层中厚呈色墨绿,当是在高温还原的条件下烧成的,显得极其高贵典雅,近看温润逼人,精光显露,这是黑胎青瓷胎釉、工艺、烧成气氛等综合因素的结果,使得釉光外蕴内发,极其润泽莹澈,几百年时空流逝,使得该器釉面宝光弥漫,形成古瓷特有的包浆亮。这一点现代仿制者目前还不可逾越,仿品釉面的那种“贼光”一看便知。

龙泉窑的八大特点

一、历史悠久。

龙泉青瓷大约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崛起于浙南龙泉乡间,后经南宋、元、明、跨越了四个朝代、七个多世纪。其历时之长,仅次于越窑,在我国陶瓷业中是罕见的。

二、产区辽阔。

龙泉青瓷除了以大窑为中心产区,窑场密集之外,在它周围各县如庆元、云和、遂昌、松阳、丽水、缙云、武义、永嘉、泰顺、文成等,已发现从宋初至明末各时期的龙泉青瓷窑址达400多处。元代以后,还扩展至福建、江西、广东等省,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青窑系。其分布范围之广、产量之大,是空前的,证明它是名实相符的名窑,拥有辽阔的生产基地和雄厚的实力。

三、产品丰富。

龙泉窑初期产品种类不多,以烧造盘、碗、钵、罐等日用器为主。北宋中期以后,陆续生产五管瓶、龙虎瓶、带盖盘口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宋室南渡后,浙江瓷业取代了中原市场的地位,蓬勃发展,产量大量增加。其中代表性的产品有以饱满的莲瓣作为装饰的,以动物作为装饰的,以花果作装饰的器皿,可谓洋洋大观,表现了龙泉匠师们的独创才华和极度的艺术造诣。

四、风格鲜明。

龙泉青瓷出于自然,不做作,静穆渊深,精光内涵。黄宾虹先生常用“浑厚华滋”四字来评价中国画的高度成就,我认为借来评论龙泉青瓷,也是很恰当的,它包含了造型美和釉色美的主要特点。“端庄杂流丽,刚劲含婀娜”,正是“浑厚华滋”的具体表现。

五、勇于改革。

龙泉窑在初创阶段的约经过二百年左右的长时间徘徊,进展缓慢。然后,大器晚成,不容小看,到了南宋时期,它在原有基础上出现质的飞跃。提高龙泉青瓷的水平,关键在突出一个“青”字。这时,该窑正调动一切技术力量解决青的呈色问题,由厚胎薄釉改为薄胎厚釉。这一来不仅改革了胎釉的化学组合,而且对成型、上釉以及装饰等一连串工艺技术,都经行了彻底改革。因为要使青釉色度深而且青,即非增加氧化铁的含量可以收效,也不恩给你靠薄釉可以达到要求,必须正确掌握釉层厚度。南宋龙泉青瓷精品皆上三四层厚釉,多次上釉,多次素烧。并改用石灰碱釉,使釉层高温黏度加强,厚而不流,釉面光泽柔和,烧制出粉青和梅子青两种代表性的精品,浑厚华滋,厚如凝脂,青比美玉,达到最高的审美境界。

六、擅于吸收。

南宋龙泉青瓷在改革工艺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先进的经验。龙泉窑采用薄胎厚釉之后,青色显著提高,但在装饰施工上又出现新的矛盾,不能再用刻花及篦纹。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吸收官窑的风格,以简胜繁,有些不施任何纹饰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七、人造美玉。

青瓷的釉是绿的,最美的绿色胜过于美玉,故历代制瓷匠师都竭力追求玉的美感。陆羽评越窑青瓷“如冰似玉”;霍仲初制瓷“莹缜如玉”。

八、青瓷高峰。

南宋龙泉窑的突出成就表现在烧制工艺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南宋龙泉窑自从掌握了薄胎厚釉技术,产品大多胎骨细薄,釉层丰厚,色佳制精,同时在艺术上采用新的设计,使装饰密切结合施工要要求,使青瓷美化效果与工艺技术融为一体,产品独占中国青瓷的高峰。南宋龙泉白胎青瓷,釉层晶莹如玉,无论在工艺上、艺术上可称第一。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