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华润燃气研究报告:价改旧改多重机遇,盈利能力修复可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润燃气就是新奥燃气公司吗 2023年华润燃气研究报告:价改旧改多重机遇,盈利能力修复可期

2023年华润燃气研究报告:价改旧改多重机遇,盈利能力修复可期

2024-07-17 16: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拥有优质项目的成长型城市燃气集团

1.1 全国性城燃公司,市占率近 10%

华润燃气是华润集团旗下的全国性城市燃气运营商。2004 年,公司前身华润石化集团向城 市燃气领域转型,并于当年在苏州成立首家城燃子公司。2007 年 1 月,华润燃气集团正式成 立,成为华润集团重要战略业务单元之一,并于 2008 年 10 月底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 在后来的十余年间加速发展,通过授权合作、兼并收购扩大市场规模,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大 城市燃气运营商之一。2022 年,公司销气量达 358.9 亿立方米,占全国表观消费量的 9.8%。

公司由华润集团绝对控股。华润集团为公司第一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达 60.84%。此 外 JPMorgan、美国资本集团等外资以及董事长王传栋等公司高管也是公司的重要股东。公司 下设全资子公司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城燃附属公司、合营及联营公司的控股平台。

燃气业务为核心,综合服务及综合能源业务打造新亮点。公司主营业务包含燃气业务、接 驳业务、综合服务业务和工程设计及建造业务,除此之外另设综合能源业务等。 ① 燃气业务包含燃气销售及加气站服务,销售天然气及住宅、商业、工业用液化天然气 以及提供 CNG/LNG 加气站服务,截至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已有 5585 万居民用户, 42.7 万商业用户和 3.9 万工业用户。公司与三大油维持深度合作关系,并积极拓展海 外 LNG 及非常规气源。 ② 接驳业务根据燃气接驳合同建设燃气管网,为终端用户提供天然气管道接驳,截至 2023 年上半年,接驳用户达 5585 万户,接驳可覆盖人口达 3.24 亿人。 ③ 综合服务业务包括销售燃气器具、相关产品以及延伸服务,向终端用户提供厨电燃热、 保险和安居产品等产品和服务。公司构建智能化运营体系,规划建设综合服务新零售 平台,探索建立综合服务生态圈,未来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重要业务组成部分。 ④ 工业设计及建造服务指有关燃气接驳项目的设计、建设、顾问及管理。包括为市政燃 气提供设计、咨询,城市燃气工程承包、项目管理等。 ⑤ 综合能源业务聚焦经营区域内能够带来稳定现金流和回报的园区和公建客户,提供绿 色低碳高效能源解决方案。 目前累计开发项目数量已达 244 个,已投运项目 142 个, 2023 年上半年新签约项目 42 个。公司将择优拓展综合能源业务规模,塑造综合能源 核心技术能力,打造新型产业格局。

公司城燃布局持续深化,积极寻找新增长点。燃气销售业务方面,公司持续加强与三大油 合作,并寻求拓宽非常规气、海外 LNG 等上游气源,稳定公司天然气统筹保障能力。近年来,公司分销版图持续扩张。截至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城燃项目达 275 个,较 2013 年增长 56%, 覆盖全国 25 个省、76 个地级市(包括 3 个直辖市、15 个省会城市),服务用户达 5585 万户。 公司城燃项目大量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并且多位于国家天然气干线管网附近。2022 年, 在我国天然气整体消费量下滑的背景下,公司凭借优质客户资源,销气量仍实现稳步增长。其 他业务方面,公司终端接驳业务近年来运营保持平稳,近年来稳定在 300-400 万户。公司综合 服务业务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并积极推进综合能源项目开发,新兴业务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持 续赋能。

1.2 公司业绩进入修复拐点

公司营收规模稳定增长,燃气业务占比逐年提升。2017 年以来,受益于公司销气规模持续 扩张,公司营业收入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7-2022 年 CAGR 达到 18.8%。2023 年上半年,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 483.7 亿港元,同比增长 0.56%。受国际气价大幅回落和居民气顺价改善 影响,公司 2023 年 H1 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 16.4%至 35.5 亿港元。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中,燃 气销售业务 2023 年 H1 营收达 423.2 亿港元,占比最高且近年来保持稳中有升趋势,由 2017 年的 73%提升至 2023 年 H1 的 87.5%。目前公司经营覆盖地区居民用气渗透率较高,接驳业务增量空间有限,长期来看燃气业务将继续提升对公司营收的贡献率。

盈利能力短期下滑但长期向好,综合服务发展迅速。2017-2021 年,受益于燃气业务规模 持续扩张,公司利润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净利率水平维持在 10%-12%,表现出了较强的经营 稳定性。2022 年,受国际气价高企、疫情影响工商业需求叠加居民气顺价不畅等因素影响,燃 气业务税前利润率下降 3.4 个百分点、接驳业务税前利润率下降 7.3 个百分点。供销两端承压 导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25.99%至 47.33 亿港元。2023 年,在销气低基数背景,叠加房 地产市场呈现复苏趋势,燃气销售及接驳业务利润迅速修复。2023 年上半年销气利润总额同比 增长 20.2%至 36.2 亿港元,公司盈利能力长期仍然向好。利润结构方面,2018 年后燃气业务 首度超过接驳业务,成为最重要的利润贡献来源。同时综合服务于 2021 年起快速提升,2022 年同比增长 60.5%,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公司财务弹性充足,信用资质保持优质。近年来,公司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从 2019 年的 3.38%降低至 2022 年的 2.40%。公司资产负债率始终保持在行业低位,财务安全性良好。2022 年,公司积极进行收并购活动,对合肥燃气等的并购项目使其经营版图进一步扩张,资产负债 率上升至 53.1%。2022 年,标普、穆迪、惠誉三家国际评级机构分别给予公司 A-、A2、A的信用评级。截至 2023 年 H1,公司在手现金超过 186 亿港元,公司财务整体稳健,融资能 力较强,偿债风险可控,充足的财务弹性将为进一步的收并购和综合能源项目的开发提供坚实 基础。

派息率稳步提升,有望进一步挖掘公司潜力。近年来公司每股派息额度整体稳步增长,从 2016 年的 0.45 港元/股稳步提升至 2022 年的 1.05 港元/股,派息率由 2016 年的 29.8%增至 2022 年的 50%。逐步增强的派息力度将加强市场对公司业绩增长前景的信心,有效巩固公司 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2. 城燃主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机遇

公司工业气销售占比过半,销气量保持稳中有升趋势。近年来公司工业气量保持稳健增长, 2020-2022 年占公司销气量 50%以上,为公司气量增长最大驱动力。除加气站外,近年来公 司居民气量及商业气量分别占公司总销气量 20%以上,在销气结构中占比总体保持稳定。2023 年上半年,公司向工业用户销气量达 93.1亿 m³,商业用户销气量达46.4亿 m³,分别占比46.9% 及 23.4%。2018-2022 年间,高毛差的工商业累计气量 CAGR 达 11.76%。

销气营收稳定增长,盈利能力逐渐提振。受益于公司燃气销量持续扩张,近年来公司天然 气销售收入规模的总体呈整体稳步增长趋势,2023 年 H1 公司燃气销售收入达 423.2 亿港元, 同比增长 3.5%。2022 年之前,公司销气税前利润率稳定在 10%以上。受 2021 年下半年起购气成本上升影响,2022 年公司销气税前利润率下滑至 7.5%,同比下滑 3.4 个百分点。但 2023 年以来,疫后宏观经济向好,国际气价回落以及居民气顺价机制完善,有效提振公司盈利能力, 带来公司 2023 年 H1 销气税前利润同比上升 20.2%至 36.2 亿港元,销气税前利润率反弹至 8.6%。

2.1 经济恢复叠加气价回落,商业用气需求有望反弹

2023 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有望在低基数下快速反弹。2020 年以来疫情反复,对我国天然 气消费量造成一定拖累,但是我国天然气长期向好趋势仍然不变。在 2020 年疫情低基数背景 下,2021 年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强势恢复,全年同比增长 12.7%。2022 年二季度起国内疫 情反复叠加国际气价高企,4-12 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下降 2.94%。考虑到疫情因素影响基 本消除、宏观经济复苏叠加全球气价逐渐回落到合理水平,我们认为 2023 年全国天然气消费 有望复刻 2021 年快速反弹趋势,且修复速度有望实现逐季度增加。低基数效应下,3-4 月我 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已实现高个位数增长,五月更是高增 12.4%,实现今年首次恢复双位数增 长。

工商业用气需求有望反弹,助力销气结构改善。2022 年受疫情和工商业用气价格高企的双 重影响,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下降 1.7%。其中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化工行业用气规模均 出现下降。2023 年上半年,全国商业恢复情况较为乐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22.76 万亿 元,同比增长 8.2%。服务业增加值达 33.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6.4%。2023 年随着全球气价 回落带动城燃企业上游购气成本下降,叠加居民端顺价改善减轻工商交叉补贴,价格敏感、毛 差较高的工商业用气量有望持续修复。我们认为销气结构改善有望进一步增强城燃企业盈利能 力。

2.2 居民顺价落实情况改善,助力销气毛差恢复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上下游价格联络机制的建立。为解决天然气上下游价格传导受阻问题, 切实保障城燃企业和工商业企业的正常经营,国家发改委以“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即管住 配气价格,放开气源采购价、终端销售价)为总体思路,出台多个文件要求理顺天然气销售价 格以及建立完善气源采购和销售价格同步联动机制。2023 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的《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中,明确 提出建立健全城镇燃气终端销售价格与采购成本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络机 制的建立。

多地积极响应,出台天然气上下游顺价机制。成都、石家庄等部分省会城市早在 2019 年 分别出台《成都市居民用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关于市区居民用管道天然气价格暨销售 价格联动机制的通知》,允许上游涨价因素适度向下游居民端传导,缓解价格倒挂压力。今年 以来,包括湖南、湖北省发改委公布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其中湖 北省发布的文件中突破性地将同一地区内全部气源加权平均价作为调价依据,更真实地反映了 城燃公司采购成本,对于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居民顺价政策的执行力度长期有望提升。自 2022 年 12 月开始,湖南、重庆等省市积 极响应号召,出台相应文件调整居民用气价格,健全联动机制。2023 年 6 月起,各地方顺价 工作加速完成,目前已启动顺价政策的省份覆盖东部和西部地区较多,中部和东北地区也有涉 及,多以省会和经济发达城市为主。居民气价格调整后涨幅均为 5%以上,其中安徽、河北、 江苏、四川、甘肃等地涨幅已达到两位数。已发布文件的城市中,新的顺价机制最迟将于 9 月 初落地。上述地区执行力度加强,有助于在全国范围内带来示范效应,城燃行业有望迎来顺价 机制的日益完善,带动行业整体毛差水平企稳回升。

公司经营区域内价格联动机制相继落地,毛差恢复动力足。2022 年,气价高企致使公司采 购成本大幅上升,顺价机制的缺乏导致上游价高带来的压力难以向下疏导,毛差承压严重。2023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居民气顺价机制的完善和落实,在公司燃气业务所覆盖的城市中,沧州、 衡水、邯郸、秦皇岛等城市居民气顺价涨幅均在 14%以上,重庆、长沙、河源等地也实现了 6% 以上的价格涨幅。公司经营版图的居民顺价政策的落地将强劲拉动公司毛差,提振公司主营业 务盈利能力。 2023 年上半年公司毛差显著回升。目前公司尚未构建海外资源池,天然气资源基本集中 于国内,因此购销毛差受上游供应商定价影响较大。2023 年以来,受国际天然气价格回落,带 动除居民合同气外的上游市场化资源价格回落,公司天然气采购成本略有下降,同时近年来占 比不断上升的居民气顺价加速改善,拉动公司 2023 年 H1 销气毛差显著回升至 0.5 元/m³,同 比增长 0.05 元/m³。

居民端顺价占成本 10%的情景假设下有望拉动公司税前利润 27.3%。2022 年公司平均进 气价 3.07 元/方,而居民端平均销气价仅 2.41 元/方,居民气严重拖累公司整体毛差。我们以 公司 2022 年居民端平均进气价格 3.07 元/m³为基础测算,受公司居民气量销量较高及恢复弹 性较强影响,在居民气顺价幅度达采购成本的 10%的情况下,有望增厚公司燃气销售税前利润 增量 17.22 亿港元,对燃气销售税前利润拉动率有望达 27.30%。除税和少数股东损益后有望 增厚 9.69 亿港元,对归母净利润的拉动率为 20.48%。

2.3 气源自给能力长期有望提升,逆势扩张保障长期发展潜力

公司气源以国内管道气为主,采输销产业链优势稳固。上游资源方面,公司与三桶油长期 合作,同时利用煤制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气源作为补充。其中管道气在采购气源中占比 87.7%, LNG 占比 10.3%。公司目前城燃项目主要集中在国家天然气主干管线沿线地区,在资源获取和 运输费用两方面均具有较强优势。截至 2023 年上半年,公司管网总长度 29.8 万公里,同比延 长 17%,位于行业前列。公司计划进一步深化和国家管网的合作,在项目密集地区增设天然气 下载点,进一步为城燃业务降本增效。

如东 LNG 接收站提升公司气源自主统筹能力,区域协同效应有望加强。2023 年 6 月,位 于江苏南通如东县洋口港的华润燃气如东 LNG 接收站开工建设。接收站一期年周转规模 650 万吨(约 90 亿立方),可覆盖周边地区 1067 万户用户市场,项目辐射省份包括苏、浙、皖、 豫、鲁五省,公司现有项目销气量占五省预计消费量 12%,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同时,公司积 极接洽包括诺瓦泰克、三井物产等海外 LNG 供应商,利用接收站构建海外气源自主采购能力, 以平滑气价波动,降低气源成本。另一方面,接收站将与长三角密集的项目网络、外部管网企 业以及燃气公司实现资源互通,同时保障气源供给,进一步发挥该地区市场协同效应。

城燃行业步入跨区整合深水区,全国性企业将获得更广阔的机遇。长期以来,地方城燃各 自为政的局面带来的效率低下、安全隐患频发问题引政府关注。2022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室 印发《关于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 年)的通知》,首次提 出完善城市燃气经营许可的退出机制以支持“一城一企”方案。行业通过自然垄断实现规模化, 集中化已经是大势所趋。2022 年五大城燃公司销气量占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 45%,随着 地区特许经营权覆盖内市场开发率见顶以及城镇气化率不断提升,全国性城燃企业有望凭借更 优的资源配置能力与经营效率,有望持续对地方区域性城燃企业实行重组兼并,实现燃气项目 的持续增长。 项目开拓叠加气价市场化,价量齐升支撑业绩成长。近年来公司城燃业务拓展迅速,2022 年集团和成员企业层面注册城燃项目 18 个(其中集团层面注册 7 个),新签约项目 3 个,为 五年来大型项目增量之首。根据公司 2022 年演示材料数据显示,2022 年新增项目潜在销气量 61.4 亿方,占目前总销气量 17%,预计新增居民用户 472.6 万户,占存量居民用户总量 8.9%。 考虑到项目所在地人口基数、增量双高,同时是城镇化重点地区,我们预计新项目将为销气、 接驳、综合服务业务带来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安全保障叠加国企背景,华润燃气具备全国市场存量竞争关键优势。公司肩负国企责任, 高度重视客户端风险因素,大力推广安全设施建设。2022 年,公司投入 3.5 亿元完成 387.1公里老旧管网改造。自 2016 年起,公司所有项目进行了 PE 管改造,从根本上杜绝漏气与管道 降解。得益于公司长期安全经营的口碑,公司在拓展地方项目上更容易获得政府资源倾斜。另 一方面,公司背靠华润集团在地产、商业零售行业的广阔市场,能凭借整体配套优势吸引地方 政府,扩大并购版图。(数据来源:公司 2022 年年度业绩演示材料) 公司新增燃气项目质地优良。公司新增城燃项目主要集中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同时该地区往往兼具稳定资源供给能力。其中,在 2022 年公司新增项目中,长三角地区达 5 个,川渝地区达 9 个。2022 年,公司于合营公司权益增长 31.42%至 170.73 亿港元,先后完 成对台州燃气、苏创(江苏太仓)燃气、德阳燃气、合肥燃气等多家县市级地方城燃企业的并 购。2023 年,公司实现控股昆明煤气,以及对重庆燃气与厦门燃气的并表。

长三角区域:根据《2021 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 2021 年底,我国长三角地区 居民用户基数庞大,城市天然气家庭用户超 3722 万,约占全国城市家庭用户总量的 20%,城市居民家庭供气量超 77 亿 m³。同时,长三角地区有包括中俄东线、中线, 西气东输一线、川气东送等多条天然气干线。2022 年,公司合肥、太仓等大型优质 项目注册运营,新增项目居民用户数 296.5 万户,累计居民用户数量已达 1067.6 万, 销气量约 93.4 亿。公司项目之间及外部管网互联互通,协同保障气源,未来如东接收 站投产运行后,区域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

川渝地区:四川盆地是全国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川渝两地自 2020 年起积极推进千 亿产能基地建设,该地区城市家庭用户约为 2181 万,用气人口达 4490 万,城市居 民家庭供气量达 67.92 亿 m3,约占全国总量的 16%。公司 2022 年对成都、德阳、 达州、重庆、宜宾、泸州等市场开展整合,新增项目当年实现销气量 3.3 亿 m3,新拓 展经营区域 2899km2,新增居民用户 44.2 万户,如公司继续布局其余城燃项目,市 场占有率有望继续提升。

3. 接驳业务增长放缓 积极挖潜内涵市场潜力

3.1 燃气接驳:业绩短期呈下滑趋势 用户数稳中有升

接驳业务经营利润短期内呈下滑趋势。在公司销气规模稳步上涨的背景下,较为平稳的燃 气接驳业务自 2020 年起对公司经营利润贡献率下降至 50%以下。自 2022 年以来,受房地产 下行趋势尚未显著改善等因素影响,公司燃气税前利润持续出现下滑,2022 年同比下滑 15.65% 至 42.84 亿港元,2023 年 H1 同比下滑 26.3%至 15.92 亿港元。近年来,接驳业务受益于全 国范围内外延市场的开拓与内涵市场的不断开发,总体呈现稳定趋势。2020 以来受疫情影响, 公司燃气接驳税前利润同比出现下滑,但总体稳定在 40 亿港元以上。2022 年接驳业务营收为 122.08 亿港元,同比上升 1.9%。

新增接驳用户增长保持稳定,期待房屋竣工回暖带来业绩增量。受益于公司城燃项目持续 稳定扩张,2018 年来公司已收款新增接驳居民用户数稳定在 300 万户以上,且 2022 年逆势 上扬。接驳费用方面,自 2019 年 6 月发布的《关于规范城镇燃气工程安装收费的指导意见》, 确认城燃公司城镇接驳收费执行 10%的成本收益率后,2019 年起居民平均接驳费用总体呈稳 中有降趋势。2023 年 H1 每户平均接驳费为 2660 元,同比微降 0.37%。考虑到未来公司旧房 改造项目比例有望提升,户均接驳费有望延续小幅下降趋势。2023 年以来,全国房屋竣工面积 迅速回暖,2023 年 H1 公司新增接驳用户 702.24 户。由于公司接驳收入确认与新房竣工也有 较大相关性,我们认为短期内公司接驳业务仍可延续稳健发展态势。

3.2 把握城中村改造机遇,内涵市场覆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新一轮城中村改造蕴含巨大需求,内涵市场开发潜力依然可观。2023 年 7 月,国常会审 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超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 造计划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提上地方政府的日程。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数据,目前全国共有 7 个超大城市和 14 个特大城市,其中仅有北京、广州、东莞、佛山等地 尚未被公司城燃项目所覆盖。历史上,公司曾在中山、郑州、大同等市完成老旧小区管网改造, 考虑到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人口密集且数量庞大,公司内涵市场仍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展望未 来,公司在内涵市场可进一步提升居民用户渗透率(2022 年为 58.2%),长期持续带动燃气 销量增长。

公司针对不同类型用户分别制定市场开发策略,挖掘存量用户潜力。对于三大类用户群体, 公司开展工业重点行业逐户摸排开发和商业“瓶改管”等工作,以能耗双控和国家安全整治为 契机,不断推进居民用户端接驳、改造业务,加快市场开发。根据公司测算,公司在居民/工业 /商业三大类用户群体每年分别有 5.6/14/2 亿方的潜在增量,预计内涵市场新开发用户未来每 年贡献气量可达 20 亿 m³以上。

4. 增值与综合能源业务成公司发展新动能

4.1 综合服务多元化战略布局,业务快速增长前景广阔

业务覆盖率持续提升,综合服务业务快速增长。公司综合业务主要包括燃气具销售,2022 年起将燃气保险、安居业务纳入业务范围内。近年来公司积极开发居民客户资源,提升综合业 务在燃气用户的渗透率,带动综合业务规模迅速成长。2022 年,公司综合服务营业收入 31.9 亿港元,同比增长 42.5%。税前利润达 11.5 亿港元,同比增长 60.4%。在燃气具、保险及安 居三大业务上,公司业务覆盖率均有显著上涨。其中新增用户中,厨电燃热转化率 14.5%,同 比上升 1 个百分点,保险业务新增用户转化率 66%,同比上升 14 个百分点。对于存量用户而 言,业务覆盖率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同时安居业务户均收入大幅提升,自 83 元/户增长至 102 元/户。

强购买力催生多样化需求场景,综合产品服务打造一站式方案。近年来,我国厨居产品迭 代趋势日益显现,包括安防管理、集成烹饪等新兴品类持续发力。公司主要城镇居民用户共计 5392.1 万户,其中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分别占 45.2%/13.5%/13.7%,超过 72%的居 民用户居住在三线以上城市,具有较强社会购买力。对服务场景多元化,产品需求智能化的城市居民用户,公司注打造包括管道美装布局、厨房安防管理、日常用具在内的一站式装配方案, 通过网络连接,由华润燃气云平台实现各类产品联动,用户与后台联通,确保安检维修、客服 跟踪等配套服务的及时性与便利性。

新零售平台推动业务融合,综合服务生态圈提升客户粘性。公司积极打造综合服务新零售 平台,驱动业务重塑,塑造品牌影响力,挖掘用户价值,增强用户粘性,以“一个融合,两个 穿透,四个延伸”建立发展路径,通过线上引流线下、线下服务线上的方式推动业务融合,通 过战略穿透,实现总部、大区、区域,直至基层网格的渗透,打造包括销售支撑工具、供应链 体系、大数据分析等多个维度在内的支撑穿透,以实现品牌、业务、能力,与组织延伸。为吸 引第三方产品服务提供商,公司推进建设包括交易服务、服务保障、金融服务、数据服务在内 的综合服务生态体系,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和客户的诉求。

4.2 服务内涵市场绿能转型,积极布局战略新兴产业

能源转型进入高速推进期,“双碳”政策支撑综合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目前,公司综合能 源业务主要聚焦于工业园区和共建场景,以搭建分布式能源系统为基础:通过将天然气、风光 等绿色能源转化为电、热、冷等二次能源同时满足耗能需求,并进一步开展数字化用能管理、 地方增量配电和网碳交易平台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绿色能源生产-消费解决方案。参考丹麦、 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的分布式能源占总能源消费比重,我国在该方面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产 业增长潜力巨大。2022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 划》,提出培育壮大综合能源服务商、电储能企业、负荷集成商等新兴市场主体。在“双碳” 政策背景下,分布式能源具有确定的增长逻辑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公司深耕天然气领域多年,具备丰富的项目资源储备和产业聚合优势。目前经营区域内拥 有园区 553 个,医院 2292 个,市场空间近 283 亿元;公司已开发工业用户 89 个,公建项目 69 个。2023 年 H1 新签约项目 42 个,能源销售量同比增长 25.4%至 9.6 亿千瓦时,营收规模 同比增长 37.8%至 6.0 亿港元。考虑到公司坐拥庞大用户群体,工商业客户资源丰富,另一方 面依靠华润集团雄厚实力,有望通过与地产、商场配套进一步拓展综合能源业务版图,将天然 气领域积累的技术生产、运营调配能力和市场资源转化为能源一体化核心优势,开拓第二增长 曲线进一步增厚业绩。

未来战略方面,公司加快布局汽车充换电终端,投入前沿氢能产业研发。公司依靠自有场 地和市场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新能源公交充电、换电市场,打通发、储,充全流程服务体系。 目前公司累计投运电站 177 座,2023 年上半年售电量 1.5 亿度,同比增长 39.8%。氢能方面, 由于其具有的高热值、高利用率、无污染等特成为未来化石能源的主要替代品之一。随着天然 气制氢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生态完善,氢能性长期来看已经具备确定性逻辑。发改委《氢能产业 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中明确提出:到 2035 年,我国将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 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目前公司重点发力于终端应用,投入加氢站 7 座,2023 年上半年售氢量同比增长 98.9%至 154 吨。研发投入上面,公司已经在氢气 运输、氢能燃烧和天然气制氢等重点领域展开技术攻关和规模化示范应用。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