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后,他依然是电影世界的“喜剧之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卓别林妻子是什么意思 一百年后,他依然是电影世界的“喜剧之王”

一百年后,他依然是电影世界的“喜剧之王”

2024-06-26 22: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是他滑稽搞笑的动作,

还是他的黑白电影带给我们的历史质感?

对于很多人来说,卓别林是上古传说,早已经不见痕迹,但事实上,今日的大银幕上依然处处是他的影子。

因为即使是在一百年后,依然没有一部喜剧电影人能完全超越他。

卓别林和梅兰芳合影

默片时代的喜剧大师臻至巅峰的肢体语言

喜剧是电影永恒的主题之一,也一直是最受观众喜爱的电影类型。

比如我国的国产电影中,第一部票房突破10亿大关的,就是让人捧腹的《泰囧》。

《泰囧》剧照

如今我们早已经习惯于视听层面高度成熟的喜剧。

无论是赵本山式的乡土幽默,还是周星驰式的无厘头,亦或是徐峥宁浩式的都市笑话,大量的喜剧演员能够轻车路熟地把观众逗笑,无数的网络段子在为喜剧创作输送养料。

然而,在卓别林的默片时代,连对白都受到巨大的限制,遑论讲段子或者玩转特效了。

那时的喜剧,纯粹是靠着演员本身强大的肢体语言,来将欢乐的情绪传递给观众。

默片时代对喜剧演员的要求之高,可以说皱纹里都要求带着包袱。

而卓别林,就是将喜剧表演的肢体语言发挥到极致的那个人。

很多人时候,我们甚至只是看他蹩脚的走路姿态,像一只微醺的企鹅一样,就感到妙趣横生了。

不过,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夸张的肢体语言层面,那么马戏团里的小丑其实个个都是专家,而将喜剧大师与小丑划分开来的关键,则在于对于肢体动作的思考和设计。

相信看过卓别林《淘金记》的朋友们都应该记得,片中的卓别林为了取悦姑娘们所表演的一段“餐包舞”。

《淘金记》“餐包舞”

他用两把叉子叉住两个餐包,就像自己的两条小腿和那双惹人注目的大皮鞋一样滑稽。

他一脸温柔陶醉地操控着两个餐包踢踏着舞步,仿佛自己是一位邀请女士跳舞的绅士一样,画面是那样的幽默,却又那样动人。

这正是卓别林的杰出之处,他善于在荒诞的场景中融入现实的细节,比之刻意讨好观众的笑话,卓别林的表演更具强大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悲天悯人的温情视角毫不客气的辛辣批判

除了作为喜剧演员的天分之外,卓别林其实是一位全能型的电影人,可以一人兼任制片人、导演、编剧、剪辑、配乐多职。

因此,卓别林的作品之所以伟大,也是因为在高超的喜剧表演之外,还有着与表演高度契合的创作思路。

《摩登时代》剧照

法国大导演特吕弗曾经说过:“拍穷人的导演千千万,但真正挨过饿的人只有卓别林”。

不错,在孤儿院长大的卓别林,从小干过报童、店员、小贩、佣人等种种杂活,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他曾在自传中写道:

“那些周日在家里吃不上一顿饭菜的孩子,都属于近乎乞丐的阶级,而当时的我们就是那个阶级。”

“那些周日在家里吃不上一顿饭菜的孩子,都属于近乎乞丐的阶级,而当时的我们就是那个阶级。”

深受童年凄惨境遇影响的卓别林,在自己后来的作品中,一直都扮演者社会底层人物的小角色,也一直都表达着对平民的人道关怀。

《流浪汉》剧照

卓别林的作品中,从不缺少贫穷,在《流浪汉》、《淘金记》、《摩登时代》等等作品中,他要么就是扮演着食不果腹的流浪汉,要不就是饰演“社畜型”的底层工人。

卓别林的作品中,也从不缺少压迫,资本家和权贵们,要么就是一股傲慢乖张的嘴脸,要么就是带着虚假伪善的面具,他们鄙视贫穷,却又不断地盘剥穷人。

相对于悲惨的现实,爱情是卓别林作品中不能缺少的一抹暖色。

卓别林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往往境遇不佳,但却总能在爱情中收获希望和快乐。

卓别林对爱情的描摹并不滥俗,往往是点到即止。

就好比《城市之光》中的卓别林,为了帮心爱的盲眼姑娘筹款治病,不幸锒铛入狱,出狱后,发现姑娘已经复明了。

姑娘没有认出卓别林,把衣衫褴褛的他当作了流浪的乞丐,但当他们手掌相碰的时候,姑娘马上认出了他,大银幕上飘出几行台词——

她问:“是你?”

卓别林:“你现在能看见了?”

姑娘紧紧握住了他的手:“是的,我现在能看见了。”

卓别林《城市之光》

她问:“是你?”

卓别林:“你现在能看见了?”

姑娘紧紧握住了他的手:“是的,我现在能看见了。”

卓别林《城市之光》

两人再无言语,只是执手相望,眼中自是一番柔情蜜意,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城市之光》剧照

对于生活,卓别林的作品既道其辛酸,又予以温情和希望,无论是对于默片时代的平民,还是对于信息时代更加忙碌的我们,卓别林的作品都能够击中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而对于战争,卓别林则是在作品中毫不客气地予以批判和讽刺。

如果创作于1918年一战期间的《从军记》还只是对皇室权贵和军方将领的“牛刀小试”的话,那么1940年创作于希特勒如日中天之时的《大独裁者》,则是对法西斯不留情面的正面批判了。

《大独裁者》剧照

《大独裁者》中最后7分钟的名为“Fight For Liberty”的演说,成为了卓别林在有声电影时代中最为经典的一幕。

他在片中对独裁的斥责、对战争的唾弃、对自由的呼唤、对正义的声援,每一句话都振聋发聩,我认为这段演讲甚至可以媲美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

“喜剧之王”卓别林的喜剧永不过时

可惜的是,即使后世对卓别林的赞誉之词再多,他也不会回来了,但幸运的是,卓别林的喜剧影响之深,可以说所有的现代喜剧中,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华语电影中首屈一指的喜剧大师周星驰,很多人认为他最好的作品无疑是《大话西游》,但我却认为他自导自演的《喜剧之王》或《功夫》更胜一筹。

《喜剧之王》剧照

《功夫》剧照

与卓别林相同的是,周星驰的个人作品也都是聚焦于社会底层人物,《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是个龙套,而《功夫》中的阿星是个小混混,他们都是运用这种小人物视角与夸张戏份之间的落差感,来制造高级的喜剧效果。

更巧的是,《喜剧之王》和《功夫》中的温情部分,和卓别林的作品一样,都来自于爱情,张柏芝和黄圣依都因之获得了自己演艺生涯最好的角色。

《喜剧之王》中张柏芝

《功夫》中黄圣依

事实上,卓别林对现代电影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喜剧的创作思维,他的很多桥段设计,也沿用至今。

成龙大哥闻名世界的“功夫喜剧”,其中有很多以毫厘之差避开致命威胁的动作设计,其实和卓别林的很多桥段设计是一脉相承的。

而洪金宝大哥则更加直接,他在电影中曾正面致敬过卓别林在《淘金记》中的那段“餐包舞”。

洪金宝致敬“餐包舞”

周杰伦在《鞋子特大号》中唱“幽默是这世上最好的礼物”,而卓别林正是将这份礼物带往人间的天使。

即使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他在大银幕上再度出演,但他伟大的作品却将一直陪伴我们,支撑我们度过生活的苦难,亦或是激励我们创作出更伟大的作品。

不管怎么说,130周年,还是“矫情”地对卓别林说句“生日快乐”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