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推送丨重度孤独症儿童接收性语言的干预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单一被试ABA实验设计 学术推送丨重度孤独症儿童接收性语言的干预研究

学术推送丨重度孤独症儿童接收性语言的干预研究

2023-07-15 07: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干预期教学程序

本研究的干预工具为计算机辅助呈现的配对任务教学设计,内容根据孤独症儿童认知发展所需要的日常生活常用概念,并参考培智学校中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方面的教学内容,涉及常识概念(包括颜色、水果、日用品、交通工具)、数前概念(形状)、数学概念(数字、数量)以及自我概念(认识身体部位)等领域,并根据被试的程度和教学目标开发个别化的教学设计,配合计算机辅助呈现的配对活动使用。

本研究的干预期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图片与图片配对” ,每一配对任务的不同阶段干扰物数量是依次递升的,包括一个干扰物、两个干扰物和三个干扰物的配对活动,训练孤独症儿童 通过视听刺激完成配对 的能力。其中,每个配对活动均有12个配对任务。例如,仅有一个干扰物的红绿两种颜色的配对活动中有12个配对任务,需要配对红色的任务有6个,需要配对绿色的任务有6个;两个干扰物的红黑白三种颜色的配对活动中12个配对任务,需要配对红色的任务有4个,需要配对黑色的任务有4个,需要配对白色的任务有4个。

第二阶段 “语音与图片配对” ,其配对活动仅包括三个干扰物的配对活动,主要目的是训练孤独症儿童 在无图片的情况下,仅通过听指令完成配对的能力,即接收性命名图片的能力。三个干扰物的红黑白绿四种颜色的配对活动中12个配对任务,需要配对红色的任务有3个,需要配对黑色的任务有3个,需要配对白色的任务有3个,需要配对绿色的任务有3个。所有干扰物和目标物的图片均通过计算机辅助视觉呈现给被试。

研究结果与讨论

听指令完成配对的正确率

配对正确的词语量

本研究中三位被试通过计算机辅助呈现的配对任务干预,其听指令完成配对的正确率明显提高,都达到70%以上,并且配对正确的词语数量也大大提升。

本研究加入了错误矫正程序,以及教师在旁辅助教学这一元素 形成孤独症儿童、计算机以及教师之间三者的互动,丰富了以往大多数研究中仅使用计算机教学的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本研究采用跨被试多基线设计,进一步丰富了以往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证明了计算机辅助的配对任务设计对孤独症儿童接收性语言的有效性。此外,本研究通过对家长的访谈还发现, 计算机辅助的配对任务中呈现不同特征的相同物品的配对任务,使得三名孤独症儿童发展出物品分类的能力,即能把具有不同属性的相同物品放在一起,如能把不同质地的勺子放在一起。

近几十年来,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孤独症儿童的教学和干预中展现出一种新的生命力。与使用图片、实物等形式进行配对训练的传统方法相比,计算机辅助干预在孤独症儿童接收性语言干预中存在许多优势。与基线期教师一对一辅助孤独症儿童进行配对图片任务干预相比,干预期和维持期中教师直接运用计算机辅助的配对任务对三名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其听指令完成配对的正确率、配对正确的词语量以及完成任务数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计算机辅助干预对重度孤独症儿童接收性语言干预的有效性。

未来研究应 扩大干预群体,将被试的程度和年龄扩展到轻中度的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和孤独症成人,考察计算机辅助的配对任务对其他孤独症群体接收性语言发展的效果;并 继续开发计算机辅助干预内容,系统研究重度学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包括语言理解以及表达性言语等,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推广程度。

就计算机辅助技术教学而言,本研究中计算机、孤独症儿童和研究者形成三者互动,当孤独症儿童配对错误时,由研究者进行错误矫正。单独使用计算机辅助的配对任务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效果如何?仅有研究者对孤独症儿童进行配对任务干预的效果如何?与计算机、孤独症儿童和研究者三者互动的效果有何不同? 未来研究需要开展计算机辅助干预方法与其他干预方法的比较研究,使家长和教师了解何种情境、目标技能适合使用计算机辅助的语言沟通和教学。

_

_

素材编排丨屈可铮,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研究生

参考文献丨胡晓毅, 范文静. 重度孤独症儿童接收性语言的干预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6 (12): 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