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林业局】华南地区两栖爬行动物( 第一篇 )文章内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南地区地形分布图片 【转林业局】华南地区两栖爬行动物( 第一篇 )文章内容

【转林业局】华南地区两栖爬行动物( 第一篇 )文章内容

2023-09-22 08: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华南地区自然地理和环境:

华南地区是我国七大地理区划之一,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华南地区大陆地形总体上北高南低,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交错展布。南岭山脉、云开山脉、莲花山脉构成其地形主体构架,中间有大量发育良好的喀斯特(石灰岩)丘陵地貌。珠江水系是华南地区的主要水系,其众多支流构成密集水网,形成大小不一的冲积平原。

华南地区地形

北回归线横穿华南地区中部,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海南岛陵水以南和南海诸岛属热带气候。自然植被由南岭山脉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逐步过渡到南亚热带、热带季风雨林。

二、华南地区两栖爬行动物:

 华南地区复杂的地质、多样化的地形和植被、优越的水热条件,孕育和保存了丰富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两栖爬行动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或次级捕食者,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健康运转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生态指示动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正因“蛙声一片”,才有了丰年可期。

九连山角蟾捕食环毛蚓沼水蛙捕食蝙蝠绿瘦蛇捕食变色树蜥 1.华南地区两栖动物:

    华南地区两栖动物有着更多样化的鸣叫声。鸣叫是蛙类重要的个体间识别和通讯联络手段。大部分蛙类雄性都有声囊,声囊不是发声器官,而是声音的共鸣放大器,其真正的发声器官是位于喉气管室内的2对声带。

    鸣声具有种的特异性,是其物种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鸣声的作用主要有四:求偶,雌性个体根据雄性的叫声选择并找到最佳配偶;互报平安;宣示领地;驱逐入侵者。

1:花狭口蛙 Kaloula pulchra为华南地区低地和平原区常见蛙类,较常见于城市公园绿地和居民小区。夏日雨夜,雄性发出低沉洪亮的叫声,吸引和呼唤雌性前来配对,也向其他雄性宣示领地。因叫声洪亮如牛,常被人们误当成牛蛙的鸣叫。

花狭口蛙鸣声洪亮如牛

2:

牛蛙是外来入侵物种,叫声与花狭口蛙有显著区别

3:

黑眶蟾蜍繁殖鸣叫急促,可持续1分钟

4:

红吸盘棱皮树蛙为单音叫声,似拨琴弦

5:

崇安湍蛙叫声,前段为宣示领地,后段为驱赶声

6:

南昆山琴蛙叫声独特,与本属其他物种显著不同

要听已上🐸类的叫声点击下面链接:https://mp.weixin.qq.com/mp/audio?_wxindex_=0&scene=104&__biz=MjM5OTYxODMzMg==&mid=2247486260&idx=3&voice_id=MjM5OTYxODMzMl8yMjQ3NDg2MjU0&sn=ac4deb9b76a58ee8e9f1c9a0e0925953#wechat_redirect

1. 静水蛙类:

花狭口蛙是姬蛙科体型较大蛙类,体态甚臃肿肥短。与大多数蛙类雌性个体普遍大于雄性个体不同,该蛙雄性显著大于雌性,这与其静水繁殖、雄性需要占领有限的繁殖场地资源相适应。

 花狭口蛙在静水水坑内繁殖。繁殖时雌蛙和雄蛙抱对,雄蛙在上抱住雌蛙,其松弛的皮肤几乎将雄蛙完全罩住。雌蛙产卵,雄蛙同时排出精液,体外受精。由于静水水坑的不稳定性,卵和蝌蚪亦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因此,花狭口蛙繁殖策略采用r-对策。双亲不抚育后代,每次抱对产卵数量巨大,但最终能发育成为蝌蚪并变态上陆的个体很少。蝌蚪头体短圆,尾细而短小,是对静水环境的适应。蝌蚪在静水中生活20天左右, 即可变态成幼蛙上陆。

卵的动物极棕黑色, 植物极灰白色。每一卵粒有卵胶膜,在水中吸水膨大形成帽状漂浮器, 使卵粒浮于水面,棕黑色动物极朝上,有利于吸收热量,使受精卵快速卵裂,胚胎发育很快。

2. 树栖蛙类:

 树栖蛙类主要包括雨蛙和树蛙2大类。雨蛙在我国季风气候区广泛分布,从温带到热带均有分布,但物种多样性较低;树蛙在我国只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华南雨蛙 Hyla simplex 分布于我国香港、澳门以外的华南地区,通常栖息在林灌或高秆作物上、竹林或小树上。繁殖在水塘或临时水坑内,也有报道在树叶折叠积水或竹竿裂缝内的积水中。

大树蛙Zhangixalus dennysi 是树蛙科中体型较大的蛙类,其繁殖产卵季节在4-5月,通常单个雄蛙与雌蛙抱对,卵泡多产于田埂或水坑岸边的的灌丛或树枝叶上。卵泡白色或乳黄色,卵孵化后的蝌蚪从卵泡内跌落到静水中生活。蝌蚪在静水塘或稻田发育,直至完成变态。当静水环境中种群密度较大时,常常会出现多个雄蛙争相抢夺与某一雌蛙抱对繁殖权的情形。

多个雄蛙争夺与一个雌蛙的抱对繁殖机会

费氏刘树蛙Liuixalus feii是树蛙科中体型较小的类群,通常头体长不足20 mm。费氏刘树蛙是2015年发表的新种,模式产地在广东封开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已知分布地只有模式产地和广西金秀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蛙体型很小,成年雄性头体长16-18 mm,雌性18-19 mm。

费氏刘树蛙在树洞(黑石顶)或竹筒(大瑶山)中繁殖,最近在黑石顶研究发现,该蛙也利用矿泉水瓶制作的人工巢和PVC管繁殖。繁殖产卵季节在4-7月。每个树洞产卵5-8枚,同一树洞中常常同时存在不同卵裂程度的受精卵。

同一树洞中所见蝌蚪最多8只,可见其孵化成功率极高。蝌蚪头体大,卵圆形,尾长而细,头部内凹,有角质齿和发达唇乳突,适于捕食蛙卵。所以推测该蛙可能有抚育后代的习性,即母亲以卵将蝌蚪喂养长大。

费氏刘树蛙繁殖的树洞

树洞中有卵5枚,4枚16细胞期1枚8细胞期

费氏刘树蛙蝌蚪

成年费氏刘树蛙

黑眼睑纤树蛙 Gracixalus gracilipes,纤树蛙属是树蛙科中体型较小的类群,但比刘树蛙大。黑眼睑纤树蛙头体长20-30 mm,通身绿色,有似带荧光的白斑,整个身体呈半透明状态。分布区主要在南亚热到热带地区,在我国分布于广东云开山脉最南端的大雾岭,广西大明山和云南东南部山区。

正在抱对的黑眼睑纤树蛙

雌性黑眼睑纤树蛙,体内怀有成熟卵受精卵产在水坑上面的植物叶尖,在雨水或露水滋润下,卵胶膜膨大,形成晶莹剔透的卵团

雄性黑眼睑纤树蛙

受精卵在卵胶膜内发育至蝌蚪期,蝌蚪破膜落入地面水坑内,继续发育。自由生活的蝌蚪

3. 溪流有尾两栖类:

香港瘰螈 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是华南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香港、深圳、东莞和惠州等地。繁殖季节在比较温凉且干燥少雨的9月至来年4月。在5月-8月多雨季节,山溪水流湍急,香港瘰螈大都离开溪流而钻入林下土壤或石缝中,处于蛰眠状态。8月底开始,大量的香港瘰螈结束蛰伏,由陆地爬回溪流。

香港瘰螈的繁殖方式是体内受精,体外发育。通常在一个繁殖群体内,雌性远多于雄性。雄性将含有成熟精子的精囊产于水中,雌性用后肢将精囊纳于自己的泄殖腔内,在此完成受精。怀有受精卵的雌螈将受精卵产于水边植物的叶子上。受精卵排列成行,夹于两片草叶之间,受精卵外有胶膜,富有粘性,可将两片草叶粘连起来。受精卵经3-6个星期即可孵化出幼体,幼体经2个月完成变态,3年后性成熟。

孵化中的受精卵,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

约50只怀有受精卵的香港瘰螈群聚于石菖蒲的叶子上,争夺有限的产卵场地资源香港瘰螈幼体,可见乳黄色外鳃

4. 山溪蛙类:

臭蛙属 Odorrana是蛙科中仅次于湍蛙属 Amolops的第二大属,目前有59种。两栖类具有形态保守而遗传分化快速的特点,导致较高的隐存种多样性,物种形态鉴定通常难度较大。

封开臭蛙 (雌、雄)Odorrana fengkaiensis

海南臭蛙Odorrana hainanensis黄岗臭蛙 Odorrana huanggangensis北圻臭蛙 Odorrana bacboensis宜章臭蛙 Odorrana yizhangensis龙胜臭蛙 Odorrana lungshengensis荔浦臭蛙 Odorrana lipuensis

身体有绿色网纹的臭蛙在华南地区目前已知有7种,除北圻臭蛙外,均是中国特有种。其中,封开臭蛙、海南臭蛙和荔浦臭蛙是华南地区特有种。此外,在广西西北部还有安龙臭蛙和景东臭蛙的分布记录,但其记录地点均不属于严格意义的华南地区。该类臭蛙普遍具有雌性体型显著大于雄性的特点,封开臭蛙雌性头体长大约是雄性的2倍。臭蛙都是近溪流物种,白天隐匿于溪底石下或土坑内,夜晚主要在溪流内裸露岩石或近岸活动。繁殖在溪流内。其四肢长而强壮,脚蹼发达,脚趾手指均有吸盘,跳跃能力强,游泳能力强,攀爬能力也强,适应于各种溪流生境。

5. 湍急溪流蛙类:

湍蛙属 Amolops是蛙科第一大属,目前有63种,华南地区有8种,均是适应湍急溪流蛙类。湍蛙体型平扁,手指和脚趾端有发达的宽大吸盘,蝌蚪腹面口后亦有吸盘,因此,成体和蝌蚪都可以抵抗湍急溪流的冲击;大多数湍蛙无声囊,对应的鼓膜亦不显著。在华南地区,只有小湍蛙、云开湍蛙和崇安湍蛙有声囊,鼓膜显著。

小湍蛙 Amolops torrentis,有声囊,鼓膜清晰可见

香港湍蛙 Amolops小湍蛙蝌蚪,通过口后的吸盘吸附在水中岩石上华南湍蛙 Amolops ricketti,无声囊二、华南地区爬行动物:

1. 喀斯特森林特有动物—睑虎:

爬行纲睑虎科睑虎属 (Goniurosaurus) 目前共有21种,划分4个种组,均为全球性明星物种,间断分布在琉球群岛(6种)、海南岛和中越边境地区(向北可到贵州茂兰)的石灰岩山区(12种:凭祥睑虎种组8种,里氏睑虎种组4种)、粤北山区(英德睑虎种组,3种)。因栖息地退化、捕捉和贸易,均为珍稀濒危物种。目前,IUCN已完成其中12种评估,极危(CR)4种、濒危(EN)6种,易危(VU)2种;2019年CITES缔约国大会上,中国和越南已知的14种睑虎物种均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II;在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征询意见稿中,所有中国睑虎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睑虎属物种的分布格局

睑虎与壁虎的主要区别是其具有能够活动的眼睑。睑虎瞳孔直立缝状,虹膜有鲜艳的色彩和线纹,是识别睑虎的重要特征之一。凭祥睑虎虹膜为均匀的橙黄色,线纹较少;英德睑虎虹膜只有近瞳孔区域为橘红色,有清晰复杂的线纹;荔波睑虎瞳孔黄略染绿色,线纹细而清晰;海南睑虎虹膜橘红色,线纹模糊。

几种睑虎眼睛的区别:(1)凭祥睑虎;(2)英德睑虎;(3)荔波睑虎;(4)海南睑虎

英德睑虎种组(Goniurosaurus yingdeensis Group),英德睑虎种组是广东北部特有种组,包括3种,其中英德睑虎分布于英德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的石灰岩、变质岩和花岗岩交错区;蒲氏睑虎分布于英德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的石灰岩和花岗岩交错区,更常见于石灰岩区域,二者分布区不重叠,最小相距约10 km。南岭睑虎分布于英德西部至阳山秤架的连片石灰岩地区。

英德睑虎Goniurosaurus yingdeensis

蒲氏睑虎 Goniurosaurus zhelongi:2014年发表的新种,模式产地为广东英德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种名加词为蒲蛰龙先生的名讳”zhelong”,以铭记蒲先生在南中国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同时,该名亦与本种具有蛰眠习性以及民间对龙、蛇、四脚蛇的认知相符。

南岭睑虎Goniurosaurus varius

凭祥睑虎种组 (G. luii Group)和里氏睑虎种组 (G.lichtenfeilderi Group),里氏睑虎种组4种,里氏睑虎分布于中越边境地区,其余3种是海南特有物种;凭祥睑虎种组8种,分布于越南北部、中越边境地区、广西西部至贵州东南部(荔波县),均为石灰岩(喀斯特)山区特有物种。

霸王岭睑虎Goniurosurus bawanglingensis:海南特有种

海南睑虎 Goniurosurus hainanensis:海南特有种

凭祥睑虎 Goniurosurus luii:中越边境地区

荔波睑虎 Goniurosurus liboensis:广西环江和贵州荔波交界地区

2. 山溪代表蛇类—后棱蛇:

  后棱蛇属 Opisthotropis目前有25种,13种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海南岛无后棱蛇分布。除沙巴后棱蛇外,其余12种均集中分布于华南地区,华南以外地区除福建省有3种外,其余地区通常1-2种,因此,后棱蛇是华南地区代表性蛇类。后棱蛇常见于流速缓慢的小型溪流、浅水沟渠。适应于水生生活,其鼻孔位于头部背侧方,头小,与体分界不清。

深圳后棱蛇、香港后棱蛇和福建后棱蛇体色和体型相似,但鳞被区别显著,a: 深圳后棱蛇,b: 福建后棱蛇,c, d: 香港后棱蛇

香港后棱蛇Opisthotropis andersonii: 模式产地,香港

深圳后棱蛇Opisthotropis shenzhenensis: 模式产地,深圳梧桐山

福建后棱蛇Opisthotropis maxwelli: 模式产地,福建南部山溪后棱蛇Opisthotropis latouchii : 模式产地,福建武夷山张氏后棱蛇 Opisthotropis hungtai:模式产地封开黑石顶,种加词为张宏达先生的名讳“Hungta”,以铭记张先生创建黑石顶“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的杰出贡献莽山后棱蛇Opisthotropis: 模式产地,湖南莽山广西后棱蛇Opisthotropis guangxiensis: 模式产地,广西金秀大瑶山刘氏后棱蛇 Opisthotropis laui: 模式产地,广东江门古兜山三、结语:

华南地区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活动强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民间利用野生动物的的风俗习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因此,与其它地区相比,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难度更大,紧迫性更高。

华南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历来被严重低估。以广东为例,最近十年中山大学在广东地区发表的两栖类新种和新记录物种多达25种,约占广东省两栖动物的30%,爬行动物新种新记录14种,约占广东陆域爬行动物的10%。一个单位的研究所能覆盖的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广东的两栖爬行动物还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与鸟类和哺乳动物相比,两栖爬行动物的受胁程度更加严重。IUCN最新的评估数据表明,全球41%的两栖动物处于受胁状态,26%的哺乳动物处于受胁状态,而鸟类只有14%处于受胁状态。然而,在保护行动方面,两栖爬行动物受重视程度却是最低的。在现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两栖动物只有7种,占目前中国两栖动物的1.3%,爬行动物17种,占目前中国爬行动物的3.3%,均远低于其他类群的受胁比例,而且,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在该重点保护名录占比分别是4.4%、10.9%,由此可见两栖爬行动物被忽视的程度。

对生物多样性认识的不足,以及厚此薄彼的态度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保护两栖爬行动物,到了该重视、该行动的时候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